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于蔚来汽车微信公众号解读)
2016 年 1 月 23 日,「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在北京的钓鱼台国宾馆举行,这样一场年终会议缘何受人瞩目?科技部、工信部、交通运输部、环保部和财政部的部长们悉数到场;学术会员会里有徐冠华、吴敬琏这样的知名经济学家,也有付于武和王秉刚这样的汽车行业资深专家,再往后是 10 位中国工程院院士,妥妥的「国家队」阵容。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与会的重量级嘉宾,那就是「国家新能源汽车政策和规则的制定者们」。而一汽、东风、长安、北汽、奇瑞、吉利、比亚迪等国内主要汽车企业掌门人更是难得齐聚一堂。
作为互联网造车的典型,蔚来汽车虽然已经运营已久,但是创始人李斌还是第一次代表蔚来汽车在行业内进行分享。从他的演讲里,也透露出了不少关键信息,我们下面做个梳理。
蔚来汽车说自己「很懂用户」
「蔚来汽车创办于 2014 年底,我们是一家有着与生俱来互联网基因的公司,除了我以外,我们的创始投资者,还有易车的老对手汽车之家的创始人李想,京东的创始人刘强东,腾讯以及在互联网领域非常知名的投资机构高瓴、红杉、愉悦资本,可以说蔚来汽车的创始团队是互联网公司里面最懂汽车用户的。」
这个投资人阵容,可以算得上是互联网领域的「国家队」了。易车+汽车之家,手握大把的互联网用户,如果他们说「自己最懂互联网汽车用户」,估计不会有太多人反对。
全球定位 ,1200 研发人员,从中国扩展到全球
「我们的策略是,全球研发,先聚焦中国市场,再逐步扩展到全球市场。目前,蔚来汽车已经完成了全球研发布局,在上海、硅谷、慕尼黑、伦敦、北京、香港建立了研发、设计和商务机构。并汇集了全球顶尖的汽车工程设计、商电、软件、用户体验等方面的顶尖人才,目前我们在全球有超过 500 多名的研发人员,每个月增加 50 多人。我们是一个快速拓展的团队,预计到 2016 年年底,在全球的研发人员扩展到约 1200 人。」
就在这段低调的时期内,蔚来汽车已经有了 500 多名研发人员,而且在上海、硅谷、慕尼黑、伦敦、北京和香港都有研发、设计和商务机构。虽然一直低调,但这次李斌透露的信息又给了外界更多想象的空间。从一开始,似乎李斌就想好了全球的布局。
首次爆料: 蔚来汽车是怎么诞生的?
「正是在每天服务 2000 万网络汽车用户的过程中,我们认识到了移动互联网与电动汽车的结合将重新定义汽车的用户体验,看到了创办一家电动车公司的机会。」
这也是李斌首次对外界透露创办蔚来汽车的原因吧。这里信息量很大:「每天几千万网络汽车用户」,这是指李斌和老对手李想分别创办的易车网和汽车之家;「移动互联网与电动汽车的结合」,说明这家公司将来会把产品优势放在这两个领域。移动互联网好理解,毕竟更多的人还是默默选择了在车里使用手机导航。而「重新定义汽车的用户体验」也正是「创办一家电动车公司的机会」,不管是李斌、李想还是刘强东和腾讯,这些创始人背后的思考应该是一致的。
第一款产品是超级跑车
「以赛道上高性能的电动汽车技术为基础,我们的团队正在全力以赴地研发一款高性能的超级跑车,我们不太想现在就秀给大家看,因为让大家使用才是最重要的,该车计划 2016 年底跟大家见面。」
蔚来汽车通过参与电动方程式比赛,应该获得了高性能电动车的某些技术。以比赛来研发,在行业内并不罕见。
汽车 3.0 时代是什么鬼?
「我们认为移动互联网对汽车企业的改变才刚刚开始,汽车企业即将进入 3.0 时代,也就是用户企业时代,我想这个问题想了四年。移动互联网时代企业和用户的交流可以随时随地,企业和用户的关系会发生非常深刻的变化,每一个用户都会是企业的代言人,企业的基础应该是专注于服务自己的用户,而不是取决于没有关系的陌生人。」
移动互联网大家都清楚,汽车企业 3.0 时代确实是个大胆的想法。在比较封闭的汽车汽车里搞「快速迭代」?李斌这是要下什么棋?如果一个品牌的用户跑去抱怨他的 xx 车底盘生锈了,现在的企业公关和市场部门一定是「先否认——再技术上证明自己没错——最后满脸笑容地欢迎用户继续关注和提意见吧」。
真的要做「用户企业」吗?互联网那套「粉丝经济」适用于汽车行业吗?这难度也不是一般的大。
「用户不应该因为买电动车而被惩罚」
「现有的基础设施和电池的成本确实都不能让用户满意,买电动汽车对用户来说其实更多是一种无奈的选择,政府补贴和扶持可以快速启动市场,但是不会让用户喜欢上电动车。我们还要看到一些利用政策的红利,不顾用户体验,推出了一些产品,其实会极大的伤害这个行业。」
「用户不应该因为买电动汽车而被惩罚,现在事实上他们被惩罚,没有好的用户体验,电动汽车不可能有真正的未来」
泪奔,这真是说到了大部分用户的心里去。不说别的,你要在北京摇不到号,只能选电动车了,而且基本就是北汽 EV 了。那外观、那尺寸、那做工,让一群习惯了奥迪、大众和奔驰做工的用户们真的难以接受。为了买一辆电动车,用户一定要接受其他方面的妥协吗?电动车不能又节能又漂亮又配置超高吗?实际上,用户确实有点被「惩罚」的意味。
汽车行业产能过剩,合作共赢可能吗?
「中国汽车全行业仍然有 20%产能是空闲的……我们作为一个初创企业,非常希望国家有关的主管部门,能够在制定相关政策的时候,对于像我们这样准备拿 10 亿美金进行研发投入的公司,这样的新创企业,和现有的在制造供应链分析有非常优势的、这样一些大的现有汽车企业,能够为我们之间的创新合作支持、鼓励、开绿灯,减少重复建设与重复投入,提升全行业的创新能力与效率。」
此前,业界一直猜测蔚来汽车是自己生产汽车还是代工生产。从这次会议上李斌对国家汽车行业「智囊团」提出的建议来看,他还是挺羡慕现有汽车品牌那么大规模的工业生产能力的。在级别如此高的会议上发声,应该不是故意散布疑云。毕竟,代工生产的模式,此前已经有很多人猜测过。
汽车真的可以像手机一样代工生产吗?
「我们看手机行业,中国这几年手机行业非常蓬勃发展,在全球都是非常大的亮点,出现了华为、小米等这样优秀的公司,这其实得益于没有要求他们自己建厂,因为富士康既给小米产,也给华为产,也给苹果产。我们也看到,在全球,像麦格纳这样的公司,也给奔驰、宝马去做代工,我们认为这样一个创新的政策支持,对于我们这样做研发和用户体验的创新电动汽车公司,是非常需要的。」
如果让小米和华为都建立自己的工厂,相信手机价格肯定会大幅上涨。李斌提出了一个业内非常大胆的想法:如果一家工厂可以生产奔驰、宝马,那为什么不能生产(蔚来汽车的)电动汽车呢?毕竟,大规模生产可以大幅度降低成本,对用户来说,更关心的是产品的体验和价格。至于哪里生产的,确实不是个关注度很高的问题。
以下是李斌的演讲实录:
各位领导,各位嘉宾,大家下午好!我是蔚来汽车的创始人李斌。非常荣幸作为新创电动汽车公司的代表参加今天的会议,借此机会我也向各位汇报一下蔚来汽车的一些进展,以及我们对于电动汽车未来发展的一些思考。
蔚来汽车创办于 2014 年底,我们是一家有着与生俱来互联网基因的公司,除了我以外,我们的创始投资者,还有汽车之家的创始人李想、京东的创始人刘强东、腾讯,以及在互联网领域非常知名的投资机构高瓴、红杉、愉悦资本。可以说蔚来汽车的创始团队是互联网公司里面最懂汽车用户的。用户是我们创办这家公司的一个出发点。正是在每天服务几千万网络汽车用户的过程中,我们认识到了移动互联网与电动汽车的结合将重新定义汽车的用户体验,看到了创办一家电动车公司的机会。
跟十几年前中国汽车企业的创业者相比,我们非常幸运,因为有中国汽车市场,特别是电动汽车市场的巨大吸引力,我们得以从一开始就搭建一个世界级的团队。我们的策略是,全球研发,先聚焦中国市场,再逐步扩展到全球市场。目前,蔚来汽车已经完成了全球研发布局,在上海、硅谷、慕尼黑、伦敦、北京、香港建立了研发、设计和商务机构。并汇集了全球顶尖的汽车工程设计、三电、软件、用户体验等方面的顶尖人才,目前我们在全球有超过 500 多名的研发人员,每个月增加 50 多人,刚才我的搭档力洪告诉我不止这么多。我们是一个快速拓展的团队,预计到 2016 年年底,在全球的研发人员扩展到约 1200 人。
虽然蔚来汽车是一家初创公司,其实我们已经默默的开创了很多汽车界的纪录。去年 6 月份,我们支持了蔚来 TCR 车队,在首届国际汽联电动方程式世界锦标赛中,获得了年度车手总冠军,这也是中国车队在国际汽联一级赛事中获得的最高荣誉。以赛道上高性能的电动汽车技术为基础,我们的团队正在全力以赴地研发一款高性能的超级跑车。我们不太想现在就秀给大家看,因为让大家使用才是最重要的,该车计划 2016 年底跟大家见面,相信又会给中国汽车行业创造新的荣誉。
虽然我们还是一家初创公司,蔚来汽车仍然把推动整个中国汽车产业的人才培养视为自己的责任。我们和中国汽车工程协会一起发起的蔚来杯中国大学生电动方程式大赛,2015 年 11 月在上海 F1 赛场成功举办,30 所大学、上千名学生研发的电动汽车参加了比赛,蔚来汽车赞助了 1000 万元活动资金,蔚来关爱计划也正式启动。我本人在 2000 年创办了易车,易车当然现在是中国最大的汽车网站,李想是 2005 年创办的汽车之家,我和李想,包括我们这两个公司,都是跟着中国的汽车行业和互联网行业共同成长的,从汽车行业来看我们是互联网人,从互联网来看我们是汽车人,我们正是在每天服务 2000 万的网络汽车用户过程里,认识到了移动互联网和电动汽车结合将重新定义用户体验。我们也看到了创办一家电动汽车公司的机会,应该讲我们看行业的机会只从一个点出发,就是用户。
现在的汽车企业基本都创立于互联网普及之前,竞争的核心和投入的重点都是在制造领域,产业链的分工布局几十年没有特别大的变化。互联网普及之后,也出现了像特斯拉这样一些新的汽车公司,把软件作为自己的核心能力,并且采用直销、自己建立充电网络这样一些方式去重新构建产业链。所以我们看特斯拉的角度,它不仅仅是让大家重新认识到了电动汽车在某些方面,比如说加速这方面的一些先天优势,更重要的是用互联网重构了与汽车用户之间的关系。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移动互联网正在深刻地改变社会,我们看到 Uber,用移动互联网彻底革新了出租车行业。我们认为移动互联网对汽车企业的改变才刚刚开始,汽车企业即将进入 3.0 时代,也就是用户企业时代,我想这个问题想了四年。移动互联网时代企业和用户的交流可以随时随地,企业和用户的关系会发生非常深刻的变化,每一个用户都会是企业的代言人,企业的基础应该是专注于服务自己的用户,而不是取悦没有关系的陌生人。
移动互联网时代,汽车行业的竞争将是全程的用户体验,更好的用户体验,这既是电动汽车的历史机遇,也是目前面临的最大挑战。从机遇的角度来看,电动汽车有不同于燃油车的结构、支持体系和价值链体系,而且它天生就有利于移动互联,这让提供更好的用户体验成为了可能。另外一方面,现有的基础设施和电池的成本确实都不能让用户满意,买电动汽车对用户来说其实更多是一种无奈的选择。政府补贴和扶持可以快速启动市场,但是不会让用户喜欢上电动车。我们还要看到一些企业利用政策红利,不顾用户体验,推出了一些劣质产品,其实这会极大地伤害这个行业。所以我今天上午在闭门会上讲,2017 年的冬天对电动汽车来说可能会很冷,因为很多伤害用户的电动汽车产品,在那个时候会给我们这个行业制造很多负面的口碑。用户不应该因为买电动汽车而被惩罚,现在事实上他们被惩罚。没有好的用户体验,电动汽车不可能有真正的未来。
其实我们有时候看特斯拉在美国非常成功,在 7 万美金以上的车里面确实超过了宝马、奔驰,我们做一个对比,如果你在美国加州开一辆特斯拉,每个月只需要 10 分钟就能完成能量的获取;如果你去加油,每次去花 15 分钟,一个月花 60 分钟。也就是说能量获取的用户体验方面,特斯拉在加州就是一辆传统车的 6 倍的好。只有充换电比加油更方便,没有政府补贴的情况下,电池成本对用户来说也可以接受的那一天,电动汽车才可能真正普及。所以我们认为,更多的是应该做商业模式和思维的创新,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的技术,为用户提供超越燃油车的全程体验,这是我们蔚来汽车创新和努力的方向。当然我们标准设立得很高,我们要做的事很多,目前来讲,我们认为我们非常有信心能够达到这个目标。
最后我也想借这个场合,对产业政策方面提一些小的建议。经过 30 年的发展,中国已经成为了汽车大国,并且正在成为汽车强国,我们的制造能力已经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零部件的配套体系也已经比较完备。其实这些是蔚来汽车这样的初创公司可以创建的基础,我们没法在一个没有这样完备的基础的产业环境里面去创业。对蔚来汽车来讲,我们认为最重要的是在研发和用户体验,在供应链和制造方面,我们非常期待、也正在和很多优秀的现有的汽车企业进行讨论,我们希望能够全面深入的合作,优势互补,融合共赢。
另外一方面,中国汽车全行业仍然有 20%产能是空闲的。去年 12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工作会议上,重点强调了落实「十三五」规划的五大任务,第一条,就是去产能。我们作为一个初创企业,非常希望国家有关的主管部门,能够在制定相关政策的时候,对于像我们这样准备拿 10 亿美金进行研发投入的公司,这样的新创企业,和现有的在制造供应链方面有非常大优势的、大的现有汽车企业,能够为我们之间的创新合作支持、鼓励、开绿灯,减少重复建设与重复投入,提升全行业的创新能力与效率。
其实我们看手机行业,中国这几年手机行业非常蓬勃发展,在全球都是非常大的亮点,出现了华为、小米等这样优秀的公司,这其实得益于没有要求他们自己建厂,因为富士康既给小米产,也给华为产,也给苹果产。我们也看到,在全球,像麦格纳这样的公司,也给奔驰、宝马去做代工,我们认为这样一个创新的政策支持,对于我们这样做研发和用户体验的创新电动汽车公司,是非常需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