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家叫做 Exploride 的公司,想给你一个带有透明屏幕的车机

· Sep 10, 2015

现在很多团队在做智能车机或者是其它各种车载硬件,本质上,他们其实都在做同一件事——「革」传统车机的命(交互体验差到根本不能忍)。

有人想要一步到位

在这么多的车载硬件中,HUD 越来越火。它以交互方式上的优势得到了很多人的认可,当然,有科技感的外观(主要是透明屏幕)也给吸引力加了个筹码。

但 HUD 的缺点和优势一样明显。目前主流产品的主要功能基本上是短信、电话、导航、音乐等,相比于车机还是略显单一。

我始终认为 HUD 的关键还是将必要信息清楚的展示给司机,过多堆叠功能不一定好,能满足上述功能已经足够。但是,为了成为车内唯一的屏幕(这应该是车载硬件的终极梦想),很多 HUD 产品在给自己增加尽可能全面的功能。

而对于车机来说,如果能够增强交互体验,还是有很多人愿意去使用的,这也是很多人都在做后装车机的原因。

铺垫了这么多,该引入正题了:是不是有方法把 HUD、车机两种产品的优点集中起来?

OdzIW3Yr

一家叫做 Exploride 的国外公司就这么做了,他们做了一台带有透明屏幕的车机。一眼看上去,真的不太容易分清它和 HUD 的区别,因为那块全透明屏幕的辨识度实在太高。

这么说吧,他们「没羞没臊」的让车机和 HUD 结合,就是要取长补短、一步到位解决问题。

功能不新鲜

看起来像就真的一样吗?答案肯定不会这么简单。

按照我一贯的套路,先看配置:

Exploride 搭载了 6 英寸 OLED 显示屏、4 核处理器、2GB RAM、8GB ROM、支持蓝牙 4.0。结合众筹价 269 美元,我们可以推测其硬件方案是手机规格的芯片,并且采用的是安卓系统(可以安装各种软件,除了安卓你告诉我还有啥可能嘛)。

riqikkmzzsejsyjjplrr

再看功能:

1. 内置谷歌导航,包含 GPS 模块。

2. 手势语音操控,利用正面摄像头识别手势,支持上下左右四个方向滑动实现不同操作,结合语音完成交互流程。

3. 在线音乐流媒体播放,支持国外几个主流的流媒体音乐 Pandora、Spotify 等。

4. 配合蓝牙版 OBD 模块检测车辆,在屏幕上显示部分车辆参数。同时可以连接手机,在手机上显示车况并实现简单的远程操控。

5. 行车记录仪,后置 300 万像素摄像头。标配的 8GB 内存能够储存 4.4 小时的 720p 视频或 9.6 小时 VGA 视频,用户也可以选择将视频直接传输至云端存储。

6. 可作为 WiFi 热点,用户自己配流量卡,支持 4G LTE 网络,也可以用手机流量。

7. 提供云端存储空间,初期免费提供一年 5GB 流量,之后需要付费。

8. 可安装应用,支持主流应用,例如 facebook、email 等等,这一点是体现车机功能的关键。

优劣势并存

虽然从功能上看, Exploride 和 HUD 有很多重复,甚至连使用方式都有些类似, 但本质上 Exploride 还是车机 ,细节上的差距导致双方在使用体验上也不大相同。

玄机在这块透明屏幕上。

exploride_2

我们之前的文章就介绍过,HUD 需要将文字和影像投射到焦距无限远的距离(虽然目前产品普遍都在 1~2 米),而 Exploride 则是直接显示在屏幕上,支撑这种显示技术的关键是 OLED 的发展。

简单了解一下 OLED 的优势(针对使用在 Exploride 上的原因):OLED 屏幕结构中无需背光模组而是依靠单个像素点发光成像,因此结构可以做的相对轻薄,这是应用在透明屏幕上的关键。

而且由于 OLED 屏幕是按需显示(单个像素哪里需要亮哪里),所以屏幕能耗较低且色彩通透鲜艳(像素自发光而不是用背光把像素照亮),因此我们对于在阳光照射下 Exploride 的显示效果不用太过担心。

同时因为通过屏幕直接成像,所以 Exploride 不需要光机,产品体积相对较小(可以做的很精致)。发热大户光机没有了,散热设计也更加容易。

通过屏幕显示的特性, Exploride 的安装位置没有那么固定(不一定在司机正前方),适配能力稍强,但问题也是存在的。相比于 HUD 不需要或尽可能少的调节人眼焦距,Exploride 在看屏幕的时候焦距还停留在车内,虽然透明屏幕一定程度上降低对视线的影响,但视线重心的转移使得产品安全性低于 HUD。

61

还有一点细节,对于行车记录仪功能来说,我始终认为「拍到」的重要性高于一切,放在仪表台上显然不是个好选择。当然,这里不单单是说 Exploride,很多类似功能的产品都存在这个问题。

最后「吐槽」一下,抛开产品,至少在外观上 Exploride 已经领先很多竞品了。

嗯,对我来说功能和逼格同样重要。

(图片、视频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谢谢合作!

同时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     (微信号:GeekCar)& 极市     (微信号:geeket)。
网站文章微信推广-21

2


Related Posts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