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让折叠自行车也带助力功能?你或许可以看看云马的这个新品
电单车会是下一个爆发的市场吗? 至少这个细分品类的创业者是这么想的,比如云马 (你是不是又看成马云了?),去年他们推出了 c1 车型之后,最近又打算用一款更小的折叠电单车抢占市场。 所谓电单车,就是带有电动助力,甚至可以纯电行驶的自行车,传统厂商有一些这样的产品,个人交通工具的创业者里,也有人看好这个市场而进入,刚才提到的云马算一个,轻客智慧电单车也算一个。这两家公司还都参加了今年在美国拉斯维加斯的 ces 消费电子展,其中轻客在那次展会上也发布了一款轻巧的可折叠产品。 云马的折叠小车产品也已经筹划了很久,预计会在六月开始众筹。这周我们在北京看见了这辆车的手版样车。 关于车子: 车子的名字已经有了,叫云马 mini,整体造型不算出格,但是沿袭了 c1 上面标志性的电池造型设计。 这块电池可以提供 25-35 公里左右的助力续航水平,也可以拆下来当一个大号充电宝来用。电池解决方案(BMS、pack)来自紫米,也就是做小米移动电源的那个公司。电芯来自松下/LG/三星,批次不同,电芯也不同。 「 小」 是云马 mini 在外观上最大的特点,但是「 小」 也是可以满足一大波特定人群的,比如以我司刘能叔叔为代表的广大女性用户。我们曾经体验过云马 C1,那辆车的车座高度不可调,对于身高 160 以下的女生来说有点高,这辆 mini 因为是折叠设计,所以车座也可以进行高低调节,基本能满足所有身高用户的需求,甚至是小孩。其实人家厂商的意思也很明确,想让更多的女生来买这辆车。再看这个车的配色,你会更确信这一点。(不过我还挺喜欢那个柠檬绿色的)关于这辆车的折叠步骤,看下面的视频就够了: 整车重量是 13.9 公斤,折叠之后的体积大概 0.2 立方米,可以放进绝大部分车的后备箱里,但如果你是开个基本没后备箱的车,那还是别操这份心了。云造科技 CEO 邱懿武说,他们在设计折叠机构的时候想了好几种方案,现在的设计和以往的折叠自行车的折叠机构基本都不一样,为的就是避免产生知识产权方面的争议。了解他们的人看到这儿应该马上联想到云马 X1 抄袭事件了。 顺便接着这个话题说两句:这个以 90 后为主的团队,对于那件事明显始料未及,也明显经验不足,到最后能做的事儿就是宣布 X1 暂时停止销售。其实这还有另一层原因:X1 的制造工艺太难,导致成本居高不下。现在看来,X1 虽然算不上成功,但是对云造的意义其实还挺大的。 说回云马 mini。和 C1 相比,它的动力系统做了简化,C1 上的纯电模式被取消(据说可以选装),只有骑行(纯人力)以及助力(混动)两种模式,遇到斜坡时,它可以感知骑行过程中的阻力,实时输出相应的动力,不过并没有采用力矩传感器,仍然是通过速度传感器判断助力力度。而在下坡、刹车的时候,可以进行能量回收,反向给电池充电。另外,电机是云造自己研发的 36V 120W 永磁电机。 目前价格还是未知数,官网描述:云马将采用与云马 C1 类似的小米式产品定价策略,价格将于产品上市时公布。作为参考,C1 的起售价是 1999。 从 YUNBIKE 到 UMA 在品牌和公司层面,云马也有一些变化,原来的英文名「YUNBIKE」 被换成了更简单的三个字母「UMA」。UMA 来自于三个英文单词,分别为:都市 ubran、移动 mobile、行动者 actor,官方翻译成「 都会行者」。 换名字跟云马要拓展海外市场有关。据说在他们非常看重的韩国,YUNBIKE 并不好发音,UMA 或许更简洁好记。随着更名,品牌标识也进行了更新。在我看来,他们显然是想有一个新的开始。 这就又得提到 X1 抄袭的事,不管事实到底如何,这都对云马品牌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也意味着他们要花更大的力气在品牌建设上,至少先得最大化的消除负面影响,并且以新的形象示人。 但是在销售层面,云马给出的成绩又有点让人意外,邱懿武说,目前 C1 还有三万辆的订单没有交付。 而他们的投资人制定出的策略是「 多出货」。在这一点上,有雷军的顺为参与投资的云马,很明显有着类似小米的风格。 「 多出货」 意味着有更好的现金流,同时车子也能在大街上被更多的人看到,这其实挺像卖汽车,一个新品牌车子很好,但是价格相对较高,买的人少导致保有量小,在路上的能见度也低,自然也不会吸引更多的人关注甚至购买,而如果不过多追求利润,走平价路线,可能会有更多的人去购买,路上出现频率高,品牌和产品的认知度久而久之也会更高,雪球才能越滚越大。当然,这也取决于这个品牌想做得趋近于大众化还是趋近于小而美。 至于充足的现金流对于供应链的重要性,就不用多说了。 其实让自己站在创业者的角度思考一下就不难发现,看起来很有互联网思维的电单车产品,并不能仅仅凭互联网思维就能把车造出来、卖出去,更考验的是那些更现实、更传统的东西,比如供应链、流动资金、销售渠道等等,这里面又遍布大大小小的坑。 云马在销售策略上是相对务实的,可能现在缺的就是一个更好的品牌口碑,这更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一个事实是,在个人交通工具领域,电单车这个细分品类有很大的市场前景,但是需要被更多的人所认知。不管是云马还是其他同类创业公司,都不可能绕过「 教育市场」 这件事。 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谢谢合作! 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微信号:GeekCar)& 极市(微信号:geeket)。
少男少女们的踏青利器——云马 C1 电单车开箱及骑行体验
去年 10 月份,我们此前一直关注的云造科技发布了一款叫做「 云马 C1」 的电动助力自行车。后来,这辆车在淘宝和小米众筹以 1999 的价格出售,从发布到现在,这款电单车取得了出人意料的销量成绩。之前我们体验过他们的 X1 车型,这周,当北京的温度足够让人脱了秋裤时,两辆云马 C1 被送到了 GeekCar。 经过几天的骑行,我们希望通过这篇文章,来分享一些关于云马 C1 的使用体验。 开箱: 我们拿到的这两款车里,男款的那辆还没有拆箱,因此我们有机会进行一次从开箱到测试的完整体验。 云马 C1 的箱子里包括整个车架、单独拆卸下来的脚踏板、充电器、电池包、保修卡以及一副安装工具。整个安装过程比较简单,只有两个地方需要安装调整。 首先是龙头的安装。为了便于运输,龙头和下面支撑的钢管进行了位置调换。因此,我们需要先把上面的钢管卸下,两者调换位置重新固定。整个安装不复杂,但在龙头固定时,车身上没有标示和前轮角度垂直的提示。虽然目测固定并不会导致明显的偏差,但也会造成一定不便(特别是针对强迫症患者)。 接下来就是脚踏板的安装,也只需要简单拧上就可以。不过这里需要注意,必须要用包装内自带的工具固定,这样可以避免之后长时间使用有可能导致的松动。 最后,把电池包安装到车座后方,就完成了整个安装过程。 这里有必要介绍一下 C1 这个电池包:由 20 节 18650 三星锂电电芯组成,容量为 5.1Ah,充满电需要三个小时。电池包后面带有的 4 颗灯用于显示电量,长按电池上方开关则是开启和关闭电源。除了充电接口之外,电池包底部还有一个 USB 输出口可以给手机充电。 总的来说,云马 C1 的组装过程相对方便。不过考虑松紧螺丝的需要和整车重量,对于一些女生来说,独立安装可能还是会有些难度。嗯,单身狗们,我只能帮你们到这了… 骑行体验: 我们把这两台云马 C1 交给了 GeekCar 的两大「 颜值担当」,两人在例行摆拍之后相约,下班别走,一起刷街。 可是在骑行之前,刘美丽同学表示云马 C1 的座椅高度似乎对她们这些「 腿短星人」 不那么友好。身高不足 1 米 6 的她,即使把坐垫调到最低,驾驭这种高度对她来说还是需要一些勇气,但还好,女车车架形状的设计减轻了她的很多心理负担。当然,这样的车座高度设计也是合理的,正好到胯骨的高度对于骑行来说,是最合适的高度。 接下来谈谈实际骑行体验。 长按电源之后,除了启动后轮位置的电机之外,车灯也会随之开启。车灯分为日间和夜间模式,可以用位于车灯上方的按钮进行切换。 云马 C1 有五种模式,分别是 OFF(0%助力)、 ECO(30%助力)、NORMAL(50%助力)、SPORT(70%助力)、ON(100%助力)。中间三挡的切换可以使用仪表盘上的「+ -」 按钮控制。当车速大于 5km/h 时,保持踏频,并且按住仪表盘边上的指拨,就可以启动「 纯电模式」 骑行。OFF 模式则只需要切换至 ECO 模式之后,再按一次「-」 键。 对于他们两个几乎不怎么运动和骑行的人来说,「 纯电模式」 显然是两人最喜欢的模式。在大约 10km 的里程中,两人表示有将近一半的时间都在使用纯电模式,简直不能更轻松(唯一觉得累的是按住指拨的大拇指)。有了「 纯电模式」,女孩子骑车就再也不用担心追不上自己的蓝朋友啦! 一旦有刹车等减速动作,系统则会自动切断电机供电,系统就会退出「 纯电模式」,需要重新脚踏加速再按下指拨才能启动。在纯电模式下,最高时速大约在 20km/h。 在刚开始的一段时间内,中间三种助力模式的介入会有些不适应。在第一次踩下脚踏板的时候,助力并不会第一时间介入,而会在大约第三次踩下踏板(也就是启动脚第二次踩下)时才会明显介入,这需要用户有一段学习适应的时间。和传统不带助力的自行车相比,这种模式并不能让你在启动的一瞬间就有明显的速度优势。不过仔细想想,这种「 非零」 设计也是为了安全考虑,避免在不经意踩动踏板时,突然的助力所带来的危险,而且另一方面,这样设计也是为了保护电池和电机。 小白同学为了测试助力模式对上坡的帮助,骑上了一条本不允许自行车骑行、并且坡度非常大的高架桥。在上坡的过程中,他表示能很明显感觉到了纯电模式下,加速度逐渐减少的情况。而且由于坡度较大,ECO、NORMAL 档也几乎感觉不到助力的存在。只有在 SPORT 档时,还能感觉到助力存在。不过,这也会根据道路坡度不同而有变化。 另外,由于轮胎较窄且车辆没有避震设计,因此在路过颠簸路段时会明显感到臀部不适,城市路况可能更适合 C1 的发挥,遇到减速带一定得溜边骑。当然,这些也都是传统自行车或者基于传统自行车设定的助力自行车所面临的同样问题,舒适性肯定无法和那些所谓的「 电动车」 相比,不过便携性自然会超出一大截。 这不,就连刘美丽同学这种「 柔弱的女汉子」 也能扛着 C1 出入公司。 体验之外 这里补充几个细节。 「 仪表盘」 下方有一个 USB 接口,可以帮手机充电,虽然 USB 接口的设计「 隐蔽」,但是考虑到为了配合可能放在前力把上的手机支架位置,以及电线的安全问题,这个 USB 接口的位置设计的也还算合理。 下载 App 之后,扫描车架上的二维码可以通过蓝牙绑定车辆,实现查看续航、车辆电池、电机检查、骑行记录等功能。App 中还有社交等功能。不过目前用户数量较少,因此社交功能还没有被发掘。 没有电动车那么「 沉重」,又可以用「 纯电模式」 行驶,再加上能满足偶尔抽风想要锻炼的需求。下班刷街结束之后,俩人几乎都已经被这种简单的骑行方式所征服。 其实对于长居北方的同学来说,气温回升,就意味着可以有更好的条件骑行了。你可以把自行车当成是一种交通工具,也可以把它当成锻炼方式,而电动助力自行车的出现,不知道能不能让你在骑车的时候多一点儿底气呢? 据我们所知,今年云造科技还有后续不同的几款产品规划,并且在接下来几个月即将有新产品发布,大家根据自己的实际需求和审美品味挑一辆喜欢的车,应该并不是一件难事。 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谢谢合作! 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微信号:GeekCar)& 极市(微信号:geek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