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pany  大公司

F1 赛车可以合法上路?奔驰说「我觉得 OK」

· Sep 12, 2017 333

有人说,越是精密凶猛的机器,长得越漂亮。当技术达到一定高度,与之匹配的「皮囊」也不会差的太多。比如: 在看见下面这辆车之前,我差一点儿就信了: 这就是奔驰在这次法兰克福车展上发布的 AMG project one,也就是千呼万唤已久的那辆 hypercar。 这辆性能怪兽有超过 1000 匹马力,全球限量 275 台,售价超过 270 万美元,目前已经销售一空。 但是这个外观…… 客气一点儿说,虽然算不上丑,但是和以上罗列的「光环」相比,这个外观其实还挺让人失望的,尤其是把它和当今三大神车放在一起对比,落差还是有点儿大的。 还有人说,这个外观感觉像是在「致敬」当年的迈凯伦神车 F1。 当然,如果不讨论外观的话,奔驰这次对待 Project One 的方式,还确实挺极客的。因为,这辆车在本质上来说,就是一台能合法上路的 F1 赛车,而并不是什么所谓的「借鉴了来自 F1 的技术」。 按照奔驰的说法,这辆车的定位就是 F1 for road——披着超跑外壳的 F1,尽管这个外壳不那么美。这一下子,就让 Project One 和三大神车拉开了距离。 Project One 的动力系统几乎照搬了奔驰 F1 赛车上的设计。1.6T 发动机和 8 速变速箱,其实都和 F1 上用的一样。 不过严格的说,1.6T 发动机还是有些小区别,因为奔驰把用在 Project One 上面的发动机调低了最高转速,从原来的 13500 转下调到 11000 转,这么做可能更多还是出于引擎寿命的考虑。 整套动力系统还包括了 F1 赛车上面使用的 MGU-K 和 MGU-H 系统。它们分别和刹车、涡轮相连。前者是所谓的「动能电机」,负责刹车时的能量回收,后者是「热能电机」,负责把涡轮废气能量进行回收,而且和 F1 赛车上面一样,MGU-H 还可以顺便解决涡轮迟滞的问题。 奔驰说,整个动力单元的热效率超过 40%。 实际上这辆 Project One 上面有四台电机,相比 F1 多出来的两台被放置在了两个前轮上,每台电动机的功率是 120kW,最高转速达到 50000rpm。 电池组重 100 公斤,这个数据是 F1 W06 赛车上的四倍。整个电力系统使用的是 800V 平台。 结果是,这辆车除了在赛道上飞驰之外,还可以用纯电行驶 25 公里。 悬挂也是采用的和 F1 类似的形式,后悬挂直接和变速箱连接在一起,不过材质由 F1 上的碳纤维改成了金属。 下面这个小动画,可以帮你更清楚的看清 Project One 和 F1 赛车在动力结构上的区别: 只能说,有了这一套底子,一切性能参数都显得没太大意义了。你会去怀疑一台 F1 赛车的性能吗? 至于内饰嘛,当然别认为它会走 S 级的豪华路线,虽然两块大屏还有,但是被分开了,长方形方向盘很有 F1 的感觉,但是左右两边的多功能按键在提醒我们这是一辆可以上路的量产车。方向盘控制区域设计和 E 级类似,也用到了小面积的触摸板,放大了仔细看,我靠,这辆车居然还给手机设计了储物槽,而且居然还带语音控制功能…… 其实最近也有另外一辆以 F1 技术为基础打造的 hypercar,就是红牛和阿斯顿马丁合作开发的 AM-RB:001,相比那辆车,Project One 虽然没有夸张的空气动力学套件,但确实让人觉得更加 exciting(外观除外)。 而说到 F1,发动机寿命等等话题不可避免,前面提到了,Project One 调低了引擎转速,整车行驶 5 万公里才需要做一次大保养。头哥阿隆索听到这个消息,可能要哭晕在厕所了…… 除此之外,还会有人好奇,Project One 这货,和蔚来的 EP9 比,到底谁更快呢? 来让我们总结一下:当头哥哭晕在厕所的时候,蔡澈老爷子可能刚刚接完朋友的求购电话,放下电话,老爷子微微一笑:都说我们这车丑?然而你大爷还是你大爷。 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谢谢合作! … 继续阅读

丰田与 Grab 达成合作,他们还打算分析运营车辆的驾驶模式

· Sep 01, 2017 333

本周,丰田宣布投资东南亚打车应用 Grab,他们希望通过这次合作为东南亚市场提供方便、安全同时有吸引力的出行服务,但是投资的具体金额他们并没有透露。今后,他们将对 Grab 位于新加坡的 100 辆运营车辆进行追踪记录,分析驾驶模式的同时还可以为司机提供车联网服务。 今年 4 月,丰田投资 5500 万美元成立了一个叫作「Next Technology」 的创新科技基金,这一次对 Grab 的投资就会通过基金会来完成。上个月,Grab 刚刚获得了有滴滴出行和软银集团领投的 20 亿美元投资,随后他们的估值也超过了 60 亿美元,而这一次他们的目标融资额为 25 亿美元。 其实丰田并不是第一家投资 Grab 的车企,本田在去年就曾对 Grab 进行过投资,两家公司当时还约定共同在东南亚推出摩托车打车服务并提升安全装备。本田投资的原因主要有两点:在共享出行领域进行布局同时促进摩托车销售。与本田一样,丰田这一次同样希望借助对 Grab 的投资完成在东南亚移动出行市场的布局。另外,他们还想要探索全新的盈利模式,自动驾驶、整车电气化以及车联网等技术正在逐渐改变个人使用汽车的方式,如何抓住这段时间窗口占据有利位置也就成为了各大车企思考的重点。 去年 5 月,丰田曾对 Uber 进行过投资,而在去年 10 月份时,他们投资了一家位于旧金山的共享汽车公司「Getaround」。上个月,丰田还与夏威夷一家汽车经销商 Servco Pacific 达成了合作,两家公司准备共同测试共享用车服务。再加上这一次对 Grab 的投资,丰田在共享用车领域的布局速度已经开始逐渐加快。 对于 Grab 而言,丰田带来的绝对不仅仅是资金上的帮助,全球顶尖车企所拥有的技术储备以及产品背书可以让 Grab 更有底气与其他对手对抗。同时,有了丰田之后,Grab 也可以做好充分准备随时向全球市场扩张。目前,他们已经在包括马来西亚、新加坡、越南、印度尼西亚以及泰国等 7 个国家共 65 个城市开展业务。公司的主要业务包括出租车打车服务、专车服务以及摩托车服务,同时 Grab 已经成为了 Uber 在东南亚地区最大的竞争对手。 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谢谢合作! 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  (微信号:GeekCar)& 极市  (微信号:geeket)。

除了自动驾驶,丰田还想用 AI 技术研发燃料电池

· Apr 01, 2017

AI 能干什么?丰田给出了最新答案:用来研发电动车电池。 看起来有点意外是吧?我们来聊聊是怎么回事。 先摆新闻:丰田前几天宣布,他们将投资 3500 万美元成立一个新项目,这个项目主要负责使用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开发新材料,同时为电动汽车打造新一代的动力电池组。 这个项目由总部设在美国的丰田研究院 Toyota Research Institute (TRI) 负责,他们希望 AI 技术可以帮助人类寻找到更合适的材料,新材料将帮助丰田提高锂电池的能量密度和使用寿命。同时,一旦开发出合适的材料,丰田还将用来打造新一代的燃料电池。如果项目成功,燃料电池将拥有更合适的催化剂来替代稀有资源 Pt。 在 TRI 的首席科学官 Eric Krotkov 看来,「人工智能技术可以进一步探索电池材料科学的边界。丰田希望到 2050 年时,汽车二氧化碳排放量可以降低 90%,而人工智能技术将会帮助丰田离这个目标更近一步。」目前,包括斯坦福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密歇根大学、布法罗大学、康涅狄格大学以及英国材料科学公司「Ilika」 都与丰田达成了合作关系。其中,斯坦福大学教授 Jens Norskov 就认为,丰田这个新项目可以扩大机器学习技术在材料发现领域的应用,各家公司和机构需要把理论、实验和计算结合在一起才有可能取得技术性突破。 其实一直以来,对于材料的研究与利用都是电池产业的核心内容。各家电池厂日以继夜都在思考,如何找到新材料并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和使用寿命。 但是,丰田突然宣布要把 AI 技术用于电池研发还是让很多人大吃一惊。大家的第一想法都是:AI 技术与电池研发有什么关系? 文章开头说过了,丰田想用 AI 技术帮助用来开发新材料。其实在选用电池材料的过程当中,一系列复杂的材料配比耗费了大量的计算资源,而 AI 技术则可以缩减人类的工作量,帮助人类选用最合适的材料及配比打造出新一代动力电池。 除了人工智能之外,丰田还特意强调,他们会在新项目当中会使用机器学习技术。机器学习技术涉及到了概率论、统计学以及逼近学等多种学科,同时还可以看做是人工智能的核心。机器学习的算法多种多样,例如有些人所熟悉的利用最小二乘法绘制线性回归曲线,机器学习可以快速建立线性模型,同时最小二乘法还可以最小化线性模型的误差。 除了回归曲线之外,机器学习算法还可以进行逻辑回归统计,将一个或多个解释变量数据,建立成二项式模型。同时,使用累计分布的逻辑函数来估算时间发生的概率,测量分类因变量与其他独立变量的关系。简单来讲,机器学习算法可以帮助人类快速完成概率计算,有利于帮助人类进行电池材料筛选。 不过,虽然丰田给出的官方说法是这样,但 AI 技术在汽车产业还有一个更重要的用处:开发自动驾驶汽车。此前,丰田 TRI 一直都在重点研究人工智能在自动驾驶领域的应用。为此,他们还联合了斯坦福大学以及麻省理工学院,并且在这两所大学旁边分别建立了研究所。上个月,他们还在加州 Palo Alto 展示了一套自动驾驶测试平台。 无论是此前开发电动汽车,还是这一次选用新材料研发电池,丰田最近两年一直都在努力寻求 AI 技术在汽车产业的利用空间。随着这一次丰田新项目的成立,锂电池以及燃料电池领域或许又要迎来一次技术突破。 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谢谢合作! 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   (微信号:GeekCar)& 极市   (微信号:geeket)。

花几万块钱买台靠谱的微型电动车?我们给你提供了这几个选择

· Jan 22, 2017

「 特斯拉终究只是有钱人的玩具,离实用的代步买菜还距离好远呢,还不如老年代步车来的实惠。」 这是我们昨天那篇关于特斯拉文章的一条粉丝留言。 确实,特斯拉不是人人都消费得起的,但是「 老年代步车」也未免太 low。况且,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买电动车还是「 政策所迫」,于是有一个非常大量的需求是不能被忽视的:我就想买个便宜还靠谱的电动小车代步! 放眼望去,目前的电动车市场上,能满足这个需求的产品有北汽新能源 EV 系列、上汽荣威 E50,众泰 E200、奇瑞 eQ、知豆等等,但是这些车都或多或少的有这样那样的奇葩问题,甚至被我们干脆定性为「 不靠谱」。就像蔚来汽车创始人李斌的那句「 名言」:电动车车主不应该被「 惩罚」。 不过,进入到 2017 年,如果你想买一台小型、微型电动车,备选车型会极为丰富。而且随着技术的进步,你用同样的价格,能买到品质更好的产品了。 比如下面这几台: 北汽新能源 EC180 这是前几天刚刚上市的一款车。看了这个外观,可能你会第一时间联想到当初的 EV150。不过,在 EC180 的上市发布会上,北汽新能源方面说它是「 全国首款量产全新正向平台开发的纯电动汽车」,听上去很厉害的样子。要知道,当时的 EV150,可是基于油车改造而来的电动版车型。 EC180 是一台五座车,搭载了一台 30kW 的电动机,电池组容量为 20.3kWh,工信部续航里程 156 公里。外观、内饰都非常中规中矩。 EC180 的定位并不高,北汽新能源把它定位为「 国民电动车」,两款车型在 2017 年补贴后价格分别为 4.98 万和 5.58 万元。从价格上来说,确实已经够「 国民」 的了,只是,外观内饰已经不算出彩了,我们对它最大的期望就是,别再像当初的 EV150 一样问题多多了。对于很多人来说,能接受外观、内饰的「 惩罚」,但是只求车子靠谱、稳定。 另外,EC180 最大的遗憾,就是它不支持快充,给它充满电需要 7 个小时。 北汽 ARCFOX-1 如果你觉得 EC180 比较 low,给你推荐个新品牌——ARCFOX。实际上它也是北汽新能源旗下的,只不过和「 国民车」 系列走的是两个不同的路子,这个更高端、精致。而这个 ARCFOX-1,则是 ARCFOX 系列的入门车型,定位为智能化个人交通工具,从 2013 年就开始立项了。 ARCFOX-1 最讨人喜欢的还是外观,看上去就是一辆迷你版的 SUV,方方正正,采用 2 门 2 座设计。它的外形经过 3 次迭代,才最终成为现在的样子。在去年的北京车展上,北汽带来了 ARCFOX-1 的敞篷版车型,随后推出下图中的硬顶版。 当然,也有人非常不喜欢它的长相…… 别看它小,ARCFOX-1 却集中体现了北汽新能源在电动车方面的技术积累。它采用了正向研发的全新电动后驱平台,车身是全铝合金框架式结构。另外配置也不少,包括无钥匙进入系统、远程监控、车机互联、胎压监控以及具备健康监测功能的多功能方向盘等等。完全是「 精品小车」 路线。不过,它的价格想必不低,和知豆这样的产品走的完全不是一个路线。 官方说它的续航是「 最低 180 公里」,将于今年上半年上市。据说,它还能充电 5 分钟,行驶 50 公里,这句话或许会成为未来 ARCFOX-1 的广告语…… 最近,又有了 ARCFOX-1 量产版的谍照曝光,外形看上去改动并不大,但轮毂向成本妥协了。   奇瑞小蚂蚁「小蚂蚁」是奇瑞寄予厚望的一款车,这款车在概念阶段就经历了三次迭代,并且经常出现在各大车展奇瑞的展台上。第一代小蚂蚁是奇瑞设计师脑洞的集中体现,但是当量产版小蚂蚁曝光时,完全就是「 卖家秀」 和「 买家秀」 的差距。 量产版小蚂蚁是一款两座小车,车厂 3.2 米,虽然也是两座设计,但是比众泰 E200 和知豆 2.8 米左右的车长明显大了一圈。这辆车配备了 30kW 的电动机,最大续航里程 151 公里,极速 100km/h。 小蚂蚁内饰中控位置有一块大屏,但目前有哪些功能还不清楚。令人欣慰的是,这款 A00 级小车的设计并没有模仿的痕迹。 小蚂蚁在快充模式下只需半小时就能充 80%电量,慢充则需要 6-8 小时。 它可能在今年 3 月正式上市,补贴后可能在四五万的价位。相比起卖六万多的奇瑞 eQ,不知高到哪里去了,尽管它只是一台微型电动车。把 eQ 和它放在一起,我们应该会感到欣慰——我国的电动车产品,在这几年还是有进步的……事实上,这辆车也被奇瑞寄予了厚望,所以他们没有理由敷衍了事。 五菱宝骏 E100 五菱绝对是个充满传奇色彩的品牌,而宝骏 E100 则是这个传奇品牌的第一款电动车。 从外观上看,E100 很难摆脱和奔驰 smart 的关系。媒体关于 E100 很多报道,甚至会直接管它叫「 五菱版 smart」。它比知豆更小,车长只有 2.5 米,车宽 1.5 米。 虽然 E100 外形有山寨 smart 的嫌疑,但内饰还是挺有看点的。虽然是一辆极小的车,它也有液晶仪表+中控大屏,不过,从下面两张图片来看,中控台上那块大屏,应该是一个可拆卸的平板电脑。 中控位置还有一个很平整的平台,这一点倒是很有特色。另外,它居然还有电子手刹。其实从外观内饰的种种细节也可以看出,这辆车未来的主力用户,应该是追求时尚的年轻人。甚至可能会被拿来用做分时租赁、共享用车。 底盘方面,前驱,四轮独立悬挂,四轮碟刹,车小,但是规格不低。电机峰值功率 29kW,电池组容量 … 继续阅读

CES 2017 | 为了搞定自动驾驶,Intel 在 CES 上掏出了什么「武器」?

· Jan 06, 2017

在 CES 开幕前,Intel「 突然」 宣布将 购买 HERE 地图 15%的股份 ,算是提前搞了个大新闻。 不过,在随后开始的 CES 上,Intel 在自动驾驶相关的内容方面依然很坚挺,一下子又发布了几个「 重量级」 的产品和消息。 5G 调制解调器 首先来看看能够覆盖全球所有波段的 5G 调制解调器(5G Modem)方案。这款调制解调器由三个部分组成,分别是代号为 Gold Bridge 的新 Modem 芯片、代号为 Segula Peak 的 28GHz 毫米波射频芯片,以及 Monumental Summit 6GHz 以下频段射频芯片,是第一个能够同时支持 6GHz 以下频段和毫米波频段的 5G RFIC(射频集成电路)的芯片方案。 首先要说明,这个方案并不是单单针对 5G 频段,也就是说,它可以应用在物联网的各种设备中。在这里,我们主要谈和汽车有关的部分。 先简单说下自动驾驶应用 5G 通信的必要性。由于车辆、道路设施等都需要在同一个网络下进行信息传递,并且数据量巨大。因此,如果在现有频段下通信,会造成很拥挤的情况。另外,由于驾驶和安全的强相关,因此使用专用频段进行通信也就有了很高的必要性,能够防止来自其他设备的干扰和一些恶意攻击。 当然,目前在全球范围内,5G 通信的规范还没有制定完成,但是已经有了几个主要的频段。去年的 MWC 上,Intel 也已经公布了应用于 5G 网络的开发平台,提前开始了布局。所以在今年,Intel 发布这个 5G Modem 方案也就顺理成章了。 另外,虽然 5G 通信的实际投入商用还需要一段时间(大约在 2020 年之后),但目前为止,使用 5G 通信的自动驾驶相关测试已经在进行。在这个节点,芯片供应商的斗争其实早就已经开始了。 在芯片行业内,包括高通在内的竞争对手们,其实也都对 5G 频段进行了相关研发和布局。所以对 Intel 来说,抢占「 第一个」 发布产品的窗口期,对之后的市场竞争也有一定帮助。另外,Intel 也需要时间对这个方案进行测试验证。 今年下半年,这个就方案将会试制并且投入测试。 Intel Go 再来说说 Intel Go 无人驾驶解决方案,这是一个专门用于自动驾驶解决方案平台,能把车辆和云端联系起来。这个方案包括了一系列支持自动驾驶软硬件开发的组件。例如,Intel Go 能够支持 5G 网络的开发平台,能让车厂在 5G 正式投入应用之前,提前进行相关测试。 另外,Intel Go 还支持搭载英特尔下一代入门的凌动 Atom 和至强 Xeon 处理器的方案,不同的芯片带来了处理能力和成本上的差别,也能满足车厂的不同需求。在这一点上,Intel Go 和英伟达的 Drive PX 2 芯片有些类似,只不过英伟达的方案目前对 5G 的支持还有所欠缺。 在宝马 CES 的发布会上,他们宣布将会联合 Intel 和 Mobileye,在今年下半年投入 40 辆左右的自动驾驶汽车进行测试。 在其中, 英特尔将提供从软件到硬件的技术支持,也就是 Intel Go 的方案。这里面就包括了处理器、固态硬盘、Nervana 人工智能平台等等。 而另一个参与者 Mobileye 则将提供 EyeQ5 计算机视觉处理器。 从 7 月开始,三家公司还将联手开发一个可拓展架构平台,能够供应给其余车厂使用。 总之,在这个 1 月初,Intel 宣布的这么几个大新闻里,我们能够看出他们想要在自动驾驶领域持续发力。虽然目前为止,Intel 在和竞品的对比中可能还没有体现出太大优势。但从旁观者的角度来看,自动驾驶的军备竞争,肯定是越来越好看了。 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谢谢合作! 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 … 继续阅读

过去几十年里,通用汽车居然有这么多次「不务正业」

· Feb 15, 2016 333

如何在聊起通用这个美国汽车品牌时谈笑风生?你得说点别人不知道的… 通用到现在已经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中间难免出现一些点歪了的科技树。今天给大家盘点一些关于通用的「 野史」,包含了通用在过去一百多年中,10 件不为人知的… 你可能知道通用现在玩命的做共享用车项目,但是这篇文章里说的十种「 不务正业」,可能你就不知道了。 10. 通用也玩过转子发动机 说起转子发动机你可能会想起马自达,然后就是马自达 787B、RX-7。其实,通用汽车也是当年转子发动机浪潮里的一朵浪花… 1970 年 11 月,通用获得了转子发动机的制造授权。但通用的研发速度远远跟不上其他车企的脚步,并且通用的转子发动机无法通过美国废气排放标准。后来 在 1973 年的第一次石油危机中,油价攀升,通用的转子发动机计划无疾而终,再也没有公开过试验结果。 9. 通用也造过火车 二战后美国经济迅速繁荣,通用已经在汽车市场取得领先。20 世纪 50 年代中期,通用打算在其他交通领域开拓市场,于是就诞生了 Aerotrain。这种极具未来色彩的列车只生产了两部,并且实际投入运营十年左右。 通用 Aerotrain 的车头的设计灵感来自于 1951 年的别克 LeSabre,后面的每列车厢可容纳 40 名乘客,并且使用了气垫悬挂系统。虽然车头看起来挺酷的,但实际上它的高速状态下的空气动力性能并不好。 然而现在怎么也没见通用的列车在跑?因为在当年这种列车维护保养费用太高,并且牵引机车动力不足,在较为陡峭的爬坡路段还需要外力帮忙推一把。所以通用后来并没有拿到更多订单,Aerotrain 项目终止。 不过光看照片就想坐一次… 8. 超越时代审美的「 科技大篷车」 二战前,通用推出了 Futurliner,它的全称是「GENERAL MOTORS FUTURLINER PARADE OF PROGRESS TOUR BUS」。Futurliner 重 13 吨,高 3.35 米。在最初的车型中,它只配备了四缸柴油机,最高时速只有 65 公里/小时,但油箱容量达到了 340 升。当时通用主要用 Futureline 作为自己的科技成果宣传车,经常穿梭于美国、加拿大。 目前全球仅存 9 辆 Futurliner,非常具有收藏价值。在 2006 年的 Barrett-Jackson 拍卖会上,Futurliner 以超过 400 万美元的价格拍出。 科幻的设计+极为罕见=价值连城的 Futurliner… 7.DUKW 水陆两栖运输车 这是一艘船,也是一辆车,美国人民把它称之为「Duck Boats」,也就是鸭子船。 在二战期间,通用接到了制造水陆两栖运兵工具的任务。于是通用加班加点,用时 45 天,制造出了 2.5 吨重 6X6 驱动的 DUKW。在战争期间,一共生产了 500 辆 DUKW。 时至今日,还有不少美国旅游景点拿它吸引游客。导游:「 赶紧上车(船),没时间解释了。」 6. 拍电影 电视时代来临后,汽车公司纷纷开始在电视上打广告。但是通用觉得光拍广告还不够,于是他们在 1956 年拍摄了一部 10 分钟的电影,片名为「Design for Dreaming」。 这部电影全程对白以唱歌的形式表现,对白和镜头里包含了大量汽车品牌。别说话,还是看下面的视频吧。 5. 和竞争对手合作 1984 年,通用和最大的竞争对手丰田达成合作。双方在加州共同建设了新的工厂,新工厂名字为 NUMMI(New United Motor Manufacturing, Inc)。当时两家公司初衷很简单,就是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后来,通用和丰田合作打造了不少原型车,但是直到 2010 年也没有什么大成果。最终,NUMMI 工厂被卖给了我们熟悉的特斯拉,他们在那里生产 Model S。 和竞争对手合作是一种怎样的体验… 4.Frigidaire 家电 美帝人民可能都知道 Frigidaire 家电,其实这个品牌在 1949 年前曾进驻中国市场,据说当时上海有钱人都用 Fridigaire 的产品。你可以把它理解为中国现在的海尔、美的,主要产品包括冰箱、洗碗机、热水器、微波炉等等。 其实 Fridigaire 曾在 1919 年被通用以 10 万美元的价格收购,在 1927 年 Fridigaire 的市值就达到了 … 继续阅读

百度 CarLife 是山寨版的苹果 CarPlay 吗?

· Jan 27, 2015 333

1 月 27 日,百度终于抛出了传闻已久的 CarLife。中国的互联网巨头 BAT 终于有人开始把手伸向了汽车市场。IT 类的数码产品很火热,但跟汽车一比,立马就屌丝了,毕竟差价在那里呢。可在 IT 厂商看来,汽车厂商简直是躺在地上挣钱的。所以当苹果抛出 CarPlay 概念之后,汽车厂商们终于开始有了危机感,「 我们做点什么吧~」 这就是百度 CarLife 的诞生背景。百度是推动者和平台提供者,初期有奥迪、现代汽车以及上海通用一起进来玩。回到开头我们提出的问题上,百度是在山寨苹果的 CarPlay 吗?回答:不是! CarLife 是个什么东东? 要讲明白 CarLife,先介绍下「 百度地图」 这个 App。百度副总裁刘骏先生介绍「 百度地图」 的时候,提到了超过 70%的市场占有率和超过 3 亿的月度活跃用户,这都是百度地图的巨大优势。 以百度地图为基础,在 LBS 服务协助下,百度打算把汽车端的大量用户消费需求(电影、餐饮、娱乐甚至洗车、维修、保险等后市场服务)统统纳入到「 百度地图」 平台上,然后把用户需求转化为线下的订单,完成在线支付(预计是百度自己的支付系统),从而完成交易。 看出来了吧,百度 CarLife 就是你车里的一个巨大搜索框入口,只要你提出了需求,它就逐渐把你导入到百度控制的闭环生态系统中。野心何其巨大! 汽车厂商为什么愿意合作? 一句话总结:因为过去躺地上太久,跟不上移动互联网浪潮了。 汽车厂商也自己做车载程序,一共也就 50 多个(百度副总裁刘骏先生提供的数据),而单单是苹果的 App Store 就有超过 121 万个应用程序。上一个 7 年里,以 iOS 和安卓带动的智能手机市场规模超过万亿。对不起,我好像忘了 Windows Phone。不过就算加进来,这个数字也没什么变化。 CarLife 和 CarPlay 有什么本质不同? 对比苹果的 CarPlay 和百度的 CarLife,主要差别有这些: 1. 苹果 CarPlay 更偏向 C 端用户的体验,前装后装通吃(看过 CarPlay 界面之后,你就明白这点了);而百度 CarLife 一上来就拉上奥迪等合作伙伴,更偏向和车厂搞关系(起码发布会上,一个字也没提普通用户怎么使用 CarLife)。苹果看重个人用户体验,百度看重商业利益。 不过,颠覆市场的伟大产品,通常都是围绕 C 端用户体验而诞生的,例如 iPhone 和小米手机。你能想象乔教主做第一代 iPhone 的时候会跑到 IBM 和微软那里问:「 你们希望第一代 iPhone 有哪些功能」 吗? 2. CarPlay 在做减法,CarLife 在做加法 苹果专注地把导航、信息娱乐、短信和音乐整合入 CarPlay,尽可能给用户提供简洁高效的服务;而百度 CarLife 想搭一个平台,未来外部的 App 都可以进来。 CarPlay 走的是简洁路线,界面、交互都非常简单。而百度 CarLife 更像是在车里装了一个智能手机,这个智能手机的功能可以不断扩展。 App Store 可是苹果自家的,他们坚持 CarPlay 仅有不超过 10 个 App 图标,背后代表的是「 正和用户需求,高效解决」 的思路。百度 CarLife 同时支持 iOS 和安卓系统,两者囊括了超过 95%的智能手机市场,CarPlay 兼容性更高。毕竟,苹果手机的市场占有率只有 10%多一点。 3. CarPlay 是一个界面,而 CarLife 是一个平台 苹果 CarPlay 期望在一个界面上解决用户导航、听音乐(别忘了苹果强大的播客和内置音乐播放器)、处理短信、信息查询(强大的 Siri)等主流需求。但是不管给你买电影票或者定餐馆。 百度 CarLife 是个欲望巨大的平台。它的终极目的是把车主纳入百度庞大的商业生态系统中,可以帮你买电影票和定餐馆,而且它肯定要从中获利(可能是收取商家佣金的形式)。 汽车厂商对 CarLife 是什么态度? 大概汽车厂商自己也知道落后时代太多了,所以愿意和百度 CarLife 这样的平台合作。CarLife 可以提供众多的百度用户和现有 App 给汽车用,汽车厂家可以省去大量的金钱和开发时间。发布会现场,百度公布了奥迪、现代和上海通用三个合作伙伴,以下是三家合作伙伴的态度。 奥迪: 有自家的 … 继续阅读

路虎「新发明」,让汽车 A 柱穿上「隐身衣」

· Dec 15, 2014 333

路虎在「 360 虚拟城市风挡」(360 Virtual Urban Windscreen)方面又进行了一项新突破:利用 AR(现实增强)这一技术使得汽车 A 柱可以变得「 透明隐身」,把车外情况「 投影」 到 A 柱上,让遮挡的视野能够显示给驾驶员。 这项技术的具体情况:把显示屏内嵌到 A 柱上面,然后显示屏实时接收车外的摄像头所捕获的那些被 A 柱所遮挡的驾驶员视野盲点,同时提醒前方可能存在的目标(如行人、自行车、其他车辆)与车的距离。然后这个系统还能和云端联系起来,让一些有用的信息,如周围可用停车位、加油站、交通信号灯等都能在 A 柱上显示出来。 汽车的 A 柱「 透明隐身」 可以让周围的骑车者、行人以及其他汽车都能够被看到,例如当汽车向左向右转向的时候,A 柱就可以自动隐身,实时显示外部环境。 这其实和之前路虎推出的「 透明」 引擎盖原理差不多:今年早些时候路虎推出的「 透明」 引擎盖技术能够使得驾驶员前方的引擎盖显示出被其挡住的路面情况,能够极大的扩大驾驶员的视野范围,减少盲区。 其实不管 A 柱也好还是车头也好,都是开车时候的典型盲区:引擎盖所挡住的前盲区让驾驶员很难控制和预判距离范围,很容易发生追尾事故;而至于 A 柱盲区,相信开过车的人都有领教,而且在很多汽车评测中,都会把 A 柱是否过于遮挡视线作为很重要的评测点。 路虎把 AR 方面的技术(如「 360 虚拟城市风挡」 等)引入到汽车上来,是对 AR 技术很好的应用。AR 这项技术在车内环境里面的可想象空间还是很大的:比如汽车的前挡风玻璃或者是引擎盖不仅在需要的时候可以变得透明隐身,还可以和导航结合在一起,把周边的一些地标信息显示出来,让驾驶员的视野突破「 物理极限」。 捷豹路虎技术研发负责人 Wolfgang Epple 博士表示,新技术将使驾驶者更加专注于前方道路,不会因为分神去看路标或寻找停车位,而发生不必要的事故。尤其是在现代城市环境下,路上交车辆、行人都比较多,这些新技术能够减少很多的不必要的因为视野不及所造成的碰撞、碾压。 路虎不停的在驾驶视野方面做文章,这是要打造一个无盲区的驾驶座舱的节奏,相比于透明引擎盖,透明 A 柱的实用性要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