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的行车记录仪能测百公里加速,但这不是重点
提起深圳,「 华强北」、「 硬件贴牌」 往往是很多人习惯性联想到的几个关键词。虽然这些形容词不是很正面,但也说明深圳给大家的最直观印象,硬件能力绝对国内领先。 在车载智能硬件领域,GeekCar 之前报道的很多产品也都来自深圳。最近,同样位于深圳的车叮咚发布了智能行车记录仪车叮咚 MINI。当我下意识的认为他们也想要通过硬件走量盈利的时候,车叮咚 CEO 张昊却向我介绍了他们有些不同的思路。 产品要好玩? 如果要了解车叮咚的商业模式,从产品端切入会直观一些。这年头大家都在做智能行车记录仪,附加 ADAS 功能的也不算少见,甚至在最近成为了趋势。至于什么 WiFi 直连手机分享、遥控拍照、前后双录、车况检测等功能也已经不算少见。 对于这样的同质化,其实在智能行车记录仪产品发展的进程中是无法避免的。而张昊认为,车叮咚 MINI 的核心竞争力在于产品的好玩性(为什么听起来这么耳熟…)。 车叮咚 MINI 的「 好玩」 体现在某些功能上:例如车叮咚可以通过 OBD 读取车速,内置百公里加速测试功能,用户打开这项功能之后,车叮咚会通过语音提示加速等操作,之后还会生成带有实时速度、G 值曲线的分析报告;在日常的行车记录视频中,加入时速、发动机转速、加速度等信息,使得实时状态更加具体。 这些功能的加入,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很多用户的个性需求。张昊也表示,这样的功能还有很多,未来会逐渐通过 OTA 升级的方式加入到产品中。 好玩是为了体现产品差异性,而差异性最终是为了吸引更多用户。当然,对于车叮咚提供的这些差异性功能,是否有用就因人而异了,就拿 0-100km/h 加速测试功能为例,可能对一些人来说很好玩,但这毕竟是一小部分人,而且他们也不可能每天都这么玩,所以…… 如果只看到这里的话,车叮咚的商业模式还局限在硬件销售,不过接下来的套路才是关键。 商业模式从硬到软 看这个小标题,你就大概能猜到车叮咚的核心是软件系统。不过这里提到的软件系统,并不单纯指硬件的操作界面层系统。张昊表示,车叮咚研发的系统是基于芯片层面的整套系统解决方案。 一般来说,智能硬件的产业链从上而下是芯片商(联发科、全志等)、方案商(设计主板和软件系统)、集成商(购买各种配件组装成产品)。车叮咚选择和方案商、芯片商合作,从产业链的上游切入研发软件系统。 车叮咚的盈利模式是向 B 端集成商收取软件系统的使用费用。简单说,集成商可以直接购买带有车叮咚完整系统的方案(包括手机端 App),然后只需要进行硬件组装成产品。车叮咚会根据客户具体需求,开放相应端口并做好适配,集成商只需要把车叮咚的软件方案换上自己的 logo 后就可以直接进行使用(可以理解成在系统层直接替换 logo 文件)。 但参考手机行业可以发现,单纯做系统不是一个很好的商业模式,例如 MIUI 也需要小米手机的配合才发展到如今的市场份额。一句话,系统好不好用还需要考虑硬件,这样才能验证完整的用户体验,这也是车叮咚选择自己研发硬件的原因之一。 他们的想法不难理解:既可以向 B 端的集成商展示自己的软件和产品研发能力,又可以通过 C 端产品维持运营的现金流。一旦积累了足够多的 C 端用户,那么再用这些用户量去和集成商谈合作,就可能有了更大的市场和利润空间。 张昊表示,最近将会有搭载车叮咚软件方案的第三方硬件上市。不过这样的模式也存在问题,例如一旦适配大量种类、功能都不相同的硬件,是否会对软件的研发和迭代产生很大压力? 不过,只要把这些问题解决之后,在深圳这个「 硬件天堂」,软硬件结合模式的想象空间远比单纯做硬件来得大。 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谢谢合作! 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微信号:GeekCar)& 极市(微信号:geek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