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路客发布 G2 :互联网模式下的硬件如何盈利?
最近的智能行车记录仪市场很火。 仅仅这周之内,就有两个我们之前报道过的团队都发布了相关产品。 开始「 转型」 的 AutoBot 发布了第一代行车记录仪 ,主打「 存在感」 的极路客则在 15 号发布了第二代产品 Goluk G2。 之前我们已经通过测评体验过 Goluk G1。从外观上,我们基本上看不出和前代产品有很大的区别,只是在颜色上增加了目前「 主流」 的金、银、粉色。相比 G1 ,G2 也并没有增加更多功能,因此不再赘述。 所以很明显,两代产品最大的差异还是体现在硬件配置上。 列举一些 Goluk G2 采用的配件:海思专业级 Hi3516D 图像处理器(支持高保真 H.265 视频编码技术,据说成本是前一代处理器的 2 倍)、松下 MN34229 1/3 英寸 CMOS 图像传感器、f2.0 光圈、150° 广角镜头、增加 HDR(High-Dynamic Range)高范围动态处理模式等等等。 你可能看不懂这些专业级的芯片、配置信息。不过没关系,你只需要知道采用这些配置之后,G2 的性能(包括产品的响应运行速度,拍摄视频的清晰度,夜视能力等)都比前代有了巨大的提升。 写到这你可能会想,难道 Goluk G2 又是互联网模式下一次典型的「 加量不加价」 的升级? 答案显然没有这么乐观。G2 的官方售价高达 988 元,只是在发售的前 7 天能以 499 元的售价在线上购买,之后回归原价。 在互联网行业,988 元的行车记录仪显然是很难得到「 理解」 的。 对此,极路客创始人钱进表示,线上只是其中一个渠道,G2 也计划通过线下销售。如果与线下销售店合作的话(线下渠道需要考虑经销商利润,价格提高是必然的),988 元的售价可能看起来就相对合理了(很多依赖于线下的用户可能没那么多的互联网思维)。 准备开喷的小伙伴们先别着急,我们看看钱进怎么说。 在他看来,G2 的发布并不是 G1 的升级,而是产品线的丰富(定位高端层面)。今年年底左右还会发布 G3,再往后的 G4 也在规划中。这系列产品会从不同的角度,满足不同需求的用户(例如有人喜欢配置高,有人喜欢性价比好,有人喜欢体积小)。 在产品规划层面,钱进想要把整个产品线都做到「 极致」(嗯,这个词很常见嘛)。因此他也表示目前只想把行车记录仪做好,别的业务(不就是布局车联网嘛)暂时还没有详细的规划。 对于发布如此一个「 高价」 的产品,钱进有着自己对于盈利模式的思考。 对于硬件创业的互联网公司来说,如何盈利是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小米模式」(用「 疯狂」 压低产品利润来换取销量)并不是一个通用的法则,这需要跟多方面的因素共同促成,例如这需要小米在各行业的资源必须够多,同时对企业资本要求相对很高。 而目前很多硬件创业公司大多都体量较小,资本较轻。所以一味地靠砸钱,用成本价甚至赔本去砸销量不是理性的选择,也不符合市场规律。而且钱进认为,一旦价格下降到一定程度之后,产品质量也肯定会受影响。极路客不想给用户一款廉价而劣质的产品,所以质量要好,价钱相对也就不便宜了。 对于目前疯狂「 砸钱」,甚至于不惜「 赔本赚吆喝」 的互联网硬件行业来说,这种相对理智的产品思路还是很有启发意义的,毕竟「 互联网思维」 也要遵守基本的市场规律。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G2 可能不太符合互联网模式下的产品规律。这对于行车记录仪想要走量的目标来说,就有些矛盾了。 如何在盈利和销量当中取得一个平衡点,是极路客目前必须要考虑的问题。 更多阅读: 想突出存在感的 Goluk——一台行车记录仪的「自我修养」你们城里的行车记录仪真会玩——极路客体验测评 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谢谢合作! 同时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 (微信号:GeekCar)& 极市 (微信号:geeket)。
你们城里的行车记录仪真会玩——极路客体验测评
之前我们写过这么一款「 有情怀」 的行车记录仪——goluk(极路客)。说情怀的产品很多,成功的却很少。但 goluk 团队看起来却对他们的产品充满信心。终于我们等来了测试样机,虽说在之前的采访中我们已经见过了模型,但实际拿到手里的时候还是给了我精致的感觉。 这种精致的感觉从开箱开始,我们可以通过照片感受一下。 总的来说,虽然没有开箱时 4 秒阻尼缓慢下滑的仪式感,但是包装盒的质感还是挺有诚意的。这样的逼格对于一款主打「 情怀,有爱」 的产品来说,也是必须要有的。极路客的设计也和目前的产品都有些不同,整体圆润的造型走的应该是「 萌萌哒」 的路线。整体做工精致,至少是物有所值。 后装设备的通病 当把极路客安装到车里的时候,第一个问题出现了。排线影响到了视觉上的美观。虽说线足够长到可以绕着挡风玻璃隐蔽地迂回到点烟器借口,但是从接口到玻璃的那一段却是不能避免的暴露了。对于重度强迫症患者的我来说,真的是很大的挑战啊。 选用 3M 胶来将支架粘到前挡风玻璃上,虽然可能更加牢固,但也带来了不方便调整底座位置的问题。在包装里,我发现了另一块 3M 胶,看来对于调整底座位置来说,极路客的解决方案是让用户换胶。当然,仅从拆卸方便的角度来看,还是吸盘式比较方便。 机身用一个带环的底座卡住,能够进行 360 度的旋转。如果反转 180 度你甚至可以直播你的车震。 车内体验的优化 当我接上点烟器,我听到了语音提示我连接手机。在整个操作的流程中,主要利用声音来给操作者反馈。当按下小按钮进行录制视频的时候,极路客也会发出「 滴」 的一声提示操作成功。这样的交互方式更符合车内的使用情景。 同时,在机身的反面,上面有着提示电源,录制信息的指示灯,可以直观的看到当前的工作状态。软件出身的极路客团队在产品体验的优势在此刻就显现了出来。 同时利用小按钮可以一键录制视频,在行车途中也用尽量少的操作来实现了拍摄控制。 分享自己的行车记录 极路客采用了索尼的 CMOS 传感器,可以录制四种分辨率的视频,最高能录制 1080P 30FPS 的视频。我们选择了 1080P 高清画质,在视频中,我们能清楚的看到前车的车牌,不过当两侧车辆快速驶过的时候,车牌看起来就模糊了。下面是同一段视频的高清模式和压缩模式。 在夜间,只要光线充足的同时距离够近(实际测量中大约为 2~3 米),也能看清前面车辆的牌照。不过当突然有强光照射的时候,眩光比较明显,很容易影响观感。 用户可以将自己行车过程中的影像分享到极路客 App 的平台上,极路客自己负责内容社区的运营。软件服务商的经验使得内容运营成为极路客最大的优势。这样能够鼓励用户的分享行为,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在车内的使用频率。用户利用内容平台也可以实现分享,交友的功能。这与我们最初采访极路客 CEO 钱进时的「 存在感」 相吻合。 当我按下小按钮,「 滴」 一声就开始了录制。录制的视频是当你按下那瞬间的前后各 6 秒,录制之后可以在连接手机时同步,分享到极路客的平台或者自己的社交圈,目前支持微信,QQ,微博等主流平台。对于那些喜欢文艺范的用户,视频还支持添加滤镜。 视频直播功能的加入,满足了想要分享行车途中风景的人。用户可以在直播设置页面内选择直播时长,是否有声音。不过直播的流量确实很高,3 分钟消耗的流量软件预估 18M。当你打开直播之后,还可以将直播链接分享给朋友,在热门直播也可以看到当前平台内用户的直播信息。 当我在记录途中转动 goluk 的时候,还「 不小心」 的触发了应急系统,能够自动记录发生事故前后的各 8 秒的视频,用户也可以设定不同的的灵敏程度。 当然,在使用的过程中,也遇到了不少问题。或许是内测版本,软件的流畅性还有一些问题,经常会卡在分享的页面。整个交互还有一些不够明确的地方,例如直播分享的功能就让我找了半天才发现分享给朋友的入口(请原谅我的智商吧)。在用手机进行分享的时候,如果不小心切出去了,再点击进入 App 时还需要进行重新连接。这一点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我的体验。 目前,极路客的众筹价格为 399 元,两天之后开始的正式售价为 499 元。一台可以让你交朋友,刷存在感的行车记录仪,确实是挺会玩的。那么问题来了,你会买吗? 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谢谢合作! 同时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微信号:GeekCar)& 极市(微信号:geeket)。
想突出存在感的 Goluk——一台行车记录仪的「自我修养」
「 人活着就是为了存在感。」 当钱进向我说出这句话的时候,我忽然觉得像是在上一堂哲学课。不过大家不用担心,GeekCar 还是一家科技媒体,这篇文章也不是鸡汤文。钱进也不是心灵导师,而是智趣车联创始人兼 CEO,他们现在正在做的是一款叫做 Goluk 的行车记录仪。 在很多人眼里,行车记录仪就是用来记录事故、预防碰瓷的。在这种情况下,它的同质化越来越明显。很多人开始意识到要把行车记录仪赋予更多的玩法,钱进选择给他的 Goluk 加上直播和分享的功能。 本质是为了体现存在感 在 Goluk 的附件里,有一个遥控按钮,把它贴在方向盘或者中控台上,按下按钮,就可以自动录制此前 6 秒和此后 6 秒共 12 秒的视频,然后在配套的手机 App 里给这段视频添加滤镜,然后通过社交平台进行分享。 类似的控制方式,我们在盯盯拍上也看到过。不过 goluk 还有一个好玩的功能,就是刚才提到的实时直播。Goluk 的用户可以在 App 里自行设置直播的时长,然后给朋友发送一个链接,对方点击这个链接,就可以看到 goluk 用户实时(延迟 2-3 秒)拍到的视频。 而在钱进看来,这一切得以实现,有两个基础:流量价格的降低以及视频压缩技术的进步。 朋友间的分享是一个相对较小的圈子,而他们同时也想做一个大圈子。未来,智趣车联会运营一个视频社区之类的东西,用户可以把自己拍到的视频上传到社区,让更大范围的人看到。 他们的思路很明确:通过硬件来创造内容,挖掘「 存在感」。 这有两层意思:一是提升硬件产品的存在感,二是提升用户的存在感。 「 提升硬件的存在感」 很容易理解,通过上述功能的加入,车主可以和行车记录仪产生更多的互动,而不是让用户淡忘掉它的存在。 「 用户的存在感」,则是源于对社交产品的研究。试想一下,我们每天在朋友圈、微博里 po 照片,很大程度上可能也是希望让别人感知到自己的存在。Goluk 不过是给了用户一个新的内容生产渠道。但是话说回来,究竟有多少人有分享的意愿,还是个问题。而且行车记录仪的应用场景有限,不加以发散引导,不太容易改变用户的固有思维,这很考验钱进团队的后期运营能力。 其实,硬件并不是这个团队所擅长的。钱进在此之前是导航犬软件的创始人,经营多年、回绝若干收购意向之后,最终选择放手,但是他们对于移动互联网以及用户需求的挖掘经验,却得以保留下来。 Goluk 的产品思路 Goluk 这个产品的出现,并不是偶然的。 钱进总结了目前行车记录仪产品的三个缺点:观念传统、功能单一、没有巨头。 就像之前说过的,行车记录仪的同质化越来越严重,而且功能定义更多的趋向「 监控」 二字。它在工作的时候,没有很强的存在感。但是,也正因为如此,才有机会从不一样的角度对它进行创新。行车记录仪的本质是摄像头,gopro 的本质也是摄像头,它带来的启发,已经足够「 唤醒」 一些人了,比如我们之前报道过的卫程、盯盯拍。 钱进说,行车记录仪这个硬件在车内的轻属性更适合用来作为市场的切入点。这里的潜台词是,他还会进行后续的布局,目标指向的是「 车联网」。具体是什么产品,他没有回答,只是说「 软硬件结合」,与 Goluk 形成功能的延续与搭配。 在现阶段,智趣车联如果想通过 Goluk 这款产品来积累用户、建立品牌,就需要在价格上给人一定的想象空间。目前主流品牌的行车记录仪产品集中在 600-800 的价格区间。 身为「 车联网产品」 的行车记录仪? 且不说 Goluk 这款产品能否达到钱进预期的效果,从他的产品思路和体系布局上,我们感觉到的一个趋势是,行车记录仪在未来或许会被重新定义,变成「 互联网产品」 或者「 车联网产品」。 越来越多和车有关的产品都以「 车联网」 作为包装——大家都想做车联网,大家都在找入口。但是,单靠行车记录仪本身,并不足以承载起「 车联网」 这个概念。比如应用场景单一、应用频次相对较低等等,虽然 Goluk 这样的产品有创新,但是仍然需要教育用户。另外,我们谈「 车联网」 的时候,其实更重要的是「 数据」,行车记录仪是生产影像的,它产生数据的能力相对较弱,这应该算是先天不足。 可能正因为如此,钱进才会规划后续的、更重要的产品。这个认识至少是对的。 所以,行车记录仪如果想作为互联网、车联网产品,只是开始,不是终点。只能是辅助,而不是主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