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特 CTO:自动驾驶之外,福特已组建机器人和人工智能研发团队

· Jul 06, 2017 333

(编译自 medium) 近日,福特汽车公司研发与高级工程部门副总裁兼首席技术官 Ken Washington 在 Medium 撰文讲述了福特对未来的构想, 并介绍了其机器人和人工智能研究团队。 GeekCar 原文翻译如下: 如今,自动驾驶正吸引越来越多的目光和关注。但是,除此之外,计算机的计算能力以及传感技术还将以其他方式重塑交通行业。例如,机器人和人工智能在未来 5 到 10 年内对我们的出行方式就将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 作为福特研究与前瞻工程部门副总裁兼首席技术官,我可以告诉你们,现在在前瞻工程领域正发生着很多事情。我们必须对最重要的东西保持清醒的意识,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我们改变人们出行方式的梦想。正因如此,福特才宣布在研究与高级工程部门里组建机器人和人工智能研究团队。 机器人和人工智能研究团队整合了不同的学科,其主要任务是评估新的传感技术、机器学习方法,进入全球市场的技术要求,个人移动设备的发展,无人机以及其他空中机器人。团队的成立还将推动一些其他项目的进展,如自动驾驶。 之所以能够组建这个团队是因为福特与 Argo AI 建立了合作关系,为其第一代自动驾驶汽车项目研发虚拟司机系统(包括计算机平台、传感器和算法),这样福特自身就能抽身出来更好地投入到机器人和人工智能的领域里来。并且,这一领域里研发工作的进展将加速自动驾驶的到来。 目前,团队手头上已经有很多工作都在做了。在 Argo AI 负责为自动驾驶汽车的量产开发虚拟司机系统的情况下,机器人和人工智能研究团队可以更多地把精力集中在传感技术、深度学习等人工智能领域,而不影响汽车正常的生产计划。 自动驾驶将改变社会,但自动化和人工智能并不仅仅局限于汽车,而是同样可以运用到其他领域。现在,我们已经开始在制造业和物流业使用机器人了,对于能够帮助人类完成某些困难任务的协作机器人也一直保持着关注。在我们的全球数据和分析团队对销售、市场和财务的支持中,人工智能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所以,机器人和人工智能研究团队有望在未来帮助大家更好的做出决策,并给大家带来个性化的体验。 福特曾投资和收购了一些创业公司,或是与一些创业公司建立了合作关系,机器人和人工智能研究团队将与这些公司继续保持联系,因为他们在先进的传感器、深度学习、应用机器人等方面展示出了极大的潜能,促进双方的交流与合作对福特来说非常重要。例如,与 Nirenberg Neuroscience、Civil Maps、SAIPS 的深度合作就在可用于未来的技术上取得了不错的进展。 此外,机器人和人工智能研究团队还将与包括密歇根大学、斯坦福大学、麻省理工大学、弗吉尼亚理工学院、普渡大学、德克萨斯州 A&M 大学、佐治亚理工学院等在内的多所大学开展交流与合作,这将使福特与这一领域的最新技术及前沿动态保持同步。 机器人和人工智能研究团队的成立是福特在自动化道路上的又一步伐。作为第一家参与 DARPA 挑战赛的汽车厂商,福特早就意识到了汽车自动化水平的提高可以提升汽车的安全性。未来,福特将在自动化上发力,努力成为未来的参与者而非旁观者。 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谢谢合作! 同时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    (微信号:GeekCar)& 极市    (微信号:geeket)。

博世:Boxberg 试车场里的汽车科技大集结

· Jun 03, 2015 333

上个月 20 号 GeekCar 参加了博世在德国 Boxberg 的国际汽车媒体交流大会。与其说是大会,不如说这是博世的一场汽车科技大集结,让我这个汽车科技记者兴奋于各种科技成果或者产品的「 尝鲜」 之中。 博世汽车与智能交通技术业务部门主席 Rolf Blander 博士在会上向我们介绍了博世汽车与智能交通技术业务部未来的三大发展方向:电气化、自动化、互联化,同时也对博世作为系统供应商的定位做了具有远瞻性的分析。他的一句「From cars to smart homes,at Bosch,mobility solutions have grown in scope beyond the hood-redefining the role of a system supplier.」 让我在稍后的实际技术产品的体验中感受颇深。 电气化下的燃油机还有春天 相比于国内柴油主要用于货卡等非乘用车领域,国外厂商们如博世、德尔福等在乘用车领域对于柴油则是积极拥抱。由于电动车的发展,我对于传统燃油机其实多多少少持有一些偏见,认为不太符合环保、高效的趋势。博世把电子化等技术运用到柴油机和汽油机上,让电气化引领传统内燃机走向新的高度:实现汽油车低于每百公里 7 升、柴油车每百公里 5 升的低油耗。 针对汽油机,博世新一代的 汽油缸内直喷系统 可以实现 350bar 的喷射压力(之前的技术喷射压力只能达到 200bar),更高的喷射压力可以使燃料能够充分的雾化,整个燃烧过程更为充分,减少了尾气中的颗粒物排放。同时还有倒置直喷技术可实现低速高扭矩以及降低 15%的油耗。 柴油技术能够很有效的减少碳排放,这也是博世积极推行「 清洁柴油」 项目的原因。博世 Denoxtronic 系统可在实际驾驶过程中减少高达 95%的氮氧化合物排放。GeekCar 参观了博世的柴油发动机工厂,深刻体会了博世生产工艺的高标准和创新性。 其中两个亮点给我很深的印象:一是为了开发新一代的 柴油共轨系统 ,首先通过硬纸板做模型,然后根据硬纸板模型在电脑上进行 3D 建模从而更精准地开发整体的生产线;另一点是在生产线上看到了每个零件产品的独特二维码,这样的精细化的管理帮助以后产品的追溯体系和「 产品云管理」 有着极大的意义。 最后的尾气处理系统,通过先进的催化和吸收功能能够大幅度降低氮氧化合物等有毒气体的释放。 我还参观了先进的博世发动机研发测试实验室,作为一个航空制造实验室前从业者,我不得不说博世的发动机测试平台的整体化和标准化使得让我有点惊呆。这样的一台重达几吨的发动机测试整体样品在空气反作用力下可以轻松地移动到试验台,接口的标准化使得这个准备过程从传统的十几个小时缩短到约半小时。 可以预见的一段时间内,内燃机技术仍然是高效交通的技术。传统燃油机在电子化的助力下,重新焕发了生机。未来更多的电子化元素融入到传统燃油机里面,燃油机的界定边界将会模糊,这是博世对于传统技术的优化的极致追求。 全方位的自动驾驶到底需要哪些技术? 整天盯着谷歌、ABB 的自动驾驶技术如何如何,来了博世 Boxberg 试车场你就能体会到,作为一个供应商对自动驾驶有如何的深度积累。现场有两辆用于自动驾驶体验的车(一辆特斯拉一辆宝马),我在特斯拉上体会了博世的自动驾驶解决方案。 在博世董事会成员 Dirk Hoheisel 博士的讲演中,他提到博世正致力于为自动驾驶开发全方位产品和技术,总的来说需要集合自动刹车系统、电动转向系统、传感系统(即以摄像头、雷达、激光雷达为首的各类传感器)、人机交互和导航系统、动力控制单元、互联技术、驾驶员监控系统、系统网络架构 8 方面的技术。 车辆制动方面,博世开发的智能化电控机械式助力器 iBooster 和电子稳定程序 ESP 能各自独立地对汽车进行制动,而无需驾驶员主动操作。iBooster 和 ESP 两项技术能够相互补充,在紧急情况下可以形成有效的备用机制,是未来自动驾驶不可缺少的功能。 电动助力转向技术,能够在实际驾驶中感知到驾驶员在转向时候的「 幅度」,会协同帮助驾驶员在转向过程中实现更精准得操控。在半自动驾驶通往完全自动驾驶得道路上,这项技术扮演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说到自动驾驶,传感系统必然是重中之重,它是汽车的眼睛。体验的特斯拉上面装载了博世的 6 个雷达、6 个激光雷达以及一个立体摄像头以及 GPS 定位器,同时现场还展示了博世最先进的各类传感器。现场工作人员透露,目前在德国,博世的传感器能够完全识别道路标示,这也是自动驾驶必备的技能。博世在传感器上的领导者地位毋庸置疑,这些 sensor 技术将会运用到汽车以及工业生产中,今年将会有 10 亿件规模的产量。 HMI(人机交互)方面在体验中表现得较为直观,在跟车和单独行驶的两种模式中,特斯拉里面的博世测试专用屏幕上会显示绿色的无障碍物体(如周边的茅草)、前方的黄色障碍物(如前方车辆)、自身则显示为白色。当然整个交互则操作简单,仅仅是点击相应的按钮就可以跟入或者退出自动驾驶模式。 体验了博世的自动驾驶后,我们都些许感到了一些头晕。后来博世自动驾驶相关负责人接受采访时告诉 GeekCar,目前还是测试车,很多性能其实可以调节,进入市场后乘客的舒适感也会重点考虑,目前只是证明技术的可实现性。 自动驾驶的挑战其实还是很多的,博世从几个方面来做好准备:传感器的可靠性、车辆数据的安全、系统构架的冗余(备份)、安全模拟(通过模拟房展,要达到一亿到十亿的次数中只能有一次错误)以及法规。 未来的博世互联 博世董事会成员 Markus Heyn 博士表示「 互联在电气化和自动化方面起到了关键作用」,博世的互联依靠 3S(传感器、软件、服务)来打通。路况地图信息以及未来的充电等都依靠云端数据和车辆的互通,例如车辆能够提前预知到前方路况自动报告给车辆的 ESP 系统进行一定的干预,同时通过云端接受的天气等数据提醒驾驶员注意路面湿滑等情况。 目前博世在互联化上的最大落地产品是 mySPIN,通过手机汽车互联将更多的内容呈现在车内。目前,国内和国外的 mySPIN 分别接入不同的 App,国内的合作 App 更多的是本土化的一些应用。 互联不仅仅体现在博世的汽车技术上,未来互联还可能扩展到整个智能家居、智能工业生产领域。目前博世在工业 4.0 技术下开开发和生产产品,目标是让每个零部件互联,从而使它们能够无缝地传达生产、测试和运行方面的数据。产品出厂后互联技术还可以帮助预测性诊断,比如,可以使用互联控制单元搜集柴油机注油器在整个使用寿命内的运行数据,并从云端在线监控其运行。加入数据显示,有机相表面发生了磨损或者工作状态发生改变,就可以自动安装运行图的修改版,就像通过互联网一样实现 OTA 的调整。 这次博世的展示十分丰富,让我难以一一展开。但是体验给了我们最近距离接触到最新的各种技术,那些在脑海里面「 电影」 过无数次的未来技术,或许很多都将从博世的 Boxberg 试车场里面走入寻常百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