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轻应用平台能激发开发者对宝马的激情吗

· Jul 21, 2014 333

7 月 18 号,百度的 80 后副总裁李明远在上海参加了百度和宝马合作举办的一场 69 个开发者参与、为期 35 个小时的「 编程马拉松」 大赛开幕式,这不禁让我想起了去年 8 月份有福特团队参加的百度云编程马拉松大赛。 似曾相识的编程马拉松 同样是汽车厂商和百度合作的编程马拉松大赛,不同的是,福特是完全基于 Applink 开放软件工具开发包 (SDK) 和开放应用程序接口 (API),而百度和宝马这次合作其实是以百度开放云的轻应用的技术为主导,宝马更像是一个平台提供方(在现场 demo 上看到,所有开发的车载轻应用都是位于百度开放云的菜单下),百度的云平台提供了开发所需的 SDK、文档、在线模拟器等工具,这样开发者在百度云的后端做开发、测试、提交和发布。 看起来在和互联网公司合作开发车载 App 方面,宝马似乎比福特慢了一步,在目前的中国市场福特 Applink 已经公布了与百度地图、百度语音助手、豆瓣电台等合作开发的 App。但实际上,宝马这次和百度玩儿的并不是合作开发车载 App,而是轻应用的开发,可以简单地理解为开放平台,让更多的开发者来共同开发可以直接使用、不需要预装在车机内的更多好玩儿的应用。 宝马做车载轻应用的缘由 从 2012 年宝马互联驾驶在中国上线,到互联驾驶可以对汽车进行控制的 Remote App,再到今年 4 月份上线的 BMW 在线应用 (BMW Browser App)。这 2 年的时间,宝马中国在汽车互联驾驶方面做了很多尝试和努力。他们在上海有自己的 App Center,专门负责车载 App 的研发和测试。而在北京研发中心,则是一个做 On board 系统开发的团队,其中包括车载系统和后台的相关开发。 从一开始的后台电话、紧急救援,到在线新闻、股票天气等应用的开发,宝马一直试图用车机取代用户的智能手机,帮用户定制车内的 App。在宝马看来,一些重要的、高频使用的、跟互联驾驶有关的 App,他们必须要在位于上海的宝马 App Center 自行研发,并进行严格的测试和审核。因为对于消费者来说,在车上高频使用的 App 不会有那么多,就像手机 App 一样,每天经常使用的就那么几个。但其他偶尔用到的或者打发时间的 App 如果没有,又会显得不那么完整。所以对于其他一些不那么重要,但又可以很好地丰富用户体验的车载应用,宝马这次尝试的解决办法,就是和互联网公司的「 轻应用」 平台合作,把这些应用开发工作交给众多的开发者来做。对于宝马来说,他们也是在寻求好的平台,于是很自然地想到了百度。 Why 百度? 宝马和百度早在 2011 年就签署过一份车载搜索合作协议,在 2012 年的时候宝马开始在车内使用百度地图,提供地图导航以及 POI 兴趣点搜索服务。宝马还在 2012 年和百度合作,首次嵌入了百度音乐这种非自身开发的外部供应商应用程序。直到今年,随着用户对于汽车互联的需求不断膨胀,百度和宝马的合作越来越深入,所以这次宝马也就自然而然地成为了第一个和百度轻应用平台合作的汽车厂商。 Why 宝马? 文章开头说过了百度和福特在车载 App 开发上的合作,其实和宝马的合作在一定程度上来说是必然的,因为目前能在车机里面做 Hackathon 的汽车厂商只有福特和宝马,只有这两家的车机移动互联技术是完全自己开发的。在车机里面做 Hackathon 不仅仅要求技术方面,更要求生态系统的完整,这包括 API 的技术程度和文档等等生态的完整性。从另一方面来看,此次李明远出面更多的意义可以解读为百度在大力度推广他的百度开放云平台,而且据百度内部人员透露,此次合作是由百度云事业部主导,而 LBS 部门并没有过多参与。   车载轻应用行不行? 到现在为止,真的很难说车载轻应用对于汽车厂商、互联网公司和用户三方来说是不是一种更好的汽车互联解决方案。需要考虑的事情还有很多,包括开发者的友好度、用户体验、轻应用的安全问题、平台的完善程度等等。当然,宝马和百度这次也是在尝试这种方式的可行性,这次合作对于宝马来说,更多的是一种试探,看看开发者对于车载轻应用开发的时间和能力极限,以及有关车载轻应用的创意可能性。从比赛结果上来说,一位宝马汽车互联相关负责人告诉我并不出乎他的意料之外,二十组选手中有 2、3 组选手的创意和开发效率让他们感到很满意。 汽车互联需要一些新鲜的血液注入进来,也许就在不久后第一天,我们也可以谈论某个开发者在宝马车中开发的某款新鲜轻应用有多好玩儿,就比如比赛当天某一组选手设计并编写的一款可嵌入真车车辆数据的虚拟赛车游戏。当然了,这场马拉松比赛的第一枪打响之后,选手们怎么跑?主办方如何设计路线?终点线会不会有人在裸奔?这些都很值得我们期待和继续关注。

观致逸云:请继续,不要停!

· Jul 20, 2014 333

曾经有人说过,车载互联系统不能满足于成为整车的附属,而是要去提升整车价值。如果按照这个标准来看的话,观致逸云做到了。 借着试驾的机会,GeekCar 体验了一下观致 3 五门版的互联系统,确实像很多人所说,非常好用。那么为什么观致能做出这么一套系统,这个问题就让人非常好奇。 不得不承认,很多时候背后的故事要比人们看到的有趣得多。在一些宣传资料中,观致逸云被说成是观致自己研发的产物,但是实际上,它的出生落地,也跟很多外力分不开。 技术+ 准确来说,观致方面在整个观致逸云项目里其实扮演了大脑和神经中枢的角色,他们提出了整套系统的功能设想以及定位,然后好几家公司合力来将观致的设想变成了现实。事实上,这个设想真的很有想象力。 最能诠释这种想象力的是观致逸云里的无缝导航概念。意思是说,你可以用手机和车机合作完成一次导航。举个例子,你要去后海的银锭桥,在车内把导航目的地设置为银锭桥,但实际情况是,你需要把车停到离银锭桥很远的地方然后走路过去。停好车之后,你打开观致逸云的 App,它可以自动帮你进行步行路段的导航。这样的设计理念非常先进,也很人性化,但是车机+手机的无缝导航要实现起来在技术上还是很难的。 数据+ 虽然高德为观致提供了地图数据,但是高德的 App 没办法实现无缝导航,因此,作为观致逸云的开发商,微软团队就必须自己去开发一套地图引擎,然后把高德的地图数据集成进去,对于微软来说这是非常大的挑战。当观致提出这个想法的时候,微软方面也颇为意外,他们把工作形容为:用一个项目的钱去做一个 App。其实已经不仅仅是「 做项目」,而更像是「 产品研发」。 另外,观致希望在导航系统里加入基于位置的商业信息,包括打折优惠等,这就需要把大众点评的数据也导入进来;同时,观致逸云的增值服务里提供的实时停车场信息服务,要和专业的停车场运营商进行合作,这些停车信息也同样需要集成到地图引擎中。实际上,观致想要实现的是 rich POI(丰富兴趣点)的概念。 将想法变成现实,观致和微软都付出了相当多的努力。一位 Tesla 的员工说,观致的车载互联系统是他目前见过所有车里最好的。Tesla 是大家公认的互联网产物,能得到 Tesla 员工这么高的评价,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问题。不过,他同时也说,这套系统的价值大大超过了车子本身的价值。 交互+ 不过,如果仔细看看观致品牌以及产品的用户定位,你就不难看出观致的用心。不管是观致 3 还是观致 3 五门版,它的潜在车主实际上都是身处互联网时代的年轻人,他们每天都会接触移动智能设备,长期的网络经验让他们认为车子理所应当要具有互联的特性。在这个前提下,你再来看观致车载互联系统的设计理念、功能实现甚至人机交互,其实都是经过了精心考虑的,它非常贴合这类人群的需求和使用习惯。 在人机交互方面,8 寸触摸屏+home 键+音量旋钮构成了它的硬件系统,操作方式很类似 iPad。MMH 多媒体系统不设主菜单,而是通过双指划动的方式快速调出几个主要的功能模块。另外界面层级非常简洁,具有很强的设计感。把相关照片拿给交互设计师朋友看,对方就给出了极高的评价。 你很容易就能看出,这明显是经过精心设计的一套 UI 和交互,在这一点上,其实很多品牌的产品都没有做到。观致在最初找到过业内非常著名的 frog design 为其进行 UI 和交互设计,后来又换成一家专门做车内相关设计的德国公司 icon incar。frog design 的超高要价是这个行业人所共知的,观致能够找到这样的公司,一方面表明了他们的魄力,另一方面也说明他们贴合目标用户的决心。 =好产品 其实卫思梵在接受采访时也提出了这一点,他告诉 GeekCar,观致的汽车互联部门充分分析过目标消费者的使用需求,而对于车载互联的解读,观致没有把他看成是单一的功能,更多的是高度整合的互联服务,它涵盖了商业的运作、服务的提供,以及 CRM 整合、汽车工程整合。 我们看过了不少懒于思考的产品,观致在底层、数据、设计三方面都追求极致的态度,是让他们的产品不同于别人的重要因素。可能这样的路线会产生大量的资金资源投入,但是只有这种认真的态度,才能做出真正的好产品。 卫思梵说,从技术角度以及互联角度来看,观致逸云处于车联网产品的顶级位置。说实话,他并没有言过其实。 另外 PS 一句,我们仅仅是从产品本身出发分析这款产品,与销量无关。

关于沃尔沃 Sensus 系统,你应该知道的更多

· Jul 15, 2014 333

7 月 2 号,沃尔沃在 798 发布了他们的「 创新科技子品牌」——Sensus。然后,我们就被各种关于 Sensus 的文章刷屏了…… GeekCar 在第一时间发了一篇文章,叫做《在中国为什么 Sensus 能够做出比 BBA 更好的车载系统?》,如果说那篇文章的重点在于解释「 为什么」,那么在时隔半个月之后,我们有必要再去看看关于 Sensus 的一些容易被忽视的东西。 你肯定已经在各种刷屏文章里了解了 Sensus 的基本功能,诸如豆瓣音乐、蜻蜓电台、在线天气、网络浏览器等等,但如果对它的认识仅仅局限于这些方面,我想,你有必要接着往下看。 比如说,很多人都认为 Sensus 包括 Sensus Connect 和 Volvo On Call 这两部分功能,但实际上,在整个 Sensus 生态圈里,还包括另外两项非常重要的部分:My Volvo 网站以及 CSB 智能售后服务系统。而这两项内容,被很多人忽略了。 My Volvo: My Volvo 是沃尔沃官网的一个子站,车主使用 Volvo ID 登陆之后,不仅可以查看车辆的基本信息,还可以在这个网站上预约维修保养。基本流程是这样:预约的时候,首先填写目前的里程数以及上次保养时间和里程,这些信息用来确认车主的常规保养项目,然后再选择需要的额外服务,比如空调清洗、外观损伤修复等。然后,车主选择自己的到店时间以及喜欢的经销商,最后确认预约。预约成功之后,经销商的售后系统里面就会收到这个预约信息,他们会在 48 小时之内与车主取得联系。 实际体验之后,给人的感觉是整个流程设计还是比较合理,有点类似于预约 Apple Store 的 Genius Bar 服务。不过需要指出的是,2009 年以后的沃尔沃车型才可以使用这个功能。 CSB: 这是 connected service booking 的缩写,三个英文单词里,connected 是核心。CSB 是一个 整合了车机端、 PC 端的关于售后保养、预约、维修、信息共享等在内的体系。 刚才说到的 My Volvo 里面的预约功能,实际上就是它的组成部分,另外,还记不记得 Volvo On Call 模块里的预约保养功能?通过这个功能,你也可以进行预约维修与保养。而且,在车机和手机 App 内都可以进行预约操作。不过遗憾的是,这项功能仅支持 2015 款车型。 当你购买了一辆 2015 款沃尔沃的时候,4S 店的销售人员会指导你注册 Volvo ID,然后将汽车联网。联网之后,车辆的各项数据就会上传到云端的服务器。如果车辆到达保养里程或者出现问题需要维修,CSB 的后台就会给车主推送信息,用户看到信息之后即可以进行维修保养预约。与此同时,预约信息会被同步到 My Volvo 的网站上。 CSB 系统的价值在于,车主可以更加清楚的了解自己车辆的情况,在养车这件事上省下不少的心;对于沃尔沃来说,他们借此掌握了有价值的用户数据,并且多了一个和车主沟通互动的途径。而经销商呢,他们的售后服务变得更有效率,并且增强了用户粘性。 Sensus 背后的两片云 My Volvo 和 CSB 这两大模块,其实是和 Sensus Connect、Volvo On Call 协同工作的,这四个模块交叉渗透,他们共同构成了 Sensus 系统的生态圈。 那么,是什么让他们无缝衔接的呢?这就得说到 Sensus 系统采用的两套云端服务器了。 在 7 月 2 号的发布会上,爱立信的相关人员以合作伙伴的身份出席活动,并且上台发言。他阐述了云端服务在车联网生态链中的重要作用。爱立信为 Sensus Connect 提供了云端服务器,而另外一个重要模块 Volvo On Call 的服务提供商,则是 WirelessCar。早在 2000 年,Volvo On Call 的某些功能就已经开始提供给用户,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它才变成我们现在看到的样子。紧急呼叫、道路救援、车辆被盗跟踪、手机 App 远程控制,这些功能让沃尔沃变得更加智能,也让 WirelessCar 走进我们的视线。 谁都知道爱立信,但是 WirelesCar 的名字,就不是人尽皆知了。其实,这是沃尔沃集团旗下的一家子公司,专门做 TSP … 继续阅读

【「新」汽车的白日梦】邸烁:用语音撬动车载互联

· May 25, 2014 333

还记得小时候的电视剧《霹雳游侠》吗?迈克和车子像朋友一样交谈,当时感觉真的太酷了。现在,可能汽车还没办法说话,但是可以让它听懂我们在说什么。怎么通过语音来让汽车变得更智能呢?来听听 i 智歌董事长邸烁的说法吧: 谢谢极客公园,谢谢胡玮炜。今天非常荣幸我来到这里跟各位极客进行交流。我的话题是用语音去撬动智能汽车。我首先介绍一下我自己和智歌科技,这是我和另外一个创始人一起做车载互联终端的企业,去年 7 月份成立的。我们主打的产品有一个很好的交互体验,来把汽车的终端做好,做的非常的人性化。 今天我想要跟大家分享的主要是这样几个部分,大家可以先看一下。我们会从「 什么是智能」 开始,到我们是怎么去理解它的,这个车载里面的智能具体应该怎么样体现等等,一直到最后怎么畅想未来,以及实现车载智能我们觉得应该有哪些主要的技术。 什么是智能?说到这两个字,大家很自然的会想起这些名字里头带有智能的设备终端,第一个是智能手机,第二个是智能眼镜,还有千户万户一直出不来的,等到大家花都谢了的智能手表。但是大家对智能的理解在不同的终端是不同的,这里我们不得不推崇一些伟人的智慧,毛主席说具体情况应该具体分析。 我们对汽车来讲也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对于智能的理解有一点大家都认识,使用体验要非常的好,它非常的人性化,它非常的好用。 我们来看看现在的车载的终端,因为我今天主要是想讲关于怎么把车载终端做成智能的。车载智能空间里是一个什么情况呢?大家知道在移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时候我们讲四个空间,在办公室里已经很方便了,家里有智能电视,外面可以用手机。但是在第四空间,汽车应该是很高科技的,本来是应该更加让大家享受体验和喜悦的地方,它还是一个信息孤岛。什么原因呢?因为在汽车里头我们现在能用的终端还是这样一个又老又旧的东西,在汽车里只能听音乐、听听 CD,这是很不对的地方。汽车最需要颠覆的是这样一个东西,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 怎么让汽车变的更智能的呢?其实我们个人的理解很简单,我们觉得汽车这个领域首先要把它的用户体验做好,让大家能够很方便的在汽车里使用娱乐、导航,在汽车里该用的东西,同时让大家可以上网。如果想要达到这样的体验,我们觉得传统的操作方法多半已经过时,在互联网我们用触摸,我们用语音,我们在用一些新的交互手段的时候,汽车里的交互是第一个要研究的,怎么样把它做的更好是我们的思路。 我们认为语音是一个非常安全,也是一个非常简易,学习门槛非常低的操作手法。只有把语音在汽车里做好,我们才能打开车载智能、车载互联的这扇大门。 在车里面什么叫好的体验?什么才是通向智能的体验?我这里也做一个小的总结,不光是我们想的,我们也调查了大量的用户对好的汽车体验是怎么理解的。 第一个是安全,然后是便利,省时,省钱,最后还有一个懂你。 下面我一条一条给大家介绍,首先安全。汽车里面我们觉得安全这个事情是非常自然的,首先在智能汽车还没有将自动驾驶成为真正现实的时候,车还是要靠人开的。人要是开车的时候走神了,开车的时候他不专注就会导致事故。所以我们不管什么样的体验首先要安全,我们认为在汽车里一切所谓的智能如果是以牺牲安全才能达到的都是耍流氓。 具体的讲是很简单的,在开车的时候手不能离开方向盘,眼睛不能离开前方,所有的操作都必须在这个前提下完成。我们看到传统的车载为什么很难用呢?因为它要么就是用按键,要么就是按钮,要么就触控,都是相当不安全的,违背了这样的一个原则。 我们在想什么样的交互才是更好的安全体验,我们觉得是用语音再配一个适当的键盘来操作。大家都知道车的方向盘上是有方向控制键的,如果用这样的东西加上你的语音操作是可以做到的。 苹果去年推出的产品,通过一根线把屏幕连接起来,同时提了一个概念叫 siri。其实我们做的就是首先要把眼睛和手解放出来。 便利:其实任何一个功能如果它很难用,大家都不会去用。我们看看传统的车载,我们我叫车载导航,这个东西界面很丑,很难用,用过的人自己都深有体会。除了这个之外,这类的设备不联网,上面的数据都不知道是几年以前的了。往往你要去更新还要花钱,这种我们认为它是一个很反人类的做法,它根本不便利。大家也会说特斯拉主打的大屏很炫,在一定程度上确实给大家打开了一个新视野,用大屏把车里的信息和娱乐、导航相关功能展示上去。但是还有一个问题,把所有的硬件按钮全都取消了,这个时候我觉得会有安全问题。 举个简单的例子,我有一次在美国开朋友的特斯拉,坐在旁边的朋友说你把音乐调小一点,因为它没有旋钮,这件事情根本没法做,我就把车停在路边。这样很常见的操作在特斯拉上没法操作,追求炫酷的同时要多考虑一些这方面。 刚才我提到安全,其实便利和安全有的时候是并不矛盾的,如果我们引入了语音,这个问题就能够得到完美的解决。对于特斯拉来讲调音量是需要触控的操作,但是特斯拉又有一个语音操作的界面。如果能用语音说一句话,他就自动把语音调大了岂不是很好? 省时,这个时代大家的时间非常宝贵,都希望怎么样去节省时间,我们开车也一样。开车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堵车,现在城市越来越拥堵。每次我遇到拥堵的时候我就在想车载能不能主动告诉我前面堵了,给我规划一条新路径。 另外开车你去找朋友或者吃饭等等,我就希望我的导航能够非常方便的给我提供一些目的地,甚至在我需要的时候给我推荐我想去的地方。比如说我想去吃饭,它能不能主动给我推荐周边的餐馆。因为他跟我老在一起,知道我喜欢吃什么,今天怎么样,明天怎么样,甚至知道我开什么车,比如开一个比较贵的车推荐一个好的餐馆,开一个相对便宜的车推荐你一个比较便宜的地方,有这种可能会更好。 省钱大家都追求,开车就要花钱,在汽车的保有过程中有三大花销:一个是烧油要花钱,第二个是保险肯定要花钱,第三个是维修保养。有没有办法让我们这个车载终端帮助你在这三方面省钱。比如说开车的时候通过好的驾驶习惯让我省油,我们公司有一个女同事刚学会开车,她的车百公里油耗是 8,第一个月开出来 15。新司机老是急刹车,急加速。另外是我开的更好了,保险费能不能降一点。包括维修保养,在中国修车这事是一种很不好的体验,无良商家在欺骗和欺诈客户,有没有办法把这些做的更好。我们觉得未来汽车里面要有一个好的交互,把这些问题解决了给用户带来无量的价值。 最后是懂你,真正的智能层面的功能。我个人以前在微软是做语音识别的,做过微软的第一个语音识别系统。我们做到了 IBM 花十年才能达到的效果,那个时候我们就在想将来电脑通过对话的方式和人用自然语言交互,看出你的意图和知道你的情绪,比如说发现你情绪低落,主动给你讲个段子。比如根据今天的天气和你今天去的地方推荐一首歌等等,这样的事情如果做成了,我们觉得智能真的就是达到了。 因为人是有眼睛和耳朵两个感官,来跟外界交流和感知世界。屏是很重要的,大屏是有它的道理的。我们觉得真正的好的体验和智能是要把屏和自然语音对话做好。 未来的汽车应该是什么样子?(播放视频)汽车里有一个大屏,现在还不能完全语音,路牌和汽车已经识别了并且在互动。这是他的移动设备和汽车的互通互联,自动显示今天的天气,不单是中控部位,每个车窗,每一块玻璃都是一块屏幕。 这样的生活我们看起来很遥远,但是今天的技术基本上提供了各种可能,要想实现这类的智能,我们可以整理一下,我们觉得主要从这几方面可以做到。比如说现在的技术创新,我们的 CPU 处理速度支持现在的语音识别,3D 的图形显示等等达到了我们这些功能需要的指标。 第二个我们用互联网开放的思维合作开发这个产品,不是所有功能全都自己做,而是把别人已经做的很好的体验应用集成进来,在交互这个层面打通,用互联的思维把这种体验做出来。 另外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是车企在里面扮演很重要的角色,毕竟设备是安在车上的,设备是车企说了算。现在是移动互联的时代,是一个开放的时代,智能的本意我觉得是用户终极的体验。要想做车这样的好产品,车企是应该采用一个更开放的心态,来跟这些互联网企业,来跟这些做产品的企业一起合作。 我们看到其实互联网企业已经开始杀入这个领域,苹果、谷歌已经开始推出产品,BAT 也已经关注,腾讯推出了产品。在这个大时代的到来之际,大家一起有开放的心态,一起合作,我们才能真正把车载智能做出来,一起开创一个更美好的春天。 胡玮炜:刚才你在上面讲的时候,下面讨论也非常的热烈,我们选出三个问题想请你选一个问题回答。第一个问题是为什么一定要做车载,而不是利用现有的移动终端,比如 iOS 设备来做这件事情。第二个是语音识别稳健性如何保证?识别率是多少?第三个是用语音做交互适合中国国情吗?方言问题怎么解决? 邸烁:我回答第一个问题,今天我们带来一个产品演示。第二个和第三个问题如果大家有兴趣可以看一下就知道了。 第二和第三个问题我们已经解决掉了,第一个问题为什么不用现有的移动终端呢?还是安全的问题,现有的移动终端屏幕比较小,在车里放在一个合适的位置才能放的清楚,很多人用架子架在那里。第二个我平时不用,这种操作体验并不是很自然。我们知道在开车的时候很多事情是瞬时发生的,比如说要改变一个地址,我要打电话地的时候就要把车停在路边,如果不停车可能就有危险。 第二个是这个体验能不能行得通,比如朋友告诉我一个地址,我是不是要先把车停在旁边,再去按那个导航的按纽呢?这都是很关键性的问题。 胡玮炜:从安全性和便利性考虑。 邸烁:我们觉得这类的设备体验都不是更好的,有人说凑合就可以了。我们一开始讲到汽车是高科技的东西,大家在车里应该更高的追求安全,因为生命非常可贵。第二点高科技给你带来的便利我们是有办法可以实现,在车载终端里是可以实现的。胡玮炜:刚才我看群里面有人在交流,如果 5999 能买一个萌妹子在车里一直和你交流是可以的。(注:智歌推出的车机产品定价 5999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