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eekCar WorkShop|关于智能座舱的加减法,这群行业大咖「吵」出了什么结论?

· Oct 16, 2020

为了得到更多干货,我们把 GeekCar 今年首个线下活动做成了一次辩论,议题是「智能座舱该做加法还是减法」。

之所以选择这个议题,是因为通过《奇妙车机情报局》测评了二十多款主流座舱后,我们发现:虽然业内常常推崇极简风格,但更多车企仍以堆料为主,无论是软件还是硬件。这个矛盾点就是我们希望产生碰撞的内核。

为此,我们请来了包括福特汽车、理想汽车、长安汽车、大众问问、赛轮思、博世、亿咖通、仙豆智能、百度 IDG、梧桐车联、同济大学人⻋关系实验室和 FOKS 等企业大咖们,希望用辩论的方式搞点事情,得出更多有价值的结论。

DSC02915

《奇妙车机情报局》有哪些观察

在总结大咖们的观点之前,GeekCar 的《奇妙车机情报局》栏目也有一些观察和思考希望和行业分享:

DSC02585

1. 智能车机 HMI 的本质是功能资源的空间分配问题,也是现实世界和数字世界之间的媒介。

2. 汽车品牌需要强调个性,但产品开发需要建立行业共识。很多功能需要大面积上车和打通,才能发挥它的价值。

3. 用户有一些共同的需求偏好,比如分屏交互/实体按键/屏幕留白等等;现在很多产品有相似的致命设计,比如过度使用全屏/返回机制不明确/功能入口过多等等。

4. 语音、地图和生态是智能车机最重要的三个要素,但都做到极致的个性体验不容易,因为都需要大量定制。哪怕两个产品的供应商一样,其体验可能完全不同。

5.BAT 提供给每个客户的产品体验过于相似,双方的关系需要明确。

6. 我们最终的目的不是生态上车,也不是车机智能,而是车厂实现符合自身定位的座舱智能化和整车智能化。

加法和减法的目的趋同

辩论结束我们发现,各路嘉宾其实是以不同的切入点去阐述议题,并最终达成了共识。由于部分嘉宾希望以匿名形式分享,我们汇总了嘉宾的观点以及部分精彩发言:

加法派:

DSC02863

汽车正在脱离代步工具的属性,我们要先通过增强座舱内部的感知能力,再针对用户的高频刚需提供更加精准的服务。目的不是增加传感器,而是提升用户体验,传感器只是提升体验的工具。

我们不应该把手机或者 pad 搬到车机上,而应该基于移动互联网培养的用户习惯,叠加车内场景,在车里做服务串联和延伸,比如人脸支付、AR HUD 等等。

DSC02827

从汽车产品的生命周期和行业发展阶段来讲,目前还是要先做加法,但也可以说是在加中求变。比如电子电器架构必须要先升级,逐步由分布式迈向于集成化一体化,才能拓展座舱更多的想象力。减法的前提是产品力、品牌力达到一定程度,才去做的事情。

DSC02954

虽然消费者对智能化的需求不明晰,但总体需求一直在增加。今天的消费者对于车内互联的需求和我们十年前相比,绝对不是一个量级的。从实际情况来说,作为供应商的我们拿到的需求清单也是越来越长的。

千人千面是汽车智能最重要也是最直接的体现,要实现它硬件要做加法,软件要做加法,数据也要做加法,如果一味做减法,汽车永远停在原地。

DSC02896

在这个行业还没有任何足够令人惊艳的产品出现之前,大家必须都要做加法,而且要大加特加。在智能手机出现之前,谁能理解一个通话工具要加上拍照和上网的功能?如果它们不组合到一起,触屏交互又从何而来?所以在我们还没有发现行业认同的好的方向或形式之前,必须发挥想象力,想不出来就去试,去实践。

减法派:

DSC02857

从用户体验来讲,用户真的不想有太多选择,在车上也没有时间和精力去选择,所以我们必须要在体验上做减法。但我们现在整个行业都在用一种尖锐的方案去应对多样化的需求:全都给到用户,再让用户去选择,这一点其实很难受。

有企业在做用户调研时有个很有趣的发现:用户对功能的感知比较模糊。曾经我们问用户车里是否有某个具体功能,6 成用户说有,4 成用户说没有,但其实这个功能是没有的。所以在这个基础上,我们不赞成产品太复杂,任何交互都应该符合用户的第一直觉,不能一味去做加法。

DSC02901

手机能进到车里的应用,其实车机根本没有必要再做一遍。车机要做的是全方位补充你的手机。所以车机和手机等设备的算力相结合,才能形成车载环境的超级计算中心。

「智能座舱之于传统座舱,就像现在的智能机之于诺基亚」的对比并不成立。因为用户不会同时装诺基亚和智能手机;但是在座舱内,消费者既有手机又有车机。所以只有座舱体验优于手机,才能让用户更多的使用车机。

DSC02912

如果我们的座舱产品能够在一些更高维度的视角上去引领用户的话,可以把很多比较复杂的选择收一收,也就是做减法。就像特斯拉一样,Model 3 几乎没有什么配置,那些选装的比例也并不是很高。

……

其实我们讨论的话题很多,但如果让我进行一个简单的总结,其实智能座舱的加减法只是手段并不是目的。不论是哪种逻辑,最终目的都是带给用户更好的体验。

只不过在产品实现的手段上,我们需要在一些层面利用加法的思路,提升车辆能力,无论是软件算法的智能化程度、硬件算力以及执行能力等等,都是为了更好的服务用户需求。

DSC02866

换个视角来看,减法思路更多运用在如何精准满足用户真实需求层面。也就是说,我们需要更好的探求用户在驾驶场景下,究竟需要什么。如果只是盲目的堆叠功能,做了很多和手机重复、甚至是毫无现实场景的功能,那反而会起到反作用。因此,减法更像是把加法产生的能力,运用的更精准的手段。

从这个角度看,加减法的逻辑还是贯穿在智能座舱设计的不同阶段,这也是几乎现场所有嘉宾最终都能达成的一致观点的原因。

DSC02938

结语

线下讨论的时间很有限,我们也只能针对一个话题进行探求。对于智能座舱的未来发展,依然有太多未知需要探索,这也是 GeekCar 成立《奇妙车机情报局》以及举办线下活动的最终目的。

在最后做一个小的预告,年前 GeekCar 还会有一场智能座舱主题的线下活动,年底还会发布《智能座舱蓝皮书》,希望把我们对智能座舱的观察以一个产品化的方式呈现给行业。

未来我们会继续建设智能座舱产品库,完善评测体系,运营更多行业社群,希望有更多行业大咖加入,共同推动智能座舱行业的发展。

0


Related Posts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