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ekCar Daily」2.15: 大众与 Mobileye 将在地图业务上展开合作;Lucid 自动驾驶系统命名为「Copilot」

· Feb 15, 2017

大众与 Mobileye 将在地图业务上展开合作 昨天,大众宣布,公司已经与 Mobileye 展开合作。从 2018 年开始,大众汽车将搭载 Mobileye 的 REM(Road Experience Management)地图服务,Mobileye 还将为集成 REM 地图服务的车辆提供实时路况报告,确保这些车辆可以在道路上获得更好的导航体验。另外,大众还准备与 Mobileye 共同建立自动驾驶导航标准,扩充地图收集的数据库。 恭喜 Mobileye 又拉到一个盟友。 Lucid 自动驾驶系统命名为「Copilot」 电动汽车制造商 Lucid Motors 最近确定了自己的自动驾驶系统名称:「Copilot」。此前,他们曾宣布将与 Mobileye 合作,研发自动驾驶系统。目前,Lucid 旗下的首款量产车型 Lucid Air 上已经搭载了自动驾驶套件,其中包括摄像头、雷达、激光雷达以及 Mobileye 的图像处理系统。另外,Lucid Air 还使用了 Mobileye 的新一代视觉识别芯片「Eye Q4」。 各个厂商的自动驾驶系统,快分不清名字了。 德法两国将成立自动驾驶跨国测试区域 最近,德国交通部长 Alexander Dobrindt 在柏林宣布,德国将与法国合作打造一个自动驾驶跨国测试区域,测试区域将会选在两国的跨境公路上。目前,德法两国的交通部长举行了会面,双方约定,自动驾驶测试公路将从德国西部萨尔州的默齐希市延伸到法国东部的梅斯市。 每天来回跨国境,应该是一件挺刺激的事情。 松下发布全新图像传感器技术 松下最近研发了一项全新的图像传感器技术,这项技术可以在 CMOS 传感器上电动控制近红外感光像素,并且还不需要使用机械红外线滤镜。简单来讲就是,松下的这项技术可以为车辆的夜视摄像头提供更清晰的图像。为了解释这项技术,松下还拿出了一组夜视对比照片,左图为传统 RGB 模式下的照片,右图则为使用新技术的 RGB+IR 模式照片。目前,松下并没有确定何时将这项技术落地量产。 买不起「松下牌夜视仪」,你还可以买个松下电饭煲。 特斯拉允许车主解除性能限制 在特斯拉车里有一个细节设计:为了减轻整车关键组件损耗,一旦车主频繁使用弹射模式逼近电动机的最大功率,车辆就将自动启动整车性能限制。而在本周推送的一个更新之后,特斯拉将解除这项性能限制功能。未来,一旦整车关键组件发生损耗,特斯拉的监测系统就将向车主发出警告,提醒他们及时更换整车组件,以此来保持车辆的高性能。 这回你可以肆无忌惮地玩车了,不过玩脱了可要去更换组件。  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谢谢合作! 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微信号:GeekCar)& 极市(微信号:geeket)。

百公里 2.5 秒、640 公里续航、10 万美元?被乐视投资的电动车公司,终于「发车」了

· Dec 15, 2016

乐视的「 战略合作伙伴」Faraday Future 最近频繁的给自己将要在明年年初 CES 上发布的「 量产车」 做预热宣传。不过,就在 FF 的新车「 遮遮掩掩」 的时候,另一个和乐视沾亲带故的电动车创业公司,在这个时间节点上发布了自己的产品:一辆 1000 匹马力、价格和特斯拉 Model S 类似的豪华电动车。 没错,就是 Lucid Motors。这家成立于 2007 年的公司,之前叫 Atieva,这几年开始转型造车,于是有了这货。 车子叫 Lucid Air,他们起这个名字,一定是用来讽刺北京的雾霾的…… 这并不是量产车 (本文部分图片来自于外媒 Slashgear)准确的说,在发布会上被展示的车子不能算是一台量产版本,说成是 showcar 更恰当一些。而用来供来宾动态试乘的车子,连仪表台都没有完全做完。他们准备在 2018 年在美国实现量产,现在工厂还没建起来。从现场实拍图片来看,展示用车应该是手工打造的,因为并没有进行开模。如果参照国内的新造车团队来对比,这辆展车和前一阵小鹏电动发布会上展示的车子性质相似。 但是,他们给出了价格范围。配置很全的版本,价格会在 10 万美元左右,而标配版本会控制在 6.5 万美元,但是 Lucid 并没有说明到底什么时候可以做到这个价格。总体来看,它的价格区间和 Model S 近似。 这辆车的尺寸类似于奔驰 E 级,也就是不到五米的长度。外观有点儿两厢半的感觉,不算太特立独行,但是能给个好评。懂设计的同学可以给详细聊聊。 外观上有些细节比较有意思:前挡风玻璃采用了和特斯拉 Model X 类似的全景设计,车门把手也是可伸缩的。 前大灯比较有看头,科技感爆棚。强烈建议你看那段视频,从 1:00 到 1:03 有前大灯的镜头。每个 LED 大灯里,由 9740 个微型镜头(9740 micro-lens)组成透镜阵列,每个都可以独立控制。这有点儿类似于奔驰 E 级的几何多光束 LED 大灯,想必功能也类似。 从造型分缝上来看,后备箱的开启方式可能会比较特别。 车内,如果以特斯拉的水准来对比,它绝对算得上是「 豪华」。当然事实上也确实是,从造型到材质,可以看得出来设计师是花了心思的。 先说前排、中控台。最吸引人的当然是屏幕。方向盘后是贯穿式屏幕,初看类似奔驰 S 和 E 级车里的设计,但是在仪表盘液晶屏区域的左边,其实还有一个控制门锁、灯光等功能的液晶显示区域。整个贯穿式屏幕的尺寸和材质官方并没有说明,不过,这个宽度,肯定不会只有两块 12.3 寸屏幕。莫非是三块?或者是 OLED 曲面屏? 空调控制区保留了实体按键,这个得点赞。而在它下面,还有一块可伸缩的竖屏,从官方图来看,它可以显示地图、多媒体等信息,但是目前信息有限,还说不好上下这两块屏在显示内容的侧重点上有什么差异,鉴于下面的屏幕可伸缩,会不会主要是给副驾驶用的?当然,各个屏幕之间肯定是可以多屏互动的。 整个前排的人机交互设计,其实是奔驰+特斯拉的结合体,有宽屏有竖屏、有上有下,同时保留了传统的空调实体按键,这个形态,比特斯拉更符合人机交互的逻辑和行车安全,显然是经过深思熟虑的结果。 除此之外,Lucid Motors 还特别强调了这辆车的语音交互功能。 后排,Lucid Motors 给出了两种座椅方案, 分别是两座和三座设计。两座版本座椅目测各部分都是可以电动调节的,包括了脚踏,为此,他们还在两座之间设计了一个用来进行控制的液晶屏,这两张座椅的功能应该不会输给 S、7 系这种车型的顶配版本,而且座椅造型还更有未来感(舒适性不确定)。三座版本就显得比较常规了,不过相比特斯拉 Model S,其实还是要「 高级」 不少。 整个内饰对于材质比较讲究,有类似宝马 i3 的感觉,由木质、真皮、目测是环保材料(也可能是织物)的多种材质组合而成。 Lucid Motors 给他们的产品定位是「 开创豪华电动出行的新时代」,所以基于这个出发点,它的内饰给人的感觉很不错。对了,整个座舱内有 29 个扬声器…… 官方号称,他们相当于是用 E 级车的尺寸做出了 S 级的内部空间大小。 Lucid Motors 的设计负责人大有来头,他名叫 Derek Jenkins,职位是设计副总裁,在此之前就职于马自达,主导设计了包括 MX-5 在内的不少车型。 当然,必须说明的是,以上对于外观内饰的解读,只针对他们发布会上的展车。至于未来量产的时候会保留多少,现在还说不好。上了流水线大批量生产,很多细节估计就保留不下来了。但是,Lucid 这第一款产品的产品思路以及产品形态,应该是已经确定了。 技术:Lucid 的核心竞争力? 接下来聊聊技术层面,这是 Lucid 的强项。它的前身 Atieva 之所以被人所知,就是因为它的业务其实是做电动汽车的核心动力系统研发,包括电池系统等等。他们曾经的战略定位是做电动车领域的 intel。 具体到这辆车上,官方宣称动力达到了 1000 匹,百公里加速 2.5 秒,这个马力远超 Model S P100D,0-100km/h 加速能力和 P100D 相当。通过研发,他们把变速箱、电动机做到了更小、更高效。(这货有变速箱!)而电池,采用的是 100kWh 或 130kWh 的容量,供应商是三星 … 继续阅读

1000 匹马力电动车?这家公司换了个「马甲」,但是仍想打败特斯拉

· Nov 25, 2016

众所周知,硅谷从来就不是一个向权威妥协的地方,这里诞生过 IBM、苹果、谷歌等互联网巨头,同时也诞生过想要打败传统车企的特斯拉。有趣的是,这一次同样是在硅谷,一家叫作「Lucid」 的造车公司站了出来,他们想要做的是打败特斯拉。 与中国颇有渊源的一家公司 其实这也并不是一个全新的公司,事实上,它的前身正是 Atieva。全称叫作「Advanced Technology In Electronic Vehicle Application」,主要定位于新能源汽车核心部件供应商。公司由华人谢家鹏在 2009 年创立,此前他还是特斯拉的创始董事之一,主要负责特斯拉的电池系统研发。此外,Atieva 还邀请了特斯拉的创始人之一 Martin Eberhar 担任技术顾问。值得一提的是,北汽和乐视此前全都投资过 Atieva,三家公司一直打算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展开合作。 而在今年 10 月份,Atieva 正式更名为 Lucid。在 Lucid 的团队当中,你可以看到很多特斯拉前员工和华人的面孔。公司的 CTO Peter Rawlinson 曾担任特斯拉的总工程师。联合创始人兼首席运营官是一名叫作温世铭的华人,此前他曾担任甲骨文的高级总监。Lucid 的设计副总裁 Derek Jenkins 之前曾担任马自达北美设计总监,主导并参与设计过 2016 款 MX-5、CX-5、马自达 6 以及马自达 3 等车型。 仔细分析一下你就会知道,虽然 Lucid 这家公司一直很低调,但绝对不缺乏技术能力和商业背景。打败特斯拉这件事对于他们而言,绝对不只是说说而已。 改造了一台疯狂的骡车 在研发量产车的过程当中,Lucid 进行了大量的骡车试验。他们从德国一家二手车商那里买了一台奔驰 Vito W639 并命名为「Edna」,随后他们花了三周时间识别 CAN 信息,研究将 ECU 拆掉后如何确保车辆正常使用。最终,他们拆掉了原车的动力系统,将他们自己的电机、电池组、逆变器以及电池控制器等设备装了上去。起初,他们只是在 Edna 的后轴上装了一台电机,改装车就可以实现 5.1 秒的百公里加速。 在这之后,Lucid 在 Edna 的前轴上也装了一台电机,同时他们还将逆变器升级到了 3.0 版本。最终,Edna 实现了百公里加速 2.74 秒的惊人成绩。 功能上对标特斯拉 关于 Lucid 的量产车,公司 CTO Peter Rawlinson 讲到,由于动力系统的不同,电动汽车的整体结构应该被重新设计。他们希望新车能够以奔驰 E 级的车身尺寸,来实现奔驰 S 级的内部空间表现。而谈到量产车的动力性能时,Peter Rawlinson 说,电动跑车的性能正在突飞猛进地增长。因此,团队将会保证 Lucid 电动车的功率可以达到 1000 马力,此外,新车的 0 到 97km/h 加速时间必须小于 3 秒钟。 除了动力系统之外,Lucid 还准备为旗下的电动车增加自动驾驶功能。目前,他们已经自主开发了一套自动驾驶系统,其中包括激光雷达、远距离探测相机、超声波传感器等设备。Peter Rawlinson 说,Lucid 可能会在 2019 年或者 2020 年初将自动驾驶系统应用到旗下电动车上。与特斯拉一样,未来 Lucid 也会针对自动驾驶汽车建立一个共享用车计划。 过一段时间,Lucid 还打算参加 Formula E 比赛。Peter Rawlinson 说,参加 Formula E 比赛可以帮助公司与迈凯伦这样的电池供应商进行接触。不过,瞄着参加 Formula E 的厂家可不少,Lucid 想挤进 10 支车队(未来可能扩充到 12 支),还是挺有难度的。 此外,他还透露,Lucid 的新车将会在 2018 年正式量产,新车第一年的产量大约在 8 千到 1 万辆,随后他们希望将产量提高到每年 5 到 6 万辆。 换了个「 马甲」,有了伪装车,有了明确的量产计划,这些都是好事,但是,能不能干的过特斯拉,又是另外一个话题了。 …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