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MC 2016 | 未来的汽车人机交互会是什么样子?

· Aug 30, 2016

很难否认这么一个事实:关于车内的交互体验,无论你听到过多少「声泪俱下」的声讨,这依然不是现阶段消费者买车、驾驶时首要考虑的因素。

在考虑整车成本分配时,车厂往往会把成本向动力总成、内饰、车身工艺等更容易直接感知的部分倾斜。至于车机好不好用、人机交互合不合理这类问题,反正很多人在买车前试驾的那么一小会儿也说不出什么。

等你高高兴兴把车开回家,一段时间之后才发现车机屏幕真难触控、UI 好丑、地图导航不能更新数据等等各种问题… 简直是 W*****B。最后,你会明白一个真理:还是手机最好用。于是,大家在买车的时候依然不会把车内交互作为影响购买的主要因素,毕竟有手机就够了嘛~

如果任由事态这么发展下去,上面的情况显然会变成一个恶性循环。用户甚至可能永远不会知道,真正好用、合理的车内人机交互应该是什么样子。

所以,GeekCar 在 MMC 2016 上海国际车联网和智慧交通展览会上,请来了一帮专业大牛,聊了聊车内交互的事。

不过,我不想单纯以活动总结的视角来写这篇文章,反而更想结合着整个展会见闻,谈谈我感受到的交互发展趋势。当然,能力一般水平有限,欢迎大家拍砖讨论。想要回顾交互论坛中每位嘉宾演讲的小伙伴也不必着急,GeekCar 会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内陆续把相关视频发布给大家。

整车厂之外的一些参与者

回到主题。首先我们得知道,一套完整的前装交互系统,除了整车厂之外,还需要 Tier 1、Tier 2 供应商的配合。所以,这其中会有非常多的参与者。

在会场中,我们也见到了主机厂的供应商。比如友衷科技的产品是液晶仪表盘。全液晶仪表可能不是很多人认为的承担最多交互任务的那块屏,但最近一段时间内,液晶仪表已经有了逐渐普及的趋势。奥迪 TT 的全液晶仪表,就给人很多视觉、功能上扩展的想象空间。

1444623457896005

事实上,作为很多车上唯一用来显示车辆状态的屏幕,虽然仪表盘不适合进行输入性质的操作(由于本身需要实时显示车况、中间隔着方向盘等因素)。但是在显示信息层面,仪表盘的反馈更符合驾驶习惯。考虑到仪表盘依然是目前用户在车内看的最多的一块区域(不管是液晶仪表还是机械仪表),因此更有必要考虑如何通过仪表盘把信息更好的呈现给用户。举个例子,现在很多的多屏互动已经能把车机导航映射到仪表盘。

让适当的信息以适当的形式,出现在适当的位置,是所有车内屏幕的最高追求。

换个角度看,主机厂在设计车内交互的时候,还会寻求设计师的帮助。虽然设计师们可能对行业的了解程度不如一些深度参与者,但他们更懂用户的交互习惯和当前的设计趋势。只有双方配合,才能设计出符合用户、车厂需求的产品。

Foks 创始人张卷益就在活动现场吐槽了不少车内交互的现存问题。比如特斯拉的大屏虽然在视觉、操作上比很多产品都要优秀,但并非没有问题。例如分屏功能虽然满足了用户多线程操作的需求,但设计逻辑允许上下屏幕调换,会带来潜在的危险:当导航页面在屏幕下半部分的时候,查看地图就需要用户把眼球先平移之后再下移,而很多人都知道,任何增加视线偏离时间的动作,危险性都相对更大。

WechatIMG1

因此,如何把人机工程学结合驾驶时的手眼搭配等日常操作动作,和按钮排布、UI 设计等交互因素有机结合,是必须要着重考虑的设计点。在设计车内交互的时候,首先就得考虑人手最自然的覆盖区域,搭配最高频、刚需的操作(比如很多操作屏幕的旋钮就在右手自然垂下的位置)。之后再按照由强到弱、由多到少的原则逐渐发散。

另外,按钮、触摸、语音、手势等不同的操作方式,其实在学习成本、扩展性、反馈、精准度、复杂度等几个维度上,都有区别。因此,当设计车内人机交互的时候,也需要把操作和功能进行有机结合,最后得到易用好用的产品。

屏幕快照 2016-08-30 20.32.46

在活动上进行分享的另一个设计师是 facecar 车联网体验创新平台发起人朱家明,他们已经和车厂有了很多合作案例。他更多是从用户感知的层面来考虑车内交互的设计。

用户在驾驶时,和车内交互是融合在一起的。这里面不但包括听觉、触觉、视觉这样的理性感知,也有着内心感受这样的感性认知。因此,在设计车内交互的时候,不但需要搞定理性的操作层面,也要注意感性的使用体验。车内的某些功能可以更自然的出现,而不需要用户主动操作。例如,低油量时自动提示附近加油站;设计一些能够体现用户专属性的 icon 等,这些都能提升用户的感性体验。

WechatIMG2

后装也不能忽视

考虑到巨大的存量车市场,后装也是不可忽视的市场。我在展馆中见到了包括智能后视镜、车机、HUD、ADAS 等不同形态、功能的后装产品。

虽然这些后装硬件很少能和汽车本身、原有交互设计完美兼容,但从出发点看,他们也是想要通过一个或几个产品的配合,尽可能满足用户驾驶需求,提升驾驶体验。

后装硬件的优势很多时候体现在能够通过联网方式,提供更符合用户「手机思维」的服务。只不过,很多产品在功能选择、实际效果上都有或多或少的问题。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在展馆里,某个 HUD 产品的负责人告诉我,他们其实不想在产品中加入类似电台、音乐这样的娱乐功能,更想把功能偏向驾驶安全。但友商都在这么做的时候,出于市场考虑,自己的产品也只能被推着走。

事实上,参加讨论的嘉宾中也有后装硬件从业者。极豆 CEO 汪奕菲从车机角度,分享了后装硬件的思路。当然,他们的思路还是要和车辆深度结合,只有获取了尽可能多的车辆数据,才能更好的去向用户提供对应服务。这背后会产生大量数据,对于处理开发能力有很高要求。在我们使用车机的时候,操作界面的优化只是最表层的工作,内部数据的开发利用才是能让后装车机更好用的基础。

WechatIMG3

这个论点其实也在出门问问的身上得到了印证。他们的产品总监林宜立的演讲主题就是「 AI 语音技术和车载交互」。虽然表面上看,语音只是我们和车载硬件(其实和车也是)交互的方式之一,但 AI 语音技术的背后,其实还包括了语音识别、分析等技术层面的内容,以及语音背后能够对接的本地服务。

总结

我们首先得明确一个大前提:设计车内交互首要考虑的一定是安全,安全和***安全。只有以这个目标为出发点,才能真正设计出符合用户驾驶体验的产品。

车内交互系统看似只是整车的一小部分,但由于承担了车辆和用户的「交流」任务,因此里面涉及到的内容太多太多。车辆背后的数据产生、收集、处理,数据呈现方式,用户输入方式等等,其中每个课题又都涉及了技术、界面设计等更具体的细节内容,因此展开来讲也都是篇幅巨长。但总之,一套完整的车内交互系统,绝对不是任何一个单方能够完成的。我在展会中见到了其中很多不同方面的参与者,也看到了他们的进度和成果。当然,我所见到的也绝对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还有很多参与者都在向同一个目标发力。仅从我在这一小部分中感受到的信息来看,车内交互不好用这件事,正在慢慢变好。


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谢谢合作!

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  (微信号:GeekCar)&极市  (微信号:geeket)。

网站文章微信推广-21

2


Related Posts 相关文章

One response to “MMC 2016 | 未来的汽车人机交互会是什么样子?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