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源逻辑」能否助福特成功突围「屏幕大战」?

· Jan 20, 2015

车机屏幕,乃兵家必争之地,就在某些「极客先锋」高呼:「汽车公司在未来将会是互联网公司的代工厂」的同时,有些汽车行业的巨头也坐不住了,福特就是他们中最先做出反应的一个。

从几年前的第一代 SYNC,到此次我们在 CES 上体验到的 SYNC 3,在 CarPlay 和 Android Auto 火的不行的时候,福特一直坚持使用自己的 Applink 方案,并且此次首次使用 SDL 代码来实现 Applink,也算是 SDL 的第一次商业化。目前开源的 SDL 代码和福特 SYNC 3 的 Applink 代码保持同步, 也就是说,任何一家车厂或者车机厂拿到的 SDL 代码都是和 SYNC 3 上面一样的稳定的版本。福特用这种姿态准备在这场「屏幕大战」中和那些互联网公司赤膊应战。那么开源,到底能给福特在这场战役当中增添多少筹码?这里面的逻辑又在哪里?

说到开源,其形式大致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开发者用了开源代码,做出来的产品也必须是开源的,这种是比较强硬的开源;还有一种是对方利用开源代码做出来的产品没有被强制开源的,福特就是这种从商业角度来讲比较「友好」的开源。

首先,我想我们应该先聊聊一个叫做 Livio 的神秘公司。

DSC01244

就在今年 CES 距离福特展台没多远的地方,有一个叫做 Livio 的展台,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包括先锋、博泰在内的几家公司在做他们的车机屏幕展示,这些车机中的和智能手机互联的功能,无一例外都是基于福特开源的 SDL 源代码开发的。那么为什么这些车机会在 Livio 展台上展示呢?

Livio 是福特收购的一个公司,它是最早在底特律做车机手机互联的公司。Livio 最早的方案既卖给福特,也卖给 GM,还卖给克莱斯勒。现如今,如果福特希望把 AppLink 做到完全开源的程度,就必须拥有所有的知识产权,还有一个反应迅速的团队来支持开源的推进,那么因此,福特之后就决定把 Livio 收购下来。

在我采访福特全球互联业务部负责人 Don Butler 的时候,他表示 SDL 开源形成「大社区」才是福特的愿景。收购 Livio 一方面是为了对 SDL 加大宣传,跟国内一级供应商对接如何把 SDL 源代码接入到他们的产品中,另一方面,有一天 Livio 有可能可以成为 SDL 的内容管理者,设计一个管理制度,确保所有的参与者可以进入到 SDL 下一步的发展和开发之中。

DSC01242

开源带来的突围逻辑

我想我们要从三个层面来看这个「突围逻辑」:汽车厂商、后装车机厂商、开发者。

一、「福特制造车来保证启动量,是一段时间内的销售亮点」

从汽车厂商角度来看,虽然据福特相关车联网负责人透露,目前已经有几家车厂在 SDL 合作方面有紧密联系,但面对适配哪种互联系统的选择,车厂当然会显得比较谨慎。首先,开源这件事情在车厂的观念中是显得比较超前的,车厂的顾虑在于,他们担心用了几年之后福特会来收 License 费用,福特也一直在这方面做努力,专门用了第三方去公证。今年有可能成立一个全球的中立组织,所有愿意参与的人都到中立组织中谈这个事情。

而福特本身作为北美三大汽车厂商之一,至少可以让自己的新款车型搭载 AppLink,这就有一个启动的量,所以和其他做互联方案的公司来说,福特的商业模式并不是卖这个「互联技术」。福特亚太区车载连接技术及商务开发总监黄涌将 SDL 开源描述成是福特在「一段时间内的销售亮点」。这也是福特 AppLink 相比于苹果 CaPplay 和谷歌 Android Auto 的不同点,它可以在保证车机整体良好体验的基础下,更好地保证不同汽车厂商在屏幕上面的差异化需求。

A029349F-E1A4-432B-A7CE-31535FCFCED3

二、后装市场「农村包围城市」

另一方面,福特也会通过类似博泰这种后装车机公司推广 SDL 的开源代码。这种做法有些类似「农村围剿城市」,一个个突破车厂显然非常困难,但一个一个突破这些后装车机厂商,也不失为一种方法。但这其中的矛盾点在于,对于后装市场来说,汽车厂商如何选择车载互联方案是他们的「风向标」,一旦有哪个汽车厂商表明愿意用哪套系统,那么后装市场就像碰到了愿意「买单」的老板一样,然后「一个劲儿涌上去做」。

三.从内容出发,降低开发门槛

而对开发者来说,他们最在乎的不是「钱」,而是「用户」。这方面在目前来看当然是安卓胜出,不过 AppLink 的优势在于集成开发成本低,很方便开发者去开发。据我了解,博泰的 iVokaL 就是只有一到两个专职工程师用了四个月做出来的。而且对于 App 的开发者来说,不用重新开发所有的代码,只需要提取 App 中的内容就可以了,对一些后装车机来说,尤其是国内低端后装车机,有种趋势就是屏幕很大,但是内核配置很低,所以这些车机无法做内嵌应用,这个时候 AppLink 这种技术就可以把手机上的应用引入车内,既不占用车机内存资源,又可以得到同样多的体验。

这就类似 html 和 css,「样式表格」是由车机来做,这样对 App 开发者来说开发速度很快。而且在一个 App 中,适合车内应用场景的功能很少,甚至只有一到两个,只要把这些很少的内容写进车里就够了。从这方面来说,汽车厂商更有经验。如果用纯粹的点对点映射的方式,想把体验做好非常困难,并且对开发者要求很高。而且 SDL 保证了车机到手机端的协议标准化,对于 App 公司来说,只要开发一次,他们的应用就可以在不同车厂的车机上使用。

DSC01104

就我个人而言,对于「车上用户体验」这事儿,还真不好说互联网公司就一定比汽车公司强。但在另一方面,用户又习惯了手机以平板的使用习惯和操作方式,互联网公司有更多的用户资源和快速迭代速度。

而从「汽车」这个独特的消费品角度来讲,目前的车机屏幕,或者说互联系统还没有达到可以左右消费者消费行为的地步,所以现在说「战争」或许还有些早,更多的一种可能还是多种互联方式在市场并存。但是未来对于屏幕的争夺一定会越来越激烈,谁能「突围」成功,还是要看谁的开发者生态更加健康和完整。

3


Related Posts 相关文章

One response to “「开源逻辑」能否助福特成功突围「屏幕大战」?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