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联网老兵」李献坤,想怎么做 UBI 保险?

· Dec 24, 2015

最近几年车联网很火,似乎每年都是「 车联网元年」。在保监会对商业车险费率进行市场化改革后,很多人也对「UBI 车险」 充满了信心。「 保监会、市场化、车险费率」,听着就让人头大,但说到赚钱可能就不是那么无聊了。 UBI 车险到底是怎么回事?他们在干什么?他们打算怎么赚钱?我们找李献坤聊了聊他的看法。 李献坤从博泰离职后,创立了芮锶钶(Risk Network)。由于他算是第一代车联网从业者了,这次创业在圈里也引起了很多人关注。 做「UBI 技术」,而不做「 车险」 由于保险公司的特殊性质,国家保险行业管控仍相对严格。但商业车险费率改革后,给 UBI 车险带来想象空间。UBI 车险的基础是「 用户行为」,其次是「 保险」。但如何根据获取到的用户数据进行评估,这就是李献坤的芮锶钶公司要解决的事了。 李献坤说芮锶钶做的是「 服务体系」,这个体系创新表现在两方面,一是「 技术」,二是「 模式」。目前 UBI 车险还处于技术积累阶段,说的人多,做的人少,很多公司进来了又默默退出了。 技术方面,芮锶钶使用的是欧洲「Risk Technology」 的 UBI 模型,是其在中国的唯一专利技术拥有方。但任何 UBI 模型都不能搬来直接用,所以在半年前,芮锶钶就开始了 UBI 模型的中国本土化工作,但仍需要时间。 本地化之后,UBI 模型最终是给用户行为数据分析服务,而数据来源可以分为两方面。 首先是车,车的行为数据收集装置,可以是前装的,也可以是后装的。对于前装,由于主机厂本来就要做车联网系统,所以硬件都是现成的。后装方面,主要依靠配备了 GPS 和加速度传感器的智能硬件。 其次是手机,主要对个人的驾驶行为进行评分,还是依靠手机现有的 GPS 和加速度传感器。当然,通过手机收集数据会有弊端,比如如何分辨用户是在开车还是坐车?芮锶钶的做法是对用户进行长期的「 用户画像」,在弄明白你是不是在开车后,再对你进行驾驶行为习惯评分。 对于 UBI 车险来说,最好的数据来源就是「 车+人」 了,至少李献坤是这么说的。 个人看来,做手机端解决方案看似在对其驾驶行为进行评分,实际上还是为了整个「 体系」 服务。因为人对手机端 App 粘性更大,在 App 里可以违章查询、汽车维修保养或其他汽车服务。 他们的模式是什么? 这是采访创业者时最常问的问题了,对此,李献坤抛出了一个「 生态」 的概念。乐视之后,生态这个词就铺天盖地了,但芮锶钶打算如何构造生态? 简单来说,芮锶钶是一家技术驱动型,服务于保险公司、主机厂、智能硬件厂商的公司。无论对于哪一方,经过分析,你都会发现,芮锶钶跟谁都有合作的可能,但他们到底有什么共同的利益基础? 首先是保险公司,手握保险牌照,保险创新还是由保险公司说了算。UBI 车险是一个趋势,在缺少 UBI 技术的时候,保险公司更倾向于把技术外包,让 UBI 车险更快落地。按理来说,成熟的 UBI 技术可以降低事故发生率,理赔减少,保险公司盈利增加,对谁都是好事。 其次是主机厂,芮锶钶也和主机厂在谈合作。假如主机厂手握数据,也能卖保险,或多或少都会增加用户粘性,增加盈利。同时,在通过 UBI 模型对数据进行分析后,掌握到自家用户的驾驶行为习惯,也可以做用户画像。 第三是智能硬件厂商,这是收集驾驶行为数据的重要方式之一,他们也可以从中获利。简单来说,就是智能硬件厂商把收集数据到的数据开放给芮锶钶。如果用户驾驶行为良好,间接给保险公司带来收益,那么智能硬件厂商也会相应获利。 他们怎么赚钱? 本质上,UBI 技术是在给保险公司省钱,芮锶钶会从保险公司那里获得分成。至于主机厂、智能硬件厂商,都是李献坤「 生态」 的一环,你们参与进来,大家一起赚钱,皆大欢喜。当然,皆大欢喜的前提是芮锶钶获得了保险公司认可。 目前来说,李献坤的思路已经很清晰了,就是专注于 UBI 技术,然后号召更多公司参与进来,一起把这张饼画大。据李献坤说,他们的合作项目都是「 非标准化」 的,根据不同的合作伙伴、不同需求,制定不同的合作方案。 关于芮锶钶在生态中扮演的角色,李献坤用了个大排比句来描述:「 不做车联网,是车联网的催化剂;不做保险公司,是保险公司的粘合剂;不做智能硬件,只是智能硬件的搬运工;不做 O2O,只为 O2O 做义务导流。」 成熟的 UBI 模型,至少需要十万级汽车端数据、百万级的手机端数据来验证可行性,之后还需要不断对模型进行更新迭代。但关键就在于,如何在前期积累如此多的用户? 虽然李献坤现在是创业者,但其实已经积攒了很多资源,包括主机厂、保险行业、技术等方面。李献坤说他不喜欢吹牛,对于 UBI 车险,也并没有说得很高大上。 但是有一句话,他在采访中真的一共说了三遍:「UBI 车险别只盯着 OBD。」 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谢谢合作! 同时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           (微信号:GeekCar)& 极市        (微信号:geeket)。

驾驶行为决定车险费率,这事靠谱吗?

· Jul 17, 2015 333

从今年 4 月 1 日开始,保险公司可自主确定商业车险条款,在基准纯风险保费的基础上自主测算附加费用率。 也许是政策逐渐明朗的缘故,UBI(User Based Insurance, 基于用户行为的保险)车险的概念一下子又火起来了。 做 UBI 车险的几点核心 要做 UBI 车险,我们得先来看看它的几点核心是什么。基于用户(驾驶员)的驾驶行为来差异化定险,那么最关键的东西是如何差异化。差异化的实现主要由以下几点核心决定: 1. 用户驾驶行为数据的收集 驾驶行为数据的收集其实是个比较「 辛苦」 的工作,需要一定时间的积累,且数据尽量保持连续。 一种途径是通过 OBD 硬件来收集汽车的速度、里程、油耗甚至是位置、加速、刹车等信息。国外有美国的 Progressive 等,国内有腾讯的路宝盒子、Autobot,还有最近的车挣 OBD、车蛋 OBD 等等一大堆 OBD 盒子。总之,但凡是个 OBD 都在想 UBI 这事儿。 第二种途径是通过手机本身内置的陀螺仪等感应器来实现数据的采集,主要包括里程、车速、转向和刹车的剧烈程度。目前通过这种方式做 UBI 的有瑞士 MSG 公司的 MyMile,国内有「OK 车险」。 其实还有第三种更好的途径:那就是由车厂来做数据的收集。随着车联网技术的推进,未来车厂能够从云端实时搜集到用户的更多维度的信息,基于这些数据来做 UBI 车险更为精确。 2.UBI 车险模型的建立 收集到的数据要经过分析且应用到科学的保险模型,这其实是整个 UBI 技术的核心点。UBI 车险产品最终呈现给用户的效果很大程度基于此。 前段时间爆出前博泰副总裁李献坤离职进行 UBI 创业,他们的 UBI 基础模型就是由英国 Risk-Technology 提供的,Risk-Technology 进行了约 10 年的 UBI 基础模型搭建,是世界上仅有的几家专注 UBI 模型的公司。 之前提到的位于上海的 OK 车险在模型方面也有很强的技术积累。创始人齐石是美国波士顿大学精算硕士毕业,有美国汽车保险公司 Plymouth Rock Assurance 多年精算从业的经验。OK 车险有意向个性化风险定价引擎,他们还整合了车价、车型、违章历史数据、个人信用等多维度数据来进行补充。 OK 车险提到了 3 大风险调整因子: R 因子(Risk Exposure Adjustment Factor):用于描述车主在不同出行时间段、不同路况上行驶的风险暴露程度。经常行驶于事故高发时间和路段的车主将会获得更高的 R 因子得分。R 因子的得分会影响三者险、车损险、司机和乘客座位险的保费,R 因子越大相应的保费也会越高。 P 因子(Path Density Adjustment Factor):用于描述车主行驶路线的离散程度。对于大部分时间往返于固定路线(例如住所和公司间路径)的车主,对路况非常熟悉,出险的概率会降低,相应的 P 因子得分也会较低。P 因子的得分会影响三者险、车损险、司机和乘客座位险的保费,P 因子越大相应的保费也会越高。 D 因子(Driving Behavior Adjustment Factor):源于车主的综合驾驶行为习惯评分。良好的驾驶行为,包括在驾驶途中减少使用手机、驾驶平稳、保持较高的警惕性与较集中的注意力,将会显著的降低事故发生概率。这类车主将会获得较高的综合驾驶行为习惯评分,对应较低的 D 因子得分,并能在三者险、车损险、司机险、乘客险等的保费上获得折扣。  3. 和保险公司的合作对接 在中国从事保险相关的业务,必须得拿到保险牌照。所以互联网切入的 UBI 车险创业者们必须找到各种保险公司进行合作。合作的深度就决定了最终产品服务是否更便利于广大用户。 目前市场上普遍的产品模式是把各家的车险产品罗列出来,绝大部分不能连通保险公司产品的购买和后续服务。另外,一些比较新颖的车险开发需要和保险公司一起来制定,这也需要合作的深入。 通过对市面上的相关产品分析,GeekCar 不太看好 OBD 这个切入 UBI 的模式。原因是用户对于 OBD 硬件的使用习惯并不是很好,之前那些 OBD 经过一年多也没有闹出什么动静,OBD 产品直接面向 C 端时,很难有大范围的普及。而对于从手机切入的方式来说,手机本身虽然是用户使用频率极高的硬件,但是如何保证用户在驾驶过程中每次都能开启相关 App 上传数据,是个很大的问题,同时,GPS、电量这些东西也必须考虑到。 相反,我倒是最看好未来车厂能够自己做好 UBI 车险业务。车辆本身能够记录下各种行驶数据,且买车和后续维修保养等信息车厂都能较为容易地掌握。保险数据模型方面,引进保险相关专业人才或者交给模型第三方公司就能解决。除此之外,车厂和保险公司的合作话语权更大,这样的深度合作可能性更大。 不过大公司们尾大不掉,或许等他们真正开始重视自己来做 UBI 车险时,其他的 UBI 车险创业公司已经把他们远远甩到了后头。 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 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