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游戏的同时还可以测试自动驾驶汽车?不信看看这篇文章

· Jan 08, 2018 333

每次听到「 打游戏」 这三个字时,我都会把它和「 颓废」 一词联系在一起。不过有的时候,人类的固定认知很有可能会被一些小事打破。就像电子游戏这种东西,除了可以娱乐之外,还能用来测试自动驾驶汽车。 城市场景是最大优势 游戏与自动驾驶测试这两件事看似不着边际,不过育碧却不这么认为。无论是《刺客信条:起源》还是《看门狗 2》,很大程度上,他们都在游戏当中还原了城市场景。就拿《看门狗 2》中的旧金山湾区场景来说,育碧可以在游戏中反映出真实环境中的天气、道路、路标、行人等特征。为了做到这一点,他们在游戏研发过程中进行了实地拍摄以及测绘工作。 对于城市场景的高度还原是育碧的优势,如何利用这一点,他们也有自己的思考。前段时间,育碧成立了一个叫做「La Forge」 的项目组,同时还准备把游戏当中的数据运用到 AI 开发项目中。顺着这条思路,他们尝试利用《看门狗 2》中的旧金山场景测试自动驾驶汽车。 La Forge 项目总监 Yves Jacquier 说,他们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更好的去设计自动驾驶系统,同时创造出不同的驾驶类型用来测试,例如谨慎型、鲁莽型等等。 行人环境最有价值 城市场景可以用来测试自动驾驶系统,不过这其中最有价值的环节则是行人环境的塑造。如果想要在实际道路环境下塑造行人条件,成本非常高同时安全问题也很头疼。这种情况下,游戏测试的价值就体现了出来,通过虚拟硬件测试可以避免刚才提到的成本问题和安全问题。 为了还原真实环境下的人物表现,育碧 La Forge 项目组进行了假肢设计。通过捕捉假肢实验者的肢体动作和数据,他们成功在游戏中进行了模拟,其中包含走路、摔倒等动作。而这些行人模拟场景则可以帮助自动驾驶系统更轻松的完成一些测试。 与雷诺合作自动驾驶 VR 体验 除了使用城市场景测试之外,育碧还想尽办法向自动驾驶领域进军。他们去年与雷诺合作,共同为自动驾驶汽车打造了一套 VR 体验内容。在雷诺 Symbioz 自动驾驶概念车上,用户可以戴上 Oculus Rift 的 VR 头盔,观看育碧提供的内容,其中不仅包括游戏以及娱乐视频,还可以切换观看车速、车道变化以及行驶周围环境。 不过说句实话,这种体验究竟是不是画蛇添足,还是等体验之后才能得出结论。 Yves Jacquier 说,现在 La Forge 项目组已经拥有 50 名育碧员工和 15 名大学生。另外,他们还与 6 所大学合作推进项目。使用游戏来测试自动驾驶汽车,此前的确是一个少见的想法。降低成本的同时还可以规避很多法律风险,说不定以后,自动驾驶测试的工作人员每天主要任务就是打游戏了。 用游戏测试自动驾驶车,之前有人在 GTA5 里也这么干过。不过让人担心的是,在 GTA5 里测试出来的无人车,真正上路的时候,也会到处撞人么? 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谢谢合作! 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        (微信号:GeekCar)& 极市        (微信号:geeket)。

谷歌、特斯拉大牛联手做自动驾驶,大众为什么选择他们放弃谷歌?

· Jan 05, 2018 333

还记得前谷歌无人车团队负责人 Chris Urmson 吗?一年前,他离开谷歌选择创业,成立了 Aurora Innovations,专注于提供自动驾驶的「 全栈式」 解决方案。不过自那以后,Urmson 的 Aurora 公司似乎就像「 消失」 了一样,很少见诸于媒体了。 不过要搞新闻,就要搞个大的:据外媒报道,大众和现代已经成为 Aurora 公司的首批合作伙伴,这两大汽车厂商正分别和 Aurora 公司合作,把 Aurora 的自动驾驶技术融入到自己旗下的车型中,最终目标是为了在某些城市开展「 按需用车」 服务,也就是做自动驾驶打车平台。 关于项目落地的时间节点,大众和现代都表示将在 2018 年下半年开始路试,到 2021 年,搭载了 Aurora 自动驾驶技术的大众/现代的无人车将开始商业化运营。 现代和 Aurora 的合作信息并不多,不过大众方面倒是说了不少,下面聊聊大众和 Aurora 的合作。 大众和现代设立的时间节点一样,但大众和 Aurora 的合作开始的更早一些,Aurora 的工程师们在 12 个月前就开始跟进大众的项目了。在 Aurora 位于硅谷的 Future Center,他们至少已经把 6 辆大众车改装成自动驾驶汽车(包括软件和硬件)。 至于具体是哪款车,大众并没有对外公布,也不排除是原型车。观察一下大众在宣传自动驾驶技术时候所用的车型,你就会发现,它们大部分都是概念车,而非成熟的量产车型。 在此可以做一个推测:大众联手 Aurora 所打造的自动驾驶汽车,可能是类似 Sedric 或 I.D. 概念车这样的产品。 下图为 Sedric: 下图为 I.D. Buzz: 至于车队规模,大众集团首席数字官 Johann Jungwirth 透露:「 今年年底路测车队规模达到两位数,一半在美国硅谷测试,一半在德国本土测试;2019 年,路测车队规模达到三位数,2020 年继续扩大规模。最终,大众计划在 2021 年在 2-5 个城市投放运营车辆。」 值得注意的是,大众集团在 2016 年成立了名为「MOIA」的全新移动出行子品牌,在 2017 年年底,它们发布了一辆纯电动共享小巴原型,并且准备把它投入未来的按需出行网络里。大众未来如果做自动驾驶的按需出行,落地产品有很大可能会归入 MOIA 品牌,但是现在还不太清楚 Aurora 的技术未来是否会应用到这辆小巴里。 Urmson 则表示:「Aurora 和大众联合研发的技术不是你已经能在大众车上看到的那种,因为 Aurora 所专注的不是半自动驾驶。Aurora 正在打造的是「驾驶员」,而非驾驶员辅助系统。我们清楚的知道打造无人车到底需要什么。」 从 Urmson 的话可以看出,Aurora 做的似乎就是谷歌正在做的,也就是真正的无人车。有意思的是,大众和现代选择了创业公司 Aurora,而非积淀深厚的谷歌(Waymo)… 这也引申出来了一个问题:大众为什么选择了 Aurora?为什么不是 Waymo 这样积淀深厚的公司?我想,答案或许是「 人才」。 Johann Jungwirth 是这么解释的:「 我们考虑的不仅仅是创业团队,Aurora 所吸纳的人才是全世界最棒的。在如此短的时间内获得这样的成就,很了不起。」 「 就像我们常说的,顶级玩家总是想和顶级玩家合作。我觉得那些来过 Aurora 公司的人的第一反应是:Holly shit!这团队简直太棒了。」 如果你经常关注大公司的人事变动就会发现,自动驾驶概念火爆的同时,从基层员工到公司高管的人员流动都很大。大家无非是在苹果、Uber、特斯拉和传统车企巨头之间跳来跳去… 而根据领英资料显示,Aurora 公司的员工大多来自苹果、Uber、特斯拉或其他车企。另外还有两位核心高管,一位是前特斯拉 Autopilot 负责人 Sterling Anderson(现任首席产品官),一位是前 Uber 无人车项目负责人 Drew Bagnell(现任首席技术官)。 那么 Urmson 是如何吸纳这么多优秀人才的? Urmson 的解释看起来有点儿理想化,他是这么说的:「 现在人才争夺战激烈到难以想象的地步。但根据我的经验,要尊敬每一位员工,并让他们去解决一些很有趣的问题,分配一些很好的任务给他们去完成,人才自然会留住。」(当然了,要开出足够高的薪水,才能以表尊敬…)传统车企进军自动驾驶领域,已有先例可循,比如:通用汽车直接花 10 亿美金买下了自动驾驶创业公司 Cruise Automation,此后技术进展飞速,计划在 2019 年使用无人车提供出行服务。福特也花了 10 亿美金,收购了 AI 公司 Argo 加速自动驾驶技术研发,计划在 2021 年使用无人车提供出行服务。 但是这次大众却没「 买!买!买!」,而是选择了「 合作」。但是要知道 Aurora 是一家要赚钱的创业公司,和大众合作的同时,也在和大众的竞争对手合作,这一点很有意思。 … 继续阅读

百度 Apollo 和黑莓 QNX 走到了一起,他们竟然要做这样一件事

· Jan 05, 2018 333

自动驾驶的出现改变了很多事情,之前毫无交集的一些公司很有可能就走到了一起。据外媒报道,黑莓与百度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 关于合作目的,百度给出的说法是:将黑莓 QNX 系统与百度 Apollo 自动驾驶平台整合在一起,帮助车企从自动驾驶原型车阶段过渡到生产阶段。 而除了系统本身之外,百度还准备把 QNX 系统中车载娱乐软件整合进 Apollo 平台中。反过来,两家公司也会整合百度开发的一系列手机 App,确保它们可以在 QNX 系统中运行。 百度需要软件基础以及安全把控 尽管此前没有任何迹象显示两家公司会走到一起,不过回看百度和黑莓的一些举动,他们能够达成合作并不奇怪。 去年 7 月份,百度正式了发布自动驾驶平台 「Apollo」。他们的布局计划当中包括了软件、硬件、云计算部分,为了降低自动驾驶系统的研发门槛,百度还将他们所建立的底层架构开放给了开发者。不过也像他们自己所说的:「 开发者的成功,就是 Apollo 计划的成功」。想要打造一个开放性的自动驾驶平台,对于开发者的要求绝对是一个不可忽略的点。 尽管做到了这些,有一点百度还是不得不承认,此前的一些研究经验和合作资源称不上核心技术。最核心的部分是他们后续开放的云端服务,而谈到了云端就一定离不开安全问题。 黑莓 QNX 的优势 对于 「 开发者 」 以及 「 自动驾驶平台安全 」 这两个问题,黑莓 QNX 就拥有百度没有的一些优势。 2016 年末时,黑莓在加拿大渥太华成立了一个自动驾驶研发部门,另外他们还聘请了几百名工程师开发自动驾驶相关软件。作为一个底层操作系统,包括保时捷、奔驰、宝马、丰田等车企(通过 Tier 1),以及电装、大陆、德尔福等 Tier 1 都曾在研发过程中使用过 QNX。而除了自动驾驶本身之外,车内娱乐功能也可以在 QNX 系统基础上搭建。 软件基础雄厚正好可以弥补 Apollo 的弱势,而 QNX 系统对于安全问题的把控也是百度所看重的。 与 Linux、Android、iOS、Windows 等桌面或者移动操作系统相比,QNX  的安全性最好。也正是由于这一点,福特、安波福等公司选择与黑莓 QNX 合作开发自动驾驶平台。 自动驾驶汽车能够上路,云端连接一定避免不了。对于百度这样的云端服务提供商,一旦可以做好安全解决方案,竞争力又会上升到一个更高的层面。 黑莓能从百度身上获得什么? 只谈百度的话,这篇文章就有点跑题了。毕竟两家公司能够达成合作,一定是双方互相获利。 2016 年年末时,黑莓在渥太华顺利进行了一次自动驾驶测试,测试车型为林肯 MKZ。尽管有 QNX 这项拿手戏,但仅仅依靠黑莓的体量,想要彻底落地自动驾驶非常困难。也正是由于这一点,才有了他们与福特、安波福的合作。 这一次,与百度达成合作同样对黑莓有利。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他们可以利用百度的影响力,扩大 QNX 在国内自动驾驶领域的应用范围,为与其他供应商、主机厂达成合作做好铺垫。毕竟,软件基础以及安全冗余是 QNX 的最大优势,而很多公司眼红的也正是这一点。 其实说了这么多,我们真正关注的还是合作成果的落地。毕竟只有走到落地这一步,所有的预测、分析才有得到验证的那一天。两家科技公司的联手究竟能取得什么成效, Apollo+QNX 又能解决多少实际问题,所有的一切就要看产品落地的那一天见分晓了。 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谢谢合作! 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        (微信号:GeekCar)& 极市        (微信号:geeket)。

我们总结了 2017 年自动驾驶行业变革趋势

· Jan 02, 2018 333

说起今年的自动驾驶行业,可谓是充满了大新闻。如果要逐一总结大事件,那估计都能出本书了。但是我们还是试着在几千字的篇幅里把今年自动驾驶领域的几个趋势和热点事件做做解读。 传统车厂的反击 对于传统车厂来说,务实才是做生意的根本。大家都承认自动驾驶会是未来,不过发展自动驾驶的前提是不能影响现阶段的产品开发与销售。 很好的例子就是福特,他们在今年年初以十亿美元收购自动驾驶初创企业 Argo.AI,高调发展自动驾驶。结果其前 CEO Mark Field 却因过度强调科技转型、忽视现有产品而被董事会弹劾下台。新 CEO 上台后声明将推迟原先指定的 2021 年推出 L4 自动驾驶的计划。 在欧洲,一直十分重视自动驾驶的沃尔沃也将自己原定于今年启动的自动驾驶测试项目「Drive Me」 推迟到了 2021 年。可以说面对自动驾驶,传统巨头们已经从狂热渐渐追逐,变成了冷静规划。 不过可不要以为传统车企放弃了在自动驾驶领域的反击。他们把精力都放在了其最大优势:量产产品上。今年 7 月在巴塞罗那上市的新奥迪 A8 是一个强劲的反击信号:它是全球首款搭载了 L3 级别自动驾驶的量产车,可在不高于 60km/h 的速度下,在法律允许的区域内实现自动驾驶。(也有人认为奥迪 A8 只做到了 L2.5 级别)在我看来,新一代 A8 所承载的最重要意义是奥迪对于自动驾驶供应链的整合。除了搭载激光雷达、摄像头、毫米波雷达、超声波雷达等传感器之外,新 A8 自动驾驶的核心控制单元——由德尔福整合的 zFAS,对于控制器更是像一块强大的主板:集成了 Mobileye 的 EyeQ、NVIDIA K1 GPU 以及 Altera Cyclone FPGA 等各路芯片于一身。 新 A8 证明,不管是科技公司、Tier 1 供应商,还是芯片供应商,只要想让自己的自动驾驶的技术在量产产品上落地,最终还是要回到统一的汽车供应体系下。大家要一起与车厂合作,而不是各自为战。 除了 A8 之外,今年发布的凯迪拉克 Super Cruise,奔驰 Drive Pilot 等也都是非常成熟的半自动驾驶解决方案,这里不赘述了。感兴趣的可以看看我们另一篇总结文章:《2017,这几辆车让我们离自动驾驶更进一步》零部件供应商的转身 一直以来,汽车行业的 Tier 1 供应商们都给人一种闷声发大财的低调印象。不过今年他们的风格变了。 自动驾驶涉及到感知,地图,决策,控制等多个环节,纵使是 Tier 1,也不可能自己搞定一切,因此想要给车厂这个客户爸爸提供满意的解决方案就必须找别人合作。而这些合作伙伴中,又有很多行事高调且来自于汽车行业之外的科技公司。所以对于 Tier 1 们来说,不管是从技术体系、合作模式,还是宣传策略上,都面临着转型。 最直接的方式就是与科技公司结盟。在这一年中,你能数得出来的 Tier 1 巨头几乎都拉到了自己的盟友。博世和采埃孚联手英伟达和百度,大陆和德尔福则加入到了宝马、英特尔的阵营。 更有甚者,直接选择变身为科技公司。9 月份德尔福正式将自己的动力总成业务分拆,成为「 安波福」(Aptiv)和「 德尔福科技」 两家公司。其中安波福的定位就是一家聚焦于汽车前沿创新领域的科技公司。关于具体情况,可参考我们的文章《从德尔福分拆之后,安波福第一次面对媒体,他们说了什么?》从技术上讲,上述供应商也都与各自的盟友一同公布了成果。比如 博世在上海车展期间公布了与国内三大图商共同合作的云端路书 BRS,通过孵化器与更多初创公司合作。再比如 大陆的 CUbE 无人车 等等。 源于自身的供应商角色,以及对自动驾驶和整车开发的了解,Tier 1 供应商们在车厂和科技公司之间起到了非常重要的整合作用。现阶段,科技公司的自动驾驶技术——不管是硬件还是软件——最终得以在车厂项目中 SOP,都离不开 Tier 1 的功劳。因此我们在后续的分析中还会频繁看到他们的身影。 芯片公司的角力 说起今年自动驾驶领域最大的新闻,我觉得当属英特尔斥资 150 多亿美元收购 Mobileye。这样的手笔既说明芯片业的巨大价值,也说明芯片公司做自动驾驶的决心。 英伟达以及英特尔都已经在今年相继公布了了自己在自动驾驶领域的产品。今年,英伟达公布了其 Drive PX 旗下的最新产品 Xavier 以及未来的下一代产品 Pegasus,并基于 Xavier 分别联合博世以及采埃孚推出了车载 AI 超级电脑。关于英伟达产品的解析可以看我之前的文章:《GTC 2017 | 一篇文章看懂英伟达自动驾驶解决方案》英特尔方面,他们通过收购了 Altera 以及 Mobileye 获得了 FPGA 架构以及 EyeQ 芯片。据英特尔透露,Mobileye 的最新一代 EyeQ5 芯片能够提供每瓦特 2.4 DL TOPS(万亿次/每秒)的效能。这比英伟达公布的 Xavier 效能要高出 2.4 … 继续阅读

中国自动驾驶第一案?百度起诉前高管王劲窃取商业机密,索赔 5000 万元

· Dec 22, 2017 333

今天一大早,一条「 百度起诉王劲」 的新闻刷屏了。按照惯例来看,只要是百度惹上的官司,就没有不刷屏的。更何况,这次是百度把自己的前高管给告了,还是跟自动驾驶有关。 王劲是谁? 原告百度大家都很熟悉了,来看看被告王劲是什么来路,以下资料来自于百度百科: 自 1991 年起,王劲在美国硅谷的多家公司担任管理和技术职务,包括甲骨文、Informix 和 E-Loan 等。2000 年,王劲回到中国,历任阿里巴巴资深技术总监、 EBay 中国 CTO, EBay 中国研发中心总经理、谷歌中国工程研究院副院长。2010 年 4 月 15 日,王劲加入百度,任百度技术副总裁,2013 年 12 月晋升为百度高级副总裁,2015 年 12 月创立百度自动驾驶事业部,任事业部总经理。 不过在 2017 年 3 月 1 日,百度宣布:高级副总裁王劲由于个人和家庭原因,将不再担任自动驾驶事业部(L4)总经理职务。对于王劲的卸任,百度解释为,他将在内部休息调整一段时间。 随后,在 3 月底的一次大会上,王劲宣布自己将在 5 天后离开百度开始创业,聚焦在自动驾驶领域,公司命名为景驰,总部在美国,并已经获得洪泰基金的投资。 不过目前可以明确的是:景驰明年年初将会回到国内发展;2017 年年底在安徽安庆投放数百辆载有 N vidia DRIVE PX 的无人车提供「 机器人出租车」 叫车服务。 在安庆市政府「 筑梦新区」 的网站上,还有景驰科技的招聘信息,不过只招司机、保安、行政、人事、财务,并不涉及技术研发岗。 王劲曾表示:「 我们期待在 2020 年把全自动无人驾驶汽车带进中国的城市,成为全世界第一批能够规模化商业应用无人驾驶技术的企业。」 目前,百度百科内已经抓取了起诉王劲的新闻: 百度为什么起诉王劲? 根据已有报道来看,百度起诉王劲的原因主要有 5 点: 第一,百度在自动驾驶领域进行了大量投入,拥有大量商业秘密,王劲知悉并掌握百度在自动驾驶领域的商业秘密(包括技术秘密和经营秘密)。 第二,王劲违反了与百度的竞业协议。 百度表示其与王劲在劳动合同中明确约定了竞业限制义务、不招揽百度员工义务及保密义务。2017 年 3 月 31 日王劲离职,百度一直按时并足额支付竞业限制补偿金。然而,王劲离职时既未向百度返还存有百度重要商业秘密的电脑等物品,亦未做任何离职交接,甚至离职后直接违反合同义务,侵害百度商业秘密。 第三,王劲离职百度前就策划设立景驰公司,景驰公司一直在中国市场开拓业务,在自动驾驶领域与百度有直接竞争关系。 第四,王劲在职期间就公然违反公司高管忠实义务和竞业限制义务,利用职务便利从百度招揽技术人员;离职后,进一步违反竞业限制约定,以景驰公司创始人和首席执行官的名义进行业务拓展,大肆招揽并雇佣百度自动驾驶技术人员,并利用其担任百度自动驾驶事业部总经理期间所持有的大量自动驾驶的技术秘密和经营信息,开展自己的自动驾驶业务。 第五,百度认为,王劲的上述行为严重侵害了百度的技术秘密及经营秘密。景驰公司作为王劲实施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实体,与王劲一起构成共同侵权。(以上内容来自于腾讯科技)王劲如何回应? 目前,王劲已经对百度的起诉做出了正式回应: 百度的起诉完全没有事实依据,我们的律师将在事实和法律层面上予以回应。景驰科技全力以赴为中国缔造无人驾驶技术,现在已经成为中国无人驾驶技术无可争辩的领跑者。作为一家创新的创业公司,我们无惧竞争对手的体量,这样的挑战不会延阻我们发展的脚步。景驰总部即将搬回中国,两周内我们就将在中国展示我们的技术实力。大家敬请期待。   百度再次反击 王劲回应之后,百度方面又放出了猛料: 也就是说,王劲离职后,尚未归还一台苹果笔记本和一台打印机。 如果说「 弄丢」 一个笔记本很正常,实在想不明白为什么会弄丢一台这么大的打印机: 丢打印机这件事,就有点戏剧性了。至于到底是怎么「 丢」 的,就只有王劲自己知道了。有网友提醒,部分打印机有缓存功能,打印过的资料会暂时存储在打印机内(不过无法判定「 丢打印机」 是不是和这点有关)。 至此,百度起诉王劲的风波暂告一段落,不知道会不会有更多猛料曝出。关于此次互撕事件,我想没必要基于我们对于百度或王劲本人的已有认知,来提前下结论。 毕竟,这件事的真相只有百度和王劲两方面知道,还是看最终的法院判决吧。 百度起诉王劲这件事,不得不让人联想起谷歌起诉 Uber:谷歌指控前谷歌自动驾驶工程师 Anthony Levandowski 在离职前,盗取了数千份机密文件,离开谷歌不久后,他成立了自动驾驶卡车初创公司 Otto,最终 Otto 被 Uber 收购。 百度起诉王劲、谷歌起诉 Uber,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当自动驾驶被炒得火热时,只要几个创始人出身不算太差,似乎就能获得资本的青睐,上千万美金融资是起步。 在这种情况下,是离职高管为了创业违背了法律底线和职业道德,还是大公司担心被赶超而动用法律手段,都不好下定论。对于百度和王劲来说,双方闹到今天这种地步,实在是有点令人唏嘘,相信双方也已是「 积怨已久」。 短期之内,我们是看不到法院判决结果的。毕竟谷歌和 Uber 的纠纷还没完事,还是默默吃瓜吧… 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谢谢合作! 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         (微信号:GeekCar)& 极市         (微信号:geeket)。

与三星等竞争,高通获准在加州测试自动驾驶汽车

· Dec 22, 2017 333

本文来源:凤凰科技 凤凰网科技讯 据 CNBC 网站北京时间 12 月 22 日报道,高通公司已经获得了在加州公路上测试自动驾驶汽车的许可证,这是高通寻求在自动驾驶汽车市场占有一席之地的最新举措。 加州机动车管理局 (DMV) 发言人称,该局已在 12 月 12 日向高通发放了这一许可证,批准高通的一辆汽车和三名驾驶员参与测试。 「 我们肯定希望成为自动驾驶领域的重要一员,」 高通汽车产品管理副总裁纳库·道格 (Nakul Duggal) 在接受采访时称,他拒绝讨论即将推出的可能支持自动驾驶功能的产品。 道格称,高通已开始在公司总部所在地圣迭戈县对福特汽车展开实地测试,该车型配备了高通芯片。他表示,类似的技术测试还将在美国密歇根州、中国、德国、意大利以及日本进行。 一年多以前,英伟达公司同样获得了在加州测试自动驾驶汽车的许可证。今年早些时候,三星电子也获得了这一许可证。英伟达拥有多家汽车合作伙伴,包括特斯拉公司、丰田公司等。英特尔公司也表达出了对于自动驾驶技术的兴趣,但是尚未获得加州的测试许可证。 去年,高通宣布斥资 380 亿美元收购恩智浦半导体,旨在成为汽车芯片市场的领头羊。 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   (微信号:GeekCar)& 极市   (微信号:geeket)。

从德尔福分拆之后,安波福第一次面对媒体,他们说了什么?

· Dec 21, 2017

「 喜新厌旧」 这 4 个字或许并不适用于所有人。举个例子:这周三,德尔福拆分之后的新公司「 安波福」 首次在国内媒体面前亮相,但是在采访过程中,无论是安波福的工作人员还是媒体老师们,都不止一次错叫成老名字「 德尔福」,随后再急忙修改…… 安波福的由来 还是得先做一下背景介绍。 安波福,英文名「Aptiv」,而这三个汉字,其实还是有寓意的:其中「 安」 代表自动驾驶汽车一定要注意安全;「 波」 则象征着科技元素,代表雷达波;最后的一个「 福」 字更多则是之前从德尔福由来的传承。 今年 5 月,就有一级供应商德尔福将要拆分的消息传出。而在 9 月末,他们正式公布了拆分之后的两家公司的命名,分别是「Aptiv(安波福)」和「德尔福科技」。 而我们今天要说的主角「安波福」,由原来德尔福的电子与安全和电子/电气架构业务板块组成,主要为未来移动出行方式开发技术以及解决方案。简单的说,也可以理解为 Aptiv 聚焦于汽车前沿创新领域,包括高级驾驶辅助、自动驾驶、主动安全、车载互联等等,这里面不仅仅有硬件业务,还包括软件、服务等新业务。 至于另外一家公司「 德尔福科技」,则以原来的德尔福动力总成业务部为主体。这家公司主要关注内燃技术、软件和控制、以及电气化方案等环节,名字之所以还带有「 德尔福」,是因为想更好地发挥「德尔福」这个品牌在 OEM 和售后市场的历史优势。 加大在自动驾驶业务上的投入 对于今后的发展路线,安波福电子安全业务部亚太区总裁王展认为,未来 10 年,无论是车内环境还是车外环境都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汽车也会由交通工具向计算平台转变。在他看来,安波福未来会从软硬件两个角度上,加大数据、通讯服务以及自动驾驶方面的投入。聊到前几天北京推出的自动驾驶路测细则,王展则认为,随着北京的发布,国内其他城市很有可能也会陆续开放自动驾驶路测。 当然,现阶段如果想展示自己的自动驾驶技术,最好的地方还是不久开始的 CES。 说到安波福对于自动驾驶技术路线的看法,王展的观点是,到了 L3 之后,激光雷达会成为必需品,同时对算法、计算平台的要求也会更高。另外,有一点容易被忽视,各家公司对于「L3」 的定义是不一样的。今后,技术的门槛需要时间来处理,而安全问题也需要小心,这其中涉及到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等多重传感器的融合过程。 除了自动驾驶之外,汽车架构智能化也是他们关注的领域。在安波福看来,他们可能是唯一同时具备「 大脑」 与「 神经系统」 能力的供应商。而这一大片领域当中既包括软件与算法、汽车级硬件、操作系统与管理程序,也包括网联、板极支持包以及微处理器。 放在产品上来讲,最大的改变可能就要看整车架构。过去基本功能电控下,电控单元小于 20 个,每秒数据速度是兆比特级。而对于现在使用的先进网联功能,电控单元数量可以达到 50 到 100 个,每秒数据速度则上升到了千兆比特级。今后,由于两线制中一进一出的架构,以太网也会释放它在智能网联业务上的潜力。 在软件层面,安波福主要关注主动安全(自动紧急制动、前视雷达和摄像头/传感器融合)、信息娱乐与网联(3D 手势识别系统、车际通讯、智能手机集成/自带设备支持)等功能。合作伙伴包括 QNX、微软、Mobileye、英特尔以及数据处理公司 otonomo。 为此,安波福这一年来进行了大量的合作或投资: 4 月 7 号,与高频连接技术公司罗森博格(Rosenberger)合作以太网解决方案。 4 月 10 号,与以色列公司 otonomo 合作,共同为主机厂提供数据市场解决方案。同时,投资以色列的一家信号处理技术公司 Valens。 6 月 23 号,与长城达成合作,从 2019 年开始为他们提供智能前视系统(IFV)、高性能中距离雷达(MRR)、以及短距离雷达(SRR)等一系列主动安全解决方案。 10 月 27 号,与高德达成合作,其中涉及到大数据、导航以及出行服务以及自动驾驶领域,合作为非排他性协议。 11 月 23 号,以 4.5 亿美元的价格完成对自动驾驶公司 nuTonomy 的收购。 其实无论是在产品层面还是战略层面,都能感受到一种趋势:拆分之后的新公司「 安波福」 在决策速度以及调整节奏方面相比以往更快。而这似乎也符合过去德尔福的风格,为了长远表现,过去 5 年除了收购或兼并一些公司之外,他们还将一些转向、空调、开关等盈利业务剥离给中国企业。 不破不立,面对自动驾驶、智能网联等领域的快速变革,「 安波福」 应运而生,而这也更让我们期待它在明年 CES 上的表现。到时,「Aptiv(安波福)」 和「 德尔福科技」 两家公司会同时亮相,并且揭晓各自新的品牌形象。 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谢谢合作! 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        (微信号:GeekCar)& 极市        (微信号:geeket)。

除了比特币之外,区块链还能向汽车行业渗透?

· Dec 07, 2017 333

此时此刻写这篇文章时,我上网查了一下比特币的价格:12157 美元。可以这样说,从年初不到 1000 美元一直到现在,这项数字货币的潜在价值已经超出了很多人的想象。 不过,与比特币自身相比,从中衍生出的另一个概念却拥有更大的商业价值:「 区块链」。之所以这样说,最主要的原因就是,除了金融行业之外,区块链还可以应用在很多领域,例如汽车行业。 区块链到底是什么? 对于「 区块链」 这个概念,相信大多数人的反应都是:听过但没仔细了解过。用最简单的方式介绍就是:使用一套「 去中心化」 的数据库来解决问题。 假如现在我想要在某宝上网购,交易过程中依然需要将钱打到第三方支付平台,随后还要经历卖家发货、买家确认收货、卖家收到第三方转来的交易额这些步骤。交易过程中,第三方支付平台作为中心方协调交易,无论是买家还是卖家都需要对中心方透露信息,而交易资金一定时期内也需要由他们来保管。 反之,区块链中使用的去中心化数据库则不同,A 与 B 展开交易时,点对点模式就可以进行对接。至于交易安全问题,则由区块链中的共识机制以及开放性来保证,A 与 B 发生交易时,类似于 C、D、E、F 等等,区块链中的任何一个节点都将收到交易信息,信息高度对称性确保了交易安全问题。另外,由于「 去中心化」 的设计,区块链中每个节点之间的交易效率也会得到很大提升。 或者再通俗一点,区块链可以理解为一个公共账本,任何一位成员的支出行为都将同步到公共账本中。一旦账本发生任何变化,所有成员都有权利观察到。 和汽车行业有啥关系? 解释完概念之后,有人可能还是一头雾水。说了这么多,区块链到底和汽车行业有啥关系?咱们开始分析分析: 1、P2P 租车 既然区块链中强调了「 去中心化」 这个概念,那么 P2P 租车领域也就有了新的玩法。所有参与者,无论是车辆归属用户还是租车用户,都可以不通过第三方平台直接建立联系。而下单订车以及车辆使用过程中产生的所有行为,则将被发送给区块链内的其他用户,确保交易安全。 换句话讲,区块链技术可以取代 P2P 租车业务中的第三方平台。除了交易更方便之外,由于第三方平台的消失,这部分成本也将不再由用户支付。 2、车险定价 有了区块链技术之后,车辆行驶数据、汽车制造商数据以及保险公司的数据都可以进行同步。根据车辆的行驶信息,保险公司可以制定实际保险价格。而当自动驾驶汽车普及时,保险公司也可以准备更多险种。同时,当某辆车发生事故时,区块链内的所有用户都将收到信息,可以充当避免索赔纠纷问题的第三方。 3、整车零部件供应体系 通常情况下,C 端用户在购车前并不会直接与整车供应商接触,主机厂才是连接两者的桥梁。而在售后保养环节,供应商也不会在第一时间获取到车辆的完整数据。不过,区块链结合整车零部件供应体系之后,C 端用户的购车意向以及车辆状态数据可以直接发送给供应商,随后整车供应商可以更好把控生产节奏和库存量。 一些公司已经提前准备 说了这么多,还是要回到一个话题:到底有哪些公司准备将区块链用在汽车行业? 捷豹路虎今年投资了一家英国初创公司「DOVU」,这家公司希望汽车租赁方、保险公司、拼车公司以及用户的数据可以彼此开放。至于这样做的好处,DOVU 给出的回答是:计算出更好的保险条款,同时还可以结合天气数据、车辆以及用户的定位数据提高共享用车效率。与比特币类似,用户贡献一定数据后,可以获得 DOV 代币,而这些代币则可以用来购买燃油等产品。 拥抱新技术这件事,可不仅仅只有捷豹路虎一家车企能做,丰田与 MIT 以及一些初创公司也在尝试合作打造开放数据库。车企和用户可以上传数据并共享,他们同样希望,通过区块链技术可以开发出一些新型险种以及 P2P 用车解决方案。 从技术本质的角度思考,区块链诞生于金融行业,因此一些汽车领域外的公司也注意到了这片市场。会计师事务所安永今年宣布,基于区块链技术,他们打造了一套移动出行平台「Tesseract」。同样是开放用户、车辆所有方的数据,提升共享用车的运营效率并降低价格。 一项新的技术诞生时,受到超乎寻常的质疑再正常不过了。就拿我身边人的反应来说,「 半信半疑」 依然是他们对区块链的态度。不过我要说的是,任何提升信息交换效率以及安全性的技术都应该被尊重,从这一个角度来看,区块链对于汽车行业工作流程上的影响或许比商业价值本身更重要。 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谢谢合作! 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        (微信号:GeekCar)& 极市        (微信号:geeket)。

调查显示,对于自动驾驶,美国人最担心的是黑客入侵问题

· Nov 29, 2017 333

在汽车行业,自动驾驶汽车的研发正在如火如荼的进行着。不管是整车厂还是科技公司、供应商,大家对这件事儿热情高涨。但是,对于自动驾驶汽车,消费者买账吗? 保险及金融服务机构美国国际集团(AIG)就做了个调查,发现美国消费者对「 是否能自动驾驶汽车」 存在着两极化的态度。 在 1000 名受访者中,有 41%的人愿意使用自动驾驶汽车,有 42%的人持保留意见。另外,也有 39%的人认为自动驾驶汽车会比现在的驾驶员开车安全,而且大部分人认为,自动驾驶汽车会在未来 20 年内上路。 那么,对于那些不会使用自动驾驶汽车的人来说,他们的顾虑是什么呢?调查结果显示,有四分之三的人担心黑客会入侵自动驾驶系统,控制自动驾驶汽车,这样可能会暴露车辆获得的个人信息,比如信用卡信息、常用路线,甚至是在车内的谈话,给车主带来风险。 其实,对于自动驾驶汽车带来的风险,保险行业一直在寻找相应的解决措施。不过,有 35%的受访者认为,如果自动驾驶汽车普及,可以降低车辆保费,毕竟,以后自动驾驶汽车一旦发生交通事故,责任应该与车主关系不大,主要应该由汽车制造商、软件提供商负责。 就像 AIG 财务部门总裁 Lex Baugh 说的一样,人们在驾驶过程中的风险并没有消失,只不过风险从驾驶员转移到汽车上罢了。所以,到自动驾驶汽车开始普及的时候,如果汽车保险行业还没有想出有关自动驾驶风险的相应措施,可能会给这个行业带来很大的影响。 最近,咨询公司 AlixPartners 的一份研究结果表示,在未来,大部分的美国人不会考虑购买一辆自动驾驶汽车。 还是那句话,新技术本身其实并不是最大的问题,由技术本身产生的各种衍生问题,比如安全性、法律法规、伦理,才是我们真正要面对的。 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谢谢合作! 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  (微信号:GeekCar)& 极市  (微信号:geek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