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公司真的要占领车展了吗?

· Nov 17, 2017

不记得从什么时候开始,身边渐渐出现了这么一种论调:「主机厂早晚会成为互联网公司的代工厂」。先不说这句话的正确性,但背后要说明的趋势很明显,互联网公司的势力开始在汽车领域逐渐壮大。

这个现象在最近一段时间变得尤为明显。

在广州车展前一天,腾讯和百度都通过不同形式,把自家汽车领域的业务又推进了一步。腾讯宣布和广汽达成战略合作,并且发布了首款搭载腾讯 Al in Car 系统的 iSPACE 智联电动概念车(据说在 2018 年将实现量产)。在百度世界大会上,李彦宏则宣布将在明年,会和金龙合作率先实现无人驾驶小巴车的小规模量产及试运营,并在 2019 年和江淮、北汽推出无人驾驶车(2020 年和奇瑞)。

车展里的互联网元素

作为被树立到「对立面」的主机厂,车展是最能展示未来战略的地方,也能看出主机厂对于互联网企业的态度。由于汽车研发的体系原因,合资品牌和互联网企业的合作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我也更多的关注了自主品牌。

在车展现场,我能够见到的互联网元素还是很有限。给我印象最深的三家车企,分别是上汽、北汽以及广汽。

这三家车企,背后合作最深的互联网企业,分别就是阿里、百度以及腾讯。当然,这样的两两组合,也刚好和车企大本营所在地有很大关系。 广汽展出了刚发布的 iSPACE 智联电动概念车;上汽发布了互联网汽车名爵 6 的插电混动版;北汽新能源的子品牌 LITE 上,我也感受到了百度的存在感。

WechatIMG7

除了相对高调的 BAT 之外,我也见到了不少低调的互联网元素。例如很多车上都打在了高德地图车机版、科大讯飞的语音方案,甚至还有某个主机厂展示了乐视车联的车机手机互联方案(在这里我就不点名是东风了)。

WechatIMG8

从整个广州车展来看,虽然有一些主机厂开始宣传智能、网联等概念,但产品层面还是比较薄弱。更多的还是 还没有把互联网元素变成宣传的重点。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互联网公司在现阶段还起不到决定性因素。在用户购车层面,决定性因素还是品牌、空间、动力以及经济性等等。

和过去的车展相比,互联网元素一定是在逐年增加的。据 GeekCar 了解,从明年开始,就会有更多的车企推出搭载互联网公司服务的产品。

合作一定是趋势

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主机厂和互联网企业合作的深度,与车联网功能是否好用在很大程度上是成正比的。当然,这里并不是否认传统供应商的能力。几乎所有车联网系统都在经历从无到有,从不好用到好用的变化。只不过在很多时候,在原有体系上的创新,会比直接建立全新体系要慢一些。

而上汽阿里的成功合作,可以说是直接引发主机厂和互联网公司合作的最大推动力。这类合作的好处,除了在用户体验层面的提升之外,也体现在了更多运营、营销层面。

下面这张海报就是最直接的例子。在过去,这样的文案几乎是不可能出现在主机厂的发布会上。

WechatIMG1

所以说,车企想要提升竞争力,除了需要在造车本身不断进步之外,也要考虑把服务、用户体验的不足补充上去。而且由于车企之间也存在竞争,找到合适的合作伙伴就是最简单有效的方式。

本质是汽车属性的变化

说到底,主机厂主导汽车市场的原因在于,在过去一百多年的汽车工业里,最大的利润来源就是销售。但是随着汽车智能化进程的深入,拥有一辆车的必要性正在逐渐降低。

这么一来,原本的利益分配体系就会出现变化。在未来,卖(或者说投放)一辆车只是服务的开始,真正有巨大利润想象空间的,一定是之后的运营、数据、广告等等领域。而且,这里面的利润空间要比单纯卖车大的多得多。

在这个层面,主机厂的积累几乎是空白的。好好的卖了这么多年车,突然间开始谈运营、出行服务,显然有不小难度。巧合的是,这类软件、运营层面的业务,恰好是互联网企业最擅长的部分。

当然,这里面的互联网公司也有一定区别。有些野心不大,安安心心给主机厂服务做好供应商。例如出门问问、高德、科大讯飞以及各种服务提供商等等都属于典型代表,只想做好车联网其中的某个部分。

至于那些有野心的(典型代表就是 BAT),首先必须有很强的实力。这里的实力包括了资金、技术、用户基数、流量入口、业务范围足够泛等等。对于这样的公司来说,他们真正的野心,十有八九是要让主机厂成为自己的供应商,最次也至少得是个齐头并进的局面。对于这样的公司,考虑的可能就是如何占领更多的硬件。再回头细数国内的互联网公司,能有这样的实力并且已经开始从不同路线推进的,可能也就剩 BAT 这三家了。

所以回到文章开头的推论,这件事发生的概率在我看来依然是 50/50(有点像废话)。至少从主机厂的角度来看,做惯了主导者之后,很难接受被别的企业牵着鼻子走。所以我们也看到有一些车企,的确是要把这件事握在自己手里(例如大众中国推出的「逸驾」)。所以在未来,除非其中任何一方能占据足够大的优势,否则这个争论可能很难下定论。

回到用户层面,我们只要知道一个事实:出行这件事随着主机厂之间的竞争、主机厂和供应商之间的竞争、合作等等各种关系,只会变得越来越方便,这就足够了。


原创声明: 本文为 GeekCar 原创作品,欢迎转载。转载时请在文章开头注明作者和「来源自 GeekCar」,并附上原文链接,不得修改原文内容,谢谢合作!

欢迎关注 GeekCar 微信公众号:     GeekCar 极客汽车(微信号:GeekCar)&极市(微信号:geeket)。

0


Related Posts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