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车载屏幕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以及从少到多之后,我们对于智能座舱的想象还有哪些?
虽然这个问题没有准确答案,但无论车企、传统供应商还是新进入汽车领域的互联网力量,大家都在通过自身的产品以及核心能力给出一些思考。
作为在智能座舱领域领先的供应商,延锋在今天发布了自主设计研发的 XiM21 智能座舱。 根据官方说明,XiM21 集成了延锋完整产品能力的技术展示平台,也代表了在未来五年内直接投入市场的最新智能座舱技术。
通过这个座舱,我们能直观看出延锋对未来智能座舱形态的思考。
没有物理按键的座舱
坐进 XiM21 之后,我的第一感受就是物理按键消失了。除了双闪这个法规要求的按键之外,所有的按键都被集成在了扶手、门板以及各种装饰面板上。另外,出风口等硬件也都采用了隐形设计。视觉上的整体感非常强烈。
不过对于用户来说,彻底取消物理按键真的是一个好选择吗?我不这么认为。在未来很长时间内,物理按键依然很难被大量取消。但不得不承认,内饰的发展,一定有着功能和装饰件的集成化趋势。所以供应商需要有这种能力,即便最终的选择权在车企手中。
通过车内红外摄像头以及座椅传感器,车辆可以检测用户的心跳、呼吸以及驾驶状态。有意思的是,XiM21 的方向盘脱手检测是通过手握之后的电阻检测实现,也比目前的握力或者重力检测来的更安全。
车内一共拥有 5 个屏幕。前排的三块屏幕分别是仪表中控的双 12.3 英寸曲面双联屏,以及可在中控和副驾之间移动的大屏;后排则是两块可升降的娱乐屏,并且可由前排控制分享内容到后排。
在未来,随着车辆的使用需求变化,车内空间也需要有灵活变化的能力。延锋的这套座舱在这方面也有一些新意:在后排,除了标配的零重力座椅和隐形香氛之外,用户还可以选装一体式儿童座椅,不使用时,可以翻折为第三排乘客的腿托。XiM21 采用的是双速电机驱动的长滑轨,扶手箱的位置也可以在第一排到第三排之间自由活动,满足不同的需求场景。
在 XiM21 上,我能清晰地感受到延锋对未来 5 年汽车智能座舱变化的理解。即便很多功能现在看着有些「花里胡哨」,但背后的技术能力是实打实存在的。
供应商能做什么?
我们很难否认这么一个事实:在智能座舱领域,产品定义的话语权始终掌握在主机厂手中。
无论是座舱的底层软硬件搭配方案、应用层的第三方生态接入选择,以及交互模式的侧重点,选择权都归属于主机厂。而这些灵活的元素,最终会组合呈现出非常复杂的产品形态。
因此,这就对供应商能力有很高的要求。
供应商需要提供更丰富的软硬件能力,来满足主机厂对自身产品定义的各种需求。例如有的车企希望能在应用层使用安卓生态;也有车企希望能用 Linux 来开发车机系统。总之,主机厂一定希望自己新车的座舱非常有品牌特色,以此来体现自身的差异化。而随之产生的不同需求,则会体现在产品研发的方方面面。
根据介绍,延锋目前为止已经支持包括但不限于高通、华为、瑞萨以及 NXP 在内的芯片方案。在 XiM21 上,延锋就采用了高通 SA8155 芯片,并且通过 QNX 以及 Hypervisor 虚拟机能力完成了车内 5 块大屏的点亮。中控下方的屏幕在实现车控功能时是 QNX 系统,一旦移动到副驾,则会转换成跑在虚拟机上的「Android 平板」。
作为领先的座舱供应商,延锋确实有足够的底气和能力来应对车企繁多的需求,这并不让人感到意外。
在自动驾驶技术彻底解放驾驶员之前,智能座舱的目标依然是让司机和乘客都能安全地完成各自的需求。司机需要更安全方便地完成驾驶任务、乘客则更需要舒适性和娱乐性的功能。
因此对供应商来说,虽然很难主导智能座舱的发展趋势,但给车企提供灵活可定义产品的底层能力,一定是必备的核心竞争力。也只有拥有这样能力的供应商,才能跟得上汽车智能化的飞速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