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汽「e 享天开」:把分时租赁作为「出行平台」入口
虽然分时租赁已经算不上什么新概念,从使用体验来看也差不了太多,不过从技术路线和发展愿景来看,每个项目都存在不小的差异。例如,有通过提供软硬件技术做服务平台的,也有想通过快速复制模式迅速普及的。 但从分时租赁的本质来看,车辆和资本始终是底层基础。如果考虑这两个因素,那么背靠主机厂资源的分时租赁项目必然会有一定程度的先天优势。之前 GeekCar 体验过北汽的「 绿狗」,这次我们跟上汽「e 享天开」 的 CMO 黄春华聊了聊,看看他们的分时租赁做的怎么样。 产品怎么样? 先简单描述下「e 享天开」 的基本情况。 「e 享天开」 目前仅在上海地区运营,已经有 58 个网点,另外还有 30 个左右的网点在建;单个网点大多有 3~5 辆车,并且在相邻的 3~4 个网点会配备一名「 管家」,承担清洁、充电、调配等线下服务;车辆主要有纯电的荣威 e50、混动的荣威 550 ,最近还会加入通用的赛欧 SPRINGO 车型;整个上海地区大约有 300 辆车投入运营,近期还会增加 100 辆左右;在还车方式上,已经根据实际车位情况逐步开通异地还车功能。 今年,「e 享天开」 计划在 20 个城市上线,规模也会增至 2000 个网点、1000 个充电桩(会优先考虑有电桩的网点)和 5000 辆车(不排斥上汽之外的品牌加入);已经规划的城市包括北京、南京等大城市,推广也会重点考虑从商场、酒店、大学等区域入手。之所以选择和这类伙伴合作,则是为了能够迅速推广,并且通过合作降低成本。 除了商场、学校、办公区等大型场景之外,「e 享天开」 还鼓励用户帮助寻找网点。用户可以在日常使用的住宅等区域推荐网点,增加覆盖范围。为了鼓励用户分享使用,「e 享天开」 允许月租用户在不用车的时间,把车辆分享给更多人,提升使用效率和降低用车成本。 黄春华表示,「e 享天开」 的目标是让用户在 500 米之内找到网点,用户和车辆数的平均比率在 100:1 。 在已经投入运营的这段时间内,每辆车每天大约能够完成 1.2 单,平均客单价约 76 元。对于这个价格,黄春华承认并不便宜,但已经是低于成本价运营。不过考虑到前期的推广普及,因此也在预算之内。 做「 出行平台」 如果说单纯做分时租赁,黄春华预计盈利时间会在 2018 年。但对于有着资本和车辆优势的「e 享天开」 来说,如果只是以分时租赁的盈利为目的,格局显然有点小了。 事实上「e 享天开」 要做的是出行平台。 出行平台的概念可以从 B 和 C 端两个角度解释。不过在这之前,分时租赁是打好基础的必要手段。「e 享天开」 想要利用分时租赁成为用户入口,通过自己研发的整套管理系统(从 App 到后台管理系统和车辆硬件)收集用户数据。 嗯!你没听错,「e 享天开」 也有大数据的梦想。不过在大数据的应用上,他们提出了「 出行平台」 的概念。 再回到刚才说的 B 和 C 端。在 B 端,除了帮助主机厂进行初期的车辆推广,「e 享天开」 还会收集用户的驾驶数据(包括对车辆的改进意见、不同使用场景下的需求等等信息),然后反馈给主机厂等供应商,用于车辆迭代满足用户更多需求。 一旦用户数量足够大(变成巨大的用户入口),那么车辆的商业开发空间也相应变大。最直接的应用就是与第三方企业合作,除了最简单的广告等形式,还有了更多的想象空间。 收集了用户出行数据之后,「e 享天开」 还想要成为 C 端用户的一站式交通入口。未来会集成包括公共交通、自行车等等不同交通方式,全面覆盖各种出行场景。而一旦成为了用户的出行入口,「e 享天开」 又能够累计更多的用户和数据,反馈到 B 端应用场景。 所以在 B 和 C 端的应用中,两端其实是互相补充并且促进的关系。 在采访的最后,黄春华给我大概算了算单个网点的实现时间大约在 20 天,并且还要投入包括车辆、车位租金、充电桩、运营人员等各种成本。 因此,在未来的一年时间内,如何实现 2000 个网点和 5000 辆车的目标是关键。或许完成这个目标之后,「e 享天开」 离「 出行平台」 就近了一步。不过在这之前,做好分时租赁才是最重要的。 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谢谢合作! 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微信号:GeekCar)& 极市(微信号:geek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