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源计划媒体赋能学院:关于 5G 以及无线充电技术,高通打算这样做
如果有人问你对于「 高通」 这家公司有什么了解,相信大多数人脑海里浮现出的都是手机芯片的景象。实际上,除了移动通讯领域之外,高通的业务也触及到了汽车科技领域,包括 5G 以及无线充电技术。 前段时间,腾讯汽车「 源计划」 媒体赋能学院第二站正式开讲,针对刚才提到的两项技术,他们请来了高通高级技术标准总监李俨博士以及高通汽车无线充电业务高级技术市场经理舒杰博士带来了分享。 5G 与 C-V2X 技术如何影响自动驾驶 李俨认为,对于智能网联汽车而言,想要大规模普及离不开 5G 以及 C-V2X(蜂窝 V2X) 技术的应用。从通讯角度出发,他们思考的是如何将通讯本身这件事与汽车结合在一起,提高汽车的安全性以及智能水平。汽车在向电气化发展的同时,通信也在向着自己的维度发展。现在大家在用 4G 手机,再过两年 5G 就要降临。2G、3G、4G 技术都是以人为中心,其中 2G 可以打电话,3G 是在打电话的基础上把数据带到了智能手机上,而 4G 则是针对数据优化组成的网络。 等到 5G 技术普及时,更加关注则是行业领域,同时针对物联网应用进行了很多扩展。今天我们上网可能是很快了,使用 4G 技术能够达到每秒 1GB 的下载速度,但是这个峰值速率并不普遍。等到 5G 落地后,几乎在任何时候大家都能看到几百兆,甚至是每秒 1GB 的连接体验。 未来,一辆自动驾驶汽车内部可能会配备声光电传感器、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等等,而这些设备也会采集很多数据。数据最终的核心就是形成动态地图,随后经过计算之后给出路线规划。而 V2X 技术则相当于在车上装了喇叭,向外界传输位置信息。车与车之间一定要相互协作,智能交通系统才能成立。 对于自动驾驶汽车的未来,李俨还提出了一类模式,针对一些豪华车,可以将多布置几个激光雷达和传感器,负责精确感知周围环境。而对于其他常规级车辆而言,只需要安装几个摄像头就好,豪华车可以自己感知到的状况传输给常规车辆,随后进行融合。而这个过程需要车辆与车辆之间进行通信,不过一旦处于没有网络覆盖的状态下,V2V 技术也就行不通了,这也就必须用到 C-V2V 技术,其中「C」 是蜂窝的意思。 无线充电技术前景如何? 关于无线充电技术的前景,舒杰透露,目前高通已经做了一些集成项目。其中包括在电动方程式比赛中,医疗车以及救援车的应用。另外,通过一些整车集成项目,一些主机厂对于无线充电技术的接受度已经有了很大改善。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无线充电技术还可以与自动驾驶、共享用车进行结合。用户到达目的地后,自动驾驶汽车可以自行行驶到无线充电站进行充电。而共享用车的用户在还车时,也不再需要自行连接充电桩,车辆只要进入停车位就可以自动充电,这样用户还车体验也会得到一定改善。 从内部部件分布来看,无线充电设备主要分为接收端和发射端,两端分别有一个控制器。针对不同的车型,高通还开发了 4 套功率样机和解决方案: 1、充电功率 3.7kW,充满一套 44kWh 容量的电池组需要 13 个小时,适用于家庭充电、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型充电、大规模市场化充电。 2、充电功率 7.4kW,充满一套 44kWh 容量的电池组需要 6.5 个小时,适用于家庭充电、纯电动车型充电、公共充电、大规模市场化充电。 3、充电功率 11kW,充满一套 44kWh 容量的电池组需要 4.5 个小时,适用于工作用地充电、家庭充电、纯电动车型充电、豪华车型、大规模市场化充电。 4、充电功率 22kW,充满一套 44kWh 容量的电池组需要 2 个小时,适用于公共场所充电、共享用车充电、自动驾驶车型充电。 其实说到无线充电技术时,很多人还会质疑这项技术会不会对人类健康产生影响,而高通显然也考虑到了这一点。他们在无线充电部件当中添加了一项活体检测功能,一旦有活体靠近发射端,检查机制就会自动启动,无线充电过程就会自动关闭。 除了刚才提到的静态无线充电之外,舒杰还介绍了高通正在研发的一套动态无线充电装置。他们在巴黎组建了一条总长 100 米的测试道路,最大充电功率 20kW,其中一共使用了 14 个发射端。另外,这片测试道路里还包含一个中央控制器以及各个子单元的控制器。车辆想要顺利完成动态充电还需要一项前提条件就是车速,经过高通的测试,车辆一边行驶一边充电时,最快速度不能超过 120km/h。一但超过速度临界值,无线充电设备就无法响应。 如果说对 5G 与无线充电技术做一个总结的话,我认为,随着自动驾驶汽车落地速度的加快,5G 技术进行普及的时间窗口已经打开。而对于无线充电技术而言,想要完全统一标准可能还需要花费一些时间。不过随着今后用户对于电动车充电体验的要求进一步提高,无线充电技术的市场潜力还很值得挖掘。 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谢谢合作! 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微信号:GeekCar)& 极市(微信号:geek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