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oBot「转型」做行车记录仪:一个 OBD 团队的车联网历程

· Oct 14, 2015

AutoBot 又发布新产品了,这次是行车记录仪。 这个一开始从 OBD 切入车载智能硬件的团队,看起来已经和 OBD 渐行渐远了。 从 OBD 到行车记录仪 要搞清楚他们的思路,我们或许可以从产品的研发历程(按时间顺序)入手看出一些趋势: 1.AutoBot Pro:具有 OBD 功能的「智能迹录仪」; 2.AutoBot mini:功能较前代简单,售价也更低的 OBD 产品; 3. 车车智能套件(包括手机支架和魔棒车充):手机支架和智能车充,可以记录轨迹,电子狗等功能; 4.AutoBot eye 行车记录仪 :行车记录仪,配合魔棒车充可以实现生成路书、停车安防、寻车等功能,后续还会发布利用太阳能供电的版本。行车记录仪将会用于用户的路况、行车轨迹分享,形成一个以内容为核心的用户社群(当然前提是用户量够大,算是后话)。 他们原本计划在行车记录仪中加入 ADAS 功能,由于目前的技术局限,不得不放弃,这也导致了行车记录仪整整研发了一年的时间。 具体原因主要是由于行车记录仪和 ADAS 对于硬件的要求有矛盾。行车记录仪需要拍摄尽可能宽的视角,但 ADAS 则需要对于车两边范围内的物体拍的尽量远,目前来看只有 4K 以上分辨率的摄像头才能较好的同时完成这两种不同需求。这对技术、成本、时间等因素的要求很高。 在和 AutoBot 的蔡亮聊天时他说,目前他们的重心是 3、4 这两个产品以及之后对于这条产品线的扩充,之前的 OBD 则逐渐将被弱化。也就是说,他们的产品重心正在逐渐转移,产品越来越贴近普通用户了。 这句话的意思并不是说 OBD 的功能有那么不接地气,只是实现形式实在是值得商榷。而利用智能车充,加上一个 App,现在的产品组合也能实现 OBD 的某些功能。至于那些需要读取车辆数据的功能,事实证明这只是「 被刚需」 了。 AutoBot 的产品逻辑 在豪华车上,上面提到的很多功能都已经实现了前装,但很多存量车以及中低端车却并没有类似行车记录、ADAS 等功能。AutoBot 的目标用户就是这群车主。 不过对于用户在车内的使用场景,AutoBot 和其他硬件团队的理解不太一样。他们认为 手机还是核心 ,硬件都是围绕手机产生价值。 在他们看来,虽然现在 HUD、后装车机甚至智能后视镜等硬件都想做车内交互中枢,但是用户体验仍然有很大不足,目前用户在车内使用最多的还是手机。所以,他们选择围绕手机进行硬件研发,实现更多功能。 他们的全部硬件产品,都可以通过和同一个 App 连接,来实现智能化的功能。同时,iBeacon 也被他们反复提及。通过这个近场通讯技术,这些硬件能够自动在一定范围内推送信息到用户手机上。 而在这个逻辑中,看起来很没有科技含量的支架成了让手机获得更好用户体验的一个载体或者说基础。所以,看他们的产品顺序就可以发现,在做了两款 OBD 之后,他们选择的下一个产品是让人有点意外的手机支架。 另外不能否认的是 AutoBot 对于设计的重视。客观的说,这几款产品在「 颜值」 上是要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的(至少好看是我买东西的首要条件),这也算是利用设计驱动因素增加竞争力的案例。 OBD 行业的转型? 从 OBD 到行车记录仪,AutoBot 其实最大的改变在于产品思路。 在去年,由腾讯路宝「 领衔」,国内很多硬件创业团队都选择从这个点切入市场,看起来是「 热火朝天」。时间证明,这并不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对于 C 端用户, OBD 的「 鸡肋」 属性始终得不到改变。 而 AutoBot 的改变,其实也可以说明,整个 OBD 行业正在经历一个转型期。 除了类似于元征、速锐得等拥有稳定 B 端用户的 OBD「 巨头」 之外,很多主打 C 端用户的企业都选择了不同的玩法和模式。那些坚守 OBD 的团队,有些选择用类似于返利等模式,增加用户黏度,继续进行数据采集开发(个人并不看好);也有开始转型面向 B 端进行车队管理等业务扩展的。 大家都意识到了 OBD 的硬伤(单纯的提供车况检测,实现难度大并且存在感较低,属于低频需求),因此转型也是必然的。而像 AutoBot 这种转型做其他产品的,则有点「 战略放弃」 的意味。 但是,这也并不能说之前做 OBD 就是错的。在那个大潮里,入场者都获得了比别的领域高若干倍的关注度。试想一下,如果 AutoBot 在一开始就选择做行车记录仪,恐怕很难被广泛注意到。同样的,腾讯、博泰这样的公司,其实也都获得了 OBD 火热带来的关注度利好。 现在看来,OBD 更像是一个合理的切入点。在对它趋之若鹜之后,很多人都对「 车联网」 三个字有了更理性的认识。  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谢谢合作! 同时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     (微信号:GeekCar)& 极市     (微信号:geeket)。

这年头,点烟器充电头都开始「智能」了

· May 13, 2015

智能***,智能***,把任何东西加上「 智能」 二字,都立马显得高大上起来。可是万万没想到,有人做出了「 智能点烟器车充」。 虽然我还不知道到底这货有没有用,但确实已经有产品问世了。做这个产品的公司也不是生面孔,而是我们的「 老朋友」:AutoBot 团队。 这个智能车充是「 车车智能驾驶助手套装」 的一个组件,它的正式名字叫做「 魔棒」,被定义为「 全球第一款智能推送车充」。 简易版 AutoBot? 它的功能概括起来有这么几个: 1. 记录轨迹:记录轨迹结合手机拍摄照片可记录沿途风景生成路书。 2. 智能推送:也就是可以向手机推送天气信息,道路拥挤情况,还能根据定位路段唤醒电子狗功能。 3. 主动感知:启动汽车之后自动开启功能,无需手动启动(这需要手机蓝牙开启)。 4. 互助社区:可以实时利用 App 的社区进行车主交流,分享路况。 5. 快速充电:「 论点烟器车充的自我修养」。 这些功能都需要配合 App 来使用。用户在 App 上预设自己需要在沿路使用的功能,例如电子狗,轨迹记录等。当你进入车内启动汽车之后,这些功能就会自动开启,所有功能推送都会用语音推送来完成。当然,点烟器充电功能还是要有的,你可以用上面自带的快速充电口给手机进行充电,电流可以达到 2A。 当然,这些功能其实并不新鲜,只是搭载在了一个大家都想不到的载体上。 一款叫做「 金刚」 的手机支架 除了这个「 智能车充」,所谓的驾驶助手套装里还包括另一个组件——一个车载支架。它也被 AutoBot 取了个名字,叫做「 金刚」。别紧张,这个产品真的只是一个手机支架,并没有「 智能」 成分。 这款手机支架有三个关键属性:单手操作、超强适配、不挡视线。基本上覆盖了目前手机支架产品的「 缺点」。 它通过背面的「 夹缝」 固定在空调出风口上,而不是通过吸盘,号称可以适配 99.9%的空调风口。曾经用过一款车内香水就是这样的固定方式,比较牢固,不过出风口的冷暖风是否会对手机产生影响,这个还说不好。它的正面采用了比较特别的方式来支撑手机,侧翼被设计为可转动的形式,以此来适配不同屏幕大小的机型。 整个手机支架由 16 个零部件组成,从图片来看,还是很有设计感的。 AutoBot 的产品逻辑:更大的用户粘性 介绍完功能之后,我们可以来分析一下 Autobot 为什么会做这样一套产品。从做 OBD 产品到生产车载支架以及充电头,这样的转变可以看出 Autobot 团队的思路在不停的进化着。 众筹 99 元、零售 159 元的 AutoBot mini 得以让他们得到新的数百万美元融资,但是 OBD 智能硬件的大前景并没有因此产生根本的改变,对于很多人来说,OBD 远远算不上刚需。 那么,什么才是大多数人车里常备的东西?车载支架、充电头绝对能排到前几名,它们和车主的接触最多。 从这点上来说,符合「 高频」「 刚需」 这个要求。 另外,这两个东西虽然没有太高深的技术含量,但是也没有什么品牌、巨头的讲究,同时,它们还或多或少的有些不完美,尤其是手机支架。也就是说,有很大被改变的空间。而至于那个智能车充,除去智能化的东西不说,至少它还是一个有设计感的点烟器充电头。 从这两个产品切入,AutoBot 想得还是挺明白的。对于他们来说,这是可以迅速扩大用户规模、提升品牌知名度的产品。 这个套装目前的众筹价格在百元以下。AutoBot 先后推出的三款产品,价格呈现出越来越低的走势。 而在此之后,恐怕 AutoBot 就真的得做点「 高科技」 的东西了。

AutoBot 融资 600 万美元:OBD 创业团队的「一念生死」?

· Jan 26, 2015 333

不得不说,有的时候一款产品确实能够救活一家公司。 比如 AutoBot。这家公司曾经做了号称「 史上最美」 的 OBD 产品,但是过高的售价影响了销量。在腾讯、元征、博泰这些厂商纷纷推出个人 OBD 设备的时候,它的生存空间看上去小而又小。同时,过去的这一年人们对 OBD 产品也从热捧转为质疑。因为这些主观和客观因素,我非常担心 AutoBot 在 OBD 市场的前景。 后来,他们推出了低价版的 AutoBot mini。低到什么程度?众筹价格只有 99 元。原来一台 AutoBot 的价格,可以买 5 台 mini 版。外观方面,「 史上最美」 变成了「 史上最小」,但是销量却成倍上升,在众筹平台预订量已经过万。 上周五,AutoBot 的 Fendi 告诉我,他们刚刚拿到了一笔融资。我追问数额,但是她说「 周一见」(我又不是陈赫)。于是今天满怀期待的等她的邮件,结果,融资额还是震了我一下:600 万美元。目前 AutoBot 估值 1.5 亿人民币。 推出低价版的 AutoBot mini,现在看来是一个无比正确的决定。因为靠着那款售价将近 500 块的 AutoBot,是无论如何拿不到这笔钱的。由 OBD 引发的想象空间,还是得靠用户量作为保证。 我不清楚 AutoBot 做了多少思想斗争,才下决心做低价产品。99 的价格意味着 AutoBot mini 的单个利润会很低,如果说之前 400 多块的 AutoBot 可以不靠走量生存,那这个 99 块的 AutoBot mini 就必须要有足够的量才能得到利润,同时,出货量大,工厂才有耐心陪着一起玩,因为对于工厂来说,单品利润会更低。 这相当于拿 OBD 的市场前景做了一个赌博,做还是不做?如果 99 块钱的 OBD 设备都没人买账,那 AutoBot 团队就可以改行了,同时也意味着,从某种程度上来说 OBD 智能硬件或许真的不是一个好生意。 从目前来看,AutoBot 算是暂时赌赢了。这证明了两件事,第一,OBD 不是刚需,但如果价格足够低,还是有人愿意买来玩玩。第二,资本市场并没有停止对于 OBD 的遐想。 遐想是什么? 具体到 AutoBot 来说。首先,AutoBot mini 的硬件销量会有很大上升的空间。据我的了解,他们今年给深圳供应商下的订单会是一个比较大的量级,这说明在众筹平台的表现给了他们很大的信心。 然后是玩法。AutoBot mini 里面会集成 iBeacon 功能,同时会通过 App 向车主提供基于 O2O 的服务,比如,根据本车状况提供的保养信息和提醒,附近的 4s 店和维修保养店铺的查看,保养费用的详细提示和清单。 同时,Fendi 告诉我,他们将会在 2015 年年中发布的新产品上做出更多硬件层面的整合和先进技术的探索,包括类 Mobileye 的自动防撞预警,OBD、GPS 导航记录等等。 这句话基本表明了他们将会做更多形式的车载智能硬件,而不仅仅局限于 OBD 本身。 手握 600 万美元,对于一个做汽车智能硬件的团队来说,确实可以在生产线、产品形态、商业模式上获得更多的掌控能力,并且有能力去规划更多的产品。同时,这一笔融资或许也能给同样想用 OBD 产品切入车联网的团队一些信心,前提是他们真的懂车,而不只是仅仅觊觎车联网的巨大市场潜力。 AutoBot 想做的是品牌,而不是 OBD 产品。在几个大公司的包围之下突围成功,对他们来说确实很不容易,现在腰板硬了,也确实有了向「 品牌」 发展的底气。 GeekCar 看着这个团队从第一款产品做起,直到现在获得 A 轮融资, 真心替他们感到高兴。这比元征、博泰或者腾讯在 OBD 上获得成功更具有代表意义,这说明小的互联网创业团队并不是不能成功,关键是思路要对,产品要对。 不过,对于 AutoBot 来说,仍然任重道远,因为并不是每个人都看好 OBD 的发展前景,AutoBot mini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还只是个「 敲门砖」。  

做了「最美 OBD」的 AutoBot,现在要做「全球最小」

· Nov 24, 2014 333

OBD 硬件 AutoBot 的团队目前正在推进他们的第二款产品。这款叫做 AutoBot mini 的 OBD 硬件目前正在众筹平台进行众筹,并且号称「 全球最小的车载智能设备」。 它的尺寸为:宽 39 毫米,高 30 毫米,厚 18 毫米。不同于之前的 AutoBot,它采用的是 OBD 接口直插的方式,这也是绝大部分 OBD 产品所采用的方案。 目前 AutoBot mini 正在淘宝众筹平台进行众筹,前 500 台价格为 79 块,目前已经满额,而现在可以购买到的价格是 99 块。在众筹以外,AutoBot 的程月告诉 GeekCar,他们现在还在做模具的调整等工作。 之前的那款 AutoBot 被人认为是「 最美的 OBD 产品」,但是 599 的价格和路宝盒子、golo 等产品相比,实在是有些高,而这次推出低价位的 AutoBot mini,显然是为了「 走量」。它和 AutoBot 相比,变化在哪? 首先是外观,AutoBot mini 的造型采用了传统 OBD 产品惯有的样子,不再让人觉得惊艳,规规矩矩,没有那么复杂的造型,也不会再去抢占仪表台的位置。造型上的改变带来的最直接后果就是外壳成本大幅降低,另外成品率大幅提高。 另外,在硬件配置上,AutoBot mini 取消了 GPS 模块,这也就意味着,需要像路宝盒子一样借用手机的 GPS 来实现定位,这个解决方案显然也是出于成本的考虑。 从配置上可以看得出,它的设计思路其实和路宝盒子有些相似,在 OBD 硬件上都选择了一种比较「 轻量化」 的解决方案。 比较有意思的是,AutoBot mini 具备 「ABib 近场位置感知」 功能,它可以判断用户的使用环境,车辆状态,然后推送不同的服务信息给用户。在之前的 AutoBot 固件更新里,我们已经发现了类似的功能:在接近车辆的时候,手机会自动推送信息。AutoBot mini 保留这项功能,看重的应该是它丰富的应用场景。AutoBot 称,他们会将它与其他智能家居品牌整合,根据车辆的位置,来控制家里电器的某些功能。 AutoBot mini 会和此前的 AutoBot 使用同样的一款 App,并且共享同一个车主社区,但是 App 的入口会有不同。目前,AutoBot mini 需要 iOS 7 以上系统,或者 Android 4.3 以上版本,并且需要蓝牙 4.0 。 当初 AutoBot 把外观做的那么出彩,在我们看来无异于情怀满满,而现在以极低的价格推出 mini 版本,是否意味着向市场的妥协呢?虽然老款的 AutoBot 还会继续销售,但是价格两位数的 OBD 产品吸引力明显要大的很多,现在的众筹过千的数量也能多少说明一些问题。用低价产品获得市场,用高价产品维持品牌形象,这种产品思路也合情合理。 AutoBot mini 的推出,至少说明,他们目前仍然对 OBD 智能硬件市场怀有信心。

满满的情怀,波折的体验——AutoBot 智能行车迹录仪评测

· Oct 24, 2014 333

Autobot 是我采访的第一家硬件创业团队。和路宝盒子一样,他们的产品也经历了长时间的等待。一个多月前,我终于收到了创始人程月寄来的一台测试机,这个包裹,让我等的相当辛苦。 打开 AutoBot 的包装,我首先看到的不是产品,而是一张程月手写的便签。很久没收到过手写的东西,看着上面贴心的注意事项,差一点就……被糖衣炮弹击垮了。为了时刻提醒自己保持清醒,我一直妥善保存着它,不时拿出来自省一下。 虽然和 AutoBot 有着基友一般的感情,但是产品本身究竟如何,我们还是得从客观中立的角度去分析,即便因此伤害到双方的感情,那我也只能……慢慢修补了…… 事实上,这次试用的过程非常曲折,这个等会儿再说,先看看它的外观。 外在观感 先来说说外观吧。其实当初写那篇 AutoBot 的采访文章时,主要就是从这个很特别的外观入手的,所以在等待的过程中,甚至打开包装的那一刻,我都在好奇它究竟会有什么样的实际观感。AutoBot 造型特殊,量产版最终能达到什么样的工艺水平,这是我感兴趣的话题,因为据我所知,AutoBot 团队在量产过程中确实在生产环节遇到了不少的困难和挑战,包括模具、成品率等等,看起来和路宝盒子「 同命相怜」。 比如,它的机体和底座实际是两个部件组合而成,但我仔细看了半天都没有发现接缝,把这个问题抛给他们,得到的回答是,为了让这个缝隙小到几乎看不到,他们折腾了好多废品,主要是因为要反复衡量压力的因素。「 压力过大,中间的形状完美,但是结合处会有毛刺,压力过小,中间的形状又会不够平滑。」           从实物来看,造型上和效果图没什么区别,但是外壳材质还是多少让我有些失望,看效果图,我很希望中间银色部分是金属材质,但实际上整个外壳都是塑料的。好在整体做工还算说的过去。如果要挑毛病的话,一个是那个「 帽子」 的顶面曲面过渡不是特别平滑(在灯光下俯瞰就可以发现),另一个是按压底壳开关位置时感觉里面有些「 空」。 虽然观感低于预期,但我还是坚持认为,AutoBot 是我看过的 OBD 硬件里最能给人愉悦感的。路宝盒子和它相比做工和外观更好,但是摆放位置决定了它的存在感要低于 AutoBot。 需要吐槽的一点是包装。AutoBot 的黑色包装盒比起路宝盒子以及 iVoka MINI X 要粗糙很多,印刷质量和厚实感都有待提高,而且打开包装之后,并不能第一眼就看到产品本体。在包装方面,路宝盒子和 MINI X 都要比它好很多,多少有些手工作坊的感觉,实际上,这些包装盒也确实是他们手工折起来的。关于包装的问题,特意和程月沟通过,她给出的回答是「 正在慢慢改进」。特别建议 AutoBot 重新设计一版包装。          使用体验 提到使用体验,我重点来了,这也是标题里说的「 波折」 所在,事实上,我先后测试了两台 AutoBot。 当初用别克君越第一次测试的时候,正好赶上 iOS 8 的升级,升级完系统发现,AutoBot 的 App 无法进入,频繁闪退。联系程月,告知适配 iOS8 版本的 AutoBot App 还在审核阶段,暂时不能下载,能做的只有等待。 而在接下来的时间里,AutoBot 先后发布了两个 iOS 版本的更新,在更新说明里,明确出现了「 适配 iOS 8,解决闪退问题」 的字眼,App 的问题算是成功解决了,我也终于可以拿出产品实测。 但是在测试过程中,新的问题又来了:数据同步有问题。原因是机器经常重启,导致数据记录不完整。这个时候我的测试车辆从君越变成了凯迪拉克 XTS。            有一次我从北二环去大兴,往返将近八九十公里,但 App 里只记录了 8 公里多的数据,查看行驶轨迹,和我的实际行驶路线一致,但是轨迹中间布满了断点。 后来在 XTS 上反复使用,还是同样的结果。于是再次电话寻求帮助,按照指示升级了固件,仍然不行。 再然后,AutoBot 派了一位工程师过来,实地查看问题所在。 他给我重新更换了一台机器,还是一样的重启,只是这次数据完整性要好了不少。和他们的工程师一起开了不短的时间,分析出的结果是,是不是 AutoBot 和 XTS 的兼容性问题?进一步解释就是,OBD 设备频繁的访问车子的 CAN 总线,导致出现异常。 另外,由于 AutoBot 在车辆熄火之后的 5-10 秒即开始进入休眠状态,所以在带有自动启停功能的车子上,机器也会频繁重启,不过如果手动关闭启停功能,就一切正常了。 而在我的有效测试期间,我特意把 App 和车内行车电脑的瞬时油耗数据进行了对比,二者的数字基本一致,至于平均油耗和驾驶花费,由于数据并不完整,所以有待观察。 虽然在这辆 XTS 上问题依旧,但我又观察了第二台机器的外观,上文提到的顶部不够平滑的问题似乎不见了。 总结 从这段时间我的了解来看,AutoBot 的团队一直在进行各种 bug 的修补,当我遇到问题的时候也能及时给予反馈,这种」 服务「 上的体验很不错,但是产品上的体验实在不能合格,据说,我这种情况十分罕见。 如果问题确实出在硬件和车辆的兼容性以及适配上,那只能说,要做好一个 OBD 产品,远比想象中难。如果把 OBD 设备类比成原生的安卓系统的话,那不同的车型其实就相当于一台台安卓设备。要做到每一辆车都完美适配,难度不小。 到底问题出在哪,现在还无法下定论。至于硬件或者固件本身出问题的可能性,只能等我们把它拿到更多车型上进行测试了,到时候会及时写出测评结果。 值得一提的是,AutoBot 好像特别注意在情感上的营销,比如在包装里,我就发现这么一张感谢的卡片,上面印有 AutoBot 众筹阶段每个支持者的名字,一共 551 人。就像标题里所说的,他们的产品具有足够的情怀,但毕竟在此之前 AutoBot 团队并没有太多做硬件产品的经验,这也是众多创业团队必须面对的问题。 这里暂且留个悬念,我们对这款产品的测试,会持续进行。  

智能驾车助手 Automatic 又添新功能,你开快了就嘀嘀你

· Jun 18, 2014 333

Automatic 是个价值 100 美元的蓝牙适配器,插进车里,它就能把实时驾驶信息传到你的 iPhone 应用程序里了。我们的目标是啥子?使人们成为更好,更有省油意识的司机啊!

【「新」汽车的白日梦】程月:互联网公司怎么做汽车智能产品?

· May 26, 2014 333

核心提示:目前 OBD 产品层出不穷,好像大家都瞄准了这个汽车的入口,AutoBot 也是其中之一,不过他们的产品显得有些与众不同。在 GeekCar5 月 24 日线下活动【「 新」 汽车的白日梦】中,AutoBot 联合创始人程月认为,要用互联网的思维,从用户角度出发,设计好的汽车智能配件。 大家好,我是程月,来自 AutoBot,我今天讲的题目是互联网公司怎么做汽车智能产品,我们的团队以前做移动互联网开发,我们公司叫「 微格互动」,做硬件是去年开始。去年当美国的一个 OBD 产品众筹之后我们开始关注这个领域,买了很多样品回来测试,经过了差不多一年的时间,我们今年 3 月份是第一个项目开始了,现在成功了,已经预售,下一个月货物会发出来。 汽车行业:想象丰满,现实骨感 我们过去几年在做互联网产品,跟很多传统汽车行业的人接触之后发现,两者做产品的思路有很大差异,这种差异导致做出来的产品在直观和感受上有很大的不同。 汽车是一个非常古老的传统行业,大部分车型的研发周期都非常长,从想法到最后的成品上市可能 7-8 年。比如特斯拉的研发 2003 年开始,2008 年才做出了小批量的汽车。另外汽车行业有一个跟其他行业不一样的地方,比如手机,谈论锤子的时候我们可以买到,谈论小米也可以买到,但是说到汽车,我们谈的是特斯拉,但是也许我们开的就是夏利、科鲁兹。 汽车应该更酷更温暖 当我们做汽车硬件产品的时候,我们是从一个互联网产品用户的角度出发的。现在的汽车特别的机械化,但是我们认为,汽车就像你的家人,要给你一种特别温暖的感受。 让我们现在所有人家里停的车变的更酷一点,这是我们做 AutoBot 的初衷。优秀的互联网产品普遍具有的一些特点,比如说一定要简单,符合大多数人的需求,学习成本低,很容易上手,有着优美的设计,而且要有一个优秀的用户体验。我觉得这些标准都适合一个优秀的汽车智能硬件产品。 OBD 产品:任重,路更远 基本上现在我们谈到车联网,OBD 是不能绕开的话题。OBD 接口是所有做汽车智能的人希望从车里拿到数据的基本可行的唯一接口。但是我们觉得我们谈的不仅仅是 OBD,OBD 只是一个接口。 OBD 有公有协议和私有协议的区别,一般 OBD 产品只能获取汽车的公有协议,至于数据更丰富的私有协议,也吸引着很多人去破解,在这方面并不是死水一潭,每一天新的维修厂都在为破解做出他们的努力。上半年的时候我们对 ODB 的数据进行读取,发现它基本上没有成为大众消费品的可能。但是去年的下半年,我们发现 ODB 协议的破解上了一个新台阶,在国内做 ODB 协议破解的厂商非常多,他们分为几个梯队,处于第一梯队的厂商手里的破解已经达到让普通消费者满意的程度了。 OBD 接口位置隐蔽,不太好找,很多车的 OBD 接口还是被盖子盖住的,另外不同的车型 OBD 接口在不同的位置。所以当我们将 OBD 拓展到普通用户的时候,里面会有很多障碍,这是学习成本的问题,普通用户会有很多疑虑。 所以我们有一个概念,一个产品要想被大多数人接受,它一定要足够的简单。 AutoBot 的产品主要包括八个特点:便捷的匹配,60 天的数据存储,对行车日志的完整记录,内置 GPS 模块,安全的用隐私保护,蓝牙自动同步,提供横向数据参考,积累总结驾驶员的行为习惯。 这个是给汽车用的智能传感设备,上面所说到的种种思考导致我们做出来的东西跟现在所有的 ODB 产品都是不一样的。这是因为我们从做软件的思路出发,而使它变成了现在这个样子。

AutoBot:OBD 硬件可以靠美丽取胜吗?

· May 14, 2014 333

一个创业团队,核心人员全部由北京人组成,但是因为做产品,几乎整个团队都搬到了深圳,现在,他们的最终产品即将量产。这是 AutoBot 的故事。 AutoBot 的前世今生 AutoBot 的团队在做这款产品之前,推出过一款叫做 Pathbook 的 App,这款 App 可以自动记录使用者的 GPS 轨迹,照片,地点, 最终生成一个类似游记或者路书的东西。App 推出之后,受到了很多车主的欢迎,恰好当时车载 OBD 设备 Automatic 开始受到关注,结合这两方面的需求,创始人程月等人决定做自己的车载硬件产品,也就是智能 OBD 设备。 在百度搜索 AutoBot,第一条就是点名时间的链接,而在 AutoBot 后面跟着的是「 智能迹录仪」 这个名称。首先,这是一个众筹产品,其次,「 迹录仪」 这个词还挺新鲜的。其实这是整个团队在有意弱化 OBD 的概念。Pathbook 的经验让他们在主观上比较看好轨迹记录这个功能,而在客观上,在推广上过多的强调 OBD 这个词,也会给一些小白顾客带来很大的距离感,很多人根本不知道 OBD 是什么,也不知道自己车子的 OBD 接口在哪。在概念上弱化,但是在功能上,AutoBot 也提供了和其他同类产品类似的内容。 至于众筹情况,据程月介绍,众筹价格为 399 元一台,预售销量约为 700 台左右,目前众筹已经完成。在国内 OBD 设备里,AutoBot 用众筹模式来进行前期推广还是比较另类的。 AutoBot 凭什么取胜? 如果是让我回答这个问题,我的答案是「 外观」。腾讯找了工业设计方面的专家洛可可公司做路宝的外观设计,而 AutoBot 的外观却是由自己团队的设计师来完成。不过第一次看见 AutoBot 的产品图,我就想到了奥迪上面被很多人称赞过的可升降高音喇叭,这两个东西的外观相似度很高。就这个问题询问另一位创始人蔡亮,他也直言,确实借鉴了一些奥迪的设计。不过在我看来,这不是大问题,在同类 OBD 产品里,只有 AutoBot 的外观让我一眼就喜欢并且产生购买欲望,从这个角度来说,也算是一种成功。至于 AutoBot 的材质,我很希望它的金属的,不过由于信号屏蔽等问题,它真的只是塑料外壳。 奥迪车上的高音喇叭 AutoBot 另外一个与众不同的重要特点,在于它的结构。上面说的类似奥迪喇叭的东西,其实并不是直接和 OBD 接口连接的,这不同于其他产品直接插在 OBD 接口上的设计。其他品牌用一个物体解决的东西,AutoBot 用了两个。在 OBD 接口端,AutoBot 设计了一个类似 USB 公头的插座,把它插在 OBD 端口上,插座的一角引出一条数据线和主体相连,然后主体通过 3M 胶固定在中控仪表台上。在一些车型上,OBD 接口周围的空间不足以容纳下有些 OBD 设备,并且位置多数比较隐蔽可能会影响 GPS 信号接收,AutoBot 设计的接口端比较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同时,这种设计强化了 OBD 设备在车里的存在感。程月透露,他们长远的设想是把 AutoBot 发展成类似车内智能终端的产品,从这个角度来解读,这种强化也就顺理成章了。不过,不是每个人都喜欢在车里弄太多的线缆,同时也有一些人不太希望 OBD 产品在车内这么突出。 AutoBot 主体的除了主板外,还包括陀螺仪、GPS 模块、存储器、电池,比较让人意外的是存储器和电池的出现。据蔡亮介绍,AutoBot 的存储器可以支持 60 天的数据存储(常规驾驶强度),电池在汽车熄火之后还可以为主机提供 30-60 分钟的电量,加入这两个组件的目的显而易见,AutoBot 要做长期数据的采集,并且不需要每次上车都要手机开启蓝牙同步信息。而其他产品多数是把 OBD 设备采集到的信息信息通过蓝牙即时传输到手机 App 端,瞬时性更强一些,手机长时间开启蓝牙的耗电量也非常可观。 OBD 产品卖给谁? 对于已经预购的车主,AutoBot 进行了一个车型大调查。从调查结果来看,中高端车型占了绝大部分。这与他们之前预想的十万元档次有些差距。在中高端车型上,往往自带了一些基本的 OBD 检测功能,他们对于 OBD 产品的需求是否够大? AutoBot 一直以车载智能硬件的定位示人,程月告诉 GeekCar,在未来的第二代产品中,行车记录仪的功能是肯定要集成进来的,而在未来,还会融入更多可能性,问到具体会增加什么功能,这个非常能聊的北京姑娘笑而不语。 在功能上,OBD 产品在现阶段其实大同小异,很多发展模式只能是在摸索中探求,AutoBot 在硬件设计以及概念上做文章,不失为一条另辟蹊径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