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马汽车:什么才是「以用户为核心」的新造车逻辑?| G.A.M.E 2017

· Sep 07, 2017

如果你以为 GeekCar 的「极客出行大会」只有嘉宾进行演讲分享,那就错了。事实上,在进入内场之前,你就会被一股「欢乐」的气氛包围。

有巨潮的电子乐、有著名 rap 歌手现场 freestyle、有 VR 赛车游戏,如果你觉得你是个艺术家,还可以在白 T 恤上来点儿创作……

当然,各种拍照、发朋友圈是免不了的~

威盟网友代表 威盟邀请Rapper表演Freestyle 1X4A9492 陆斌和胡玮炜同框2陆斌和倪凯同框 陆斌和余辉同框

这个画风,出自威马,一家新造车团队,也就是所谓的「主机厂」。在我们的大会上,他们不仅搭了个展台,还特意从上海邀请来了 10 位粉丝参加活动。这 10 个人,都是威马的官方社区「威盟」成立初期的活跃成员,这场「轰趴」,也属于威盟日常活动中的一场。

这个组织的定位是「基于用户的体验社群」,用陆斌的话说,是「一个生活创新者、兴趣养成者、关系连接者和社会改变者的集合体」。

在身为 70 后的威马战略规划副总裁陆斌看来,如果他仍然还得需要像过去一样给 50 后汇报工作,以上场景无论如何也不能实现。DSC00025

这恰好是传统车企和新造车团队在思维模式上有所差异的最真实投影:这些新造车团队,更注重「用户」的重要性,这种自上而下形成的思维方式,在以往的传统车企里并不多见。

但事实上,用户、企业原本是各自独立的孤岛,如何把这二者连接起来,是需要这些新造车团队思考的。而在另一个层面来说,用户也需要和产品、和出行场景连接起来,把这些结合起来,就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儿。

所以与其说是「以用户为核心」,更准确的说法应该是「以用户为核心的出行模式」——对于威马这样的新造车团队来说,做一辆电动车远远不够,他们最终的商业模式,必然是以「出行服务商」的角色进入市场。事实上,汽车巨头们也都是这么想的。

在「以用户为中心的新出行」这个概念上,威马认为有三个重要元素:

1.Super ID,也就是将每个用户的 DNA 变成数字化的;

2. 量产电动车,也就是我们所谓的「硬件载体」。

3. 社区,也就是威盟

陆斌对此给出了自己的解释:

首先,在「出行」这个问题上,威马关注的是如何把每一个用户 DNA 数据化,以此来塑造在审美要求上相匹配的受众,同时又能在出行当中与志同道合的人分享价值。威马的 Super ID,可以涵盖不同用户的车内设置、充电时间、温度、音乐、喜好、行驶轨迹等数据,从而解决交通拥堵,实现共享出行。

然后,也需要一个组织,来作为威马和用户之间的连接体,将这种文化变为实实在在的场景触点,当它形成的时候,威马的价值自然会得以体现。

其实说的再明白一点儿,如果要打造新的出行方式,「用户账户」这个概念是无论如何也绕不开的,而如何把这些用户、数据集合到一起,并且让他们产生更多的化学反应?这时就需要有一个用户平台去做这样的事儿。这就是为什么会有威盟,以及关于 Super ID 的最简单逻辑。

当然,作为倡导 C2M 的品牌,威马所聚集起来的用户,势必会在一定程度上深入产品的研发、生产等环节,例如:确立产品需求、将需求转化为功能、参与研发、参与制造、参与渠道建设、参与运营、帮助迭代等等。

而从更现实的层面来说,在量产电动车发布、上市之前集聚粉丝和潜在用户,并且收集他们的反馈,也是新造车团队绕不开的事情。IMG_7848 IMG_7847

威马还在威盟里引入了「碳点」的概念,这个所谓的「碳点」,可以让用户的每一个正向行为都在威盟体系内有所回报,具体来说,「碳点」在未来是可以交换甚至变现的。比如,少开一天汽油车,多参加一个公益活动,都可以获得碳点,而碳点在特定的市场里面可以进行交易。

总而言之,在陆斌看来,对于一个新造车企业来说,打造一款车是最基本的能力,怎么能够将 DNA、数据连接在一起,才是真正的价值:「互联网汽车不是汽车,关键词是软件和服务。车的经济不是淘宝的 C2C,关键词是连接和效率。」

打造出行平台的设想固然宏大美好,但是在此之前,基础性的工作是最重要的——造车。

好在威马对此有清楚的认识,所以他们从团队组建到现在一年半的时间里,一直都是在做基础性的工作,就是能够将大众化的智能电动汽车量产化。

这里的关键词是「大众化」。

陆斌解释说:「如果我们打造的是一些质量很差、品质不高的车,可能行使两三年就松松垮垮,那么在出行平台上不会有什么机会。如果我们是打造一个很贵、很小的汽车,威马做出行平台的时候,也不具备运营优势和成本优势。」

所以,威马的第一款 SUV 定位在 20-30 万的价格区间。等速续航里程可以超过 600 公里,综合工况(NEDC 工况)达到 450 公里,基本满足城市通勤需求。Sid和陆斌

如果威马自己做共享用车平台,也只有这样水平的续航里程,可以保证足够高的运营效率。

陆斌透露,大约三个月之后,威马的品牌就会正式对外发布。而在他的分享 PPT 上,有一页停留了很长时间,这页上面只有两个英文单词,叫做「always on」。他并没有解释这个短语的意思,而是希望把悬念留到三个月后。

而在生产制造层面,选择自建工厂的威马,也在这几天迎来了好消息:他们位于温州瓯江口的工厂,四大工艺车间已经全部封顶,两个车间的设备已经入场。在今年 12 月份,他们会开始设备调试,明年 3 月份,第一批车就会开始试制。

其实陆斌并不是第一次参加 GeekCar 的线下活动,在三年之前,他还在某个传统整车厂时,就曾经来过。那时的他为了参加活动,要把白衬衣精心熨烫,但是他并没有想到的是,当时迎接他的会是完全不同的另一种画风。

或许这是促使他跳出大公司选择进行电动车创业的一点点「微小努力」,否则也就不会有文章开头所描述的那些场景。而说到底,所有的改变,还是始于思维模式。

就像他所说:「威马汽车的创始人是 70 后,核心的合伙人也基本都是 70 后,我们有很多的 80 后作为我们执行层,我们现在有 40%的同事都是 90 后,这些 90 后整天指导我们你们应该做什么样的汽车。」IMG_7849


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谢谢合作!

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  (微信号:GeekCar)& 极市  (微信号:geeket)。

1


Related Posts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