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家被谷歌投资的公司,做起了智能后视镜和 ADAS
不久前,被谷歌投资的国内创业公司出门问问发布了驾驶 App 开车问问。在发布会后和出门问问 CEO 李志飞聊天的时候,他向我透露会在近期发布车载智能硬件。 果然,在今天举行的出门问问 2016 新品发布会上,李志飞向我们展示了两款车载硬件,分别是智能后视镜问问魔镜 Ticmirror 和 ADAS 硬件问问魔眼 Ticeye。 产品完成度还不高 先看产品的功能。 问问魔镜 Ticmirror 主要有导航、音乐、在线电台、前后行车记录、电话等功能。用户可以通过语音、手势、按钮、呼吸灯、触屏这 5 种方式操作并且得到相应反馈。通过微信互联,用户还能发送位置到魔镜实现搭乘导航;魔镜也能拍摄照片方便用户寻找上车点;还有抓拍、监控等功能。不过目前为止,魔镜不能和 Ticwatch 手表实现功能上的互通,也不支持自定义 App 下载。 在硬件方面,魔镜搭载了 MT8665 车载芯片,支持全网通 4G 。为了增强语音的体验,还采用了双 MIC + DSP 的语音消噪方案,能在不干扰音乐播放等功能的前提下,收取更多声音并进行解析分离,增强语音精度。 而问问魔眼 Ticeye 则采用了独立的 ADAS 芯片和 44° 的窄角专业镜头,能够实现车道偏离预警(LDW)和前车碰撞预警(FCW)的功能。 和很多把 ADAS 功能集成在后视镜或者行车记录仪的产品相比,出门问问的产品思路相对要好一些。毕竟在驾驶这种和安全强相关的领域,让专业的硬件做专门的事是更好的解决方案。(再次科普:行车记录仪的摄像头需要广角能力,ADAS 设备的摄像头需要纵深能力)不过,在实际的演示中,魔镜和魔眼的产品完成度都不是很高。甚至在发布会的演示中,魔镜还出现了部分功能无法实现的情况。出门问问的工作人员告诉我,这两个产品的软件和算法都还在迭代。例如魔眼的车道偏离预警和前车碰撞预警功能,目前的识别精度只是超过了 90%,这显然还远远达不到 ADAS 的要求。 李志飞告诉我,魔镜和魔眼的预计上市时间在 3~4 月之后,这几个月会着重进行软件算法的完善。 和人工智能的关系 一直以来,出门问问在行业内给人的印象大多是突出的人工智能、语音技术等能力,并且有独立完成技术到产品的整合能力。在 Ticwatch 上,这样的能力也得到了验证。 在持续将近 3 个小时的发布会中,李志飞花了前两个小时介绍 Ticwatch 2 手表和 Ticwear 4.0 系统,半个小时介绍车载硬件,最后半个小时介绍智能家居、支付、跨界合作等内容。 从时间分配上看,出门问问的重心肯定还是手表和系统。毕竟这是目前的核心业务,并且处在安卓手表阵营的领先地位。但车载智能硬件的发布,说明出门问问开始把核心的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到了驾驶场景。而人工智能对于未来自动驾驶等场景的重要性,其实不需要再强调太多。 虽然魔镜能够通过多种方式操作,但李志飞强调的重点交互方式还是全语音。除了语音确实相对更安全之外,还有的原因是相比通过手表收集的样本,用户通过魔镜发出的语音样本显然更垂直于驾驶场景。从人工智能发展的角度看,这样高度垂直的样本量重要性很高。并且数量越多,未来的识别精度也会越高。 事实上,不久前发布开车问问驾驶软件,也是出于类似的原因。只不过和车载硬件相比,手机 App 的存在感和粘度都要低很多。所以发布车载智能硬件其实是必然结果。 至于为什么要发布 ADAS 产品,李志飞给出的解释有两个方面。首先是用户需求,驾驶安全对于用户的重要性很高。其次,从人工智能角度看,语音只是一个方面。而综合来看,难度更高的是图像识别。这对于软硬件性能、数据库样本量都有更高的要求。在这之前,出门问问并没有相关的产品发布,魔眼的发布算是他们对于人工智能中图像识别技术的开端。 如果想要往更高的人工智能产品发展(例如自动驾驶汽车、智能机器人等),图像和语音方面的能力必须都要达到一定的高度。从这个角度来看,他们同时做这两款产品也就很合理了。 只要有足够的样本量并且不断训练,其实对人工智能技术发展有很强的推动能力。 当然,要做到大量样本的积累,前提还是有足够的装机量。在手表层面,出门问问在手表端已经证明了自己的软硬件整合能力,并且也有了超过 10 万台的销量。 但在车载智能硬件领域,单单是深圳就有大量厂家都在做智能后视镜,并且也出现了不少体验不错、有一定知名度的产品。这些厂家在供应链、成本、渠道等方面大多都有很多年的经验。而 ADAS 产品,在今年下半年也会有不少相关创业公司发布自己的产品,并且在很多都是专业团队。 出门问问要和他们竞争,除了产品体验之外,还必须要在落地速度、成本、渠道这些方面有全面的布局。但现实的看,出门问问在很多方面都没有绝对的优势。 所以李志飞把上市时间定在 3~4 个月之后,其实压力不小。 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谢谢合作! 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微信号:GeekCar)& 极市(微信号:geek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