VOL.217:跑赢拉法 918?Rimac 到底什么来头?

· Jun 16, 2017 333

网易云音乐搜索歌单:GeekCar 叨逼叨 BGM。每期节目的背景音乐都能一次听到啦!还有,我们周四周日更新啊!记住了吗?! 前两天鼹鼠在拍摄最新的节目过程中,驾驶着一辆电动超跑,连车带人一起从弯道中翻了出去。相信不少 TG 迷看到这个新闻的时候都格外揪心,毕竟猫有九条命,鼹鼠可不一定。 不过今天我们想聊这期节目,是想跟大家一起来分析分析鼹鼠遇到事故时所驾驶的这辆电动超跑 Rimac 背后的故事。相信关注我们的小伙伴可能都看过我们年初在 CES 上的一篇报道,当时我们的小伙伴对 Rimac 的设计总监进行了专访,聊了许多和这个品牌相关的故事(想看视频的小伙伴可以去各个视频平台搜索 GeekCar 就能在列表里找到啦!),反正,刘能看到这个帅小伙之后在长达一个月的时间里都几乎无法自拔,一看到他的视频就会痴笑······ 当然在今天节目的最后,我们给大家留了一个小小的问题:你觉得对你来说是百公里加速更重要呢还是汽车的极速更重要?欢迎大家在评论区进行讨论! 好啦,听节目记得点赞打赏和评论哦!憋忘啦!最后我要再说一遍~我们爱你!❤ 本期人物介绍: 逍遥——GeekCar 叨逼叨驻德国分部部长(名字当然是瞎起的咯!)。跟他聊天就像眼前开过了一列火车·····「 污污污污污污污污·····」 大尧——GeekCar 最具洞察力的运营官。北京土著外加 UK 留学背景,专业性极强又超接地气,一个能顶俩!记住:跟他聊什么都行,但就是千万别提吃饭的事儿,谁提谁 S*B! 刘能叔叔——GeekCar 最不正经的铲屎官。虽然是个妹子,但非得给自己起个叔叔的艺名儿,而且自打公司来了三位猫爷,就变成了专注的铲屎官。记住:惹她可以,别说猫不好!别说! GeekCar 有话说: GeekCar 叨逼叨是我们一次新的尝试,有任何意见和建议都可以直接留言告诉我们!你也可以表达你的观点你的态度,让你的声音也出现在我们的节目当中~欢迎吐槽欢迎么么哒~

专访 Rimac 设计负责人:电动超跑是如何「炼成」的?

· Mar 14, 2017 333

过去一年,来自克罗地亚的电动超跑品牌 Rimac 不断制造着新闻:先后在直线加速比赛里打败特斯拉、布加迪威龙、法拉利 LaFerrari、保时捷 918,前一阵又宣布将开始向之前订购的用户交车。 作为跑车电动化的一个重要代表力量,Rimac 受到的关注度越来越高。Concept_One 以及 Concept_S 两款电动超跑早早确立了 Rimac 在这个领域里的性能地位,而与此同时,这家公司还向行业提供一体化的电动车动力系统解决方案,甚至一条龙的「交钥匙」服务。 在日内瓦车展的一楼,Rimac 在自己的展台上展示了他们的跑车,同时还放置了一台电动机供人「膜拜」。而在二楼的柯尼塞格展台上,那辆著名的混动超跑 Regera 也采用了由 Rimac 代工的电池组。所以可以这么理解,在自己的两项主营业务上,Rimac 在日内瓦车展上还是出了不少风头。 我们在 Rimac 的展台遇到了他们的设计负责人 Adriano Mudri,借着这个机会,我们和他对于 Rimac 这家公司做了一个简短的交流。 虽然是负责设计,但事实上 Adriano 在 2010 年就已经加入了这家公司,可以说对于 Rimac 的各方面都相当熟悉,所以我们的聊天也没有仅仅局限在设计层面。 有意思的是,翻看他的工作履历你会发现,他还有在观致汽车的将近三年工作经验,再之前还曾经在欧宝、兰博基尼、麦格纳等厂商工作。 至于 GeekCar  和他具体聊了什么,看下面的视频吧: 对了,去年蔚来汽车 NIO EP9 发布之后,有人曾经「扒皮」说,EP9 实际上就是使用了 Rimac 的技术,双方可能有某种合作。这次我们顺便把这个问题抛给他,他澄清说,双方没有任何相关的合作。 Rimac 这家公司算是赶上了电动化的「好时代」,所以凭着极致的性能,在电动车这个领域占有自己的一席之地,不过,随着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玩家的进入,Rimac 一定不会感到「寂寞」。 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谢谢合作! 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  (微信号:GeekCar)& 极市  (微信号:geeket)。

这家造工程机械的新加坡公司,居然造了 1500 马力的电动超跑……

· Mar 03, 2017

很多人把新加坡称为「 坡县」,因为新加坡跟中国一个县差不多大。坡县实在是没什么汽车制造业,所以汽车主要靠进口。 不过,最近在新加坡,有一家名为 Vanda Electrics 的公司造了一辆超跑,还声称要参加一周后的日内瓦车展。按理来说,每个国家的超跑都有自己的个性,比如日本特产东瀛战神 GTR,所以,坡县超跑是啥样的呢? 先来看车,后面再聊 Vanda Electrics 这家公司,这就是坡县「战神」: 这辆车叫做 Dendrobium,名字来源于一种兰花。 Dendrobium 是一辆两门两座的电动超跑,账面参数十分诱人:四电机驱动、最大扭矩 4000Nm、最大功率 1500 马力、0-100km/h 加速时间 2.6 秒、极速 400km/h、配备全时四轮扭矩矢量控制。 Dendrobium 的电池组容量可能会在 90-100kWh 之间,续航里程在 400 公里左右。当然,这个续航里程是理想值,激烈驾驶情况下,续航能力一定会大打折扣。 事实上,兰花是一辆「汇集了多方智慧」的产物。它的动力系统和空气动力学设计,由英国威廉姆斯先进工程公司完成。没错,著名的威廉姆斯 F1 车队就是这家公司的。所以 Dendrobium 用到了很多方程式赛车上的技术,比如和 Formula E 赛车类似的电池组。实际上,FE 赛车的电池组就由威廉姆斯公司提供。 兰花的内外饰设计则由 Vanda Electrics 公司和英国 EPTA 设计公司共同完成;车内的皮革,则由英国 Bridge of Weir Leather 公司提供。 如此看来,这辆车似乎更像是一辆英国车。至于它的更多细节,我们会在日内瓦车展上帮你们看看。 关于价格,目前还未公布,不过官方表示,「兰花」全球限量只有 10 辆。 下面我们再来看看 Vanda Electrics 是什么来路。虽然这家公司的名字念起来像是「 万达」,但它和思聪家的万达真没什么关系。 Vanda Electrics 是由 Wong Fong 公司的几个高管投资成立的公司,看起来,Vanda Electrics 更像是 Wong Fong 的一个子公司。至于 Wong Fong,这是一家搞工程机械(挖掘机及各种特种车辆)的新加坡本土公司,成立已有 50 多年。后来,Vanda Electrics 拿到了美国 Titan 资本的 1000 多万新加坡元的投资。 顺便说一句,Vanda Electrics 的 CEO 是位美女,看她的照片,我们怎么也没办法把她和这么高性能的电动跑车联系到一起…… 其实,Vanda 拿这点儿钱造一辆展车去参加日内瓦车展没什么问题,但是要完成 10 台车的生产制造,基本上是肯定不够的。在去年 2 月,Wong Fong 公司的发言人曾经说过,他们清楚的知道,购地、建厂、设备和人工需要的钱可能超过 1.5 亿美元。 在造超跑之前,Vanda Electrics 也有过两款其他作品,非常有意思,分别是 ANT TRUCK(蚂蚁卡车)和 MOTOCHIMP 摩托车。 蚂蚁卡车是一辆多用途迷你电动车,可以根据需求改装。设计出这样一款产品,应该和其母公司 Wong Fong 所在的工程机械行业有关。 蚂蚁卡车使用了 48V 交流电机,支持快充,极速为 40 公里/小时,满电续航大约 100 公里,最大载重量是 1 吨。看见这辆车,我想起来了国内开云汽车造的电动皮卡 PICKMAN。看来在「农夫车」方面,大家的产品理念是差不多的。 至于 Motochimp,这是一辆电动摩托车,设计灵感来自于一副 10 岁女孩的画,外形有点像本田的「 小板凳」 迷你摩托。Motochimp 搭载了一台功率为 350W 的电机,最高时速 32km/h,充电一小时续航约 60 公里,电池就位于车身内部。 它的座垫能打开,里面就是充电线。这辆车使用了 RFID 技术解锁,不需要实体钥匙。用户买到车之后会得到一把主「钥匙」,这把主钥可以再配 5 把副钥匙。 对于 Vanda Electrics … 继续阅读

1000 匹马力电动车?这家公司换了个「马甲」,但是仍想打败特斯拉

· Nov 25, 2016

众所周知,硅谷从来就不是一个向权威妥协的地方,这里诞生过 IBM、苹果、谷歌等互联网巨头,同时也诞生过想要打败传统车企的特斯拉。有趣的是,这一次同样是在硅谷,一家叫作「Lucid」 的造车公司站了出来,他们想要做的是打败特斯拉。 与中国颇有渊源的一家公司 其实这也并不是一个全新的公司,事实上,它的前身正是 Atieva。全称叫作「Advanced Technology In Electronic Vehicle Application」,主要定位于新能源汽车核心部件供应商。公司由华人谢家鹏在 2009 年创立,此前他还是特斯拉的创始董事之一,主要负责特斯拉的电池系统研发。此外,Atieva 还邀请了特斯拉的创始人之一 Martin Eberhar 担任技术顾问。值得一提的是,北汽和乐视此前全都投资过 Atieva,三家公司一直打算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展开合作。 而在今年 10 月份,Atieva 正式更名为 Lucid。在 Lucid 的团队当中,你可以看到很多特斯拉前员工和华人的面孔。公司的 CTO Peter Rawlinson 曾担任特斯拉的总工程师。联合创始人兼首席运营官是一名叫作温世铭的华人,此前他曾担任甲骨文的高级总监。Lucid 的设计副总裁 Derek Jenkins 之前曾担任马自达北美设计总监,主导并参与设计过 2016 款 MX-5、CX-5、马自达 6 以及马自达 3 等车型。 仔细分析一下你就会知道,虽然 Lucid 这家公司一直很低调,但绝对不缺乏技术能力和商业背景。打败特斯拉这件事对于他们而言,绝对不只是说说而已。 改造了一台疯狂的骡车 在研发量产车的过程当中,Lucid 进行了大量的骡车试验。他们从德国一家二手车商那里买了一台奔驰 Vito W639 并命名为「Edna」,随后他们花了三周时间识别 CAN 信息,研究将 ECU 拆掉后如何确保车辆正常使用。最终,他们拆掉了原车的动力系统,将他们自己的电机、电池组、逆变器以及电池控制器等设备装了上去。起初,他们只是在 Edna 的后轴上装了一台电机,改装车就可以实现 5.1 秒的百公里加速。 在这之后,Lucid 在 Edna 的前轴上也装了一台电机,同时他们还将逆变器升级到了 3.0 版本。最终,Edna 实现了百公里加速 2.74 秒的惊人成绩。 功能上对标特斯拉 关于 Lucid 的量产车,公司 CTO Peter Rawlinson 讲到,由于动力系统的不同,电动汽车的整体结构应该被重新设计。他们希望新车能够以奔驰 E 级的车身尺寸,来实现奔驰 S 级的内部空间表现。而谈到量产车的动力性能时,Peter Rawlinson 说,电动跑车的性能正在突飞猛进地增长。因此,团队将会保证 Lucid 电动车的功率可以达到 1000 马力,此外,新车的 0 到 97km/h 加速时间必须小于 3 秒钟。 除了动力系统之外,Lucid 还准备为旗下的电动车增加自动驾驶功能。目前,他们已经自主开发了一套自动驾驶系统,其中包括激光雷达、远距离探测相机、超声波传感器等设备。Peter Rawlinson 说,Lucid 可能会在 2019 年或者 2020 年初将自动驾驶系统应用到旗下电动车上。与特斯拉一样,未来 Lucid 也会针对自动驾驶汽车建立一个共享用车计划。 过一段时间,Lucid 还打算参加 Formula E 比赛。Peter Rawlinson 说,参加 Formula E 比赛可以帮助公司与迈凯伦这样的电池供应商进行接触。不过,瞄着参加 Formula E 的厂家可不少,Lucid 想挤进 10 支车队(未来可能扩充到 12 支),还是挺有难度的。 此外,他还透露,Lucid 的新车将会在 2018 年正式量产,新车第一年的产量大约在 8 千到 1 万辆,随后他们希望将产量提高到每年 5 到 6 万辆。 换了个「 马甲」,有了伪装车,有了明确的量产计划,这些都是好事,但是,能不能干的过特斯拉,又是另外一个话题了。 … 继续阅读

一辆「骨灰级跑车爱好者」造的电动超跑是什么样子?

· Sep 08, 2015

如果有人告诉你,我就要做一辆纯国产电动超跑,百公里加速 3~4 秒,续航 400km,售价超过 100 万,性能超过 911 直逼法拉利,你会信吗?不知道你怎么想,反正刚开始我是不信的。 说这句话的是个叫做「 风翔」 的造车团队,下面是一些关键词描述: 20 人团队 、粉丝经济 、 国内最大改装车零部件企业 、 骨灰级跑车迷 、 99%国产 、个人意志 、 悬架专利 、 独立三电研发 …… 当我把这些词串联起来以后,你大概就能知道他们到底在做什么了。 凭什么? 在跟风翔的创始人胡建聊天的前半部分,我始终抱着有些怀疑态度,毕竟「 之前的某些经历」 让我对单纯聊参数的造车模式有所保留。 在胡建看来,支撑他造超跑的最大(或者说唯一)动力就是出于对跑车的热爱(自称骨灰级跑车迷),之前创办汽车改装零部件供应商卡妙思就是出于兴趣爱好,自己造车则是终极梦想。 经过 7 年发展,卡妙思规模也已经发展到了国内最大。已经有足够的实力支撑造车过程中绝大部分车身方面的制造加工。不过由于缺乏核心燃油发动机技术(独立研发几乎不可能),他选择了做电动超跑。 从去年年初,胡建就在卡妙思下单独成立了这家叫做「 风翔」 的公司。为了验证完全自主研发的三电技术(电机、电控、电池管理),他们首先改造了一辆丰田 GT86(改造之后叫做 E86)。经过实测,E86 的性能大约百公里加速 7~8 秒,续航 200km。 验证了关键技术的支撑后,他们又开始完全自主研发了整套车身悬架系统(获得了国家专利),再加上自己设计的外观,这辆被称作 TITAN 的电动超跑就逐渐成型了。 用胡建的话说,这辆车完全是他个人意志的产物,是他对跑车深刻理解之后的具化(真会玩)。在他看来这是别的造车团队所不具备的,也让 TITAN 能够满足跑车迷的驾驶体验(完全不同于民用车的设计)。 大概在两周之后,TITAN 就会进行第一次路试(未安装车身外观状态下),在年底之前预计逐步完成 3 次路试,把电机性能、整车调试等做完,性能也会达到文章开头说的那样。 对于那些对性能影响「 不是那么关键」 的部分,例如 ABS、ESP、气囊等,TITAN 则会采用向供应商采购的方式完成。 虽然胡建不断强调他对跑车的理解,团队的专业性(几乎都是专业的工程师和跑车爱好者),但其实研发过程中他也是遇坑无数,单单是电机就研发了 11 个版本。所以,这个过程可能真的没有他说的那么乐观。 总结来说他们现在做的就是一辆纯性能的电动超跑,满足小部分爱好者的需求,车内也没有联网、交互等现在新潮的设计。 他们是传统造车团队。 从一辆到很多辆 如果说小团队造车的「 通病」,那么资质、量产、销售等肯定是大家都会遇到的问题,风翔也不能避免。 第一辆 TITAN 的研发费用大概在 800 万,明年他们还计划生产 15 台样车进行测试来通过国家标准(这部分预计花费 5000 万)。做到了这一步,胡建也不得不更多地考虑盈利问题。 对于资质和量产问题,风翔不排除和整车厂合作生产,自己也会去申请造车的牌照。在他看来,国内有很多地区都是有造车牌照却缺乏企业落地,所以资质问题并不是很难解决。 当然,解决这部分问题需要很多很多的钱,是风翔现在最大的困难。如何在保证对公司控制权的情况下,尽可能融到足够资金,这是个问题(生产之后 15 辆的 5000 万还没着落)。 说到销售,胡建很精确的把 TITAN 的消费者定位到了目前卡妙思的 50 多万粉丝身上(布局很宏观啊),这其中很大一部分人是超跑的爱好者,并且有钱任性(压根就没往普通消费者这边考虑)。 胡建认为在初期只要有个位数的消费者购买就已经足够了(据说目前已经有两个人预定了),再加上一些体验活动,在跑车爱好者中推广起来还是很容易的。 一旦确定了「 高端」 品牌定位之后,往下生产家用级别的车辆就相对容易很多(这一点可以反向参考观致)。 很多人可能看了开头就已经开始默默的喷这些「 吹牛逼」 的人了,毕竟靠说的说始终没有拿出实物有说服力。 不过我们也没必要这么快下定论,倒不如等到年底,如果他没有实现说的话,再考虑用什么姿势「 打」 他的脸。 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谢谢合作! 同时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     (微信号:GeekCar)& 极市     (微信号:geek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