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辆丰田凯美瑞出现在展台,没人再去看它旁边的概念车了

· Nov 18, 2017

终于,丰田凯美瑞迎来了换代:第八代凯美瑞在广州车展前夕正式上市。

在我心中,上一代凯美瑞只属于那些 30 多岁有家室的人,车里装个儿童座椅是常态,外形看上去实在是和「年轻」二字不沾边。在各种车型层出不穷的今天,老凯美瑞也已经失去了昔日的战斗力。

不过,这一切都被第八代凯美瑞终结。实际上,第八代凯美瑞在年初的北美车展上就已亮相,这次算是正式引入中国,但这 10 个月没白等。

凯美瑞作为广汽丰田的重要车型,又是参加广州车展,所以声势不小。在我刚落地广州白云机场时,在机场出口最显眼位置就看到了凯美瑞的广告牌:

微信图片_20171117211053

这意味着参加广州车展的全国媒体记者、车企/供应商/经销商高管等等,只要是坐飞机来的,肯定会看到上面这个凯美瑞广告。

先看外观,在新凯美瑞的官网上,有一句这样的口号:「突破汽车设计的限制,让更接近概念车的量产车成为现实。」这辆凯美瑞有多火了?可以这样说,丰田展台核心位置摆了三辆车,两辆凯美瑞,一辆蜂巢 WAY 概念车,然而大家都聚集在凯美瑞周围…

IMG_20171117_134346

IMG_20171117_121514

确实,新凯美瑞的外观可以用「激进」二字来形容了,和之前的「30 多岁有家室专属车型」完全不搭。作为一个对凯美瑞已经形成固有印象的人,新凯美瑞的出现刷新了我对它的认知:其实 90 后也是可以买凯美瑞的,你看它的四出排气、2.5L 的「大排量」,还是挺诱人的…

IMG_20171117_121259

不过,我们今天要说的不是燃油版车型,而是混动版凯美瑞。分辨燃油版和混动版车型的最快办法,就是看前脸和 Logo,混动车型的 Logo 有蓝色元素,两者车尾设计也有所不同。

在过去一年中,混动版雅阁、混动版君越、混动版索纳塔、混动版蒙迪欧等车型纷纷上市,同级别车型中就差混动版凯美瑞了…

IMG_20171117_121216

可以这样说,第八代凯美瑞是「从零开始」的,真正的全新一代车型,因为它基于丰田全新 TNGA 平台打造,也是丰田引入中国市场的第一款 TNGA 车型。

关于 TNGA 平台,丰田执行副总裁加藤光久这么说过:「在 TGNA 架构战略下,同平台车型将使用大量通用化零部件;最初通用比例为 20%至 30%,最终将达到 70%至 80%。」

tnga-main-pic

通用化零部件,主要还是为了缩短车型研发周期、降低成本,而成本的下降早已反映在售价上。

第八代混动凯美瑞的厂商指导价为 23.98-27.98 万元,而上一代混动车型的厂商指导价为 25.98-32.98 万元。起码从厂商指导价来看,基于 TNGA 平台打造的混动凯美瑞确实便宜了。当然,现在的汽车市场早已今非昔比,因为这样的定价也考虑到了竞品的价格。

在此顺便对比一下它和竞品的价格(数据来自汽车之家):

混动版君越:27.58-30.58 万元;(经销商参考价为 24.08-27.08 万元)

混动版蒙迪欧:25.98-31.98 万元;(经销商参考价为 19.18-25.12 万元)

混动版索纳塔:20.98-24.98 万元;(经销商参考价为 18.18-22.28 万元)

从厂商指导价来看,这几款车型均有所重叠,处于同一细分市场,并且混动版高配车型都配备了驾驶辅助系统,其余配置也分不出明显的优劣势。在这种情况下,考验的就是大家的独门绝技了,凯美瑞祭出的则是丰田混动大法。

混动版新凯美瑞是一个技术狂,核心就是它的混动系统。这套混动系统用到的发动机,最高热效率可能是地表最高:41%。同时,这一代发动机 178hp 的最大功率比上一代的 160hp 还要高。

IMG_20171117_121032

另外,这套混动系统很多部件经过重新设计。比如 PCU 更小更轻,电力损耗减少 10%;锂电池组也也变小了,可以方便地布置在后排座椅下方(不侵占后备箱空间)。

ths_001_en-700x527

拍照片时,我听到不少人在关心这辆车的后备箱空间问题,在打开之后大家纷纷表示非常满意。下面是混动版新凯美瑞的后备箱实拍图:

IMG_20171117_122151

下图为上一代车型的后备箱(图片来自汽车之家):

800x0_1_q87_autohomecar__wKjBzFexrQ6AdYhmAAYXy4UHnTg725

关于第八代凯美瑞,还是想重复一遍,这是真正的全新一代车型,从零开始,全新平台,全新外形。再次强调的原因,就是现在标称自己是「全新一代」的产品太多了,难免让大家麻木…

至于消费者对它外形的接受度,恐怕是两个极端,要么喜欢要么难以接受,毕竟这次它太「个性」了。


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谢谢合作!

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微信号:GeekCar)&极市(微信号:geeket)。

0


Related Posts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