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那些无人车的「幕后大佬」是谁?

· Mar 06, 2020

一场疫情,重创了一些行业,但也让另一些行业和领域看到机遇,无人驾驶小车就是其中之一。

前一阵,我们简单盘点了疫情之下那些辛勤耕耘的无人物流车,用「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来形容它们,可能并不为过。

不管是做无人车技术研发和运营的公司,还是各大物流配送平台,都在这个特殊时期有所行动,他们的协作,让整个产业链的关注度,也达到了一个新高度。

借此,我们也看到了无人驾驶的更多价值,而这种价值此前曾经被很多人低估。

就算你是一个普通吃瓜群众,可能也在铺天盖地的疫情新闻里注意到了这些无人车的存在。打开百度,用「疫情」、「无人车」这样的关键词进行搜索,跳出的内容可以说是数不胜数。

医疗物资分发、物流配送、消毒喷洒、巡逻作业……这些特殊场景都是无人车在疫情下的用武之地。

都有哪些值得关注的公司参与其中?

比如在无人物流配送方面,像美团、京东这样的平台,很早就投身了无人物流领域。他们都成立了自己的无人驾驶研发研发团队,不断进行着测试和试运营,但始终没有投入实际运营。

疫情之下,订单激增、配送人力紧缺、病毒人传人,这个场景,太适合无人车发挥作用了。

于是我们看到了这些平台的动作:

比如美团,他们的无人配送车「魔袋」就在北京顺义的多个社区投入运营,为在美团买菜下单的用户提供配送服务。这也是美团在室内、园区真实订单落地后,首次在公开道路上进行实际订单配送。timg-3

至于京东,他们把无人配送车运到了武汉,用来在医院附近的特殊站点进行末端配送服务。据说,这突如其来的需求,也让京东无人车的量产和落地计划迅速提前。

另一家电商平台苏宁也加入了这场无人车配送大战。苏宁物流的 5G 卧龙无人车在苏州为苏宁小店的到家业务提供配送服务。

在物流末端配送之外,「消毒」也成了疫情期间无人车的重要应用场景。比如新石器的无人小车,就在上海张江科技园、深圳三院、武汉高校隔离区等场所从事着无人消毒作业任务。另外,据我们了解,智行者在全国各地的数十家医院投入了 16 台无人消毒车,每天进行消毒作业。另外一家名为悟牛的公司,也在山东三个城市的医院投入了近 30 台车,用于无人消毒。

相比无人物流配送,这些无人消毒车深入到了如医院这样更高危的场所,换来的是更少的人员感染率。

百度新石器

而在新石器、智行者、悟牛这些公司背后,是国内最大的无人驾驶生态和全栈解决方案供应商百度 Apollo 在提供「赋能」。Apollo 生态内的无人车公司,贡献了行业里最强的无人小车战斗力。据粗略计算,所有的 Apollo 生态合作伙伴,一共在全国落地了 60 多台无人车,覆盖了医院、居民小区、高校隔离点等场景,落地城市达到十多个。除了无人消毒,百度和金龙合作的阿波龙无人车也在厦门和北京落地了无人送餐服务,新石器提供的一台无人车,也在北京国贸的建外 SOHO 提供某餐厅的团餐送餐服务。

timg-4

在这个特殊时期,「无人驾驶生态」的价值被凸显了出来。

但是在宣传层面,平时一向高调的百度这次却变成了「幕后工作者」,他们推出的「科技战疫」方案,重点面向的也是那些生态合作伙伴,免费开放低速微型无人车套件和自动驾驶云服务。

2020310_画板 1_副本

疫情下,拥有无人车技术和落地平台的公司,颇有些「一呼百应」的味道,在非常时期输出着自己的能力,听起来很燃。

当然,对于各方来说,这也是一个绝佳的宣传机会。

看到这儿,可能你会产生这样的质疑:疫情之下的这些无人车作业,到底是博眼球的噱头,还是真正实用的「暖科技」?

这确实是一个值得讨论的问题。

在我看来,可以从三个层面来回答。

首先,无人车服务在疫情期间的真正优势是什么?答案应该是解放人力,保证安全。不管是无人配送,还是无人消毒,它们的本质还是「解放人力」,把人们不愿意去做,或者人手不够的那些工作接过来,并且通过无人化,来降低病毒传播扩散的概率,尤其是在医院这种高危场所,这种解放人力的价值就会更加凸显。

从这个角度来说,无人车确实是有存在意义的。

第二,是噱头还是暖科技,要看无人车真正的投放规模和受益人群范围。我们列举的这两个典型应用场景,在这个层面就展现出了差异。

比如京东投向武汉的无人配送车其实只有两台,而美团在顺义投放的无人车,在媒体报道里也并没有涉及投放数量。华为在武汉投放的 5G 无人车,也只有两台。

雷声大,雨点小。如果只有零星几台的投放规模,很难在真正意义上达到解放人力的目的,更多的配送任务,还是要依靠传统模式。

而从我们所掌握的数据来看,至少在无人消毒这个场景里,目前已知的各家公司的无人车投放总量,要远远多于物流配送那个场景,对于防疫工作所起到的作用,显然也要更大。

换句话说,在众多媒体报道里,无人配送在现阶段的作用被放大了,而无人消毒车则是在「默默工作」。

第三,从技术层面来说,如果无人车技术不够成熟,在这种特殊时期,其实反而难以提升效率、解放人力。简单来说,无人车作业的精华就是「无人化」,但如果一台无人车在技术层面不过关,是不是需要在运行过程中搭配足够多的「管理员」去时刻维护?

这也能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上面的第二点结论。相对无人消毒这样的场景,无人配送其实是一个更复杂、不确定性更多的场景,尤其是在公共开放道路上。一次疫情不会让无人车技术一夜长大,到底谁能真正解放人力提升效率,其实看的还是平时的技术积累。

当然,还有一点不能忽视,就是无人车的量产能力。这和口罩的生产供应是同样的道理。快速、大规模地实现无人车部署,至少在现阶段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和很多领域类似,「无人驾驶」也是需要产业链做支撑的事业。普通人看到的可能只是「落地场景」,但是在它背后,离不开技术、平台这些东西,不同的公司在整个体系里扮演着各自不同的角色。

大家实现无人驾驶的路径也不同。比如美团、京东,自研无人驾驶技术,同时自己有落地平台,有点儿「垂直整合」的味道,但是对于更大多数的公司来说,需要依赖百度 Apollo 这样的「赋能者」来实现无人驾驶的落地。

任何一个生态的成功,都离不开这个生态里每一环节参与者的努力。安卓和 iOS 之所以被称为「生态」,也是因为有无数软件开发者的参与。从这个角度来说,每一个在疫情之下为无人车落地而努力的团队,都是值得尊敬的。

这次疫情,对于无人驾驶今后的发展会产生怎样的影响?站在不同的角度,或许有不同的思考和结论,而从普通人的视角来看,显然应该更加坚信一个事实:技术、科技、智能这些元素,正在让我们的出行、生活变得更好。

0


Related Posts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