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入股人人车,二手车 C2C 电商的底气更足了吗?
二手车 C2C 平台人人车今天宣布,他们完成了 8500 万美元的 C 轮融资,估值超过 5 亿美元。 成立一年零三个月,三轮融资,很显然,C2C 二手车这个市场在迅速的被认可,而在这个领域起步相对早的公司,也更容易得到资本的「 垂青」。人人车 C 轮的投资方包括了腾讯的领投,以及雷军系顺为资本的跟投,这也是腾讯在二手车电商领域最大的一次投资。 人人车的前两次融资,分别为去年 4 月的 500 万美元,去年 12 月的 2000 万美元,A 轮投资方红点投资,B 轮加入了策源、顺为,而这次 C 轮又加入了腾讯,其他三家同样跟投。简单的分析就是,之前的投资人信心坚定,同时 C2C 模式已经开始吸引 BAT 加入布局。 光是腾讯的进入,就已经足够有想象空间了。比如,把腾讯用户导流到人人车的平台,一方面促成更多的成交,另一方面获得更大范围内的认知,并且由这些用户自发进行传播。腾讯庞大的用户基数不管是在对内、对外两个流向,都能起到帮助。除此之外,玩法还有很多。 之前,百度入股了优信二手车,不过那主要是在二手车 B2C 方面的布局。 根据人人车官方给的数据,今年 4 月的单月成交量突破千辆,过去的 7 月份,成交超过 3000 辆,根据他们的预测,到今年年底,单月成交会过万辆。2015 年,预计全国二手车交易量会达到千万辆。 之前有人曝光出人人车数据作假,不过官方随后进行了澄清。不管数字是否有水分,其实二手车 C2C 市场的升温已经是不能忽视的事实了,而在这个工程中,对于用户浏览、找车习惯的养成,会有不小的帮助,有更多的人在选二手车的时候,开始留意 C2C 平台。 不过,对于潜在买家来说,对于车子质量的担忧不会因为车辆来自 C 端而减弱。不管是 C2C 还是其他二手车电商平台,都开始意识到要在完善线下的服务体验,在北京的好几个汽配城,都可以找到这些线上平台的线下服务店。人人车的线下店距离二手车交易市场花乡不远,主要业务内容是对平台内车辆进行交易前的检测,不对外营业。 在我看来,线下服务店的意义在于,让平台显得更真实,另一方面,人们总是对实体东西的信任感要更多一些。人人车创始人、CEO 李健对于网站的定位是「 互联网二手车 4S 店」,这样的定位也多多少少带有一些「 实体」 的感觉。他们也确实把建立售后服务体系作为了工作重点之一。 虽然现在二手车 C2C 电商领域并没有形成固定的格局,但是和其他领域一样,这个圈子里的创业公司也必须跑得足够快,至少是在公司体量上。相对大的体量可以获得更多用户的信任,同时,也是和传统二手车渠道竞争时的资本。 回到开头那个问题,有了 BAT 这样的公司进入,二手车 C2C 平台底气更足是肯定的,不过,仍然需要在用户体验方面做到极致。 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谢谢合作! 同时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 (微信号:GeekCar)& 极市 (微信号:geeket)。
Uber 新融资 10 亿美元 估值超过 500 亿美元
8 月 1 日,据国外媒体综合报道,提供租车及共乘服务的 Uber 公司已完成最新一轮 10 亿美元融资,估值约达 510 亿美元。对于接受风险投资资本支持的公司来说,这是有史以来最高估值。此前,只有全球最大社交网络 Facebook 在上市之前估值曾达到过 500 亿美元。 此外,Uber 的估值增长速度也超过 Facebook。Uber 只用了 5 年时间估值就超过 500 亿美元,而 Facebook 用了 7 年时间。经过新一轮融资过后,Uber 也超过了中国智能手机制造商小米公司,成为全球估值最高的私人创业公司,小米估值约 460 亿美元。 据知情人士透露,Uber 本轮投资者包括微软公司和印度媒体巨头 Bennett Coleman & Co 下属的投资机构。Uber 以此寻求盟友,帮助其加强技术,并扩大美国以外的市场。Uber 已探索加强在线地图功能,而微软在此领域富有经验。 Uber 估值迅速升至 500 亿美元以上,反映了其积极的全球扩张策略,尽管其在某些国家受到监管机构和现有出租车行业的激烈抵制。目前,Uber 业务已扩展至全球 58 个国家和地区的约 300 个城市。这种应用允许智能手机用户直接与司机取得联系,绕过传统出租车服务。 尽管 Uber 发展迅猛,但其在许多国家面临挑战。此前,法国出租车司机举行抗议 Uber 的大罢工,随后演变成暴力抗议,导致该公司决定暂停在法国的低成本服务。Uber 本周已经证实,将在印度投资 10 亿美元扩展其业务。去年 12 月,有印度当地妇女称遭到 Uber 司机强奸,自此 Uber 业务受到印度的监管限制。 英国最大工会组织本周表示,他们将针对 Uber 采取法律行动,谴责 Uber 在司机薪酬和工作待遇方面不公。据称 Uber 未能履行法定义务,向司机提供薪资、假期、健康、安全等方面的基本权利。(转载自腾讯科技)扩展阅读: 估值 400 亿的 Uber,野心在哪? 帮助 Uber 融到巨额资金的 CFO 离职了 谷歌和 Uber:从朋友到对手的背后, 是「统治世界」的野心 GeekCar 专访 Uber 北京负责人,揭秘「 人民优步」 Uber 是怎样撬开中国市场的? Uber 成瘾者的七个日常 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 (微信号:GeekCar)& 极市 (微信号:geeket)。
融资 1.7 亿美元之后,有了百度支持的优信开始进军 B2C 二手车
二手车电商平台优信今日对外宣布,公司已经完成来自百度、KKR 和 Coatue 的新一轮融资,总计 1.7 亿美元,由华兴资本担任独家财务顾问。 优信 CEO 戴琨对腾讯科技表示,百度是用户进行信息检索的首选入口——包括二手车信息。优信和百度在二手车电商领域也有相当多的共识,此次百度战略投资优信,会进一步加强双方的综合服务能力。通过两家的优势结合,可以将更多透明可信的二手车资源呈现给消费者。 仅在半年前,优信于 2014 年 9 月刚刚披露完成 B 轮 2.6 亿美元的融资,B 轮投资方为华平投资集团、老虎环球基金等。 优信由原易车集团副总裁戴琨在 2011 年时创立,曾获得易车董事长李斌的天使投资。2013 年,优信还曾获得来自君联资本、DCM、贝塔斯曼亚洲投资基金以及腾讯的投资。 融资后全面进军 B2C 二手车业务 优信官方表示,这一轮融资的核心目的是为了进军二手车 B2C 领域。3 月 15 日,优信集团已经推出其垂直二手车电商平台「 优信二手车」。据悉,此次融资之后,投资方百度也将对「 优信二手车」B2C 业务进行全方位支持,以及多种战略资源对接。 在半年的准备过程中,「 优信二手车」 目前已经覆盖 50 个城市,部署 1000 多人,通过自主研发的车况检测设备「 查客」 以及精确的车辆识别能力,以保证上线车辆的信息真实透明。另外,「 优信二手车」 对外表示,将向用户提供「 无事故承诺」 服务,确保车辆无水淹、无火烧、无重大事故,如果用户发现车辆为事故车,可在 15 天内全额退款。 在上线 B2C 业务以前,优信集团创立四年来主要专注在二手车的 B2B 业务,也就是二手车拍卖。在新业务上线后,优信集团将拥有 B2B 二手车拍卖平台「 优信拍」,以及 B2C 品牌「 优信二手车」。「 优信拍」 帮助二手车经销商更好地完成收车和卖车的两个环节;「 优信二手车」 帮助普通消费者更加迅速地找到真实可靠的车辆,享受更好的购车体验。此外,优信从去年开始打造「 优信金融」 业务,公司方面表示在金融领域也已经做了大量的储备工作,将陆续推出更丰富的汽车金融产品。 戴琨表示,「 过去几年,优信在 B2B 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雄厚的实力。在帮助经销商解决好批发问题的同时,优信也将在零售业务上持续为经销商做出贡献,实现经销商与消费者之间的互通。另一方面,『 优信二手车』 平台将通过透明化的购车过程以及对商品的质量保证,逐步使潜在的购车群体从半专业人群过渡为一般消费者,进一步促进二手车零售市场的活力。」 过去一年,二手车电商的蓬勃发展,受到资本市场的格外关注,行业内的投融资高达 10 余起。但受制于二手车复杂且漫长的交易流程,此前很长一段时间内,B2B 模式占据了二手车电商的大部分份额。但随着市场的成熟,优信这类专注于撮合二手车经销商需求的平台方,也开始关注并进入到 2C 市场。几乎在「 优信二手车」 上线同一时间,另一个 B2B 二手车平台车易拍也宣布将开始面向消费者的 2C 业务。在二手车电商的争夺战中,随着投资走向以及各家业务模式的变化,竞争格局势必也将开始出现显著变化。 (转载自腾讯科技)
AutoBot 融资 600 万美元:OBD 创业团队的「一念生死」?
不得不说,有的时候一款产品确实能够救活一家公司。 比如 AutoBot。这家公司曾经做了号称「 史上最美」 的 OBD 产品,但是过高的售价影响了销量。在腾讯、元征、博泰这些厂商纷纷推出个人 OBD 设备的时候,它的生存空间看上去小而又小。同时,过去的这一年人们对 OBD 产品也从热捧转为质疑。因为这些主观和客观因素,我非常担心 AutoBot 在 OBD 市场的前景。 后来,他们推出了低价版的 AutoBot mini。低到什么程度?众筹价格只有 99 元。原来一台 AutoBot 的价格,可以买 5 台 mini 版。外观方面,「 史上最美」 变成了「 史上最小」,但是销量却成倍上升,在众筹平台预订量已经过万。 上周五,AutoBot 的 Fendi 告诉我,他们刚刚拿到了一笔融资。我追问数额,但是她说「 周一见」(我又不是陈赫)。于是今天满怀期待的等她的邮件,结果,融资额还是震了我一下:600 万美元。目前 AutoBot 估值 1.5 亿人民币。 推出低价版的 AutoBot mini,现在看来是一个无比正确的决定。因为靠着那款售价将近 500 块的 AutoBot,是无论如何拿不到这笔钱的。由 OBD 引发的想象空间,还是得靠用户量作为保证。 我不清楚 AutoBot 做了多少思想斗争,才下决心做低价产品。99 的价格意味着 AutoBot mini 的单个利润会很低,如果说之前 400 多块的 AutoBot 可以不靠走量生存,那这个 99 块的 AutoBot mini 就必须要有足够的量才能得到利润,同时,出货量大,工厂才有耐心陪着一起玩,因为对于工厂来说,单品利润会更低。 这相当于拿 OBD 的市场前景做了一个赌博,做还是不做?如果 99 块钱的 OBD 设备都没人买账,那 AutoBot 团队就可以改行了,同时也意味着,从某种程度上来说 OBD 智能硬件或许真的不是一个好生意。 从目前来看,AutoBot 算是暂时赌赢了。这证明了两件事,第一,OBD 不是刚需,但如果价格足够低,还是有人愿意买来玩玩。第二,资本市场并没有停止对于 OBD 的遐想。 遐想是什么? 具体到 AutoBot 来说。首先,AutoBot mini 的硬件销量会有很大上升的空间。据我的了解,他们今年给深圳供应商下的订单会是一个比较大的量级,这说明在众筹平台的表现给了他们很大的信心。 然后是玩法。AutoBot mini 里面会集成 iBeacon 功能,同时会通过 App 向车主提供基于 O2O 的服务,比如,根据本车状况提供的保养信息和提醒,附近的 4s 店和维修保养店铺的查看,保养费用的详细提示和清单。 同时,Fendi 告诉我,他们将会在 2015 年年中发布的新产品上做出更多硬件层面的整合和先进技术的探索,包括类 Mobileye 的自动防撞预警,OBD、GPS 导航记录等等。 这句话基本表明了他们将会做更多形式的车载智能硬件,而不仅仅局限于 OBD 本身。 手握 600 万美元,对于一个做汽车智能硬件的团队来说,确实可以在生产线、产品形态、商业模式上获得更多的掌控能力,并且有能力去规划更多的产品。同时,这一笔融资或许也能给同样想用 OBD 产品切入车联网的团队一些信心,前提是他们真的懂车,而不只是仅仅觊觎车联网的巨大市场潜力。 AutoBot 想做的是品牌,而不是 OBD 产品。在几个大公司的包围之下突围成功,对他们来说确实很不容易,现在腰板硬了,也确实有了向「 品牌」 发展的底气。 GeekCar 看着这个团队从第一款产品做起,直到现在获得 A 轮融资, 真心替他们感到高兴。这比元征、博泰或者腾讯在 OBD 上获得成功更具有代表意义,这说明小的互联网创业团队并不是不能成功,关键是思路要对,产品要对。 不过,对于 AutoBot 来说,仍然任重道远,因为并不是每个人都看好 OBD 的发展前景,AutoBot mini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还只是个「 敲门砖」。
滴滴打车:像 Uber 一样融资,像易到一样「专车」
昨天(12 月 9 号),除了乐视造车计划的公布,另一个大新闻是滴滴打车获得了 D 轮 7 亿美元的融资,这是目前国内移动互联网领域最大的一笔融资。数额之巨,让人唏嘘。 打车市场真热闹 事实上,最近的打车用车 App 市场一直很热闹。 国外方面,Uber 刚刚完成新一轮超过 10 亿美元的融资,估值达到了 400 亿美元,但是各种负面仍然不少,比如发生在印度的强奸事件。而东南亚市场的 GrabTaxi 今年共融资 2.5 亿美元,其中软银也参与了投资,GrabTaxi 在新马泰等东南亚市场上目标直指第一的位置。 至于国内,用「 群魔乱舞」 来形容也并不过分。滴滴最近的专车优惠券金额达到两位数,仿佛让人又回到了当初的「 巨额」 补贴的时代。而易到用车、AA 租车、快的打车这些 App 也并没闲着,各有各的玩法。冬天到了,用车需求又快到达高峰。 既然已经这么热闹了,滴滴的这 7 亿美元融资扔进来,是几个意思? 7 亿怎么花? 在滴滴打车 CEO 程维看来,融资之后的滴滴打车,要做的事情是继续培养中国用户移动出行习惯,巩固现有业务的领先地位、加大产品研发力度,以及拓展新业务。 「 继续培养中国用户的移动」,这意味着滴滴发红包的行为在一段时间内根本就「 停不下来」,在这上面,滴滴将狠砸银子。当然,不同于上一轮和快的在出租车司机与乘客上的补贴大战,这一次的战火将会烧到较为高端的专车以及其他衍生服务市场上,目标当然就是易到用车。 每天,我都会被朋友圈里面的滴滴红包刷屏,不管是打车券还是专车券。就算我没有打车需求,也会手贱地去抢~抢~抢!一方面,每张打车券的金额从之前的几毛钱「 回暖」 到几块钱,另一方面,十几块甚至二十块的专车券从数字上就让人「 喜上眉梢」。中高端专车市场方兴未艾,后进入的滴滴专车依然会采用简单粗暴却格外好使的补贴方式争夺用户,复制上一场烧钱的「 大屠戮」。关键是,朋友圈的红包刷屏,完全就是一种强制记忆。 滴滴打车 COO 柳青表示,滴滴想要打造一个多端出行平台,涵盖出租车业务、专车业务、同城物流、移动零售、智能公交等多种服务。看到这儿,你是不是想到了 Uber?后者何尝不是想依靠自己的庞大网络全方位的改变现实的交通行业,从滴滴 COO 的话里,我们同样看到了这种野心。做一个大的平台,还想囊括诸多物流、O2O 服务,没钱不行。 这 7 亿美元,由腾讯、淡马锡以及 DST 主投:腾讯就不必多说,未来腾讯整合微信、腾讯地图、大众点评以及滴滴打车在交通和生活、社交等服务上进行融合布局,这是抗衡阿里、百度的大战略;淡马锡大家都很清楚它有新加坡「 国资背景」,所以未来滴滴有很大可能杀入东南亚市场;另外,来自俄罗斯的 DST 集团有过诸多明星互联网公司的投资经历,相信这也让滴滴有了能够像 Uber 一样大刀阔斧进军海外的想象力。 谁会「 受伤」? 滴滴的这些钱,会对谁影响最大? 首先肯定是快的打车。关于二者的用户量,我在朋友圈里进行了一个调查:除了几位不用打车软件之外,只有一人常用快的打车,其余的齐刷刷都是用滴滴打车。当然,这样的调查不能完全说明问题,因为微信本来就是滴滴的「 地盘」,而且样本数量也不大,不过从身边人的反映来看,滴滴已然在打车软件市场占据了有利位置。 虽然快的的「 一号专车」 要比「 滴滴专车」 稍早推出,但是看起来声势不及滴滴。至于今天网上报道「 快的打车占有率超 6 成」,总让人觉得有些蹊跷。 想当初两家背靠大树,从烧钱大战中脱颖而出且不分伯仲,快的真的舍得让滴滴刷爆朋友圈吗?他们没有理由不和滴滴「 死磕」。相信背靠阿里的快的会很快将有大动作——或许又是一场「 烧钱大战」? 除了快的打车,易到用车也面临着滴滴的挑战。 在专车领域,易到起步早,口碑好,并且在持续创新。他们不停的跨界,融合新元素,打造「 专属感」,布局海外市场,等等,这是易到有别于前两家的地方。但是我身边的朋友最近有不少人都从易到转投滴滴专车的阵营,原因很简单:优惠力度大。 之前周航提到过,烧钱有时候不可避免,但是不可持续。那易到怎么保持自己的市场份额?在专车服务「 同质化」 正变得越来越明显的时候,相信易到还是会在用户体验、差异化以及高端用户上面做文章。 起初,只有一个 Uber,易到是易到,滴滴是滴滴,快的是快的,而现在,似乎谁都想做成另一个 Uber,或者说,谁都想用虚拟来改变现实。 而资本市场对于这样的愿景,总是特别宠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