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NI 发布 AR 眼镜,我去现场只体验了半下
我们先来看一段视频。 这就是我们之前在车展预告的时候,已经提到过的 MINI 将要全球首发的 AR(Augmented Reality)眼镜。在车展的第一天,我也有机会体验了这款看起来科技感十足的新产品。当然,整个过程一波三折,在这里还要感谢那位负责预约的德国姐姐。 实际的体验其实一般 由于事先不知道预约有试戴和车内体验两个部分,我只是预约到了试戴眼镜看视频的环节,这也是我说只体验了半下的原因。 当我把这幅眼镜拿到手里的时候,我的第一反应是沉。而且佩戴方式也有些奇怪,可能因为我的脸太大,只能从头上往下套(大家可以自行脑补穿毛衣的时候的样子)。外观方面看起来还是很超前的,戴上街应该会很拉风。 戴上眼镜后的感受也是挺别扭的。可能因为我的鼻子没有视频中那位帅哥那么坚挺,眼镜总是不由自主的往下滑。为此我不得不微微扬起我的头,但这样一来我就不能清晰的看到眼镜里面的信息,需要不断的调整视线。 我坐在一块屏幕前面来模拟车内的使用场景,其实看到的内容在视频里都已经展示的很清楚了。速度显示,导航,沿途地点提示,短信提示,限速等信息不断出现,短短几分钟我就结束了整个试戴。由于佩戴的不适,拿下眼镜的瞬间我竟然觉得很轻松。就我个人来说,这幅眼镜的吸引力还是有限。 由于试戴环节不能进行操作,负责介绍的工作人员向我介绍了使用的流程。在车内,眼镜会自动与车连接,通过车内按钮可以进行控制。在车外,则通过智能眼镜右镜腿太阳穴位置的控制区域操作:上方是一个触摸板,下方有三个按钮。 整个交互的核心还是尽量避免影响驾驶安全,因此驾驶者甚至可通过简单的转头动作操作智能眼镜的某些功能。例如停车时,当驾驶者转头看向哪个车轮,眼镜就可以显示这个车轮外部摄像头捕捉的影像。 之后我还向工作人员了解到,由于内部结构的功能等原因,镜腿才被设计成不能折叠的。眼镜重量也会在后期进行优化,尽量减轻佩戴者的负担。希望 MINI 的设计者也能参考东西方脸部结构的区别,考虑一下中国这个全球第三大市场的感受。 为了驾驶但不止于驾驶 这幅眼镜设计的初衷是为了驾驶中使用,但在视频中我们发现同样可在旅程前后里开车的场景中使用。总结一下其主要功能包括: 目的地扫描发送至车功能:使用者在车外也利用眼镜来选择地址设定为旅程目的地,甚至可扫描海报上的活动地址等;当回到 MINI 车上时,目的地信息将自动传送至车中,并开始导航。 寻车引导与离车导航功能:智能眼镜可以引导使用者从停车位步行至目的地;返回车辆时也可以提供导航。无论在车内还是车外,导航数据都可在智能眼镜与车辆之间实现无缝链接。 平视显示功能:智能眼镜将车速、道路限速等驾驶相关信息显示在驾驶者的主要视野区域。说白了这一点功能其实和使用 HUD 是一样的。 增强现实导航功能及兴趣点:导航功能的指示箭头看起来是直接投射在道路上,这也保证驾驶者的注意力始终在道路交通上。导航路线沿途的兴趣点和目的地附近的免费停车位等信息也可显示出来。这一切的前提都是不影响驾驶时的视线,因此显示的位置没有放在视线中心。 信息提示和朗读功能:如果使用者在驾驶途中收到手机信息或电子邮件,一个小的提示图标会出现在智能眼镜上,可以指示车辆以语音形式朗读出信息。 X 射线透视功能:智能眼镜将车外摄像头捕捉到的影像信息以适当的形式显示出来,让驾驶者看到 A 柱、B 柱和车门外的虚拟影像。这个功能需要安装在车身的多个摄像头配合来实现。 增强现实停车功能:通过将集成在副驾驶位置后视镜上的两个摄像头捕捉到的影像投射到智能眼镜,让驾驶者可以直观的看到车轮与路肩的距离。 下面是官方公布的配置:核心是高通骁龙 805 处理器,片上系统(SoC)包括高通 Krait 四核处理器,每个核心最高速度可达 2.3GHz;高通 Adren 420 图形处理器和单片数字信号处理器,操作系统为 Android 4.4 版本。还包括两个 500 万像素的跟踪摄像头和虚拟单元以及两组 1,400 毫安时(mAh)电池。 该智能眼镜有两个高清立体硅基液晶显示器呈现三维影像,显示器的分辨率是 720P。硅基液晶显示芯片的对角线尺寸为 18-7 毫米,属于微型显示器。尽管体积小,却非常适合显示高分辨率图片;最大对比度为 1000:1。硅基液晶显示器由硅膜、液晶层和薄眼镜片组成。 总结一下的话,这幅眼镜概念超前,但体验还是有很大优化空间。当车厂开始转变思维,考虑用车载硬件来增强用户与车的联系以及驾驶体验,这件事本身的意义可能比硬件来得更大。 如果你也想试试的话,可以去预约体验,不过千万要记得要预约全部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