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大发 4S 店引入智能车检系统:希望员工和顾客多点交流

· Feb 02, 2018 333

丰田集团旗下的汽车生产商大发工业(Daihatsu Motor)最新宣布,他们已经在高知县南国市的 4S 店内开始使用一种智能车检系统,它可以识别车检人员的声音,并且自动记录检查结果,让车检时间减少 30%。这种支持智能语音的车检系统是汽车行业首创,可以减少车检人员的负担、提高顾客对服务的满意度,大发工业计划把它应用到日本全国。 这个系统具体如何运作呢? 首先,车检人员在衣服上要佩戴麦克风,系统按照设定的次序,语音播报要检查的项目,如果车间人员回答「 良好」 或者「 需要更换」,那么平板电脑终端就会自动记录结果。 根据日本汽车媒体 Response 报道,目前,1 套智能车检系统的售价是十几万日元(约合人民币 5700 元到 1140 元),高知县的大发 4S 店内首先已经引进 3 套。按照大发工业的计划,3 年内全高知县的 8 家店都将支持这种系统。 对于采用智能车检系统的理由,大发工业的高级执行官駒勝啓表示,「 我们希望通过增加车检人员和顾客的对话时间,来提高顾客对服务的满意度。」 另外,通过一项项检查得到的数据积累下来,可以帮助 4S 店提高服务质量。 由于检查结果可以打印出来,日本媒体 MONOist 还指出,这方便于车检人员向车主做汇报,将提高车检「 回头率」。 「 车检人员的工作量逐渐增加,效率不足。我们也希望为机械师创造一个好的工作环境,这确实也有利于招聘。」 高知大发 4S 店的社长藤冨泰弘说。 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谢谢合作! 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          (微信号:GeekCar)& 极市          (微信号:geeket)。  

现代打造了一款智能语音助手,要在 CES 2018 首发、2019 年落地

· Dec 22, 2017 333

在 2017 年 CES 上,亚马逊的人工智能语音助手 Alexa 吸引了不少人的眼球。Alexa 是一款个人虚拟助手,被安装在智能家居控制装置——亚马逊 Echo 上,可以接受语音命令,与各种智能家居设备进行交互,看起来很酷。 Alexa 很酷,那把 Alexa 放在汽车上是不是会更酷?现代就为了汽车量身打造了一个「 汽车仪表盘上的 Alexa」。这款虚拟助手会在 2018 年的 CES 上亮相,最快会在 2019 年的新车型上推出。 这款虚拟助手是由现代和 SoundHound(一款音乐识别 App)共同开发的,目前还只是个原型产品。它采用的是 SoundHound 的 Houndify AI 平台,这个技术已经在音乐识别领域使用很多年了。 简单来说,这款虚拟助手能帮助驾驶者控制汽车的各项功能,并且能根据驾驶者的意愿来主动提出建议,可以说是「 有自己的思想」 了。 驾驶者可以用这款虚拟助手,通过语音来给汽车下指令。比如,设置空调的温度、打开关闭开关、还可以打电话、搜索音乐等等,减少了驾驶者寻找按钮或者用触摸屏的时间。 它还有一个 Car-to-Home 的功能,可能你也猜到了,这款虚拟助手还可以帮助驾驶者通过语音,远程连接、控制家里的智能家居设备,比如灯、车库等等。 值得一提的是,你发出指令的时候不需要记住关键字,而且可以在一句话里下发多个指令。比如,你可以说:「 嗨,告诉我明天的天气并关掉客厅的灯」,这样,虚拟助手在告诉你天气的同时也会把客厅里的灯关掉。 另外,这款虚拟助手不仅仅会按照命令执行任务,还能根据驾驶者的需求主动提出建议。比如你有一个会议要参加,它会根据你与目的地的距离和会议的时间,来建议你几点出发。 虽然,这款虚拟助手在 2019 年才会上线,但是现代表示明年会在燃料电池车上测试它的简化版本。 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谢谢合作! 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   (微信号:GeekCar)& 极市   (微信号:geeket)。

「活动总结」搭上大众的便车,出门问问是否就前途无量了?

· May 04, 2017 333

小伙伴们还记得在上海车展上,GeekCar 办了一个叫「How AI Drives Car ?」的论坛么?在论坛上我们邀请了出门问问的产品副总裁林宜立来做了一个分享。为什么邀请这家公司呢?还要从前段时间的一个刷屏事件讲起。 前段时间大众汽车集团(中国)投资了出门问问,双方还成立了合资公司,各自持股 50%。 当时我们对于这个新闻 从行业角度做过一次解读 ,感兴趣的或者之前功课没做到位的小伙伴儿可以再去复习一下。 具体这个事情有什么意义我就不多说了,但是这个事情到底有多重要呢?这么说吧,20 年后,在和自己儿子吹牛逼的时候,你就可以说,整个汽车行业在 21 世纪之前都是传统而封闭的,但是之后随着新能源和自动驾驶的出现,汽车行业才变得相对包容和开放一些,其中有一个比较有代表性的事情就是在 2017 年,大众作为一个巨头车企投资了一个叫出门问问的创业公司,并且双方一起成立了合资公司。看到这里,我希望你们已经拿着小本本记下来了,知识点啊同学们! 出门问问是做什么的? 讲到这里,我就不得不替大家问一句,出门问问到底是什么样的一家公司,为什么它可以被记在你们的小本本里? 林宜立在分享中大概讲了一下他们的「 发家史」,我来给大家翻译一下就是: 出门问问(以下简称问问)成立于 2012 年,做算法起家,后来慢慢开始做 To B 的尝试,所以开始做起了软件。当年 Google Glass 出来的时候,他们开始在 Google Glass 上做 App,希望能够借此有个大的突破,结果 Google Glass 死掉了,所以问问开始转型,在 moto 360 的一代手表里做了语音助手,但是因为当时的操作复杂所以使语音助手成了一个鸡肋的功能。再后来,他们招募了很多诺基亚的员工,从此走上了软硬件结合的道路,自己做了智能手表 Ticwatch,据说销量还不错。2016 年,出门问问正式开始涉足车载,做了一个智能车载后视镜——问问魔镜,而也就是这个后视镜,让他们和大众「 走到了一起」,并且最后成功「 联姻」。 出门问问凭什么能和大众「 联姻」? 那么问题来了,智能车载后视镜那么多,出门问问凭什么突围? 林宜立表示他们的后视镜和市面上其他后视镜稍微有点不一样,问问魔镜是一个强语音导向的后视镜,所有的设计围绕语音,所有的交互也是服务于语音的。 区别于市场上的产品,打差异化路线,浅了看确实是这样,但是咱们冷静的分析一下,来看一下深层次的原因。 首先,咱们来聊聊他们的语音交互。 中文是一门博大精深的文化,对于外国人来说,想要搞懂「开车」到底是开什么车,到底是不是开车呢?「车速太快」到底是不是车速太快?这类问题可是个大难题,想想也是替老外们为难,所以国外的公司在做中国的语音交互的时候阻力是很大的,问问作为国内的做语音交互的公司,本身在基因上就有很大的优势。 加上曾经是做算法出身,它的语音助手已经在 moto 360 以及自己的产品 Ticwatch 上实践了很长时间,甚至大家现在市面上见到的安卓智能手表里的语音助手,大多都是用的他们的东西。所以这家公司的自身条件也足够优秀,能够以一家创业公司的身份达成和大众的合作其实也说明了这一点。 其次,我们来聊一聊大环境 问问在 2016 年做智能后视镜的时候,已经算是正式准备踏足汽车这个领域,但是在大众之前,他们还没有和其他车厂合作的机会,所以对于他们来说,大众这次的合作邀约是一个刚刚好的时机。 从大众的角度而言,想要做好中国这块市场,就必须打造针对中国本土化的市场策略,而国人对于语音交互的需求越来越高,所以中国市场对于语音交互也越来越重视,所以说大众选择一家中国的语音交互是必然趋势。 放眼市场上的人机交互应用,能够真正做好语音交互的也就只有几家公司。对于大众来说,出门问问有更多的想象空间,同时没有和车厂合作的经历,加上他们的架构比较简单,在执行层面上能和大众这个传统的车厂有互补的功效,办事的流程可以减少很多,效率可以大大提升,更能够适应现在每天都会有大新闻的快节奏生活。我们来换个角度想想,这次合作其实也告诉了大家中国市场这块大蛋糕在大众集团眼中的重要地位。 最后还想说一个小问题 出门问问的 CEO 李志飞出身 Google ,并且这家公司有 Google 的投资,从背景来说,他们的家世其实很强大。所以我觉得这大概也是大众考虑的因素之一吧。 在此我想多说一句,看懂了问问和大众的「 联姻」,姑娘们务必懂得一个道理——想要嫁个有钱人,还是要先提升自身素质啊!「牵手」大众对于问问来说到底有什么影响? 林宜立在分享中说「 作为一个创业公司,或者说一个互联网的成长型公司和一个巨头合作一定是会有很多桥段和误会,但是我们觉得这里边有很多很多可以想像的空间。」 的确,这样的两家公司结合起来实属不易。很多人觉得,出门问问是搭上了大众的顺风车,那么这次合作对于他们到底有什么意义呢? 其实,在我们看来,在这次和大众的合作中,问问也是付出了很多的。和大众一起成立合资公司,等同于把自己所有关于汽车的业务全部从独立出来,放进合资公司去做。 诚然,这次和大众的大动作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自己的知名度,不仅有了资金能够优化产品提升技术,也为自己在汽车圈内带来了新的可能。林宜立也表示,这次和大众合作的智能后视镜只是个例子,他们要做的是把软硬件结合的产品落地到车上,未来可能有更多的更前端的技术能够支持。 出门问问今年的规划中,也会和更多的考虑与 B 端的合作,目前在他们的官网,大家已经可以看到一个开放的 AI 平台,关于这个平台,林宜立的原话是:「 如果你现在想做一个产品,恰好你又想用到语音,恰好你又希望语音有点智能的话,可以用出门问问的技术,完全免费,简单易用,适配简单,包括非专业人士也可以应用。」 关于这个开放的 AI 的平台,我的理解是,问问将自己的技术共享给大家,同时获得更多的语音训练的场景,进一步加强自己语音交互的能力。这一步走的,是正路啊! 「 搭上大众的便车」,是否就从此前途无量了?不好说,但至少在现阶段,有资金支持,有更多合作伙伴会慕名前来,他们在技术上提升是必然的。小伙伴们,我们就搬好了板凳,等着看真正贴心又懂你的人工智能语音助手每天嘘寒问暖的那天慢慢来到吧~ 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谢谢合作! 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    (微信号:GeekCar)& 极市    (微信号:geeket)。

大众牵手出门问问,汽车行业巨变就发生在我们身边

· Apr 08, 2017

在自动驾驶真正来临之前,语音交互被认为是车内人机交互的最佳方式之一。想像一下:你的 iPhone 为什么明明有 Siri 功能却不经常使用?而现在颇为流行的拥有语音交互功能的智能家居(就拎智能电视来讲吧),即便你真的买了也不会总想着去喊它?原因很简单,因为你总是能腾得出手,而不像我们在开车时,很多情况下往往是腾不出手的。 所以,语音交互之于车内的应用场景,更像是一种刚需。有刚需就得积极开拓市场。然后,有趣的事情来了: 4 月 6 日,大众汽车集团(中国)以 1.8 亿美元投资了中国的语音交互创业公司出门问问,成为其 D 轮融资的独家投资方;与此同时,两家公司还将共同成立一家合资公司,双方各持 50%的股份,致力于车载人工智能(AI)的研发。 双方合作的具体细节,官方是这么描述的(些许晦涩): 「 基于出门问问领先的语音识别、自然语言处理、垂直搜索和主动式搜索技术,以及大众汽车集团在汽车和移动出行的领先地位,合资企业将进一步探索,为未来的智能移动出行提供解决方案。 随后,新的合资公司将为大众汽车集团(中国)旗下多款车型以及其他品牌车型开发产品。第一批的产品将包括出门问问现有的智能后视镜。除了大众汽车集团旗下品牌车型外,双方均表示对其他业界品牌同样持开放态度。」 我们来翻译一下: 出门问问在语音交互上有优势,大众集团是整车厂巨头,双方在一起,想让车内语音交互变得更好。他们准备把共同研发的产品应用在未来的大众车上,当然,成立了合资公司之后,他们还可以把这套东西卖给其他整车厂。 翻译之后,我们可以看到两个值得关注的点:  第一,大众集团投资的出门问问,是一家中国创业公司,而且他们还共同成立了合资公司。 意味什么?出门问问做语音交互,也可以认为是 AI,而大众是国际整车厂,这样的投资、合资组合,在我们印象里,还是第一次。(是不是突然有种油然而生的民族自豪感?)出门问问是由前谷歌科学家李志飞于 2012 年创立的,在大众的 D 轮独家投资之前,已经共计获得 7500 万美元左右的融资。而且 C 轮融资还是由老东家谷歌投的。背书也是很强大~ 而大众之所以会选择一家在语音交互上有潜力的中国公司,我们猜测:他们想要在车内语音交互本土化上做些努力。毕竟中国语言博大精深,方言更是多种多样,还记得那个山东大叔跟安吉星对话的视频么? 第二,宏观来看,这又是一次传统汽车行业和互联网行业融合的有趣案例,而提到这个,又不可避免的涉及到智能汽车产业链重构的问题。 引入智能化的东西,单单依靠现有供应商体系里的那些供应商们,显然是不够的,这些供应商在「智能化」方面的能力还需修炼,否则,也就不会有上汽和阿里的合作,也就不会有众多国际整车厂的种种投资、布局。在这个时间节点上,车厂们都意识到,必须要和互联网公司合作合作了,即使以前可能对他们嗤之以鼻。 从另一层面来说,汽车至少五年才换代的性情你是懂的。但是,在如今愈演愈烈的汽车智能化时代,如果想要加速智能化的进程,性情得改!传统汽车供应链的静态平衡已经不能满足瞬息万变的智能化的需要,因为已经有一套非常详细的流程,哪怕一点小改动,战线都会被拉得非常地长。(非常详细的磨合流程······)这种速度,怎么能满足车厂们日益增长的智能化需求呢?更何况,用户们早就比整车厂更饥渴难耐了。 据说,在这次合作里,是大众主动「勾搭」上问问的。据说,「婚礼」之后,出门问问近似于把自己的汽车业务转移到了双方的合资公司里。 双方的决心之大,可见一斑。 而另一个值得注意的点是,通过这次投资,大众得以在出门问问的董事会里占有一个席位。因此,他们对这家中国创业公司有了更强的控制力。 另外,我们也应该看到,这次大众和出门问问的合作模式,其实是绕过了传统意义上的一级供应商。(求 Tier 1 们的心理阴影面积)这样的模式这两年在国际上来看并不少见,比如福特和 QNX 的合作。那么,合作路径变得更短之后,会带来什么好处呢? 举个浅显的例子,如果你在小公司决定要买一卷纸,那就买完跟财务报销一下就行了,但是如果你在大公司要买一卷纸,那就要经过层层审批,担心损害了任何一方的利益。再说的直白点儿,这一件事里,掺和的人越少,可能就越简单。 整车厂要引入某个互联网公司的某项技术,按照传统体系,要让一级供应商来将这项技术进行整合,然后上车,在技术和流程层面,这都会让不确定性变得更大。 所以,我们从大众投资出门问问,以及成立合资公司可以看出,这是大众对于传统汽车产业链的局部打破,就是说,「我不想再把战线拉得那么长了。」当然,成立了合资公司,也不意味着双方今后的日子就会一帆风顺。当初阿里和上汽合作的时候,也经历了相当长时间的磨合期。汽车人,互联网人,终究没有那么「自来熟」。 同时,在语音交互这片蓝海,大众或许也想在汽车智能化时代产业链重构里,在一定程度上扮演起汽车零部件供应商的角色,分上一杯羹。再重温一遍官方对于双方合作细节的描述:「 双方均表示对其他业界品牌同样持开放态度」。毕竟在智能汽车领域,语音交互可能是一个很大的市场。当然,出门问问早就看到了这个市场的机会。通过和他们的多次接触,我们很明显的意识到,进军汽车领域,对出门问问来说是早晚的事。 其实,唯恐被车企甩掉的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也在拼命证明自己的实力。早在大众投资出门问问之前,博世其实已经跟出门问问有所合作了。在 2016 年 CES 的博世展台上,双方就展示了在语音方面的合作成果。当时,出门问问的工作人员告诉我们,他们在语音识别与算法上确实在寻求着与更多的汽车相关厂商进行合作…… 出门问问绝对是在下一盘大棋。从智能手表到智能后视镜,他们一步步的在攻占车内语音交互的市场。 最后,通过这次合作,我们可以发现,中国元素正在深度参与到汽车智能化的进程中,未来的好戏肯定不会少。 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谢谢合作! 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    (微信号:GeekCar)& 极市    (微信号:geeket)。

语音交互=人工智能?至少科大讯飞是这么想的

· Jan 10, 2016

以技术为导向的发布会总是容易让人高潮。 在科大讯飞前一阵的新品发布会上,台上科大讯飞总裁刘庆峰「 热情澎湃」 的做着分享,而他们研发的转写系统实时的把语音转写成文本,然后投射到会场两边的大屏幕上。最后的结果是,对于这次活动的文本记录,这套转写系统的准确率,要远远高于科大讯飞请到现场的五个速记员。(点击图片可以看大图)这 x 装的,至少能给 99 分。科大讯飞用这种简单直接的方式展示了自己在语音技术方面的能力。估计就连对这家公司不了解的人,看了这个之后都会说上一句,「 卧槽真牛」。(另外,大会的名字也挺有意思的,叫「AI 复始,万物更新」)别以为语音和汽车八竿子挨不着。事实上,语音交互会是未来车内人机交互的重要形式之一,所以对于科大讯飞的这个发布会,我们还真挺想看看他们究竟能拿出什么东西来。 概括起来说,一个是讯飞超脑 2.0,另一个是 AIUI 平台。 技术+产品 讯飞超脑其实是一套人工智能的东西,官方把它定义为「 以语音和语言为入口的认知革命」。在科大讯飞看来,「 智能」 包括运算智能、感知智能、认知智能,而认知智能意味着机器「 能理解会思考」,它的核心能力包括人机交互、知识管理和推理学习。 那么,怎么判断「 认知智能」 的水平?科大讯飞准备在 3 到 5 年内,让机器人考上大学…… 而 AIUI 就是把讯飞超脑的技术进行了产品化。这个平台其实是想做「 万物互联」,我们身边常见的硬件设备、应用场景,都可以和讯飞的技术相结合。 在技术层面,AIUI 集成了双全工技术、麦克风阵列技术、声纹识别技术、方言识别、多轮交互、语义理解技术和和内容服务等等元素。AIUI 是针对 B 端的服务,供给企业、开发者使用,科大讯飞在这里强调的是软硬一体化、云端一体化以及技术服务一体化,B 端用户把它和自己的产品融合,然后就变成了 C 端用户可以感知到的「 人工智能」。 现场演示了一个例子,工作人员和科大讯飞的智能音箱进行语音交互,音箱帮助她完成了订火车票的操作,其中涉及到多轮交互、纠错、方言、电话号码修正等等场景,实际的交互效果在我看来已经很像「 人工智能」 的感觉了。 和车有关的场景 语音交互体验是讯飞重点在做的事情之一,另一方面,由语音交互产生的各种应用场景,其实他们也有所考虑。举个例子,把小米的九号平衡车加入讯飞的语音交互等功能,就可以变成一个更智能化的平衡车,比如通过语音控制平衡车自动驶来,当然,脑洞还可以开的更大一点儿,比如和汽车结合起来,实现车库寻车等等功能。 刘庆峰也提到了科大讯飞在汽车行业的案例。他们目前为超过 50 款车型提供语音助理系统,其中有宝马、雷克萨斯这样的豪华品牌,也涵盖了国内比较主流的自主品牌。(自主品牌车型至少在语音系统上是不输合资、豪华品牌的,有的甚至体验更好)上面提到的三个「 一体化」,实际上还有另一层意思:科大讯飞并不想单单做一个「 语音引擎」 的供应商,而是把语音这件事放在一个更宏观的层面来考虑,因为从客观上来说,目前语音交互体验如何,也确实受到硬件、云端甚至服务的影响,一个打包的解决方案,可能在合作对接以及用户体验上更好一些。 说到这儿,可能你就不会奇怪,为什么一家做语音的公司,要开始涉足人工智能领域了。一方面,语音交互在本质上也是人工智能的一部分,通过语音衍生出来的场景也丰富多彩,另一方面,现在的「 语音」,也已经不仅仅是我们从前理解的「 语音引擎」 这么简单,而是一个复杂的系统。 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谢谢合作! 同时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             (微信号:GeekCar)& 极市        (微信号:geeket)。

车联网市场的钱怎么赚?「快说行车助手」想以「语音服务」当切入点

· Dec 21, 2015 333

最近两年,车联网火了,大家都知道能从里面赚到钱。但市场摆在那,应该以怎样的「 姿势」 切入?从前装到后装,从硬件到软件,为了抢得先机,大家也是煞费苦心。 有一个名为「 快说行车助手」 的产品,也想掺和一把。从前装市场到后装市场,他们准备两手抓。 这是一款怎样的产品? 「 快说行车助手」 是一款语音服务软件,针对手机和车机有不同版本。这款产品由成立于 2012 年的「 快说网」 推出,创始人是邢献杰,他之前曾在 IBM 和东软工作,公司员工基本来自 IBM、亚信、中兴或东软等公司。 除了快说行车助手,他们还有「 快说语音助手」 和「 快说语音电视」 两款产品,分别适合于手机和电视使用。但在 2014 年,团队主力转向车内语音服务,于是就诞生了「 快说行车助手」。 快说行车助手本质是一个「 车内语音秘书」,用户通过语音直接对手机(或车机)下达命令。在语音识别方面,它使用了科大讯飞的技术,而在「 自然语言理解」 和「 内容搜索」 方面,由于快说团队曾做过手机语音助手,所以有一定的技术积累。 「 内容搜索」 方面,用户可以用语音获取音乐、天气、新闻、查违章、导航服务,搜索附近停车场、加油站,还可以订购汽车维修保养服务,这也是最可能产生盈利的一点。 除了语音识别外,快说行车助手还有「 智能判断系统」,主动为用户做出建议、决策。比如在复杂路况下自动打开行车记录仪(需配合 ADAS 系统),在违章多发路段提醒司机(基于司机以往违章数据库)。 「 快说」 是如何看待未来的? 任何软件,最终还是要追求「 装机量」 的。目前,他们在前装市场和后装市场都有布局。他们接触的主机厂有奇瑞和潍柴等公司,但更主要的还是依靠后装市场,因为智能硬件的出货量太大了… 但在邢献杰看来,未来后装市场会逐渐萎缩,前装市场越来越大。因为目前后装市场门槛低、用户体验不够好,尤其是安卓车机返修率很高。未来的趋势是有技术、有口碑的大公司逐渐占领市场,如同过去手机山寨机市场一样。 在完成足够多的装机量后,快说还将以用户数据为基础,推出实时路况,做智能交通。对于这些众包数据,他们不希望是简简单单卖给地图商,而是更希望与之合作。 同样依靠数据,快说行车助手还会为用户做人物画像,实现「 精准推荐」。现在他们已经有了 320 万的手机用户、20 万车机用户,日活率为 18%。 这个产品怎么盈利?他们没有想太多,只提到了向后市场倒流的方式。语音交互确实是未来的主流,而汽车后市场的规模也确实可观,但依靠一款交互工具向后市场倒流,效果如何值得考量。 而对于用户来说,车内语音识别的价值就在于「 以安全的方式,在行车过程中获取服务、内容」。除了要追求先发优势和落地速度外,语音服务类产品的核心竞争力依然是准确性、智能性和接入内容的丰富性等等,毕竟这是一款人工智能产品。 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谢谢合作! 同时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          (微信号:GeekCar)& 极市        (微信号:geeket)。

在别克全新英朗上用语音控制空调是一种什么体验?

· Apr 22, 2015 333

「 我太冷了」 「 没问题,马上为您升高温度」 「 提醒我明天开会」 「 已为您添加提醒」 这个对话不是在我和 Siri 之间进行的,而是来自我和一辆别克全新英朗。 按常理来说,英朗这种家用定位的车,不是我们的关注点所在。但是之前有人狂夸过这辆车的语音交互,于是我们把它借来了。 经过测试,结论是,这辆车在语音交互方面,确实算是目前我们接触过的车子里比较好的。 之前我们谈及车内语音交互的时候,YY 过这样的场景:说一句话,就可以控制空调的运转、车窗的开关等等。先不说这样的操作有没有必要用语音进行控制,至少这种场景想想还是让人有点小激动,而在全新英朗上,这些内容有一部分已经可以实现了。 我们重点测试了用语音控制空调系统的一系列操作。目前带有语音控制功能的车,可实现的功能一般是电话、音频播放等等,可以对空调进行控制的并不多见,所以对它的这个「 特殊」 功能,应该好好体验一下。 根据我们的测试,基本上可以用语音控制全新英朗自动空调的全部功能,包括车窗除雾。 它的语音交互是带有一定的自然语义识别能力的。比如文章一开始所说,激活语音功能之后,说出「 我太冷了」,系统会调高温度,说出「 给我调高温度」,也可以达到同样的效果。在其他一些车里,我们需要做的是背下来一些特定的语音指令。和这辆车对话,不需要特意去记语音指令,和它进行正常交流就可以。 不过,仍然需要用好「 关键词」,实际上这套系统也在很大程度上是对关键词进行识别和分析的。最简单的一个例子,说出「 空调」 二字,系统就会打开空调系统。正是一个一个的关键词,构成了这些语音动作。只要用户的命令里包含可以被识别出的关键词,就可以完成相应的操作。比如用户口中的「 冷」、「 热」,对应的就是温度的升高降低。比如「 大」「 小」,对应的就是风量控制。 在实际测试中,它对我们的语音指令识别的还算不错,大部分操作都可以按照我们的实际意图来完成。不过,当用户没有给出特别明确的指令时,就需要系统进行一个「 自我判断」 了。比如,还是以「 我太冷了」 来举例,当说出这个指令时,系统意识到「 需要调高温度」 只是第一步,紧跟着第二个需要判断的问题是,到底应该升高多少度?好玩的是,说出「 有点冷」 与「 非常冷」,它的温度调节幅度是不一样的,「 有点冷」,调高 1 度,「 非常冷」,调高 3 度。这样的小细节,需要在使用过程中慢慢来体会。需要在使用过程中慢慢来体会。 摸清了它的「 脾气」 之后,就可以比较轻松的进行人机对话,而它的空调设计让我趋向于去使用语音进行控制。这是因为,它使用中控屏幕做为空调信息的显示,而屏幕离空调控制区还有一定的距离,导致操作空调时出现两个视觉中心。语音交互在这个时候要比用手用眼安全得多。当然,在车子静止时,用语音控制空调就非常多此一举了。 不过,它的语音识别逻辑和原则也值得研究一下。我们在这辆车里发现了语音备忘录的功能,就像开头的对话那样,告诉机器自己的日程安排,就会添加语音提醒。根据我们的观察,在语音控制界面里,系统识别到和时间、日期有关的关键词时,就会默认用户是要创建语音提醒。我们做了一个实验:说出「 今天我冷」,系统进行的是空调升温操作;而说出「 明天我冷」,系统就会自动创建语音提醒。由此可见,关键词的识别也是有一套顺序逻辑的。 如果要评价这辆车的语音交互,我觉得应该用「 更像是和人对话」 来形容,在整个使用过程中,并不会感到语音交互那种惯有的「 冰冷感」。让我觉得意外的是,它的语音功能甚至还可以设置对话风格,可以选择「 中规中矩」 和「 轻松活泼」 两种。另外一个发现是,系统对于同一条语音指令,往往会用意思相同,但表达方式不同的句子去回应,这就很贴近我们平时说话的感觉了,不会让人过多的感觉到程式化。 需要注意的是,这辆全新英朗的语音识别和分析都是没有云端进行参与的,全部依靠车机。能达到目前这样的水平,已经非常不错。

有了出门问问的 Ticwear,你今年会买块儿表吗?

· Dec 23, 2014 333

因为安装 Mobileye 严重超时,所以周五到中关村创业大街的时候,出门问问的刷表大会已经进行了一个小时,朋友圈也被这次活动刷了一个小时。推开活动场地的大门,一股浓浓的 Geek 气氛扑面而来。 所谓「 刷表大会」,其实就是他们因为做了一个智能手表的中文操作系统,要办一次活动宣传这件事,顺便展示他们给手表「 刷机」 的独特技能。 第一次知道这个团队还是在今年的通州草莓音乐节。他们的展台因为有 Google Glass 出现,异常火爆。但是看到「 出门问问」 四个字的时候,第一感觉就是「 不知所云」。什么公司会起个这么怪的名字! 当时我怎么也想象不到,这家做智能语音交互的公司会有如何如何牛逼的技术,更没想到它日后会成为 GeekCar 的好基友。 但是,经过了大半年的了解,我对他们能办出来这场 Ticwear 中文系统发布会,一点都不意外。 Ticwear 是一款中文智能手表操作系统,据说是「 全球首款」。这几天科技媒体对它的报道已经足够多了。当天很多人表示,已经深深中毒,一定要买一台 moto360 回来,让出门问问给刷一下 Ticwear 系统。 其实 Geek 元素在他们这个项目里得到了体现:那套给 moto360 「 刷机」 的工具,在早期是他们自制的,非常非常「 山寨」,它由一根网线、一块鞋底、一个转接头以及一根 USB 线组成。而发布会邀请函的水晶头和网线元素,我想应该是这些「 技术宅」 对自己的一种「 致敬」。 那么,他们跟汽车又有毛线关系? 我们跟很多朋友聊起出门问问的时候,收到了很多类似的疑问。在我们看来,出门问问在做的「 语音交互」,其实是很适合车内的使用环境的。传统的按键和触摸屏操作方式有它存在的理由,但是安全隐患也同样很大,而语音交互对于驾驶员的注意力分散是要小于前两者的。 事实上,出门问问自己也在寻求进入车内的机会,而且相信他们也对于汽车使用环境做了很深入的了解。比如,当初把一辆宝马 i3 拿给他们评测的时候,他们的产品经理马骥良就跟我们说,在目前大部分车里,实现语音交互其实是有困难的,因为大部分的车内麦克风都是为蓝牙通话而设计,而且是单麦克风。它们用来进行语音通话足够合格,但是用来做语音识别的输入设备,精度太低。 但是,硬件上的困难从来不是阻碍,在未来,语音绝对会是车内人机交互的最重要手段。 如果回到现实,其实在 Ticwear 上面,你也可以很明显的看出来他们在交通出行方面的想法。首批合作的 10 个 App 里,有一半都和交通、出行信息有关,包括了易到用车、滴滴打车、大众点评、去哪儿、高德地图等。如果未来他们和某些车厂合作,我想不应该感到意外。 如果你没有 moto360,又想感受一下他们的语音交互技术,我建议你在手机里下载一个「 出门问问」 的 App,然后调戏它一下,可能会有一些不一样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