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田跨向大数据出行公司:宣布将投资 Grab 10 亿美元

· Jun 19, 2018 333

软银 22 亿美元入股通用旗下子公司 Cruise,Waymo 向 FCA 采购 6.2 万台车用于组建自动驾驶——这可能会进一步激发传统整车厂的「求生欲」。 据最新报道,丰田正式宣布将对新加坡网约车公司 Grab 投资 10 亿美元(约合 1100 亿日元),并表示双方将在东南亚 MaaS(物联网即服务)领域展开深度合作。 为了让合作的决策过程更加迅速,丰田将派出一人就任 Grab 董事会成员,另外还会派出一人担任 Grab 高管,作为人才交流。 Grab 方面称 ,这是汽车制造商对东南亚打车行业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投资,将帮助 Grab 扩张他们 O2O 业务的覆盖范围,包括外卖业务 GrabFood 和电子支付业务 GrabPay。 今年 3 月,Grab 在收购 Uber 东南亚业务的同时,接手了该地区的 UberEats 生意,并在关闭 Uber 服务前将其商家和客户群都转移到了 GrabFood 旗下。 另外, 丰田这次直接投资 Grab,会进一步提高 Grab 出租车在东南亚地区的网联化;深度合作也会帮丰田加速收集东南亚汽车驾驶数据,把他们的新调度系统等服务更快带到东南亚。 实际上去年 8 月,丰田旗下的贸易部门丰田通商(Toyota Tsusho)已经对 Grab 进行过投资。 丰田通过一个试点项目,将丰田通商的数据传输行车记录仪 TransLog 安装在 Grab 公司运营的 100 辆汽车里,来分析驾驶模式,以更好地提供人工智能调度等汽车网联服务。从去年开始,丰田也在 500 辆东京地区的出租车上安装了这种行车记录仪。 作为阶段性研发成果,今年 2 月,丰田开始在东京测试新的出租车调度系统。它利用智能手机、出租车位置、天气模式等因素的数据来确定东京出租车车队的最有效分布。 出租车预订初创公司 Japan Taxi、电信营运商 KDDI 和全球技术服务商埃森哲((Accenture)也参与了这个项目,他们在 3 月发表声明称该项目的准确率达到 94%。 「 在这个试点项目里,使用该调度系统的司机能将单量提高约 20%,远高于 9%的平均水平。」 丰田这样表示。 除了提高调车效率、增加利润,丰田也将充分利用其汽车服务平台「MSPF」 上收集到的车辆数据,在全东南亚完善、扩张它的驾驶数据联动型汽车保险,还有面向 Grab 司机的金融产品、预测性维护等服务。 同时, 实时的驾驶数据和视频也有利于丰田在东南亚构建动态地图,加快自动驾驶研发进度。 在此介绍一下丰田的汽车服务平台 MSPF——Mobility Service Platform。 它是丰田在 2016 年推出的一个概念,旨在为拼车、租车、共享车、网约车等公司提供一套丰田自己研发的系统,来为他们进行一体化的服务,其中包括汽车的管理、利用、分析等定制功能。除了上述汽车服务外,MSPF 中也包含和汽车远程信息处理保险公司、身份识别公司、CRM 管理公司等各种基于数据的服务公司的合作。 例如,今年 1 月,丰田汽车和保险公司 Aioi Nissay Dowa 推出了日本首个和驾驶行为相关的汽车远程信息处理保险。 它的原理是:在车辆上搭载 DCM 后,DCM 可以和云进行频繁通讯,将司机的驾驶技术、车辆情况、交通路况等信息进行数字化处理。集成的大数据将被放入云系统トヨタスマートセンター(Toyota Smart Center,丰田智能中心)被管理、分析,而第三方企业接入的话,则可以利用这些信息提供服务。 这些数据不仅可以方便于地图的实时更新、苹果公司 OS 系统等车载软件 OTA 的实时更新,还能基于联网汽车的行驶数据判断汽车每月的行驶里程、驾驶特点,然后针对它们提供定制的保险优惠策略。 东南亚市场潜力大,早已是巨头资本角逐的地带。目前,新加坡企业 Grab 的业务分布于东南亚 8 个国家的 217 个城市,除了针对个人用户的拼车和网约车业务,他们还有按需运输服务,以及面向司机的租车服务等。从今年 3 月收购了竞争对手 Uber 的东南亚业务后,Grab 可以说在东南亚市场上占据压倒性优势。 丰田虽然是传统车厂,但一直是重视数据、生态的公司,2018 年 CES 上他们还成立了「e-Palette Alliance」。在这个联盟里,首批合作伙伴包括滴滴出行、马自达、亚马逊、必胜客、Uber,整车厂、出行平台、电商、餐饮,涵盖了车辆供应方、运营平台、商户等多方面力量。 斥巨资投资 Grab,丰田投的不只是一家网约车公司,可以看作他们投的是东南亚出行生态。 原创声明: 本文为 … 继续阅读

「GeekCar Daily」8.17:宝马居然想给 M3 加上电动机

· Aug 17, 2015 333

1.Fisker 插电混动车型最早在明年年中上市 6 月份,有消息说电动车品牌 Fisker 将在加州南部寻求建立新工厂,这两天有了确定的消息:Fisker 在莫雷诺山谷租赁了一个大厂房,将要在此生产插电混动车型,并且计划最早在明年年中上市销售。这个位于加州的工厂,距离 Tesla 在 Fremont 的工厂有 400 多英里的距离。 2. 下一代 M3/M4 将会加入电动机 据外媒报道,宝马高层已经确认,下一代 M3/M4 车型会有混合动力组合:汽油发动机仍然驱动后轮,但是前轮将会由电机驱动,同时配备 KERS-like 动能回收系统,车子的纯电续航里程会达到 32 公里。看来,M3 打算把「 离经叛道」 进行到底:先是告别了 V8,现在居然要加入电动机…… 3. 继滴滴之后,中投公司又投资了「 东南亚滴滴」GrabTaxi 之前投资了滴滴快的的中国投资公司,又联合其他投资者,一起参与了东南亚打车软件 GrabTaxi 将近 4 亿美元的 B 轮融资。GrabTaxi 的估值约为 16-18 亿美元。中投这是想把全世界的打车软件都变成中国人的?不知道 Uber 怎么想…… 4. 多氟多电动车计划公布:3 年之后,年产 10 万辆 收购了河北红星汽车的化工公司多氟多,在 8 月 15 号公布了他们的造车计划:明年生产 1.6 万辆,后年 3 万辆,到 2018 年,生产目标要达到 10 万辆……多氟多现在不仅有电动车三大核心技术,通过收购红星还间接获得了整车生产资质,不过,年产 10 万辆,你是认真的,还是随便说说?  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谢谢合作! 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      (微信号:GeekCar)& 极市      (微信号:geeket)。

约谈之后的一个月,滴滴快的变「老实」了吗?

· Jul 03, 2015 333

从这周一开始,我其实就想再写写关于滴滴快的的消息了。主要的原因就是感觉他们在专车快车业务的推广上,显得有些「 销声匿迹」 了,反而许多别的业务有了新的发展。 那么滴滴快的是已经走出了一个月前被约谈之后,只能「 委曲求全」 的状况了吗? 变乖了吗? 顺风车上线已经一个月,按照他们最初的设想是在月底达到日订单量超过 10 万。不过据滴滴内部透露的数据,这个数字目前已经突破 60 万,注册车主超过 260 万,乘客也超过了 200 万。 新业务的利好消息直接的结果就是在最近的一轮融资中,滴滴快的初始计划的 15 亿美元融资很快就被超额认购,据称最终融资金额在 20 亿美元左右。 在顺风车业务的推广期,烧掉的钱都回来了,而且更多了。一旦有了钱,总是想要干些别的事情,于是他们又开始躁动了。 在最近的几天内,滴滴快的一下子上线或者开始预热了以下这么几项新业务,分别是:大巴,代驾,出租车拼车业务。还「 顺便」 投资了一家东南亚的同类企业 GrabTaxi。 分析这些动作,仔细思考你会发现,不论是顺风车、大巴、代驾,出租车,其实都没有和有关部门的规定产生直接的矛盾。虽说不排除这是之前就计划好的,但在这个时间节点来推进,反正我是觉得有些不同寻常的含义。 同时,入股外国企业的行为,看起来还有些「 为国争光」 的意味。 这样做的滴滴快的,看起来还是挺会玩的。 具体都是什么 下面是一些业务细节。 1. 战略投资 GrabTaxi 应该是最有信息量的一则消息了。滴滴快的终于把手伸向了东南亚的友商 GrabTaxi,开始自己国际化的进程。 GrabTaxi 的性质跟滴滴快的是一样的,都是提供出租车叫车服务的软件。之后逐渐加入了私人车辆预约以及符合东南亚情况的摩托车叫车业务。 或许是看到了 Uber 在国际化过程中,由于水土不服所发生的种种麻烦,滴滴快的选择战略投资国外公司,而不是自己独立运营。这样一来可以减少太多的阻力,真的是很机智。而且双方在资本层面,背后都有软银以及老虎资本的存在,谈合作肯定就好说了。 2. 大巴业务试运营 目前滴滴的巴士业务「 直达班车」 在北京部分地区开始了试运营,目前还在微信公众平台进行内测,计划月底在北京上线。试运行区域包括北京通州、回龙观、昌平等大型居住区,预计正式开通之后能覆盖主要的工作生活区域,还真是为我们这些苦逼「 通勤狗」 考虑的。 首次体验只要 1 块钱就能购买 2 张票,从通州的梨园到海淀的中关村单程也只要 10 块钱。如果不堵车的话,其实还是不错的选择,不过对于有堵车焦虑的人来说,挤挤地铁可能更合适。 其实目前在北京已经有好几家创业公司把通勤大巴作为一个市场开始运营了。怎么样提高体验,吸引更多的乘客也是一个问题。毕竟本身大巴的价格已经很低,仅仅是价格战的话不会像专车那样容易成功。不过滴滴快的计划在月底开通近百条线路,还真是有钱任性。 3. 代驾业务开始招募司机 抢完通勤大巴的生意,滴滴快的又瞄上了代驾的业务。最近在滴滴打车 App 里面上线了代驾的新栏目。目前还处于招募首批体验者和司机的阶段。 目前司机加入代驾计划会送 100 元(希望不会像招募顺风车一样送出租车券)。对于乘客我觉得唯一的要求就是有交通工具吧,应该不会限制在汽车范围。因为除了迅速到达,24 小时待命之外,对司机还有这么一条要求:精通各类交通工具,那就是说三蹦子也得会啊。但愿不要有开着直升飞机出去玩的人… 4. 出租车拼车业务 作为打车软件出身的滴滴快的,在运营了几年之后,终于对这个「 初恋」 业务进行了调整。之前我总是吐槽出租车不正规,乱拼车不够四个人不走什么的。终于,滴滴快的眼见阻止不了,开始「 助纣为虐」 了。 不过,是否拼车的选择权从司机转移到了乘客端。乘客在输入需求的时候,可以选择愿拼车、不拼车、只拼车三个选项。合乘的路段费用为该路段车费的 7 折,司机的收入则是两人支出的总和。让乘客来选择,这样的体验就比较合理了。 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谢谢合作! 同时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  (微信号:GeekCar)& 极市  (微信号:geeket)。

10 亿估值的打车应用 GrabTaxi 无意进入中国

· Dec 11, 2014 333

打车软件市场一直沸沸扬扬,价格战伴随着融资而来,市场份额也几经变化,而滴滴打车获得 7 亿美元融资的消息一出,国内格局尘埃落定。而放眼东南亚,也只有 GrabTaxi 敢说自己能撑起至少半边天市场。 GrabTaxi 日前宣布获得了软银 2.5 亿美元的 D 轮融资,而软银在此之前向印度打车软件注入了 2.1 亿美元,显示其对亚洲打车软件市场的重视。而上述举措引发媒体广泛关注,软银等投资方缘何看好 GrabTaxi? 建立壁垒 GrabTaxi 是一家专注东南亚市场的打车软件,提供类滴滴、快的和 Uber 的出租车 GrabTaxi 和专车 GrabCar 服务,目前仍以出租车为主营业务。该公司的主要特点是以东南亚市场为核心,覆盖 6 个国家和 17 个城市,包括马来西亚、新加坡、越南、印度尼西亚和泰国等。 在本轮融资的两个月之前,GrabTaxi 获得了由 Tiger Global、Vertex Ventures、GGV 和去哪儿投资的 6500 万美元。加之四月和五月融得的 2500 万美元,GrabTaxi 这半年来融了 3.4 亿美元,跻身 10 亿美元俱乐部。 GrabTaxi 创始人兼 CEO Anthony Tan 并未详细解释融资后的投入策略,而是表示将继续拓展东南亚市场,深入到当地的打车市场中,包括吸引更多的司机和用户,同时招募更多国际化人才加入团队。 目前,GrabTaxi 应用下载量达到 2500 万,月活跃用户数超 50 万,注册司机数约 6 万人。而在拥有 6 亿人口的东南亚市场,GrabTaxi 仍然具有很大的潜力进一步渗透市场。 在东南亚市场,能与 GrabTaxi 匹敌的恐怕只有 Uber,而后者是一个放眼全球地毯式布局的策略。在 Anthony 看来,GrabTaxi 引领着东南亚打车软件市场,虽然与 Uber 在攫取市场份额上形成正面竞争,但他们不是为竞争而生,而是希望以产品打动用户,而他对 GrabTaxi 充满信心。 不同于 Uber 的国际化战略和专车见长,GrabTaxi 只专注东南亚市场,同时坚持在政府监管下合法经营,主要核心为获取拥有驾驶证的注册司机的青睐,主营出租车业务,专车主要为丰富打车功能,方便用户以多种方式出行。 而 GrabTaxi 并没有入华的打算,也无意与国内的打车软件如滴滴打车等进行竞争。据 Anthony 透露,他们目前所专注的东南亚打车市场,如果能够全部吃掉,基本占据整个亚洲市场的一半,除却中国市场,已经足够大。 深入东南亚 GrabTaxi 的优势是更了解东南亚文化,Anthony 来自马拉西亚,会讲马来西亚语、印度尼西亚语和闽南语等,他说自己相对更了解这些文化,能够了解其中的丰富性,处理不同文化的复杂性。 即便在自己的国家马来西亚,运营打车生意也并非易事。在马来西亚这个政商错综复杂的局面中,出租车市场是由商人、黑帮和退役军人把持的,要想破局,不仅需要背景也需要手腕。 所幸 Anthony 出生在汽车世家,其祖父创立了 Tan Chong Motor 汽车公司,是当地最大的日产汽车生产商和销售商。所以哈佛毕业的 Anthony 在父辈眼里原是家族企业接班人,但他坚持独立出来创业。 这个背景帮助他处理政商关系,但也在最初也一度成为他进入市场的舆论阻力。Anthony 说:「 最开始的时候,我们也遭到了司机的抵抗。有司机说你快回家卖你的汽车去,别来掺合打车的事情。」 但后来逐渐有司机接受并认可 GrabTaxi 的产品,最终发展成为 6 万注册司机的规模。 在东南亚这个蕴育不同语言不同文化的地区,如何处理文化差异,融入当地也是 GrabTaxi 面临的主要挑战。在本地化方面,GrabTaxi 有着自己的经验:在马来西亚、菲律宾和泰国等地拥有个性化的汽车,造型可爱充满童趣,这也是亚洲文化的特点,同时在越南提供摩托车服务。 而 Anthony 此次来中国并非是为了考虑进入中国市场,而是希望国内公众更多了解 GrabTaxi,发掘中国的人才潜力,倾向于从中国招募愿意拥有国际化履历、前往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等地工作的工程师人才。 之所以无意中国市场,他表示:「 因为滴滴等打车应用更加了解中国市场,懂得如何在当地运作,触角深入各个地方,而且本身产品已经也非常好用,我们并不是竞争对手。」 他透露自己不懂中国文化,不了解这个市场,所以无意和国内巨头相争。但是从此前国内打车市场争锋中,他也深刻体会到本地化和资本的力量,更加明白需要快速行动攫取市场。(本文转载自:新浪科技)

打车软件 GrabTaxi 获得融资 看看它为什么这么火?

· Apr 08, 2014 333

近日,号称东南亚第一大出租车应用的 GrabTaxi,从淡马锡全资子公司 Vertex 风投募得首轮融资,淡马锡是新加坡政府的下属投资公司。GrabTaxi 的 CEO 兼创始人 Anthony Tan 拒绝透露此次融资的具体金额,不过他也承认这次融资金额超过了一百万美元。 这家 2012 年成立的初创公司已在新加坡、泰国、越南和马来相继设立办公室,拥有 250,000 位月活跃用户和逾一百万次下载量,号称每两秒预订出一辆出租车。它将使用募得资金扩张进新的城市。 对 GrabTaxi 和竞争对手 Uber 和 Easy Taxi 的「 狭路相逢」,Tan 并不以为然,他认为,像新加坡或曼谷这样的城市,市场规模完全能够容纳数个竞争者,而且,打车软件面临的主要挑战不是应用开发者彼此竞争,而是改变人们的行为习惯。 按 Tan 的话说,「 我们为之奋斗的是,人们不再在尘土飞扬的大街上扬招出租车,只需要在室内用手机招呼下就行了。」 其实上述几个打车应用在细分领域上也各有侧重,如 Uber 致力于东南亚的奢华汽车服务,Rocket Internet 则着眼于将 Easy Taxi 推向非洲、中东和亚洲等新兴市场。GrabTaxi,更像是针对本地乘客的私人订制,精确追踪他们的每项需求,比如它会关注妇女在夜间的乘车安全。 反观国内打得难舍难分的嘀嘀打车和快的打车,目前还处于在补贴政策上做文章争取客户,不过,他们也终于开始从价格战分身出来,快的打车推出对老年人免费的政策,嘀嘀也亦步亦趋地试点「 雷锋车队」 计划,虽然这般情势下,骑虎难下的阿里和腾讯不免走同质化的弯路,无论如何,这对消费者来说都是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