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月 2 日,特斯拉对外发布 2021 年度的销售成绩。
2021 年全年,特斯拉全球交付超过 93.6 万辆汽车,其中特斯拉 Model 3 和 Model Y 两款车型共交付超 91.1 万辆汽车,成为特斯拉的销量支柱,而定位更高的 Model S/X 一共交付了 2.49 万辆。
汽车是一个向规模要利润的行业。单车毛利率早已经转正的特斯拉,随着销量的持续扩大,其从整车制造销售环节获得的收益也将越来越可观,而这也能够支持特斯拉将更多资源投向底层核心技术的研发。
而特斯拉在规模上迫近百万台,在整体规模上基本仅次于豪华品牌的 BBA,超过雷克萨斯、沃尔沃、捷豹路虎、凯迪拉克这些二线豪华品牌。有特斯拉这种品牌作为榜样,豪华品牌全面转型电动车的步伐将更加坚定。
芯片问题短时间难以得到解决
随着 2022 年柏林和德州工厂的投产,尤其是 Cybertruck 开始交付,特斯拉新年销量将大概率再创新高。当前,能够对特斯拉交付量产生最大不确定性的将是芯片供应。
2021 年贯穿全年的芯片不足,导致了包括特斯拉在内的全球主要车企交付量都下滑了不少。从官方回复来看,特斯拉会从垂直整合全球供应链能力以及强化自身自研芯片能力两方面来突破供应的困境。
其实要想真正解决芯片不足的问题,就需要从根本上降低智能电动车对于日益增加的芯片数量的需求。
随着整车智能网联程度越来越高,芯片的需求也成指数级上升。特斯拉要想完全解决问题,最好的方法是可以在整车电气架构上下功夫。打破当前每颗芯片都分管一部分功能、存在较多的算力冗余的现状,转而充分发挥一颗高算力芯片的潜力,让其负责更多的职能领域,才是真正降低对于芯片数量依赖的根本。
当然这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事情,不过考虑到未来芯片供应紧平衡还会持续不短的时间以及特斯拉拥有自研芯片的能力,以全新的电气架构来彻底解决缺芯问题是可行的。
相比于缺芯,特斯拉还有一个软肋来源于埃隆·马斯克的倔强。
从小鹏 P5 开始,国内的智能电动车都已经将激光雷达作为自动驾驶/驾驶辅助硬件的重要一环,长城沙龙智行的首款车型更是一口气搭载了 4 颗激光雷达。我们不是说激光雷达搭载得越多就越好,但是激光雷达能够有效弥补摄像头的不足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未来,在激光雷达成本已经大幅下滑,且更容易满足车规级要求的当下,特斯拉是否还会坚持纯视觉的识别方案,还是转投视觉+激光雷达方案,目前并不好说。不过在短期内没有激光雷达可以上车的方案,会否成为消费者,尤其是国内消费者购买特斯拉时的一个障碍,目前还比较难下结论。
特斯拉的中国业务不仅仅是造车
特斯拉今年能够实现超过 93 万台的交付量,上海工厂功不可没。当前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的年产能已经超过 45 万台,其不仅满足国内市场的需求,同时也成为出口海外市场的主力。
即便未来一段时间内德州和柏林工厂投产,上海工厂依然在特斯拉的全球生产版图中占据一个重要的地位。利用中国工厂出口海外市场,对特斯拉和中国来说是一件双赢的事情。
一方面国内汽车配套成熟,在国内生产的整车车型在成本和质量上都拥有明显的优势;另外一方面,特斯拉持续向海外市场出口,也为国内带来了不少就业机会,并产生了大量的 GDP 和税收。当前中美在经济与科技领域的全面竞争的态势已经非常明显,如果特斯拉在中国工厂持续扩大产能,对于中国来说也具有不小的政治意义。
整车之外,特斯拉在国内持续布局充电桩业务。
在特斯拉的上海工厂内,其还拥有 5 条半自动化组装线,年产第三代超级充电桩 1 万件。截至 2021 年 12 月 17 日,特斯拉在国内的充电网络已经覆盖了超过 360 座城市,建设开放超 1000 座超级充电站,超 8000 个超级充电桩,配合超 700 座目的地充电站,超 1750 个目的地充电桩。随着充电桩的国产化,其在国内持续完善补能网络的步伐将进一步加快。
与其直球对决,不如搭上 「特斯拉号快车 」
无论是美国本土的 Rivian、Lucid Air,还是国内的蔚小理,亦或是极氪、沙龙智行、阿维塔,这些年很多新品牌层出不穷。这些品牌,尤其是出自美国本土那两个品牌,都被从特斯拉杀手的角度来反复审视,而国内这些新势力品牌所打造的车型,也被媒体和业内人士拿来和特斯拉的车型进行反复对比。
所谓双拳难敌四手,这些品牌在前期进行规划和设计时,就参考了特斯拉的相关技术指标,并选择其中的核心点进行技术攻关,因此在某些参数上超过特斯拉并不奇怪。
其实从特斯拉的本意出发,它目标所指一直都是传统的燃油车。在庞大的燃油车市场,借助碳中和与碳达峰这种政策的照拂,最大程度做大电动车蛋糕,才是特斯拉的初衷和本心。从目前的销售局面来看,特斯拉在销量上迅速向 BBA 迫近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从长远来看,新兴的电动车品牌们应该和特斯拉联起手来,利用传统车企船大难掉头的情况,搭上特斯拉快速发展的列车,才是能够持续做大做强的关键。
2022 年,随着柏林和德州两座工厂投产,尤其是 Cybertruck 的上市,特斯拉的销量有望更上一层楼。
对于掌握「三电」以及自动驾驶底层核心技术的特斯拉来说,虽说要实现 2030 年 2000 万辆的目标还存在比较大的不确定性,但是以其当下的体量已经到了垂直整合供应链的时候。通过垂直整合供应链,特斯拉拥有了在核心零部件上进一步降低成本,在现有 30%左右毛利率基础上进一步提升的空间。
只要特斯拉自己不折腾,2022 年我们看好特斯拉的销量再上一个新的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