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德+神州,用车 App 的竞争,也是图商之间的竞争
上周高德发布了「LBS+」 战略,宣布自己开放行业解决平台。同时还宣布与神州租车达成战略合作,基于地图为其提供相关服务。 什么是「LBS+」? 这次高德发布「LBS+」 的含义是指在 LBS 开发工具之上,整合地图大数据和地图云计算,能够帮助开发者进行自有数据管理、分析、预测,并基于此进行智能商业决策,更好地构建开放共赢的 LBS 生态。也就是说,高德会利用用户反馈回来的数据分析处理,得出用户的使用趋势,帮助开发者更好的制定服务战略。 「LBS+」 的本质还是围绕大数据位置来进行服务的升级。 过去 LBS 开放平台只是向开发者和合作伙伴提供移动端 LBS 开发工具,但对于大部分开发者和合作伙伴来说,这还远远不够。举例来说,在原来的 LBS 服务基础上,云图功能也进行了升级。去年只是地图渲染,而今年开发者可以在地图上进行自有数据渲染,自己产生大数据。开发者可以直接利用高德的「 观景台」 做大数据分析。 开发者的争夺战 谈到高德地图,百度永远是一个躲不开的话题。作为最直接的竞争对手,百度也给开发者提供相同的 LBS 服务。不过高德认为他们的「LBS+」 更贴近于开发者,为开发者提供了更低的开发成本。对于从百度平台迁移过来的用户,高德也尽可能降低其迁移成本。 同时,高德对于开发者的领域更加细分。针对用车会有专门的用车解决方案。「 我们就是提供 O2O 解决方案。针对用车 O2O 或者是智能硬件,专门解决这个领域当中的问题。」 高德「LBS+」 部门总经理魏凯明用一句话来形容这种区别:「 百度有一个砖头,高德则会在砖头之上做一个基本模型和框架。」 用更细致的服务来吸引开发者,这就是高德的战略。 高德敢于去开放自己更多的接口和更大的权限,这其实对开发者是一个很大的吸引力。他们在向开发者宣示自己的「 诚意」。 而除了用车领域之外,高德还与 O2O、智能硬件、公益环保等行业合作。只要是需要用到地图的服务,高德都想要成为地图服务商。反过来说,这些数据最后都会反馈到高德的数据库中,当数据的量级到了一定程度,大数据就能为高德提供更多可能性。 更让人感兴趣的是高德与神州达成的战略合作。他们将为神州租车旗下的租车、专车、拼车等提供地图及定位等调用服务。 内置在神州专车 App 里的高德地图能够实现用户& 司机定位、路线规划、导航、费用计算等功能。与此同时「 高德观景台」(基于位置的大数据分析)会为其提供用户位置数据分析预测,实现智能用车资源分配。例如,当一个区域用车量长时间处于一个较高水平的时候,系统就会自动分析然后安排更多车辆在相应区域。 高德的意图很明显,就是要在用车领域和百度抗衡,起码不输于对手。当地图服务的用户体验已经不能拉开明显差距的时候,百度和高德对于底层用户的争夺就转移到了服务入口。百度选择的方式是通过战略投资来进入用车市场,而高德在着重强调「 数据」。 百度最近接连注资 51 用车和天天拼车,再加上之前投资易到用车和 Uber,他们对于用车市场的布局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而用车领域跟地图的关系可以说是最密切的,阿里要想和百度在这方面竞争,高德就必须发挥自己的作用。 神州加入高德的「 阵营」,对于高德来说也算是拉拢到了一个很重要的盟友。在用车领域,我们看到的显性动态是不停的投资、站队,而在这些 App 的基础——地图服务上,站队也在进行着。 LBS(基于位置服务):是指通过电信移动运营商的无线电通讯网络或外部定位方式,获取移动终端用户的位置信息,在 GIS 平台的支持下,为用户提供相应服务的一种增值业务。它包括两层含义:首先是确定移动设备或用户所在的地理位置;其次是提供与位置相关的各类信息服务。
郭德纲笑了,俞永福也笑了,但高德还是原来那个高德吗?
3 月 13 号,在「 高德地图欢笑版」 发布的同时,俞永福也完成了对于高德的全面接管。 这两件事碰到一起,不知道是巧合还是有意,但它确实让高德又成为了焦点。 所谓的「 欢笑版」,实质上就是对之前高德、郭德纲合作的一次深化。去年 12 月,高德曾经在德云社举行发布会,宣布和郭德纲达成合作,由他录制的郭德纲语音包同步上线。 从那以后,高德地图的日活跃用户数提升幅度达到 36%,新增用户速率提升了 230%。不能说这完全是因为郭德纲,但郭德纲语音的加入,肯定是有益于高德地图品牌形象塑造的,他们从那时候开始,就一直在宣传「 快乐导航」 的概念。 和郭德纲交个朋友 贴标签是一种事半功倍的手段,所以高德想把这件事继续。在新版本里,郭德纲语音会增加更多的包袱(笑料)。而这些包袱,大部分都是向用户征集而来的。高德对此进行判断筛选,然后再交由郭德纲进行评估和录制。 但是,作为郭德纲的老乡,我在高德地图里听见他的声音反而有点不太习惯,根据之前的体验,在高速路、快速路出入口以及将要经过铁路道口时,郭德纲都会冒出来一句在我看来并不太好笑的提醒,比如:前方有车辆交汇处,不该碰的车别碰;前方有铁路道口,胳膊拧不过大腿,悠着点儿…… 这些提醒多有重复,听得多了,也就不觉得有什么了。当然这只是我的个例,毕竟天津人的笑点普遍很高,对于郭德纲在高德地图里挠的痒痒,并不太感冒。 不过我仍然认为,邀请郭德纲「 代言」,至少还是一个正确的决定。在高德用户对林志玲审美疲劳之后,高德确实需要一个男女通吃的明星顶上来。在和百度地图抢夺市场份额的过程中,没有持续的亮点来刺激,很难改变现有用户的使用习惯。至少我身边的朋友们对于地图品牌的「 忠诚度」 还是挺高的。如果不是体验太差,他们一般不会轻易选择其他家。 其实对于很多人来说,地图 App 之于他们,已经是一种朋友般的存在。而有个明星当「 朋友」 给你指路,肯定会多多少少给人一种「 私人定制」 的感觉。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明星语音对于使用者情感上的满足,要远远大于在导航准确性和使用体验等方面的作用。 而百度地图也没有对此视而不见。最近,用户可以在百度地图里自己录制导航语音,并且应用在实际导航过程里。如果说高德的做法是和明星交朋友,那么百度这么做,就是想让用户和自己交朋友。 地图 App 在做「 工具」 之外,又多了一些娱乐和情感上的内容,这是挺有意思的一点。除去 App 里那些越来越臃肿的 O2O 功能,如果单从地图和导航的职责本身来说,它变得越来越好玩,也越来越个性化。 几个月之前,俞永福宣布高德放弃 O2O,专注于把导航做好。现在看来,他们确实是在「 怎么让导航功能更有吸引力」 这个问题上下了些功夫。拉来郭德纲,算得上是一次成功的宣传和营销。 虽然更加娱乐了,但在专注导航这件事上,高德并没有变。「 在导航的时候听相声」,很多人听到这句话,也会好奇的下载一个语音包甚至是 App 来试试。 高德不是「 高德」? 不过,和俞永福出任 CEO 的新闻相比,欢笑版导航的发布就变得不那么重要了。 去年 7 月,阿里全资收购高德。阿里 CEO 陆兆禧兼任高德 CEO,俞永福任总经理,这一干就是几个月。现在陆兆禧的交班,毫无疑问是认可了俞永福在这期间的工作成果。 更值得注意的其实是老高德人成从武、张勤的彻底隐退,这意味着阿里的「 去高德化」 已经顺利完成。当然,在这个过程中阿里想必是付出了不小的代价。不管怎么说,改朝换代的完成,预示着俞永福可以有更多的空间去施展,但高德的未来到底怎么走,却是一个问题。「 去高德化」 的步伐是就此打住,还是继续进行,甚至「 去」 的干干净净? 别忘了上汽和阿里的合作,高德在其中势必会发挥自己在地图导航方面的优势。但是,在地图成为越来越重要入口的时候,阿里对于高德的深度整合,很有可能会让高德失去自己的原有的样子。在一定程度上,这个变化其实已经开始了。
高德导航郭德纲语音版,到底什么路数?
德云社的舞台上,郭德纲和旁边的搭档「 于老师」 一起出场,但是今天这个捧哏搭档有点不同,他没烫头。 嗯,其实这个「 于老师」 不是于谦,而是……高德的俞永福。您还别说,不烫头的「 俞老师」 捧得还不错,不愧是天津人。 您得问了,这都哪跟哪啊? 其实我也一头雾水,因为接到邀请函的时候,只是知道这是一场在德云社进行的高德年终答谢会。可是,万万没想到,到了现场才发现,高德「 学坏了」。借着答谢会的名义,他们又在「 搞事」——这次是跟郭德纲合作,发布高德地图郭德纲语音版,并且加入了公交导航的功能。 之前,很多男人因为使用林志玲导航,遭到了坐在副驾驶位置上的各种女同胞的「 抗议」,而在现场的小片儿里,当用郭德纲语音演示公交导航的时候,台下的姑娘们笑的可开心了。 俞老师几乎是把上次发布会的 PPT 拿出来重新讲了一遍,再次宣传了一遍高德的数据能力,再次强调了高德导航的快、准,再次展示了高德的躲避拥堵功能,并且,再次把高德和百度地图公开比较了一番。 按照俞老师的意思,含蓄的中国人都不喜欢把事放在明面儿上聊,反而是在私底下暗暗较劲。但是俞老师的想法是,竞争就得摆上台面来说,于是,在 PPT 里,高德数据里有的三个公交站在百度里找不到;晚高峰之前坐公交从天桥德云社到高德所在地方恒国际,用百度的人天黑了才到,用高德的人到的时候还能看见没落下去的太阳。 这几乎就是对百度的公开宣战,而且这并不是第一次了。 所以,这就得聊聊为什么高德要找上郭德纲了,其实原因很简单,就是利用「 相声表演艺术家」 的影响力,扩大用户量。在林志玲的嗲声嗲气之外,再给用户一个新的选择。因为,确实有人因为受不了志玲姐姐的声音,俞永福也说,为了不让女性朋友们反感,需要找一个知名度和声音辨识度都比较高的男性做代言。 现在好了,郭德纲 + 林志玲,可男可女,总有一款适合你了吧?不知道郭德纲语音能给高德拉来多少用户。一方面,这个是针对百度来的,要尽可能多的从他们手里抢用户,另一方面,俞老师也说,在现在的这些百度高德用户之外,开发新用户是更重要的事。不管怎么说,其实高德都是准备跟百度大干一场了,非得把他们从地图 App 用户量第一的位置上拉下来。 而新加入的公交导航,也有特别强的针对性。俞老师说,移动互联网是以亚洲为中心的,而不是美国,这是因为亚洲人的出行以公共交通为主,于是多了很多的时间去使用手机。这个用户群体,其实对于导航也有很强的需求,而且他们比那些开车的人要多得多。 高德的发展战略这么看就已经很清楚了:开始「 笼络」 这些采用公交方式出行的人。俞老师说,以后你们坐公交的时候不用时时盯着手机看位置了,因为高德地图可以用语音给你播报。 说白了就是坐在公交车上,让你有一种开私家车的使用体验。只不过,在这个时候,你最好准备一个移动电源,因为公交车上并没有 USB 口。 在北京的双层公交车身被百度地图覆盖的时候,高德选择了另一条推广的道路,但是两家的目的其实都差不多:不停的扩大自己的群众基础。
如果你怕堵,最好别住这几个城市了
12 月 3 号高德正式发布了《2014 年第三季度中国主要城市交通分析报告》,基于高德积累的大数据通过挖掘计算以及相关算法,采用「 拥堵延时指数」 指标来对交通状况进行了量化分析,高德副总裁、首席交通数据分析师董振宁和媒体分享了这份报告的相关细节。(此次报告的样本是全国 38 个重点城市,包含北上广深、杭州、沈阳、重庆、成都、厦门、南通、绍兴等不同规模、不同区域特色的城市。)注:拥堵延时指数=高峰旅行时间/自由流(非拥堵)状态下旅行时间 报告讲了什么? 高德首先对选取的 38 个城市样本依据「 拥堵延时指数」 进行了排名,并且提供了一份三季度中国主要城市拥堵排名 TOP 10 的排行榜:它们分别是北京、杭州、上海、福州、大连、济南、沈阳、温州、广州、郑州。数据分别选取早晚高峰和全天两项进行了「 拥堵延时指数」 的排位,并且量化了高峰旅行速度、高峰十公里旅行时间和延时时间以及自由流下的对应数据,具体数据见下表。 从数据中可以清楚看到北京在三季度拥堵排名全国第一(首堵),高峰拥堵指数达到 2.12,即意味着北京采用私家车出行的上班族需要花费在非拥堵状态下 2.12 倍的时间才能达到目的地。同时我们也能看到在榜单中出现了大连、温州、郑州这样的城市,甚至把深圳这样的一线城市挤出了 TOP 10 拥堵榜单。 很多非一线城市出现这种高拥堵状况原因的估计:和一线城市相比缺乏快速路,交通压力较为集中;近年非一线城市近年的城市化速度很快,整个交通网络滞后于人流、车流量的增速。 同时报告中对城市的通勤日拥堵模式进行了对比分析,每个城市由于自身地理气候的原因以及城市结构、文明程度等差异,在高峰期拥堵时间段以及拥堵峰值水平上也会有不同。报告还分析了诸如暑期、开学、假日、限行措施、雨雪天等具体因素对城市拥堵所造成的影响。报告中以北京、杭州、上海、福州、大连这几个城市为例,从拥堵延时指数的一天 24 小时变化、以及这个季度每天的变化图表,对市民通勤日出行拥堵模式、城市拥堵特性、主干路拥堵路段占比、高峰拥堵道路排名、商圈拥堵特性等方面进行了剖析。 从报告中我们可以发现一些「 有趣」 的事情: 城市主干路在通勤日高晚高峰最高有 20% 的路段发生拥堵,80% 路段相对畅通;城市高峰拥堵呈现明显的「 潮汐」 现象;北京 APEC 期间单双号限行期间高峰拥堵延时指数下降 38%,城市高峰平均车速提升 60%。 当然最有趣的事情莫过于自从发布了「 中国主要城市拥堵排名」 后,据说高德相关部门就变得非常忙碌:各城市的相关领导都纷纷致电高德,估计是看到自己所在城市排在拥堵 TOP 10 榜单上,确实是有些「 不好看」。 为什么发布这份报告? 其实高德之前已经发布了今年一、二季度的中国主要城市交通分析报告,那么高德发布这份报告我们可以从几个角度来理解。 一,高德积累了来自交通行业浮动车和高德地图超过 3 亿用户出行数据海量数据,能够实现重点城市大范围和全天的数据分析,有发布城市交通分析报告的能力。 二,高德地图提供给消费者很重要的一个功能是「 躲避拥堵」,发布此份报告也是显示其在避堵方面的实力,能够强化高德在躲避拥堵上与其他地图的优势增大用户对高德地图的粘性。这算是在扩大品牌影响力和专业度上面,高德的采用的一种方式。 三,高德大部分的数据来源于公众数据(UGC)以及行业数据,在数据层面上和四维两家加起来占比超过 90%。不过前者由于有国企的基因,那么在政府方面(交通部门等)的数据获得上完全占据着优势,高德可以借助发布交通分析报告和政府进行沟通,在未来政府交通数据这块的获得以及国家政策支持上有很多好处。 四,交通分析报告联合众多科研院所、高校实验室进行,可以让高德在技术方面能够得到很多的专业内顶尖团队的协助,或许这种「 产学研」 的方式能够为高德的技术可持续发展带来优势,同时能够吸引相关人才。 大数据解读大交通,能治堵吗? 高德发布了三季度交通分析报告,四维通过旗下的世纪高通在 9 月份发布了「 四维交通指数」,都是大数据,都是解读大交通。不同的是前者通过季度报告的形式以及「 拥堵延时指数」 的指标呈现给公众,后者是以网站、APP、微信服务号、报告多产品的组合形式以及「 四维交通指数」 这一指标呈现给大家。两者比较起来,高德的「 拥堵延时指数」 更加直观易懂主要以客观延时为基础,「 四维交通指数」 则加上了主观感受把道路运行状况分为六个等级(0—2 为畅通,2—4 为基本畅通,4—7 为轻度拥堵或缓慢,7—10 为拥堵,10—18 为严重拥堵,>18 即代表路网瘫痪),不过大众不能从数字上很直观的感受到拥堵的准确程度。 高德拥堵延时指数 四维交通指数 那么从大数据来解读大交通,能给社会带来什么呢,能「 治堵」 吗? 我觉得不管是四维还是高德的大数据用在大交通的分析上,为我们带来最大的好处是 解决「 信息不对称」。有两个方面:一是它们的产品让用户能够及时把握所在城市的具体交通情况,实时规划路线,提前做好准备,避免大家缺乏信息的情况下「 集中」 造成拥堵。二是报告本身能让我们知晓自己所处的交通环境状况,总不能天天明明感受着拥堵却不清楚到底是咋样,也算是「 死也要死得明白」 了。 然后报告还是给政府看的,通过报告呈现给交通方面的决策者, 能够促成政府和企业的深入合作,同时有利于政府在交通规划以及制定交通决策方面提供参考。(比如 APEC 期间北京的单双号限行的具体数据能够为北京探索单双号限行的可行性,比如拥堵排行榜会让各城市重视交通问题。)同时报告能够联合众多交通研究者以及提供给城市规划人员, 给整个大交通的研究乃至城市生态的发展带来一些积极意义。 单靠大数据的报告(加上导航产品的避堵功能)不可能「 治堵」,最多只能是「 缓堵」。「 治堵」 还得靠智能交通的发展、城市合理的布局,比如城市通勤的潮汐现象就是生活和工作区域的严重分离造成的,比如上面提到的高峰期间拥堵集中在 20%的道路上所呈现的是道路设计以及交通引流的问题等等。回到根本上,其实是经济层面包含产业和人在内的城市生态的合理构建。 当然目前阶段,包括高德地图之类的产品以及基于它们的大数据对于我们目前城市交通拥堵的减轻以及唤起各方思考「 拥堵」 问题,寻找「 治堵」 方法来说是有启示意义的,而且我们应该更加充分地利用大数据,利用科技来让情况变得越来越美好。 对于城市交通乃至整个城市,再先进的科技想要解决的问题或者达到的目标其实都基于最本真的东西: 「 一座城市就像一棵花、一株草或一个动物,它应该在成长的每一个阶段保持统一、和谐、完整。而且发展的结果决不应该损害统一,而要使之更完美;决不应该损害和谐,而要使之更协调;早期结构上的完整性应该融合在以后建设得更完整的结构之中。」——霍华德《明日田园城市》(封面图片来源:www.cfp.cn)
GeekCar 和杨永琦一起聊聊高德的新变化
上周三的 GeekCar 未来汽车碰撞实验室线下活动在三里屯知名地下电音夜店 Lantern Club 成功举办,在人头攒动的活动现场,一位重磅嘉宾的到来让此次活动更加备受瞩目,他就是高德软件执行副总裁杨永琦。在圈内被大家称作 「 老杨 」 的他,开着那辆志玲姐姐坐过的迈凯轮 MP4-12C 来到活动现场。就像主持人刘晓贝说的,自从被阿里巴巴集团收购以来,高德高管的每一次公开露面,都意味着圈里面有大事要发生。那么这次 「 老杨 」 光临 GeekCar,是要粗什么大事呢? 「 老杨」 是谁? 在粗大事儿前,先跟大家简单介绍一下此次活动的这位重磅嘉宾,他就是杨永琦。我们都知道目前高德集团的业务主要分为两部分,一个是面向用户的消费业务,另一部分是面向企业的车载等地图服务业务。此前负责消费业务的俞永福已经高调亮相过了,那另一位高德集团的重要人物就是出现在我们 GeekCar 此次活动的杨永琦。一向低调务实的他,很少在官方活动露面,而实际上,加入高德之前杨永琦曾在由软银投资的创业公司光芒国际担任技术副总裁。在此前,他还在微软工作近 10 年,并参与了 Windows CE 操作系统的开发,领导并推出了中国市场首个 Windows CE 产品——中文版掌上电脑。今天,这位拥有技术、管理、商业、运营等多个光环的他现身 GeekCar 的线下活动,我们马上来听听看老杨都跟我们聊了什么。 「 地图是互联网的核心资源,上地图是为了搜索信息和导航。」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互联网公司进军汽车行业已经是个不可逆的趋势。和 PC 时代不同,移动互联时代的特点是基于位置的衍生服务,而位置离不开地图,地图是互联网的核心资源,用户使用地图也是为了搜索信息和导航。 作为国内最大的图商之一,高德在被阿里巴巴收购之后,如何利用高德在位置数据方面的资源和优势,以及阿里在生态圈、信息娱乐、用户挖掘等方面的数据资源优势,把 App 整合到车里,解决用户出行方面的刚性、个性化需求,则是他们在互联网和汽车两个行业激烈碰撞的时代在思考的事情,以及未来主要的战略方向。其实早在 2011 年时候,高德就在思考,是不是可以把车载系统分成两部分?一半和车相关,一半和信息娱乐相关。信息娱乐可以用手机来承载。 在苹果 CarPlay 和 Android Auto 进军汽车互联领域后,其他中小型厂商在「 车机和移动端连接」 方面肯定不如它们有优势。高德在和车厂沟通的时候,发现车厂目前最大的特点和需求是「 个性化、定制化」。一方面,汽车厂商希望 CarPlay 和 Android Auto 能够尽快进到车里面来,因为 iOS 和安卓系统有大量的移动端用户;而另一方面,车企也在考虑应该用什么方式做有自己「 独特基因」 的「 端到端」 互联解决方案。老杨认为,这两方面的博弈还会持续一段时间。 车企在这一问题上也有分歧,有些车企认为手机未来可以完全取代传统车机,但其它车企却不这么认为。智能手机的普及和驾车人对 App 使用的需求,让汽车和手机的互联成为大势所趋。因此几乎所有的车企都会有相应的手机与车机连接的方案。更有甚者,有一些中低端品牌车企已经把手机看做未来整个汽车信息娱乐系统的核心,中高端品牌的车企则更愿把手机当成车载系统服务的延伸。老杨认为,单纯从导航需求的角度看,高德未来会把导航做得更加智能化,因为手机的迭代速度很快,而车机则由于硬件等原因,原装软件升级不如手机端便捷,手机就解决了这些问题,同时也解决了行车驾驶安全等的问题。 构建云和端的一体化解决方案 在老杨眼中,阿里巴巴的很多资源,通过手机端进入汽车的方式,是最快速有效整合资源的方式,所以构建「 云」 和「 端」 一体化的解决方案是高德首先要考虑的问题。高德一个方面利用自己在位置数据(LBS)方面的优势,做智能出行 ( 例如动态停车场、加油站等等愿景 ),解决出行方面的刚性和个性化需求;另一方面利用阿里在生态圈、信息娱乐、以及用户挖掘等方面的数据优势,做强高德的服务。就像杨永琦所说:「 高德的专注点不是在做如何连接手机与车机,而是在现有的连接基础上,如何把阿里巴巴的服务引入到其中去。」 高德的主要目的是通过 App 把阿里巴巴和高德的资源整合起来,利用其他厂商例如 A-link、mySPIN、MirrorLink 的连接方案,把服务推到车里,为车主提供相关的服务。目前高德已拥有一些类似高德导航、虾米音乐、天天动听等等 App,构成了较为完整的服务生态圈。 阿里巴巴和高德的结合,可以说是资源互补、各尽其能:高德拥有着丰富的汽车客户资源和地图数据资源,而阿里巴巴则在其中注入了更多的互联网基因。杨永琦也表示,他们最近会迅速地和一批自主品牌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阿里和高德的结合,对于实现车联网的商业模式也有很大帮助,如果内部结构可以合理地进行调整和匹配,那么相信他们的跨界融合会有更大的想象空间和可能性。 关于开源汽车和无人驾驶 杨永琦在最后的对话环节中还特意提到了 OpenCarLab 这样的开源汽车组织,他表示未来会有越来越多勇敢的 「 先锋 」 来尝试自己做汽车。如今高德接触的很多车厂还是处于很强势的地位,对自己在市场的地位也很有信心。当然在杨永琦眼里,他愿意看到有更多的人进来,让这个行业真正的 make change。 就像我们活动标语所说,如果遵循 PC 的发展速度,一辆汽车的价格会像一盒火柴。当然,现实没有这么夸张,但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汽车作为商品的性价比应该会不断提高,同时我们也非常期待高德和阿里合作的互联网汽车项目,能够早日颠覆我们对于汽车的固有想法。 目前来看,BAT 和小米几乎都开始进入导航地图里面来,在无人驾驶方面未来存有无限的想象力。在说到互联网汽车、智能汽车时,杨永琦提到了做智能汽车的两种模式:汽车厂商做 「 智能汽车 」 更多是从主动安全角度来做,增加一个一个的模块,尽量让车主解放双手,是用实际的产品化方式来做。另一方面,像谷歌这种互联网公司,来实现汽车的智能驾驶。但这种方式到了其他城市,采集的成本非常高,短期内还没法做到大规模的应用。相比之下,汽车厂商是用比较实际方式来逐步推动智能汽车技术的发展。老杨认为,智能汽车的发展,也应该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高德的商业化之路:to B 还是 to C ? GeekCar 问老杨:「 高德给人的印象一直是 to B 的,但是互联网思维是 to C 的,关于此高德是怎么理解的呢……?」 杨永琦表示,过去高德一直主要是 B2B2C 的业务,就是高德做地图,然后把地图提供给其他软件商或是车企。同时,高德在过去几年内也在大力开发移动端的产品,目前在移动端,高德地图软件的市场占用率也有了很大的提高。 相信大家都对俞永福提出的「 高德三年内不商业化」 这句话印象很深,大家都谈论这是高德要憋着什么大招吗?借这次机会,杨永琦给了大家一个比较明确的说法:在被阿里收购后,高德内部的两大业务变为:互联网业务(主要 to C)和汽车业务(主要 to B)。对互联网业务来说,俞永福的话也是围绕「 要把地图这个平台做好」 的核心来提出来的;杨永琦说他负责的汽车业务这块完全不存在所谓的「 在三年内不商业化」 这种说法。如此看来,高德不是单纯的 to B 还是 to C 了,这里倒是可以用胡阿姨的一句话来总结:「 不是 to B 也不是 to C,而是 to 『ALL』。」
车机导航行不行?(2)——沃尔沃 S60L 导航评测
现在是 2014 年,如果你买的车里没有个导航,可能都不太好意思跟人家打招呼了。但是,有没有是一回事,是否好用又是另一回事了。为了弄清楚车载导航是否好用这个问题,我们找来了几辆 2014 年新款车,看看它们的导航到底好用不好用。 (注:文中小图均可以点击放大)这个系列的第二篇,我们来聊聊沃尔沃 S60L。其中会有一些 2014 款和 2015 款的对比。 S60L 的导航供应商为高德,为前装导航产品。 操作方式 S60L 和老款沃尔沃车型的控制方式基本一样。控制导航可以采用两种方式。分别是中控台上的一体式按钮旋钮,另外就是方向盘上的多功能按键,两种方式的操作基本类似,方向盘上的滚轮和中控台的旋钮控制地图的缩放,方向盘滚轮向下按压的效果相当于中控台上的确认键。沃尔沃的导航不支持触摸操作。 界面 这套导航系统的 UI 设计还是挺好的,配色清晰明了。在视图上,2015 款 和 2014 款相比有个变化:2014 款可以设置双屏显示,但是 2015 款取消了这个设置,而是在重要的节点自动切换成双屏模式,但是普通情况下是单一屏幕模式。在实际导航中,分屏模式可以看成是解决地图自动缩放问题的办法。 目的地搜索 在车载导航中,搜索目的地的成本很高,一是输入繁琐,二是地图数据中可能并没有你要的兴趣点信息。带有 Sensus 系统的 S60L 可以通过 volvo on call 呼叫语音中心,让他们帮助搜索导航目的地并且下发到车机。 从车机本身来说,S60L 可以按照地址或者兴趣点来进行搜索。按照地址搜索,需要先选择目的地所在的省、市、区。以我们去的张北中都草原为例,它位于张北县 207 国道旁,搜索的时候,要先「 变更区域」,把我们所处的北京市变成河北省,然后在河北省的列表里搜索张北县。这个列表列出了所有的县级以上行政区域,所以列表会很长,搜索的时候可以利用中控台上的数字键进行首字母快速检索,不过一开始我们并没有留意屏幕上的这行提示,仍然是用旋钮不停的往下翻。选择好张北县之后,进入输入道路名称的界面,在这一步里需要用旋钮选择出路名里每个字的首字母,然后确认。所以我们依次选择 ELQGD(207 国道),然后确认,就可以找到它。需要说明的是,在输入首字母的时候,系统会在后台进行检索,例如当你输入字母 E 之后,它会搜索所有以 E 开头的兴趣点和道路名,然后在字母选择界面把下一个字母里不可能的搭配变灰。 在 POI 搜索方面,可以按照名称搜索,同时也支持类别搜索。直接搜索名称的话,也需要和地址搜索一样输入目的地的首字母。和地址搜索不同的是,「 更改区域」 的步骤被挪到了首字母选择界面里。 不管是地址搜索还是兴趣点搜索,沃尔沃的导航不支持汉字输入,完全用首字母来代替。 另外,还可以进行「 互联网搜索」,这也是 Sensus 系统的一个新功能。不过搜索的步骤也比较多,并且需要联网。 导航表现 S60L 的路径规划比较合理,计算路径的速度也比较快。在去张北草原的时候,包括推荐路径在内,系统共计算出五条不同的路线。走完整个 200 多公里的路程,我们发现,系统的推荐路线还是比较靠谱,也确实是最好的一条路线。 在系统里面,可以设置选择路径的原则,这个比较类似于高德地图手机 App 里的使用习惯,用惯了手机端高德导航,再用这套车机,在规划路线方面不需要花太多时间去适应。 预估时间:预估时间基本靠谱。它可以结合路况信息来进行时间预估,所以比较实时。 定位能力:搜星速度没问题,偏航后可以重新重新规划路径,重新规划的这条路径也比较合理,这一点也和手机端的表现类似。 语音提示 开车听着音乐的时候,导航的提示音对于音乐的干扰并不大。S60L 对于这个问题的处理是,先把音乐声音压低,然后导航提示音出现,不管是压低的音量还是导航的音量,都是很合适的,不会给人很突兀很不适的感觉。 导航过程中,语音提示的频率比较低,当然这也跟我们在高速路行驶有关,在市区行驶中,提示就相对多一些。在直路上行驶,提示少反而是件好事,但是在面对立交桥、匝道等情况时,就需要语音和画面的提醒必须到位并且清晰易懂。 这辆车的语音控制在涉及到导航的时候,有几个小问题,比如,当发出取消路径导航指令的时候,它会向你确认一遍是否要取消导航,一般来说,这个指令是有很强目的性的,加入确认的步骤有些不够直接。在用语音的方式搜索兴趣点的时候,只能搜索车辆附近兴趣点,有些局限性。 路况信息:Sensus 系统带有实时路况功能,在检测到当前路径遇到拥堵的时候,会自动提示车主是否选择新路径,并且会在对话框里加入可以节省的时间,以及和原路程的距离比较,然后让用户选择是否绕行,这个功能非常好用。 总结 新款的沃尔沃 S60L 和老款相比,其实在导航方面改动还是比较大的,这主要是指,通过呼叫中心和 3G 联网,让导航有了除车机本身以为的更多连接能力,直接的表现就是,可以通过呼叫中心设置目的地,可以获取实时路况以躲避拥堵,还有就是通过互联网搜索目的地。 在上路行驶的过程中,导航的路线规划和引导都做得不错,界面看起来也比较舒服,总的来说就是让人感觉到「 实用」。
小米开始「搅局」互联网地图大战,百度还坐得住吗?
中国互联网领域一直以来都是 BAT 之间的硝烟不断,地图方面也是如此。不过在阿里(高德)、百度、腾讯互联网地图酣战正浓烈的时候,杀出了小米。小米和凯立德的战略合作使得互联网地图大战多了一个「 搅局者」,这一事件让人不明觉厉。 回顾: 9 月中旬,已经被阿里巴巴全资收购的高德开始战略发布会,新掌门人俞永福高调地和志玲妹子的登场,并宣布「 高德三年内不考虑商业化….」 同时抛出了国庆期间「 你敢用,我敢赔」 的响亮口号。 今年 5 月份腾讯以近 12 亿的重金入股四维图新,两者结合意欲在车联网上有所建树。就在高德 9 月发布会的第二天,腾讯和四维图新就发布了车联网产品「 趣驾 WeDrive」。这可以看成是对高德的一次正面主动出击。 百度一直在地图 O2O 布局上走在了前面,在几大运营商中用户市场份额一直排在首位。百度和央视合作在春节、端午、国庆等节假日中利用百度 LBS 数据呈现的新闻,以及和青奥会的合作都大力推广了百度地图。不得不感叹,百度和政府的关系很不错啊!(估计这也是百度地图红火原因之一。)小米有了凯立德…… 就在前两天,凯立德定增方案确定: 发行的 700 万股价值近 8400 万元股份,被小米全资子公司天津金星投资有限公司及天津金星投资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天津顺米投资有限公司全部认购。 这消息来得有点毫无预兆,国庆期间 GeekCar 的小伙伴还在思考,百度还会不会一直坐得住,说不定会战略注资凯立德或者其他图商。 高德和四维图新两家可以称得上是地图数据生产的双寡头了,两者在车载前装导航方面也是优势明显。在产品服务方面高德占优,高德有着相关上下游的整体链条;数据方面,有着「 航天科工」 背景的四维更为出色,同时四维在 2B 方面做得也颇为出色。两家角力,通常是其他同类死得悄无声息。不过凯立德在导航后装以及便携式 GPS 市场长久占据市场第一位置。 对于此次「 雷布斯」 布局地图领域,看得出来是雷军想在小米庞大用户群的基础上借力地图完善其打造的小米生态,通过手机、TV、小米商城、小米生活等使得整个「 小米系」 能够在 O2O 的商业上更为成熟。同时之前雷军说出小米也想要「 造车」,有了和凯立德的战略合作,这给小米在汽车或者车联网领域带来了很多的可能性。雷军的小米在几年的疯狂生长后,现在开始广泛布局,多领域综合发展。虽然为后来者,但是「 雷布斯」 发力可是稳准狠啊,不久的将来千万不要惊讶:开着小米制造的车,搭载的是凯立德的导航,利用小米手机上面的 Apps 和小米云服…… 这整个就是一完整的小米车联网啊! 同样对于凯立德来说,小米入资后对其不仅仅是资本上的巨大帮助,同时也给凯立德创造了更多的机会。以后小米手机可能会装上凯立德的地图 App,小米手机庞大的用户可以帮助凯立德的地图完善;同时在小米生活、小米商城等可以和凯立德在 O2O、物流地图数据等方面进行合作。不知道这样会不会啃下百度地图、高德地图占据的用户市场的一块蛋糕。同时如果(我是说如果)小米能够进军汽车行业,那么凯立德不仅能够继续发挥其后端市场的优势,还能够逐渐完善整个上下游的服务链条。 百度还坐得住吗? 高德傍上阿里干爹,四维图新和腾讯豪结合,连凯立德都和小米勾搭起来了—百度你还坐得住吗?!!! 说实话,对于百度的淡定,不得不佩服。百度地图在用户市场目前有高于 60% 占有率,基于 O2O 的很多开发者看好的是百度地图「 周边资源」 的丰富性,地图准确性反而是较后的考虑因素。当然首选应该是大众点评的数据,不过百度的数据比较全面,同时自身是一个大的平台,能够给开发者提供一站式服务并且带来流量。 不过令我们担忧是目前百度地图只有很小的一部分数据是自己生产的,其他大部分数据都是四维图新以及其他图商提供,在高德、四维、凯立德纷纷和其他大头结合的情况下,不保证百度地图的数据来源是否可持续,是否有保障。另外,虽然目前百度地图在 O2O 方面一马当先,但是高德拥有阿里系相关的支持、四维和腾讯的联合开发产品、加上「 搅局者」 小米和凯立德,最后的优势将会逐渐变小。到那时,百度估计是坐立不安的境地了。(想到之前百度在无人车相关领域的动作,我想说的是地图这块如果百度不牢牢站住,那么接下来的「 互联汽车」「 无人汽车」 的红火场面中,百度将会变得有些捉襟见肘……)PS:吐槽一下 今天早起来,整个北京是一片「 仙境」。 这种情况下,还是烦请各大地图商们开发几款雾霾天专用地图吧!!!(我连 10 米开外的人的雌雄都分不清了。)现在感觉哪里都需要空气净化器了,家里,车里,要不我们就进化成「 霾人」 吧!!!今天没戴口罩,GeekCar 小伙伴喉咙已经发痒有些疼痛, 提醒广大群众珍惜生命,戴上口罩吧!
【GeekCar 周记】别忘了我们吹过的 NB
你还记得今天是周日么?至少我们记得。所以,【GeekCar 周记】又来了。 把上周简单梳理一下,得出的结论是:太热(N)闹(B)了! 最热闹的是宝马 i 系列发布会,热闹到什么程度呢?他们把刘翔、汪峰、许巍都叫来了,不过他们都是宝马 i8 的绿叶。宝马在鸟巢和水立方之间的空地上搭建起一个 i 字样的活动场地,同时也搭建起一个关于未来的宏大梦想。宝马舍得走出汽油时代拥抱电力驱动,这是一个值得尊敬的改变。而当我们讨论为什么 i8 进化的不够彻底,没有完全舍弃汽油机的时候,有宝马内部员工神秘兮兮的说,更大的惊喜在后面。传说中的 i9,你给我解释解释什么叫惊喜,好不? 相关文章:《宝马想用 i8 带你走向未来,但是拦路人是特斯拉》同样具有宏大梦想的还有本田。在底特律智能交通展上,他们展示了自己的无人驾驶系统,前几天,有幸在本田媒体大会上体验到了这套系统。封闭场地内的试乘缺少一些悬念和挑战性,但是自己转动的方向盘,不免让人对未来产生遐想。本田的理念是调动起一切交通参与者,来实现一个非常理想化的自动驾驶环境。敬个礼,握握手,敢吹 NB 才是好朋友。不过现实的看,要实现它,真的很难。 相关文章:《协调型自动驾驶:本田用它重构交通秩序》郭德纲是一个预言家,他在相声里的一些段子总是能在现实里得到验证。比如,「 于谦的父亲」 凭一袋方便面就可以搞定整个小区的防盗门,在这周的互联网安全大会上,360 公司的 UnicornTeam 团队演示了一项快速破解汽车安全系统的技术,就颇有点于谦父亲的神韵。他们利用一台电脑和一个 USB 电视棒,轻而易举的打开了一辆汽车的车门。这反映了一个很实际的问题,随着汽车电子化程度越来越高,安全漏洞势必越来越多。从之前破解特斯拉,到这次 360 团队快速开锁,黑客们不是为了破坏,而是为了重构。想象一下,像 360 这样的公司,会不会做出给汽车用的冈本、杜蕾斯? 相关文章:《他们就这样轻松打开了车门,我们该咋办?》上汽和阿里网络招聘的事情搞得风风火火,据说吸引了数十万人的关注。这几则招聘启事也预示着他们的互联网汽车计划有了实质性的进展。不知道 HR 手握一沓简历,会如何抉择如何取舍?另外招到的人编制属于阿里还是上汽?这样的招聘方式也算是属于「 从互联网中来,到互联网中去」 了,只是他们并没有放出什么颠覆性的职位可供选择,仅仅是车内空间设计师、车内交互设计师等等,期待后续有能让人嘴巴大张的职位放出。上汽阿里,你们吹过的 NB,会随青春一笑了之吗? 别忘了高德。在上汽阿里的宏伟蓝图里,应该有他们的位置。带着林志玲,开着迈凯轮,喊着「 三年不赚钱」(三年之内不考虑商业化)的口号,高德走进了俞永福掌控的新时代。他们准备花大力气往 C 端转型,专注做好 LBS。有文章分析,高德也许会成为阿里巴巴集团内的一个基础性部门,而传说中大幅度的裁员也让高德的未来更具有不确定性。三年不考虑商业问题,那么三年之后呢?俞经理,吹 NB 之前,想必你已经规划好未来了吧?不管干啥,别忘了车联网业务。 相关文章:《俞永福接手,高德还是原来的那个味道吗?》看看国外的疯狂。在鸟巢的电动方程式比赛里,我们看到了传说中的电动超跑怪兽 —— Rimac 出品的 Concept One。这辆车的百公里加速达到 2.8 秒,最大马力超过 1000 匹,采用四个轮边电机驱动,是目前名副其实的电动车之王。这周 GeekCar 详解了这款罗马尼亚跑车。虽然性能强悍,但是我相信,它的「 王者」 地位,可能保持不了多久,因为在电力时代,吹过的 NB 更容易变成现实。 相关文章:《电动车之王:百公里加速 2.8 秒的纯电超跑 Concept One》本周其他撸点:《一只凶猛且高冷小怪兽的自白 —— 英菲家族新宠 ESQ》《这个巴掌大的激光器,能让无人驾驶汽车降价 10 倍》《宝驾租车:这个互联网租车应用靠谱么?》《Tesla 交付专员——销售背后的销售团队》《易车 + 广汽本田 = 平台电商的第二阶段?》《改装「 电动超跑」 能行吗?我们来看看圆石滩那台价值 15 万美金的改装 Tesla》酷玩儿:《这回真的根本停不下来了——Kangoo Jumps 太空跳跃鞋》《像猪一样在床上,像诗人一样在路上——小车床》《橙色风暴:世界第一款电动摩托车量产》《不疯魔不成活——Greyp-G12 电动自行车》《是时候让你男人泪流满面了——乐高版 MINI Cooper》
俞永福接手,高德还是原来的那个味道吗
前几天,高德小伙伴邀请我参加林志玲见面会。接受邀请之后,总觉得事有蹊跷,询问的时候对方又语焉不详。昨天到了活动现场一看,事情果然没有那么简单,这哪是林志玲见面会,分明是俞永福的见面会。 俞永福开着一辆挂有高德车牌的迈凯轮敞篷跑车上台,坐在副驾位置的林志玲则为他现场导航。和观众简单寒暄之后,林志玲下台,整个会场完全成了俞永福一个人的舞台。随后的时间,他发布了「 新高德」 战略。 这是俞永福作为高德互联网事业部总经理的第一次亮相。 用了半个多小时,俞永福就讲完了高德今后的发展方向。他们的 slogan 是「 更专注,更专业」:不做 O2O,而是专心做 LBS,做最好的地图导航产品,并且在未来三年里不设置商业化目标。更重要的一个信号是,高德将从 B2B 全面转型为 B2C。 阿里全资收购高德之后,很多人都在猜测高德将由谁掌舵,未来又该往何处去,昨天的活动,算是对这些猜测的一个公开回应。 从 B2B 到 B2C 几年以前,我知道了有家地图公司叫高德,但是「 高德导航」App 过于昂贵的售价让人望而却步。不过,在 B 端市场,高德却有为数众多的客户,大量的汽车前装导航都选择和高德合作,而诸如新浪微博的地图接口,电信运营商的地图服务,也都来自于高德。 后来,我开始使用「 高德地图」App,它完全免费,也带有导航功能,而且表现还算不错,所以我坚持用了三年多。但是最近,我开始有意识的留意周围朋友用的是哪款地图 App,结果是,大部分使用「 百度地图」。 难道百度用户真的多于高德吗?我的这个疑问昨天被俞永福「 很不情愿」 的证实了。他很勉强的说,我们暂时承认高德在移动端位于在百度之后。 阿里巴巴对高德,从投资持股到全资收购,整个过程都有一个很明确的目的:在地图这项业务上抗衡百度腾讯。所以,看高德的未来战略,绝对不能单独看它自身,必须结合阿里来整体分析,那么,阿里需要什么? 很明显,他们需要一个入口,这是 B2C 的路线。 俞永福用上半身和下半身分别比喻产品能力和数据能力。在数据能力上,高德和四维图新占据绝对统治地位,而在产品层面,高德却不得不委身第二,所以,为了阿里的整体蓝图,高德必须开始从 B2B 往 B2C 转型。 高德还是那个高德 所以,俞永福在现场用了很长时间来对比高德和百度在路线规划、路况信息丰富度和准确度等方面的优劣,得出的结论是,高德的 App 比百度的靠谱很多,快来用高德。他们甚至提出「 你敢用我敢赔」 的政策,如果高德地图的导航出现错误,高德将对用户进行赔偿。 而对于测绘、三维实景等技术的展示,则有点「 炫耀」 的意味。高德试图证明他们在地图领域的专业性,一方面这是拉来用户的技术保障,一方面也是在说,即使不做 O2O,我们也还有真本事。 背靠阿里,在 O2O 方面自然不用高德自己操心,他们只管把本职工作做好就可以。没有了商业化压力,高德如释重负。 至于前高德员工的纷纷离职,其实本不用大惊小怪,本来业务战略的调整就会伴随着人员结构的变动,何况「 一朝天子一朝臣」 的说法也是自古就有。不管是通过裁员的方式还是自动离职的方式,都是正常。 真正的问题是,高德能否把技术优势真正体现在产品上?就在写这篇文章之前,我用手里的 iPhone 5S 分别运行高德地图和百度地图进行对比,结果是,前者在定位的时候出现漂移。作为一个高德用户,这让我在用百度的同事面前很没面子。 而高德传统的前装车载业务,会何去何从?据报道,高德的汽车前装导航业务将被保留下来,但是会转型为「 车联网」 业务。随着移动互联网开始入侵汽车,传统的导航业务显然已经不能满足现在的需求,高德做出这种改变也是顺势而为。俞永福对媒体说,虽然车联网和互联网业务是两个不同的范畴,但当汽车越来越被人当作一种大号的移动设备时,它必然会被更多地「 连接」。 对于高德来说,他们很清楚自己该放下什么,留住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