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光雷达创业公司禾赛科技完成 2.5 亿 B 轮融资,光速中国和百度领投
5 月 3 日,国内激光雷达厂商禾赛科技宣布完成了由光速中国和百度领投的 2.5 亿元 B 轮融资。 目前为止,禾赛科技共完成了 3 轮融资,共计数亿元人民币。之前,他们获得了由高达投资领投,将门创投、磐谷创投以及远瞻资本跟投的共计 1.1 亿元的 A 轮融资。 禾赛科技 CEO 李一帆表示,这轮融资将用于提升 Pandar 40 等机械激光雷达的产量,并加速固态激光雷达 Pandar GT 的量产,满足车规级要求。 除了以上两个产品之外,禾赛科技的主要产品还包括与百度合作、基于 Apollo 平台的自动驾驶开发者套件 Pandora,这些产品主要用于自动驾驶和机器人的生产研发,以及能源行业安全巡检的激光遥测系统。 Pandar 40 是一款机械旋转式激光雷达,具有 200 米的测距能力和厘米级的京都。Pandar GT 是一款固态激光雷达,能提高测距性能和角度分辨率。 我们这里主要说一下与百度合作的自动驾驶开发者套件 Pandora。它由一台 Pandar 40 激光雷达、5 个环式摄像头(4 个黑白摄像头、1 个彩色摄像头)组成的视觉感知模组,是一款 all-in-one 的自动驾驶套件,也是百度 Apollo 平台上唯一的环境感知套件。平台还针对 Pandora 量身定做了 Pandora SDK,全面支持它「 即插即用」。目前,Pandora 已经开始量产。 在此前百度发布 Apollo 2.5 的时候,「参考硬件」一栏就新增了禾赛的激光雷达,而这次百度继续领投禾赛,也可以认为是他们对于激光雷达「控制欲」的强化。除了禾赛,百度还是另一个激光雷达公司 Velodyne 的股东。 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谢谢合作! 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 (微信号:GeekCar)& 极市 (微信号:geeket)。
禾赛科技发布 Pandora 自动驾驶套件,想解决开发者的「感知」痛点
10 天前,GeekCar 报道了禾赛科技的 Pandar GT 固态激光雷达 。最近,禾赛科技又有了新动作:与百度 Apollo 共同发布基于 Apollo 平台的自动驾驶开发者套件——Pandora。 从此前的 Pandar 40 到 Pandar GT,禾赛科技一直做的是激光雷达产品,而这次变成了「 套件」。那么 Pandora 到底是什么?实际上,这是一套以激光雷达、环视摄像头模组、多传感器融合和感知识别算法为一体的自动驾驶开发者套件。(Pandora 主体设备和听装可乐的体积对比)其次,Pandora 的用途是什么? 众所周知,一套完整的自动驾驶系统分为多个子系统,大致可分为:感知、决策和执行,有了靠谱的感知系统之后,算法公司才能基于这套感知系统研究算法。然而从传感器系统的选型标定,到摄像头和激光雷达的融合,再到能够输出最基本的目标物体追踪,一般来说需要耗费一个小团队至少 6-8 个月的时间,才能勉强做到「 不拖后腿」,而这又仅仅是重复发明轮子的一个过程。 而 Pandora 所解决的,就是感知层面的问题,为研发者提供一套靠谱的感知系统。 按照禾赛科技的说法,Pandora 的优势在于: 1.4 个环视摄像头组成 360 度视野,和激光雷达完美配合。一个前视彩色摄像头提升看远能力; 2. 激光雷达和多个摄像头的一体化机械设计,安装极其简便; 3.5 个摄像头和激光雷达的坐标映射标定问题。Pandora 自动帮助用户标定好了摄像头和激光雷达的位置映射,且在使用过程中无需重复标定; 4. 激光雷达和摄像头的同步触发,多传感器数据像素级对齐; 5. 传感器的极低延迟信号传输; 6. 目标物体追踪识别等。 Pandora 背后所依靠的,是禾赛科技的激光雷达研发经验和百度 Apollo 自动驾驶开放平台的开源算法体系。禾赛科技和百度的合作开始于 2017 年上半年,禾赛主要负责硬件产品的设计和制造,百度 Apollo 负责整体系统的定义和算法的适配。另外,百度方面还会基于 Apollo 所积累的经验和生态开发者的痛点,对 Pandora 提出相应要求。 Apollo 主任研发架构师王亮说:「 作为 Apollo 平台感知技术方向的主任架构师,我们充分了解多传感器融合算法研发和系统搭建过程中的技术痛点,包括多传感器数据联合标注的高成本,多传感器融合感知算法依赖的传感器间姿态标定和数据同步等问题。」 目前来看,不少自动驾驶创业公司都纷纷推出了「 平台」、「 套件」,用于解决自动驾驶汽车不同层面的问题。回顾这些公司的发展史,都是从不同角度切入自动驾驶产业链,进而推出更加全套的解决方案。这也说明一个问题,自动驾驶产业链如此之长,不是一个公司就能解决所有问题的,小公司只要有自己的技术壁垒,就能找到自己合适的定位。 不过这些公司活得好不好,还得看这些「 平台」 和「 套件」 到底能不能得到开发者的认可。 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谢谢合作! 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 (微信号:GeekCar)& 极市 (微信号:geeket)。
禾赛科技发布固态激光雷达,将在明年一季度提供样件
在 2016 年 1 月的美国 CES 上,固态激光雷达概念的出现引起轩然大波,让无人驾驶技术看上去「 未来可期」。 仅仅是在过去两年中,就有老牌激光雷达公司 Velodyne、创业公司 Quanergy 和 Innoviz Technologies 等加入固态激光雷达研发阵营,喊出了「 成本上百美金」 甚至「 几十美金」 的口号。 可以这样说:在固态激光雷达领域,大家都处于赛跑阶段,还没有人到达终点。技术发展的同时,行业内也发生了一些有趣的变化,比如:百度投资 Velodyne、谷歌 Waymo 开始自己研发激光雷达、一级供应商德尔福接连投资了两家激光雷达公司 Quanergy 和 Innoviz、通用收购了 Strobe 激光雷达创业公司… 国外公司固态激光雷达的新闻很多了,不如来看看国内的。 今天,禾赛科技宣布:Pandar GT 固态激光雷达已经完成原型研发,正在与多家国际一线 OEM 和 Tier1 合作和开发测试。预计 2018 年第一季度,会给数十家量产合作伙伴正式提供 A 样件。 对了,这里的「GT」 代表「Gu Tai」,即固态的拼音缩写… 关于最初的设计理念,禾赛科技是这么说的: 我们在设计 Pandar GT 的时候,面对的是极其苛刻且互相矛盾的设计指标。市面上现有的方案都存在很大的瓶颈,传统光相控阵 OPA 功率受限无法满足距离要求,MEMS 方案一致性和产品寿命始终无法保证,Flash 系统的输出能量限制,不可能超越单点测距的系统…… 最终,我们在综合了各个方案的优缺点之后独创了一种激光雷达的固态成像办法,这是我们认为唯一可以在车规的前提下实现所有功能指标的固态激光雷达解决方案,也就是 Pandar GT 独用的 ZOLO 技术。 优势在哪里? 1. 全自主设计的工艺 Pandar GT 采用了全新材料和加工工艺,其独特的光学成像系统,在不牺牲性能的前提下,将整个激光雷达总零件数由超过 1000 件降低到少于 100 件,大幅降低成本,并提高了系统可靠性。 唯一的问题是,作为一项全新的工艺,它太精密了,我们并不是十分确定这样的设计可以经受住各种恶劣环境的测试。为了让产品可以最终通过车规认证,我们在设计之初就对它怀着一颗敬畏的心。 2. 超远测距性能 过去一年的时间里,Pandar40 的测量远距性能从早期的 100m@40%反射率,到最新一版的 200m@20%反射率,提高了数倍,而这一切都是在保持激光峰值功率低于人眼安全标准的前提下进行的。 关于 Pandar40,可以看我们这篇文章《国产的逆袭?我们和禾赛科技聊了聊他们的 40 线激光雷达 Pandar》。 至于这次发布的 Pandar GT,禾赛科技直接用图说话: 3. 动态视场调整 Pandar GT 所成的像不再是垂直方向上固定的线数,而是一个动态可调的范围。视场角 FOV、角分辨率、甚至中心区的朝向,都是可以在激光雷达使用中进行动态变化的。 打个比方,以前的机械激光雷达有点像行车记录仪,角度和分辨率都是固定的,远处的物体太小就会看不清。Pandar GT 像是给了你一个望远镜,而且是可以调焦距的望远镜,如果发现前方远处地上有不明物体,不仅可以把望远镜转向那个物体,还可以很多倍地放大那个物体,给感知系统足够多的数据,一次看个清楚。 还是用图说话,注意三张图片「 焦距」 的区别: 对于禾赛来说,从 Pandar 40 到今天的 Pandar GT,一切才刚刚开始,毕高科技竟硬件创业没那么简单。更何况,现在除了奥迪 A8 上那台激光雷达之外,所有的激光雷达都不是车规级产品,也注定无法大规模量产应用,而完成车规级设计又需要更多的时间、金钱。 在明年 1 月的美国 CES 上,想必激光雷达行业会发生更有趣的变化,GeekCar 也会跟踪报道。 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谢谢合作! 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 (微信号:GeekCar)& 极市 (微信号:geeket)。
禾赛科技融资 1.1 亿元,创自动驾驶激光雷达国内单笔最大融资
近日,禾赛科技对外宣布获得由 Pagoda Investment 领投,将门创投、磐谷创投及远瞻资本跟投的共计 1.1 亿元人民币的 A 轮融资。 禾赛科技联合创始人兼 CEO 李一帆透露,本轮融资主要有两个用途,一方面是加快 Pandar 规模产线的建设,尽快满足现有订单的需求,另一方面也会重金下注正在开发中的新一代激光雷达——Pandar GT。 Pandar GT 是为下一代自动驾驶和高级辅助驾驶汽车量身定做的新型激光雷达,其核心工作原理区别于 Pandar 混合固态雷达和市面上绝大多数准固态/固态激光雷达,可以在提升测距范围的同时显著优化可靠性、体积和成本,目标是为 2020-2022 年左右量产的高级辅助驾驶汽车提供成本数百美金的完整激光雷达解决方案。 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谢谢合作! 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 (微信号:GeekCar)& 极市 (微信号:geeket)。
国产的逆袭?我们和禾赛科技聊了聊他们的 40 线激光雷达 Pandar
一家做天然气激光遥测系统的公司,如今也跨界到了无人驾驶激光雷达领域,这家公司叫做禾赛科技。昨天,他们发布了自己的重磅产品:40 线混合固态激光雷达 Pandar 40。为此,我和禾赛科技 CEO 李一帆聊了聊。 激光雷达的重要性无需多言,目前市面上激光雷达的销量基本都是由研究自动驾驶技术公司撑起来的。这些公司可以分为几类:车企、互联网公司、供应商以及创业公司,相应的代表公司有:福特、谷歌/Uber、德尔福以及国内的智行者等等。 禾赛此次发布的 Pandar 40 激光雷达,内部依然有转动的机械部件,外部有壳子罩着,下图是它和一罐可乐的对比: Pandar 40 专门为无人驾驶场景做了诸多优化,线束并不是均匀分布的: 在接近 0°范围附近的 25 线的角分辨率达到了 0.33°,可以充分捕捉行驶过程中远处物体的细节特征。 相比于传统 16 线的 2°角分辨率,在 50 米外的一个 1.7 米高的行人,他身上的线可以从 1 条上升到 6 条,甚至超过了 64 线的 5 条(0.4°角分辨率)。 用图说话,就是这样的: 禾赛方面也列出了 Pandar 40 和 Velodyne 64 线激光雷达的参数对比: 从性能直接对标 Velodyne,可以看出禾赛对自己的产品很有信心。不过对于一辆高速行驶的汽车来说,对 100-200 米的障碍物的探测能力同等重要,期待未来禾赛公布此类测试结果。 其实在今天发布 Pandar 40 之前,禾赛就邀请了一些相关公司对其进行测评,包括:百度、蔚来汽车、小鹏汽车、驭势科技、智行者、四维图新等公司。从客户的反馈来看,几乎是一致好评。 禾赛还放出了一些路测数据: 另外,车用产品必须符合车规级要求,禾赛已经开始了一系列测试,包括高强度震动、温差和湿度等等。接下来禾赛要做的就是识别算法,为客户提供更完整的解决方案。 性能是一方面,激光雷达更重要的是价格。 国外的激光雷达价格奇高,主要有三方面因素: 一、市场需求相对较小,很难通过大批量生产均摊成本; 二、产能受限,比如 Velodyne 在生产过程中需要加入大量的人工调教。美国的人工费很高,导致生产成本无法进一步降低。这也导致 Velodyne 的交货周期一拖再拖:2017 年初,多数客户反映其交货周期为付款后 6 个月,三个月后,这个数字变成了 9 个月。 三、有一定垄断因素。 在看到 Velodyne 的「 短板」 之后,禾赛的做法是在研发过程中,设法减少人工调教的步骤,使它更适合流水线生产。即使依然有人工调教的步骤,国内的人工成本也要比美国便宜得多。在问到价格时,禾赛方面并未透露具体数字,不过表示会比 Velodyne 的同级别产品便宜。 在禾赛的新闻通稿中,官方表示:禾赛在产品化激光雷达的过程中,收到了来自世界各地近百家自动驾驶公司的超过千台的意向订单。 算一笔账:Velodyne 64 线激光雷达的价格是 8 万美元,就算现在禾赛的产品卖 8 万人民币(随便猜的),也能卖个几千万… 看到禾赛科技的 Pandar 40 之后,其实我更惊讶于禾赛做产品的速度。因为禾赛科技成立于 2013 年,Pandar 40 的研发不过一年多的时间。对此,禾赛的解释是:(禾赛科技)积累了多年开发激光遥测传感器的经验,虽然测距和气体检测原理不同,但是遥测光路的设计,电子信号处理等很多核心问题都是一样的,储备的人才也是相通的。 禾赛有一支丰富的激光传感器开发团队,有设计过四代苹果手机电子系统的电子工程师,有在卡尔蔡司设计过镜头的光学工程师,也有在斯坦福大学从事激光传感器研究的科学家,和数十位一线硬件公司工作经验丰富的工程师。 从这两年的 CES 展我们就能发现,激光雷达一直是很火的一个话题,固态化、小型化和低成本是趋势。不少公司都发布了新款固态激光雷达,并给出了几百几千美元不等的价格「 愿景」,然而事实是现在大家都顶着上万美元的多线激光雷达在跑。激光雷达市场,依然容得下新的玩家。 对了,Pandar 40 已经能在禾赛官网下单了。这次禾赛 Pandar 40 的出现,到底会对激光雷达市场产生多大影响,只能用时间说话了。 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谢谢合作! 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 (微信号:GeekCar)& 极市 (微信号:geek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