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座舱没有「性格」,那跟咸鱼有什么区别?

· Nov 09, 2020

作为一家长期关注智能座舱的媒体,GeekCar 在测试了超过 20 款座舱之后发现了一些共性的问题。

有些问题普遍出现在了不同品牌的车型中,简单聊一聊。

不可避免的同质化

从我的主观感受来说,同质化是最显著的现象。

大多数车型有着同样的大屏、类似的页面架构甚至是功能。特别是在经历过第一波生态上车、硬件迭代之后,车机和座舱的创新仿佛停止了。

无法否认的一点是,在这一波的车机或者座舱革新中,互联网的力量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包括 BATH 在内的各种科技公司,把自身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积累的资源、用户习惯以及数据等等,都一股脑的塞进了汽车座舱。

ivi_1-480x480

于是,我们拥有了好用的在线导航、车内娱乐甚至是各种意料之外的软件生态服务,确实提升了驾驶体验。

在原本的汽车行业,这些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外来者的「入侵」,使得车企们意识到了座舱体验的重要性,也让车企开始更多的重视座舱体验的提升。

但是我们也知道,车企从来都更像一个方案定义和集成商,绝大多数零部件都来自供应商。在智能座舱领域,大量的车企依然在延续之前的工作方式,只是合作伙伴变成了互联网的供应商。

这也是我认为智能座舱同质化严重的主要原因,更多的差异只是体现在了不同软件供应商的独家功能,例如百度的语音、车载微信或者高德地图,并且有体验趋同的趋势。

如果按照这种思路继续发展,智能座舱大概率会陷入长期的平台期,创新的话语权也会逐渐转移向软件供应商们。

这绝对不是好现象。

功能如何体现性格?

当然,我们也见到不少车企做出了符合品牌和用户定位,并且体现出差异化的功能。

说几个简单却又印象深刻的例子:

例如蔚来汽车的 NOMI,作为拟人化的语音助手,即给到了具有情感的实体交互目标,又减轻了用户在语音交互时的「尴尬」。而一些通过软件形象虚拟的个人语音助手,虽然也能达到部分的效果,但无论是用户的反馈或者对市场的影响,都不在一个量级。

nomi-700x463

在奔驰全新的 S 级座舱里,虽然设计风格和视觉受到了很多吐槽,但在功能上,奔驰 S 基于自身定位和目标人群,也有一些非常有趣功能设定。例如通过识别驾驶员的扭头回望的动作,车辆后排的遮阳帘可以自动打开或者开启。一些只在豪华车上出现的配置,如果有了非常智能化的控制能力,更能加强科技体现豪华的感受。

o4YBAF8pDx2ARmDsABs3c8apjKs516

还有我们老生常谈的特斯拉,则有更多例子可以举。作为科技感最强的品牌,特斯拉在座舱层面把科技的极简贯彻到了极致。虽然看似车内只有简单的大屏,但通过各种预设的传感器和执行机构,特斯拉的哨兵模式、宠物模式等细节,却直接体现了科技的精神和意志。

虽然我暂时还不是 MPV 的受众,但是刚上市的荣威 iMAX 8 MPV 也很好的体现了这种思路。例如可以在一至三排通过语音控制移动的魔吧,就很好体现了 MPV 车型需要照顾每排乘客的需求。

image51

这些都是很好的例子,能够看出车企在设计座舱功能时,无论是通过硬件或软件,都做出了符合品牌以及车型定位,甚至是满足目标用户心理认知的功能。

显而易见的,这些功能也成为了车辆的亮点,进而能吸引更多对品牌和车型有好感的用户。

一些品牌为了差异化而作出一些无用的功能不可取,是不是用心也很容易看出来。

未来是什么样?

可以预见的是,在人类彻底从驾驶中解放出来之前,我们依然需要不同车型来满足各种出行需求,人车的关系会一直变化。

无论是针对共享,个人或者多人出行,座舱功能都需要有针对性的规划。这就好像同样是住宅,就有快捷酒店、星级酒店以及公寓的区分,需要给到用户不同的服务和体验。

Vector-1-700x467

我愿意把这些具有特色的功能归纳为座舱的「性格」,背后体现的是品牌定位和目标用户的界定。只有性格对胃口的人才能当朋友,车也一定是这样的。

假如车企始终在一个思路下设计产品,那车辆的区别依旧体现在内外饰设计、车型定位、价格。那这样一来,我们辛辛苦苦追求的智能化还有什么意义?难道真的只是为了给用户例如体验几乎一致的导航、娱乐甚至语音交互就够了吗?

在智能化的时代,汽车的竞争维度也会从传统的做工、造型、动力、空间等,扩展到更多元、丰富的层面。特别是当智能化对汽车的改变,正在逐渐影响人们的购车决策时,提升核心竞争力就一定不能在智能化上偷懒。暂时来看,智能座舱一定是最快落地、最易被用户感知的重要模块。

所以一旦车企无法创造出符合自身定位的差异化功能,体现出智能化时代独特的竞争力,那沦为代工厂是早晚的事。

0


Related Posts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