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展虽然有千般不好,但是在我看来,它却在一定程度上聚焦了产品本身。至于销量,在这个场合暂时变成了浮云。
观致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
距离 SUV 57 毫米
千呼万唤之后,他们的「SUV」产品终于发布了,这么大喜的日子,再提销量惨淡之类的事,就有点不合时宜。
为什么把 SUV 加了个引号呢?因为严格的说它并不是 SUV。按照观致官方说法,它的名字叫「观致 3 都市 SUV」,在此之前,它还有一个名字叫「观致 3 Cross」。
从名字可以看出来,这其实就是观致 3 五门通过升高底盘、加装包围而变成的跨界车。它的底盘加高了 5.7 厘米,座椅高度提高了 1 厘米。至于动力总成,仍然是那套 1.6T 和六速双离合的搭配。它的卖相依然不错,「化妆」之后,看起来比原来的五门版更有味道。
车内还是那个熟悉的感觉,我听到坐进后排的一个人对同伴说:「这车的内饰质感不错」。观致的老大郭谦在发布会上也说,通过调查发现,在观致努力营造的设计、质感、互联这几个方面,他们都获得了受众比较正面和积极的评价。
早在观致 3 五门版上市的时候就有人说过,观致首先应该进入的是 SUV 市场,毕竟这是目前汽车行业的消费热点。现在,不是 SUV 的 SUV 来了,虽然离完满还差了一步,但至少让我这个多次参加观致发布会的人感到欣慰。
也有人说,观致就是个大忽悠,把一个两厢车修饰修饰就弄个 SUV 出来,毫无诚意。这个得从两方面看,一是观致用最小的成本在现有资源的基础上扩充了产品线,而且又跟「SUV」沾边,这事至少不亏。而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观致并不是第一个这么做的人。想想前不久在国内上市的「跨界 SUV」 GLA 和奔驰 A 级的关系,有没有觉得释然一些?不过要批评的是观致的小聪明,这事和「模块化平台」关系大吗?
观致逸云:从 1.0 到 2.0 的背后
吉利的展台上已无孙晓东,而观致这边,卫思梵仍然出现在了发布会以及下午的媒体专访中,他仍然要担负观致逸云系统的「讲解员」。
这次车展上,上汽高调发布了自己的车联网战略,观致也发布了 2.0 版本的逸云系统,这些算是在车联网方面为数不多的亮点,而观致显然已经开始进入「领跑者」的角色。
在现场一位工作人员的手机上,我看到了新版的观致逸云 App,和我手机里的老版本相比,界面变化非常大。不过遗憾的是,在现场展车里,车机端并没有发现什么更新。观致方面说,这套系统要在明年初才会正式上线,根据目前了解到的情况看,老车主还是得去 4S 店进行升级,并不能像特斯拉那样通过 OTA 的方式升级系统。
新的系统最值得说的地方是它打通了微信。如果车主想去某地接自己的朋友,在逸云的 App 里选择「去接 TA」,然后就可以在微信联系人里选择要接的人,对方在微信上接受接人请求之后,双方的位置可以实时共享。在 App 端,这个功能其实很像微信里的「共享实时位置」以及嘀嘀打车、易到用车这些打车软件。但它的优点在于,可以在 App 里把对方的实时位置作为导航目的地发送到车机端。
至于 2.0 版本更多的功能,正式上线之后就会看到。从 1.0 到 2.0,历经了一年左右的时间,在这背后,是观致对于车联网认识的不断变化。
在专访里,卫思梵提到最多的字眼是「用户需求」,他们开始学会根据用户的反馈设计功能。从 1.0 版本发布至今,经过了五六次的更新,而在每次的更新里,使用频率很低的功能会被 pass,因为这意味着用户不是真正需要它们。新的 2.0 版本也一样,它并不是以纯技术的角度开发,而是从用户需求、使用场景出发。
用「互联网思维」这样的词对此进行评价,其实挺招人烦的。那就聊聊互联网汽车吧,对此,卫思梵给出的答案是,观致的车子自身具备联网能力,并且运行在互联的生态系统里,所以观致当然属于互联网汽车。
我问他最喜欢中国哪个互联网公司,他说是「Tencent」,其实我本来期待他的答案会是「Qoros」。
观致是一个很分裂的存在:很多人对这个品牌的印象特别好(包括我),但是在路上它甚至比法拉利还罕见。而不管是新车型推出还是新版本系统,他们在做的其实都是弥合这种分裂。两粒药已经吃了,接下来就看疗效了。
最后,还是得说说孙晓东了,我很好奇他究竟能给观致多少帮助。有人今天偶遇到他,问及来观致的传闻,他的回答就四个字:还没定呢。这么看来,这事离成不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