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杉矶半日记:我们抓获了几辆野生 Model 3,还独家拍到 FF91 路试视频
飞了十二个小时,终于从北京到了洛杉矶,我们会在接下来几天从这儿开车 300 英里到达拉斯维加斯,正式开始 2018 年 CES 的报道行程。 前两天我们的推送都有点儿「长篇大论」的感觉,「CES 观展指南」和「2017 年自动驾驶行业总结」这两篇文章都达到了 6000 字的篇幅,但是请各位放心,这并不意味着 2018 年我们要开启长文模式。 为了表明决心,今天的文章不如「轻量化」一点儿,我想分享的是这半天在洛杉矶的所见所闻——当然,跟我们所关注的汽车科技、出行领域相关。(我们租的 Suburban 可以说是非常不契合这篇文章的环保调性了……)Elon Musk 的交通帝国 在 Elon Musk 的那本传记里,作者用了大量篇幅介绍 SpaceX 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故事。Elon Musk 从 Paypal 项目套现之后就醉心于制造火箭,他找来航空航天领域的各个大牛,组成一家规模不大但是极有创新能力和吃苦精神的新公司,致力于降低火箭发射的成本,甚至推进火星移民计划。虽然曾经距离公司破产只有一步之遥,但是经历种种磨难终于成为目前全球最炙手可热的私人航空航天公司。 某种程度上来说,SpaceX 能走到今天,比特斯拉经历的困难和挑战要大得多,创新的技术含量也更高,更重要的是,它的控制权始终牢牢掌握在 Elon Musk 手里。 而 SpaceX 的总部,其实就在距离洛杉矶国际机场非常近的霍桑(Hawthorne)。于是租到车之后我们的第一个目的地就是去霍桑 Rocket Road 1 号的 SpaceX。 需要了解的背景是,洛杉矶所在的南加州是航空航天产业比较发达的城市,这也是当初为什么 Elon Musk 选择将 SpaceX 落户于此,这有点儿像把一家初创电动车公司放在上海嘉定,不管是人才还是资源,都会更快的聚拢过来。 SpaceX 总部旁边就是一个小型机场,前一阵儿特斯拉电动卡车和 Roadster 的发布会就是这儿办的。其实 SpaceX 的大楼看起来并不是特别「雄伟」,但是一个猎鹰 9 号火箭耸立在街角的地方,这就极大的增加了这个地方的「传奇色彩」。 之所以叫「猎鹰 9 号」,是因为火箭底部搭载有 9 个推进器。SpaceX 的安保人员说,这是一个真火箭,并不是模型,而且是真正被发射过、又被成功回收的一个。 在 SpaceX 总部所在的园区里里其实还藏着一个特斯拉的设计中心,严格的说,它应该是从 SpaceX 的办公场地里被划分出来的一部分区域。当初 Model S 的设计就是在这儿完成的。我们只能远远看看特斯拉的大红 logo,但是电动卡车和 Roadster 2 的原型车保不齐还在里面。 更大的惊喜是 Model 3。虽然特斯拉目前已经逐渐提升了 Model 3 的产能和交付量,虽然来之前我就预计在洛杉矶看见 Model 3 应该不是一件太难的事儿,但是在 SpaceX 总部外面,我们很快就抓获一台停在路边的野生 Model 3,这个速度还是有点儿快了。 这辆车是黑色的,车主是 SpaceX 员工,挡风玻璃上的 VIN 码显示这应该是第 853 辆被生产出的 Model 3。 因为停在路边,所以我们能仔细看看它的细节。 比 Model S/X 更夸张的无脸化设计还是需要时间适应(加州的车可以不悬挂前牌照): 大灯细节,这张可以看看接缝: 轮毂: 车尾,延伸到车顶的后挡风玻璃有点酷: 门把手: 摄像头方案和搭载 Autopilot 2.0 硬件的 S/X 是一致的: 中控台和前排: 空调出风口是比较有意思的设计: 我们拍照的时候,有一个开宝马 X5 的小哥,直接把车停在路中间,坐在自己车里给这辆 Model 3 拍了几张照片。 又过了一会儿,一辆没上牌的 Model 3 开进了 SpaceX 所在园区: 今天一路上我们总共看到 4-5 台 … 继续阅读
从特斯拉聊到火星和谐社会,Elon Musk 的脑洞究竟有多大?
今天这篇文章的主角,是钢铁侠 Elon Musk。 如果你是一个科技爱好者,应该会知道圈里非常有影响力的 Code 大会,Elon Musk 作为嘉宾,也出现在了这个活动上。我们讨论了太多特斯拉、SpaceX 这样的话题,但是仍然有必要听听关于这些问题,他自己是怎么说的。 强烈建议你心无旁骛的看这篇文章,因为越到后面脑洞越大。 「 墨西哥枪战影响了我们的生产…」 特斯拉在 2016 年第一季度一共交付了 14820 辆车(包括 Model S 和 Model X),比公司原计划少了 1180 辆。Elon Musk 之前在推特上说:「 要重新考虑我们的生产计划。」 「 一辆车由上千个零件组成,如果你依靠 Tier 1 和 Tier 2 供应商,那么最终你可能要管理几千家供应商。那么进度最慢的那家供应商,也就决定了你的生产速度。」 正因为如此,Elon Musk 的想法就是自己生产大部分零件。而在这次 Code 大会上,Elon Musk 说:「 对于 Model 3,我们重新设计了很多部件,让它更便于生产。」 Model 3 在美国的交货时间是 2017 年年底,考虑到海量订单,特斯拉的产能压力很大。在很多人看来,Model 3 很可能也会像 Model X 一样跳票。所以,Elon Musk 所提到的设计的优化,能不能让产能迅速提升,依然有待怀疑。 比如,那些传说中的「 不可抗力」。像海啸、冰雹、地震、火灾,这些其实已经见怪不怪了,而导致特斯拉生产受影响的最「 离谱」 理由,居然是一场发生在墨西哥边境的枪战。 「 苹果才是我们的竞争对手」 特斯拉在自动驾驶这条路上越走越远,未来可能的竞争对手是谁?关于这件事,Elon Musk 给出了明确的回应。 「 谷歌在无人驾驶方面做得很好,并且展示出了无人驾驶在未来交通里的巨大潜力。但谷歌毕竟不是一家汽车公司,他们的做法可能会是向其他车企提供技术或授权。我觉得谷歌不会成为特斯拉的竞争对手。」 那么苹果呢? 「 苹果会是我们的直接竞争对手,他们的汽车项目非常保密。但苹果研发自动驾驶汽车有点晚,对我们构不成太大的威胁。我觉得苹果的量产车可能会在 2020 年之后才推出,这也太晚了吧?」 出于对同行的友好态度,Elon Musk 也套路了一把:「 苹果做自动驾驶是很棒的一件事,希望他们能成功。」 他们之间的竞争,我们很难判断到底谁占上风,毕竟苹果保密工作一项做得很好。 其实特斯拉和苹果之间的恩怨,主要来自于特斯拉被苹果挖走了很多工程师。另外,从特斯拉大量挖人的还有 Faraday Future,根据我们之前 一篇文章 的统计,Faraday Future 的工程师团队有 70 多人来自特斯拉。不过,在 Code 大会上, Elon Musk 并没有提起 FF。 不过这也说明了一个问题,特斯拉的人,面临很大的被挖脚风险。一方面,可能是来自其他公司的诱惑太大。另一方面,可能是由 Elon Musk 的领导方式决定的,比如采取预售模式后随之而来的近 30 万订单,可能会导致工程师团队压力骤增。当然,总结起来一句话:在电动车领域,想找有经验的人,特斯拉的团队是最好的选择。 「 死在火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注意,前方高能! 被称为钢铁侠的 Elon Musk,到底什么时候「 上天」?在这次的 Code 大会上,他也给出了明确的回答:「 我很可能将会在 4-5 年内进入地球轨道,那里和太空相比真的很不一样。」 Elon Musk 并不推荐使用 SpaceX 的龙飞船 2 号,因为这艘飞船的内部就跟一辆 SUV 大小差不多,不适合人类用来做太空旅行。最重要的是,它没有返回地球的能力。 有记者问:「 你会不会选择在火星死去?」 Elon Musk 说:「 我的意思是如果你非选一个地方死去,火星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但对于所谓的火星人来说,这或许不是他们所希望的。」 身为地球人的 Elon Musk 认为葬在火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如果他是火星人,他一定又会选择水星… 「 火星应该推行更直接的民主」 Elon Musk 计划从 2025 年开始,把人类送上火星。那么开一下脑洞,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人类在火星上将如何和谐共处?建立一个政府,选出总统?在 Elon Musk 看来,想在火星上建立和谐社会,应该这么做: 「 火星上的政府应该推行直接的民主,而不是选择议员的形式。人们将会对每件事进行直接的投票,我觉得这种方式更好。和传统的代议制民主相比,这种直接参与投票的方式有利于减少腐败。」 「 取消一项法律比新建一项法律更简单,如果说新建一项法律需要 60%的人投票通过,那么取消一项法律只需要 40%的人投票通过。」 Elon Musk 还说了一个细节问题,就是他所设想的「 日落条款」:「 一项法律应该在某个时间节点之后自动失效,如果人们不去投票再让这项法律继续生效,那它就没有存在的必要。」 聊完诗和远方,也不能不说眼前的苟且,比如美国大选。Elon Musk … 继续阅读
为什么 SpaceX 的猎鹰九号火箭要在海上回收?
在把卫星送到太空后,SpaceX 没能成功地将落在海上的猎鹰 9 号回收。在经过数据检查之后,他们给出的结论是:火箭的三号支架没有被锁定,导致整个回收的失败。而猎鹰 9 号附近的浪高达 12 到 15 英尺,这可能也是回收失败的原因之一。 去年 12 月份,SpaceX 好不容易成功回收了火箭。但在海上,这已经是第三次让火箭垂直着陆在回收船上失败了。前两次 SpaceX 尝试海上回收时,火箭悲剧性的爆炸,就更谈不上回收了。 海上着陆,我为国家省燃料 既然海上回收难度那么高,那为什么 SpaceX 还「 乐此不疲」 的去尝试呢?SpaceX 毅然决定继续推动海上回收计划,这主要是因为海上回收能够为火箭发射提供更多选择。 虽然在陆地上回收会简单一些,但只有一小部分任务适合让猎鹰 9 号在陆上回收。还有一个原因,火箭降落时返回发射台需要额外的燃油量,这无疑增加了火箭的负担,减少了有效荷载。如果在海上着陆,由于回收船是机动灵活的,会让火箭省下许多燃料。 接下来说说具体原因。火箭发射之后,一旦进入太空,火箭上部分就会与之分离,进入轨道。剩余的部分则需要返回陆地,着陆在离发射台不远的地方。但如果海上着陆,猎鹰 9 号可以「 随便」 掉在任何地方,回收船只需要准备在预定地点附近。这样子的话,就可以为一些高速飞行、或携带沉重货物的任务节省出空间和燃料。 因此,海上着陆显得相当具有诱惑力。 除了燃料因素,需要在海上着陆还基于这几个原因。首先,SpaceX 没有获得政府的许可对美国加州的范登堡空军基地——猎鹰 9 号发射地进行环境清理。这就表示着陆在发射台附近难度比较大。 此外,SpaceX 依然在使用老版的猎鹰 9 号 V1.1 火箭。虽然这个版本的火箭不像这次成功发射回收的新版猎鹰 9 号那样更高更快更强,但如果能降落回收,还是很有可行性的。 回收利用,节省才是硬道理 既然屡次失败,为什么还要回收火箭呢?直接让它落在海上就好了,又省燃料又不用费心去找它? 实际情况显然没这么简单。回收火箭,翻修翻修还可以再用,这不就又省了一笔吗?目前,SpaceX 每次发射之后都要重新打造全新的火箭。据马斯克说,一个火箭就需要 6000 万美元。就算是土豪,钱也不是大风刮来的,能省就省省吧!而如果火箭可以重复使用,就意味着发射火箭只需要 20 万美金的燃料费加上找火箭的费用以及维护费就行了。 但是 SpaceX 如果想要在回收火箭这条路上走下去,他们就需要进行更深度的摸索。所以,SpaceX 才会表示在之后的几次发射任务中,依然会使用海洋着陆的回收方法,这样他们会有更多的探索机会。 回到这次的任务,SpaceX 执行的就是帮助 NASA 把 Jason-3 海洋监测卫星成功送入预定轨道。这样,有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合作打造的探头,就可以测量海洋表面水平,以帮助预报员更好地预测像飓风这类重大天气事件。 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谢谢合作! 同时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 (微信号:GeekCar)& 极市 (微信号:geeket)。
SpaceX 回收火箭究竟能省多少钱?
(本文转载自新浪科技)随着 SpaceX 成功实现火箭回收着陆,火箭的重复利用将不再是虚无缥缈的梦想。但这究竟能给太空探索降低多少成本呢? SpaceX 认为,火箭回收将为民营航天业节约大量成本。在此之前,一旦火箭升空,就会被废弃,导致火箭成了「 一次性」 的航天器。SpaceX CEO 伊隆·马斯克 (Elon Musk) 表示,「 猎鹰 9 号」 火箭的制造成本高达 6000 万美元,燃料成本仅为 20 万美元。重复利用火箭可以不断降低这部分成本。从理论上讲,只需要给一枚火箭重复灌入燃料,即可执行多次发射任务。 但实情并非如此。SpaceX 必须确保它所回收的火箭仍然具备再次发射的条件。「 猎鹰 9 号」 在飞行时经历了大幅的温度变化,而且要承受极高的压力和环境中的诸多极端因素的影响。这些都会对火箭本身造成磨损——因此,回收之后的火箭或许需要进行维修和更新,才能再次执行发射任务。翻修火箭引擎往往成本高昂。如果翻修时间过长,SpaceX 就无法频繁发射。 翻修成本是是航天飞机 (和其他可以部分重复利用的航天系统) 成本高昂的主要原因之一。航天飞机使用巨大的一次性燃料箱和两个可以重复使用的火箭助推器完成发射。一旦完成太空任务,航天飞机可以像飞机一样在地面降落。 航天飞机的可回收设计是为了节约资金,因为除了外部燃料箱外,所有的组件都可以回收利用。「 可惜的是,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美国宇航局顾问委员会成员兼航天飞机项目前主管维恩·海勒 (Wayne Hale) 说,「 这是一台极其复杂的设备,需要进行大量翻修才能再次升空。」 航天飞机的主要引擎经过几次发射之后必须更换。这种飞行器还需要在两次任务之间展开许多检修。另外,在从海洋中回收之后,其火箭助推器也需要不断更新,而且每次都要使用新的外部燃料箱。总体而言,这将把每次发射任务的成本推升到 4.5 亿至 15 亿美元之间。 「 猎鹰 9 号」 火箭的复杂程度远不及航天飞机,所以检修工作肯定会少很多。但这种运载设备也经历了与航天飞机相同的飞行环境。曾经任职于航天飞部门的美国宇航局前项目经理史蒂夫·保卢斯 (Steve Poulus) 表示,「 猎鹰 9 号」 火箭的第一级——SpaceX 回收的 14 层楼高的火箭主体——所经历的温度变化在-250 至 1,000 华氏度 (-157 至 538 摄氏度) 之间,前者发生在太空中,后者则会在返回大气层时出现。「 正因如此,设计过程才至关重要。」 保卢斯说,「SpaceX 很可能使用了金属,某些部分可能是复合材料,可以承受这些温度压力,而不会遭受任何破坏。」 「 猎鹰 9 号」 还要在大气层中承受巨大的压力。第一级的最高速度可以达到 5.5 至 7.5 马赫。当它穿越大气层时,高空中的风会导致火箭震动、受压,造成破坏。「 这些大气负荷可能高达数百磅。」 保卢斯说。 不过,SpaceX 之前的确多次发射过一枚火箭。该公司借助「 蚱蜢号」 火箭测试了「 猎鹰 9 号」 火箭的回收着陆系统,总共发射了 8 次。然而,「 蚱蜢号」 火箭的飞行高度只有 2,440 英尺 (约合 743 米),不会飞入太空,所以并没有经历「 猎鹰 9 号」 所经历的那种严酷环境。 事实上,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火箭的设计。如果「 猎鹰 9 号」 在着陆时没有受到太大破坏,检修的成本可能会降低,耗费的时间也可能会缩小。SpaceX 去年表示,该公司相信可以在无需检修的情况下重新发射经过回收的火箭。现在,该公司的工程师必须研究他们的设计能否达到这一目标。倘若真的能达到预期效果,回收火箭就很有意义。 这也是 SpaceX 研究周一回收的「 猎鹰 9 号」 的原因——他们希望了解这枚火箭遭受的破坏程度。马斯克表示,这枚火箭不会再次发射,但的确能够帮助该公司了解两次发射过程中所需进行的翻修工作——如果确实需要翻修的话。 但无论如何,保卢斯都表示,翻修成本肯定远低于制造新火箭的成本。他认为,多数翻修工作都是专项检修,并对某些部位进行细微调整,使得回收后的火箭能够重新符合航天标准。这些成本应该不到 50 万美元——远低于一枚新火箭所需的 6000 万美元成本。「 这仍然可以大幅降低成本。」 保卢斯说。 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谢谢合作! 同时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 (微信号:GeekCar)& 极市 (微信号:geeket)。
马斯克的 JJ 和贝索斯的 JJ,到底有什么差异?
24 号早上,亚马逊 CEO 杰夫·贝索斯的航天公司蓝色起源(Blue Origin)透露,他们已经完成了火箭的着陆工作。在火箭 New Shepard 爬升 100 公里到达太空边缘并完成推送任务后,它成功软着陆回到地面,降落地点与发射地点之间的偏差只有 1.3 米。 不过,这个火箭的造型实在是无力吐槽,于是在贴吧里有人惊呼:贝索斯你为什么发射了一个大 JJ? 同行是冤家,对于造火箭这件事,很多人经常拿马斯克的另一家公司 SpaceX 来与蓝色起源做对比。 对于不明真相的群众来说,很多人觉得蓝色起源似乎是已经领先于 SpaceX 了。但是,这两个火箭,其实并不一样。 SpaceX V.S. Blue Origin 首先,猎鹰 9 号和 New Shepard 的任务不同。猎鹰 9 号火箭是为了荷载卫星和货物,到达指定的太空轨道并围绕地球旋转,然后将货物传递给在太空站的宇航员。 而 New Shepard 却不需要像猎鹰 9 号那样长时间留在太空,它只要进入 100 公里的高空(太空边缘)并停留四分钟就行了。比起需要与地球同步才能长时间留在太空的猎鹰 9 号来说,难度小得多。 其次,两种火箭的外形设计不同。为了减小空气阻力和所受重力,猎鹰 9 号的设计是「 瘦长型」 的。但这样的造型使得它更难回到地球,就好像在高处扔了个钢管,落在地上时很难不翻倒。 而 New Shepard 不需要和地球的自转速度完全一致,因此它也不需要完全摆脱地心引力——这就是所谓的「 亚轨道飞行」。所以,它的形状不像猎鹰 9 号那样瘦长,而是更粗更短的结构,使它降落的时候更容易垂直下降。(这大概就是所谓的胖子底盘稳)第三,两种火箭的飞行高度和速度不同。确切来说,猎鹰 9 号要被回收的部分,还没有完全进入绕地轨道。现在回收的是第一级火箭(发动机和燃料所在位置),这部分在到达太空亚轨道上后,就与主体分离并返回地球。 猎鹰 9 号能达到的最终高度为 240 公里,这是 New Shepard 所能达到的高度的两倍。并且由于猎鹰 9 号的最终目标是进入太空轨道,所以即使在亚太空轨道上,它的速度也比 New Shepard 大得多,当下降的时候,它的速度自然也很大。 New Shpard 在其行程中能达到的最大速度是 3 马赫,而猎鹰 9 号在第一阶段掉落前就已经达到 5.5 马赫到 7.5 马赫之间。同时,猎鹰 9 号在进入太空后,也有更多的推进力。它的推力可达到 20 余万公斤,而 New Shepard 只有不到 5 万公斤的推动力,这就说明,当火箭坠落前,猎鹰 9 号的后部推进力更强。 除此之外,猎鹰 9 号在下降过程中的翻转也与 Shepard 完全不一样。由于像之前说过的,猎鹰 9 号由于自身形状会在空中翻转,很难让它在指定位置着陆,而 New Shepard 则近乎垂直坠落,比较好定位。 总体说来,把「 亚轨道太空」 的火箭和「 轨道太空」 火箭做对比是没有意义的。蓝色起源公司从研发 New Shepard 开始的第一天就是冲着可回收去的,而马斯克则是希望火箭先能到达太空,可回收只是「 顺带」 的设计。 到底是不是第一个? 不论如何,蓝色起源公司的成功代表了商用亚轨道火箭第一次实现软着陆。但这个「 第一次」,还是取决于你对火箭的定义。目前,这个词被用来形容圆柱形的,垂直起飞发到太空的飞行物体,比如猎鹰 9 号或者阿特拉斯五。如果你的脑海中对火箭就是这样定义的,那么是的,New Shepard 是第一个到达亚轨道空间然后垂直软着陆到地面上的火箭。 然而「 火箭」 一词曾被用在任何装有「 火箭发动机」 的机械上。如果这样算的话,那么蓝色起源可就不是第一个能重复使用亚轨道火箭的商业公司了。 比如说维珍银河 (Virgin Galactic) 是第一个成功测试可回收亚轨道火箭的商业公司。这家公司的 SpaceShipOne 空天飞机(空天飞机指既能航空又能航天的飞行器),就是在 2004 年由运输机带入高空后发射,再通过火箭发动机进入太空的。 比他们更早的,还有一个北美 X-15,这是一款在 20 世纪 60 年代使用的美国空军试验火箭动力飞机。像维珍银河一样,他们也先将 X-15 运送到预定高度,然后发射到亚轨道空间去,并且是两次。 但不能否认的是,蓝色起源的成就仍然令人印象深刻。火箭到达太空边缘后垂直降落并软着陆,难度也是很大的。这可能是个将要载入史册的事件呢! 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 继续阅读
Elon Musk:去火星,是最激动人心的冒险
(昨天晚上,特斯拉 CEO Elon Musk 在清华大学和清华经管学院院长钱颖一进行了两个小时的对话,本文内容即来源于他的发言。)如果没人改进火箭技术,那我们永远都上不了火星 「 去火星,是我能想到的最激动人心的冒险。」 Elon Musk 非常平淡的面对上百人说着他的梦想。 一个做电动车的,想去火星?是不是疯了?可是绝大部分人不知道的是,这个梦想从他上大学时就已经根深蒂固了,而且他现在正在做的事情,远远不止 Tesla。 大学时,Elon Musk 想参与那些对未来有影响的事情,所以他把因特网、可持续能源、移民外星、生物学、人工智能作为人生规划的五个方向,现在他已经涉足了三个。在美国麻省理工《科技创业》杂志最近评出的「2015 全球最聪明的 50 家公司」 排行榜上,和他有关的三家公司全部上榜。Tesla 排名第一,做太阳能业务的 SolarCity 排第九,做航天业务的 SpaceX 排在第二十二。 其中,SpaceX 是最有「 科幻」 味道的一个。「 如果没有人改进火箭技术,那我们永远都上不了火星。」 这个公司现在在做可以重复使用的火箭,而它的终极目标,就是飞向火星。他说,10 年之后,登陆火星的愿望或许就可以实现。 当然,去火星不仅仅是星际旅行这么简单,而是定居。也就是说,人类可能会成为「 跨行星物种」。在 Elon Musk 看来,人类的结局无非两种:在地球灭绝,或者移居其他星球。 虽然在若干年之后,人工智能会非常发达,但是它并不能保证人类的绝对安全。如果有新的世界大战爆发,会产生毁灭性的影响,更别说不可控的自然灾害。所以,就必须在其他星球开发备选的栖息地。他觉得火星是不错的选择。 「 我原本以为,没有去火星是因为我们没有这个意愿,但实际不是。问题在于,人们觉得一定不会成功的事情, 很容易就会放弃。」 物理学第一定律 任何物体都要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直到外力迫使它改变运动状态为止。 这是牛顿第一定律,Elon Musk 口中的「 物理学第一定律」,两个小时里被反复提及。 这与他的学习经历有关。为了跟上全世界最先进的技术,让自己变得更「 创新」,Elon Musk 在 17 岁的时候「 逃离」 南非,来到北美。在商科之外,他又学了物理。「 我学商科是认为毕业了之后可能给这经济学位的人打工,如果他们知道的东西比我知道的东西多,我是不利的,所以我需要知道新的东西。」 不过更重要的是,物理能让人了解世界的本质,以及基于此来思考问题。尤其是量子物理,因为它是反直觉的,和惯常的思维逻辑不同。什么是一件事情的「 本质」?如何去解决?在 Elon Musk 看来,要解决一个新事物, 就必须回到它的本质才能找到解决方法。 所以,你可以很容易发现,是「 技术」 推动他做了离开南非的决定,而他现在的种种所做所想,都是遵循了最简单的那个物理原理。用这些东西来解释 Tesla、SolarCity、SpaceX,就显得合理了许多。 在很多人看来,Elon Musk 的这三家公司分属不同的领域,如果回归本质来看,其实它们并没有什么区别——都是解决生存问题,不管是从能源,还是居住环境上。Tesla 和 SpaceX 的实质都是交通工具公司,而 SolarCity 和 Tesla 的实质又都是能源公司。 所以,当他说一定要去火星的时候,我们居然不觉得他是在吹牛,这话听起来比什么「 打造汽车后市场 O2O 生态圈」 要靠谱得多。 Elon Musk 心灵鸡汤 但现实永远比理想残酷。Musk 说当初 Tesla 存活的几率只有 10%,SpaceX 的可回收火箭,曾经进入「 发射不成功公司就倒闭」 的绝境,Tesla 的研发,也遇到过资金困难。2008 年,SpaceX 和 Tesla 同时面临破产,直到破产前的最后一刻才搞定融资事宜转危为安。而直到现在,Tesla 仍然还有各种各样的问题,不管是产品层面还是商业层面。 Elon Musk 自己也是如此。他为了拿到美国绿卡,选择继续上学,为了和更多女生共处,选择女王大学,甚至曾经被 Tesla 的联合创始人告上法庭,理由是诽谤,当然,也曾经差点被投资人「 暗算」。 不过关键在于,经历了这么多之后,他仍然在继续做着对未来有积极影响的事情,并且仍然坚定的说登陆火星的计划。 你很容易就会沉浸在 Elon Musk 构建出的那个科幻世界里,跟着他一块儿「 仰望星空」。 然后,你看见了什么? 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谢谢合作! 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 (微信号:GeekCar)& 极市 (微信号:geeket)。
SpaceX 火箭发射后爆炸,Elon Musk 这个生日不开心
本周日(6 月 28 日)是 Elon Musk 的 44 岁生日,同时也是他的公司-SpaceX 发射猎鹰 9 号火箭的日子。本想借火箭来庆祝自己的生日,却没想到火箭在升空后不到 3 分钟就爆炸。这已经是 SpaceX 近月来第三次回收火箭试验失败了。 此次猎鹰 9 号搭载的龙飞船(Dragon)的任务是给国际空间站供给食物和器材。龙飞船上装有超过 4 吨的食物,这是给空间站的宇航员 Kelly 一年的食物。另外,飞船上还有太空实验用的器材和一些电子设备,比如微软的 Hololens。(这么多的食物毁了,吃货们看到了这个消息估计哭得比 Musk 还伤心。)这次发射任务最吸引人的地方仍然是回收一级运载火箭的试验。 一般的一级火箭主要是飞船的推进器,在到达太空边缘时会和火箭的其他部分分离,然后解体并坠落在海中。这样意味着每次的发射任务都得制造新的火箭,也造成了火箭发射的巨大成本。 而 SpaceX 的猎鹰 9 号火箭可以在发射后返回,我们就可以对它进行循环利用。如下图所示,火箭起飞后的 3 分钟,一二级火箭分离,上级继续推着飞船前进,而第一级运载火箭则返回地面,回收利用。 下面是猎鹰 9 号火箭的结构图,可回收的第一级运载火箭在最下端,装满食物和器材的龙飞船则在最上端。 美国宇航局(NASA)表示目前暂不清楚火箭爆炸原因。Elon Musk 则发 Twitter 说,这次爆炸与液氧罐压力异常增大有关,SpaceX 将通过故障树分析(Fault Tree Analysis),找到事故的确切原因。 宇航员 Kelly 刚刚在空间站看到的猎鹰 9 号运载火箭发射失败画面,有些悲伤。嗯,毕竟装的是他一年的食物呢。 这次发射失败不只对 SpaceX 是个重大打击,NASA 也大受冲击。 自从美国航天飞机在 2011 年退役后,美国人一直依赖俄罗斯的「 联盟号」(Soyuz)太空船运送宇航员往返于地面和国际空间站。而 NASA 租用俄国飞船的价格不菲,每个座椅需要支付 7100 万美元。因此 NASA 期望能仰赖民间业者代为运送货物至太空站,最终甚至是运送宇航员,不再依赖俄罗斯。 于是去年 9 月,NASA 选中 SpaceX 的运载计划,签订了 26 亿美元的合同,建造太空船。SpaceX 也对外宣称有计划准备在两到三年间做载人飞船试验。 这次爆炸会不会推迟载人飞船试验呢?我们不得而知。希望不会对 NASA 和 SpaceX 的合作有什么影响。毕竟这是一旦成功就改变航天史的事情,多失败多爆炸几次又何妨呢。 Anyhow,Musk 这次算过了一个心塞的生日。 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谢谢合作! 同时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 (微信号:GeekCar)& 极市 (微信号:geeket)。
同门相争:SpaceX 打造超级管道对标 Hyperloop
加利福尼亚州霍桑市并不是一个充满科幻色彩的地方,但是特斯拉汽车公司的首席执行官艾伦·马斯克将改变这一现实状况,打算投资建造超级管道回路列车。 具体细节目前尚未公布,不过由马斯克领导的 SpaceX 公司对外宣布,他们已经与高等学府以及独立研发团队展开竞争,设计出了超级回路胶囊型列车,而该理念早在两年前就开始出现。超级回路列车类似于行驶在启动导管中的火车,通过磁力和空气压力的组合提供动能。 理论上讲,超级管道回路列车的运行速度可以达到 800 英里/小时。根据 SpaceX 公司的信息,胶囊型列车将展开无人类乘客状态下的测试工作,缩放版超级回路选择在了洛杉矶旁边的霍桑。大量的学术机构都对这项测试挑战充满兴趣,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测试回路仅仅只有几英里长,连接着以航空公司文明的艾尔塞贡多,这也方便了工程技术人才及时提出一些富有成效的解决方案。 所有创新理念条目都被要求为开放资源,满足了马斯克渴望技术传播独立于公司之外的追求。这样的举措开始发挥作用:上个月末,超级回路列车运输技术公司宣布,他们打算在加州建造一条五英里长的测试管道。 现在面临的所有技术难题都可以在 SpaceX 公司网站上看到,而相关技术解决方案投稿的截止日期为 9 月 15 日。 (转载自盖世汽车网)
Elon Musk 带你参观 SpaceX 工厂
一个造火箭的公司究竟什么样?在下面这个视频里,Elon Musk 会亲自带你走进 SpaceX 公司和工厂。 视频里的 Elon Musk 像个学霸一样讲解火箭的各个部件和生产流程。看完这个你会觉得,Tesla 和 SpaceX 比起来简直太「 小儿科」 了。 视频 22 分钟,Elon Musk 粉丝可以看个够,另外如果你好奇火箭的制造过程,也建议看看这个视频,墙裂推荐!(视频提供:NASA 中文,中文字幕:ZiMuZ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