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汽车事业部、汽车之家……他们和车厂合作图什么?
最近,阿里巴巴在汽车方面的动作越来越多。从 4 月 8 号开始到今天,十天时间里,和阿里+汽车有关的新闻稿邮件,我们就收到了三封。 今天,他们宣布与上海通用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将在汽车大数据营销、汽车金融、原厂售后 O2O 业务和二手车置换等四大领域展开全方位创新合作。 不是开始,而是总结 阿里方面对接这项服务的是阿里汽车事业部,这个部门刚刚成立十天。昨天,他们宣布在汽车后服务市场方面和全国的 4s 店联合,提供线上 4s 店预约服务。 而这次和上海通用的合作,目的是「 为消费者搭建包含选车、购车、售后服务等涵盖用车全生命周期的线上平台。」 他们分别阐述了这四个领域的合作内容: 大数据营销:双方将基于上海通用汽车、阿里体系以及阿里站外全网大数据的整合和关联分析,并根据地理位置、时间节点和人群差异,进行品牌、竞争、行业等相关研究。 汽车金融:双方将基于大数据整合,结合上汽通用金融成熟的金融授信模型,共同致力于开发汽车金融产品,实现消费者可线上直接获得授信额度,线下免担保、免手续购买上海通用汽车旗下系列车型。 原厂售后 O2O 业务:以已经进驻天猫的别克、雪佛兰售后旗舰店为主体,进一步完善全国实体店的链接,帮助上海通用车主在线上完成 4S 店提前预约,并享受透明保养服务和闲时打折等更多优惠,打通 O2O 线上线下客服资源。 二手车置换:利用阿里汽车事业部旗下平台,开展深度合作,以更好满足消费者换购、增购、及二手车置换需求。 上海通用是阿里汽车事业部成立之后,第一个和他们进行战略合作的车企。 但是,对于上海通用和阿里来说,这次合作并不是开始,而是对双方过去一些合作的「 总结」,特别是在汽车销售环节。不管是阿里汽车事业部总经理王立成,还是上海通用的副总经理蔡宾,在签约仪式上都提到了这一点。在阿里和所有汽车厂家的合作中,和通用是合作最多的。 而现在上升到了「 战略」 层面,显然就需要双方拿出更成体系的合作。未来阿里会推出 16 个场景化的模式,涉及新车、二手车置换、租赁、维修、保养、O2O 等多个方面。 「 用一句普通话来理解,把通用对车的理解,和阿里对消费者的理解,做一个结合。阿里不会去造汽车,我相信通用也不会建一个阿里的平台来做。」 王立成这么解释阿里和上海通用的合作。 从阿里方面给出的现场速记来看,王和蔡谈话的主要内容都是围绕着未来汽车的「 个性化」 以及「 定制化「 来展开的,同时多次提到了车内屏幕的重要性。比如王立成对一款后装车机的「 有感而发」:「 我们前两天卖了飞鸽的屏(车机),所有的功能全集部集成,3500 元,包括地图更新、SIM 卡全带,一天卖出 1000 多台。这说明消费者都希望把一辆破车变成一个互联网汽车。」 互联网公司的「 曲线造车」? 从淘宝销售情况推断出用户需求,这是阿里汽车事业部的优势所在。而上海通用看重的,除了阿里的汽车电商等「 常规项目」 之外,其实更重要的还是阿里的用户数据挖掘能力。阿里有庞大的用户群,主机厂完全可以基于此帮助自己完成产品定义、研发等工作。想必这也是二人谈话中所谓「 个性、定制」 的含义。 再联想到昨天长安汽车和汽车之家的合作,把这两个事件放到一起来看,其实多少有些「 殊途同归」 的感觉。看看他们的合作内容:「 双方会将用户需求转化为产品研发,收集用户需求,进行个性化定制的产品开发及销售。未来还会在数据挖掘、产品研发、产品设计以及销售等方面进一步合作。」 是不是很相似?虽然阿里和汽车之家做的事情不一样,但都有大量的用户基数。未来汽车市场一定是向着个性化、定制化发展的,如果你同意这个观点,那么就能理解为什么会有这两个合作产生了。车厂需要更精准的目标用户画像,而阿里可以借此补全汽车研发、销售、后市场的全流程拼图,汽车之家作为媒体,可以在媒体业务之外拓展自己更多的营利来源,同时也可以和车企深度捆绑,基于此来进行全方位的整合营销…… 怎么看这样的合作都是双赢的事情。所以,后续模仿的案例肯定会接二连三。有人据此说,阿里、汽车之家这样的公司也想造车了。这种观点也对,也不对。对的地方在于,他们确实通过和车厂的合作,介入到了汽车前期研发的过程中,这的确算是「 造车」 的一部分,不对的地方在于,他们选择了一种更聪明的方式来介入造车这个很「 重」 的领域。 但是他们都在一定程度上看准了未来造车的关键所在。
传说中上汽阿里的「互联网汽车」,是这个样子?
上汽阿里两家的婚后生活如何,是我们极度关注的。 他们造的互联网汽车,究竟什么样?今天我们得到的一个消息,或许会解释一部分疑问:它会跟荣威的换代 W5 有很大的关系。 来说说事情的来龙去脉: 据说,阿里那边的马云和陆兆禧都比较喜欢 MG3 这款车,希望基于这辆车的平台来做互联网汽车。MG3 虽然说不上有多热卖,但是却比较招人喜欢,是 80 后 90 后买第一辆车比较好的一个选择。比如车子的内饰面板就很有苹果的风格。 如果把这辆车当做上汽阿里互联网汽车的基础,可能很多人都乐于接受。 但坏消息是,这辆车要到 2017 年才会换代,等到那个时候,黄花菜都凉了。 而最终,他们把目标确定在了荣威 W5 上。对没错,就是那个卖的不怎么好,路上不怎么能看见的 SUV 车型。这款车 2011 年上市,售价 14-22 万,但是市场反应并不积极。 经过了四年时间,W5 已经到了要换代的时候。事实上,在网上关于 W5 换代的消息并不少见,甚至有报道说,上汽方面准备花 13 亿人民币在这个换代产品上,基于全新的越野车平台打造。而目前 W5 采用的还是韩国双龙品牌的平台。 在 2014 年,上汽还发布过一款 W5 Urban 概念车,从效果图上来看,它的外观和现款相比并没有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是内饰却很炫酷,能和「 科技感」 以及「 互联网」 贴边。 「 它会跟荣威的换代 W5 有很大的关系」,这包括两种解读,第一,换代 W5 通过增加互联网元素,变成上汽阿里所谓的「 互联网汽车」;第二,上汽阿里的互联网汽车只是使用新 W5 的平台,在此之上重新开发出一款车型。 我们仍然不知道换代之后的 W5 到底是什么样子,如果是沿用 W5 Urban 的设计,内饰大可保留,但是否会对外观进行重新设计呢?如果阿里和上汽选中这款车来作为「 互联网汽车」 的第一款产品,那么它在上汽产品规划里的地位会变得非常高,会集中比原来更多的优势资源来进行设计开发,那么舍弃 W5 Urban 的设计也不是没可能。不过,就 W5 Urban 的内饰来看,至少在当时,上汽就已经意识到了要提升新车的科技感。而这辆车是否受到了上汽之外因素的影响,还真说不好。 SUV 火的正是时候,MG 的第一款 SUV、定位年轻受众的锐腾最近也频繁的刷屏,但是现款的 W5 比锐腾要高一个级别,购买人群也要年长很多。这么一个定位的产品,如果换代之后仅仅是通过加入互联网元素来变成上汽阿里的「 互联网汽车」,对我们来说多少会有些和预期不符。 所以,我们更愿意看到的结果是,这款「 互联网汽车」 只是使用换代 W5 的平台,然后重新开发而来。这样才能称得上「 大动作」,才不至于雷声大,雨点小。不过,W5 的平台注定不会是一个入门级平台,这意味着,基于这个平台的产品,价格也不会很低。为了「 互联网」 这样的 DNA 去买一款车的人群,经济实力能否负担它的价格,是个问题。 上汽阿里的互联网汽车,究竟是属于年轻人的「 数码产品」,还是一个以互联网元素为附加卖点的传统「 汽车产品」? (图片来源:汽车之家、爱卡汽车)
郭德纲笑了,俞永福也笑了,但高德还是原来那个高德吗?
3 月 13 号,在「 高德地图欢笑版」 发布的同时,俞永福也完成了对于高德的全面接管。 这两件事碰到一起,不知道是巧合还是有意,但它确实让高德又成为了焦点。 所谓的「 欢笑版」,实质上就是对之前高德、郭德纲合作的一次深化。去年 12 月,高德曾经在德云社举行发布会,宣布和郭德纲达成合作,由他录制的郭德纲语音包同步上线。 从那以后,高德地图的日活跃用户数提升幅度达到 36%,新增用户速率提升了 230%。不能说这完全是因为郭德纲,但郭德纲语音的加入,肯定是有益于高德地图品牌形象塑造的,他们从那时候开始,就一直在宣传「 快乐导航」 的概念。 和郭德纲交个朋友 贴标签是一种事半功倍的手段,所以高德想把这件事继续。在新版本里,郭德纲语音会增加更多的包袱(笑料)。而这些包袱,大部分都是向用户征集而来的。高德对此进行判断筛选,然后再交由郭德纲进行评估和录制。 但是,作为郭德纲的老乡,我在高德地图里听见他的声音反而有点不太习惯,根据之前的体验,在高速路、快速路出入口以及将要经过铁路道口时,郭德纲都会冒出来一句在我看来并不太好笑的提醒,比如:前方有车辆交汇处,不该碰的车别碰;前方有铁路道口,胳膊拧不过大腿,悠着点儿…… 这些提醒多有重复,听得多了,也就不觉得有什么了。当然这只是我的个例,毕竟天津人的笑点普遍很高,对于郭德纲在高德地图里挠的痒痒,并不太感冒。 不过我仍然认为,邀请郭德纲「 代言」,至少还是一个正确的决定。在高德用户对林志玲审美疲劳之后,高德确实需要一个男女通吃的明星顶上来。在和百度地图抢夺市场份额的过程中,没有持续的亮点来刺激,很难改变现有用户的使用习惯。至少我身边的朋友们对于地图品牌的「 忠诚度」 还是挺高的。如果不是体验太差,他们一般不会轻易选择其他家。 其实对于很多人来说,地图 App 之于他们,已经是一种朋友般的存在。而有个明星当「 朋友」 给你指路,肯定会多多少少给人一种「 私人定制」 的感觉。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明星语音对于使用者情感上的满足,要远远大于在导航准确性和使用体验等方面的作用。 而百度地图也没有对此视而不见。最近,用户可以在百度地图里自己录制导航语音,并且应用在实际导航过程里。如果说高德的做法是和明星交朋友,那么百度这么做,就是想让用户和自己交朋友。 地图 App 在做「 工具」 之外,又多了一些娱乐和情感上的内容,这是挺有意思的一点。除去 App 里那些越来越臃肿的 O2O 功能,如果单从地图和导航的职责本身来说,它变得越来越好玩,也越来越个性化。 几个月之前,俞永福宣布高德放弃 O2O,专注于把导航做好。现在看来,他们确实是在「 怎么让导航功能更有吸引力」 这个问题上下了些功夫。拉来郭德纲,算得上是一次成功的宣传和营销。 虽然更加娱乐了,但在专注导航这件事上,高德并没有变。「 在导航的时候听相声」,很多人听到这句话,也会好奇的下载一个语音包甚至是 App 来试试。 高德不是「 高德」? 不过,和俞永福出任 CEO 的新闻相比,欢笑版导航的发布就变得不那么重要了。 去年 7 月,阿里全资收购高德。阿里 CEO 陆兆禧兼任高德 CEO,俞永福任总经理,这一干就是几个月。现在陆兆禧的交班,毫无疑问是认可了俞永福在这期间的工作成果。 更值得注意的其实是老高德人成从武、张勤的彻底隐退,这意味着阿里的「 去高德化」 已经顺利完成。当然,在这个过程中阿里想必是付出了不小的代价。不管怎么说,改朝换代的完成,预示着俞永福可以有更多的空间去施展,但高德的未来到底怎么走,却是一个问题。「 去高德化」 的步伐是就此打住,还是继续进行,甚至「 去」 的干干净净? 别忘了上汽和阿里的合作,高德在其中势必会发挥自己在地图导航方面的优势。但是,在地图成为越来越重要入口的时候,阿里对于高德的深度整合,很有可能会让高德失去自己的原有的样子。在一定程度上,这个变化其实已经开始了。
俞永福接手,高德还是原来的那个味道吗
前几天,高德小伙伴邀请我参加林志玲见面会。接受邀请之后,总觉得事有蹊跷,询问的时候对方又语焉不详。昨天到了活动现场一看,事情果然没有那么简单,这哪是林志玲见面会,分明是俞永福的见面会。 俞永福开着一辆挂有高德车牌的迈凯轮敞篷跑车上台,坐在副驾位置的林志玲则为他现场导航。和观众简单寒暄之后,林志玲下台,整个会场完全成了俞永福一个人的舞台。随后的时间,他发布了「 新高德」 战略。 这是俞永福作为高德互联网事业部总经理的第一次亮相。 用了半个多小时,俞永福就讲完了高德今后的发展方向。他们的 slogan 是「 更专注,更专业」:不做 O2O,而是专心做 LBS,做最好的地图导航产品,并且在未来三年里不设置商业化目标。更重要的一个信号是,高德将从 B2B 全面转型为 B2C。 阿里全资收购高德之后,很多人都在猜测高德将由谁掌舵,未来又该往何处去,昨天的活动,算是对这些猜测的一个公开回应。 从 B2B 到 B2C 几年以前,我知道了有家地图公司叫高德,但是「 高德导航」App 过于昂贵的售价让人望而却步。不过,在 B 端市场,高德却有为数众多的客户,大量的汽车前装导航都选择和高德合作,而诸如新浪微博的地图接口,电信运营商的地图服务,也都来自于高德。 后来,我开始使用「 高德地图」App,它完全免费,也带有导航功能,而且表现还算不错,所以我坚持用了三年多。但是最近,我开始有意识的留意周围朋友用的是哪款地图 App,结果是,大部分使用「 百度地图」。 难道百度用户真的多于高德吗?我的这个疑问昨天被俞永福「 很不情愿」 的证实了。他很勉强的说,我们暂时承认高德在移动端位于在百度之后。 阿里巴巴对高德,从投资持股到全资收购,整个过程都有一个很明确的目的:在地图这项业务上抗衡百度腾讯。所以,看高德的未来战略,绝对不能单独看它自身,必须结合阿里来整体分析,那么,阿里需要什么? 很明显,他们需要一个入口,这是 B2C 的路线。 俞永福用上半身和下半身分别比喻产品能力和数据能力。在数据能力上,高德和四维图新占据绝对统治地位,而在产品层面,高德却不得不委身第二,所以,为了阿里的整体蓝图,高德必须开始从 B2B 往 B2C 转型。 高德还是那个高德 所以,俞永福在现场用了很长时间来对比高德和百度在路线规划、路况信息丰富度和准确度等方面的优劣,得出的结论是,高德的 App 比百度的靠谱很多,快来用高德。他们甚至提出「 你敢用我敢赔」 的政策,如果高德地图的导航出现错误,高德将对用户进行赔偿。 而对于测绘、三维实景等技术的展示,则有点「 炫耀」 的意味。高德试图证明他们在地图领域的专业性,一方面这是拉来用户的技术保障,一方面也是在说,即使不做 O2O,我们也还有真本事。 背靠阿里,在 O2O 方面自然不用高德自己操心,他们只管把本职工作做好就可以。没有了商业化压力,高德如释重负。 至于前高德员工的纷纷离职,其实本不用大惊小怪,本来业务战略的调整就会伴随着人员结构的变动,何况「 一朝天子一朝臣」 的说法也是自古就有。不管是通过裁员的方式还是自动离职的方式,都是正常。 真正的问题是,高德能否把技术优势真正体现在产品上?就在写这篇文章之前,我用手里的 iPhone 5S 分别运行高德地图和百度地图进行对比,结果是,前者在定位的时候出现漂移。作为一个高德用户,这让我在用百度的同事面前很没面子。 而高德传统的前装车载业务,会何去何从?据报道,高德的汽车前装导航业务将被保留下来,但是会转型为「 车联网」 业务。随着移动互联网开始入侵汽车,传统的导航业务显然已经不能满足现在的需求,高德做出这种改变也是顺势而为。俞永福对媒体说,虽然车联网和互联网业务是两个不同的范畴,但当汽车越来越被人当作一种大号的移动设备时,它必然会被更多地「 连接」。 对于高德来说,他们很清楚自己该放下什么,留住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