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极星做了一些必要的努力和尝试。
首先就是设计服从用户需求。极星 2 在光的运用上,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
与沃尔沃如出一辙的经典「雷神之锤」前大灯在极简主义设计的之下,隐藏着的是 Pixel 点阵式 LED 前大灯。单侧大灯由 84 颗 LED 光源灵活排列,对比传统大灯,能更精准控制每一颗光源的照射方向和角度,照射范围更灵活。
在夜晚漆黑的重庆山路上驾驶这台极星 2 时,你再也不用手忙脚乱地「晃大灯」,并且提心吊胆下一个弯角会不会有对向来车。只需要打开自动远光灯,Pixel 点阵式 LED 科技会结合车前摄像头,自动帮你打亮前方的道路和路边交通标示,并且可以同时识别前方的 5 台车辆,避免成为其他驾驶员口中的「远光狗」。这个体验不亚于我自己的那台全新宝马 7 系上面标配的自动远光系统,甚至反应更快、更亮。
贯穿式的全 LED 尾灯也是极星 2 标志性的设计,它内嵌 288 颗 LED 光源,自带序列式点亮和熄灭效果,当车辆解锁和锁车时,将和 Pixel 点阵式 LED 前大灯一起,形成特殊的迎宾灯效。还有很重要的一点,这个后尾灯的可以根据外部光线情况自适应调节亮度,白天变得更亮,夜晚稍微暗一些,减少了对后车的「视线污染」。
在内饰灯光的运用上,极星 2 更是极度「克制」。不像其他豪华品牌,极尽所能在内饰氛围灯上浓墨重笔,极星却一直在做着减法。就像二十年前同样出自北欧品牌 Saab 的「Night Mode 夜航模式」(夜间驾驶时,按下方向盘上这个功能按键,车内仪表内仅保留时速表的灯光,中控台仅保留三角紧急警示灯按钮灯光,其它仪表灯则全部熄灭,保证驾驶员的专注度)。极星 2 的内饰氛围灯也极为简单,用一种我们暂且称之为「极星白」的单一颜色点缀,营造出一种安静并且舒适的夜间驾驶氛围。
这些设计的妥协或者说设计与功能的结合,一方面可以让用户的日常驾驶更加安全和便利,另一方面,作为一个豪华品牌,也很好地满足了极星车主的一些「优越感」。
除此之外,作为全球首批搭载原生安卓车载系统 Android Automotive OS 的车型,极星 2 的车机和智能座舱在欧美国家地区在谷歌全家桶的加持下,受到了一致好评。而在国内的环境下,极星需要更加适应本土化的需求,尤其是对中国,这个对数字化和互联网接受和使用程度极高的市场来说。
于是在地图和导航层面,极星选择和高德地图合作,在极星 2 上装载了完整版的高德地图,用户还可以同步高德地图账号,实现手机端信息与车机同步。11.15 英寸的数字仪表盘结合竖置大屏,可以实现联动导航,即便是在有着「8D 城市」之称的山城重庆,这套地图导航的体验也足以令人信服,在重庆复杂的「立交桥们」的考验下,极星 2 也可以做到游刃有余,重要的路口、出入口、环岛、以及限速等信息,均可快速并且清晰地反馈到驾驶员,甚至反应速度要快于同时打开的手机版高德地图。
在人机交互层面,极星 2 选择与科大讯飞的深入合作,当我用「你好,极星」唤醒系统之后,可以实现导航,控制空调、车窗、音乐等车内功能。最令人欣慰的是,极星 2 还支持语音分区识别和支持打断对话、连续询问或连续发送指令、自动忽略聊天及无意义的语句等「高阶」语音交互体验,说实话,对于一款「欧洲豪华品牌背景」的电动车来说,极星 2 的体验比我预想的要好很多。
同时,得益于沃尔沃汽车的协同优势,极星与沃尔沃一起成为华为的战略合作伙伴。目前,在极星 2 上搭载了华为智能助手和华为应用商城两款应用。而就在上周,极星与华为正式开启了「黑客松」的开发者活动,极星 2 将借助华为成熟的服务平台,为用户提供海量的安卓智能互联应用,我们有理由相信,极星 2 在本土数字化应用这条路上,会有更多的可能性。
在这个技术大爆发的时代,市场上从来不缺少敢于试错的品牌不断推出更高级辅助驾驶系统(当然一些品牌执意称之为自动驾驶系统),然而对于极星来说,似乎「安全」要比「拔得头筹」更加重要。
极星 2 全车共有 3 个雷达、12 个毫米波感应器和 5 个摄像头,包含前毫米波雷达和前方摄像头,4 个环视摄像头,2 个盲点雷达和 12 个泊车超声波雷达。融合地图信息,可以实现在 0-130km/h 时的 ACC 自适应跟车和 Pilot Assist 领航辅助功能。除此之外,极星 2 还配备前方、后方和盲点探测系统,能探测其周围车辆,以及前方的行人和自行车。
在这次试驾中,重庆蜿蜒崎岖的山路确实没有给极星 2 太多的机会去体现它这套 L2 辅助驾驶的功能,但在一小段高速上的表现也算是中规中矩。
总的来说,极星并不是靠科技创新去「炫技」,而是默默地为他的用户带来最大程度上安全的提升和使用上的便利,同时在此基础上能够方便其他交通参与者,这或许就是极星科技的人性之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