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 2022:车路云图深度融合,加速中国汽车产业的「换道超车」

· Mar 28, 2022

2022 年 3 月 25 日-27 日,第八届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 2022 在北京正式召开。本届论坛主题为「迎接新能源汽车市场化发展新阶段」,在 3 天会期内共举办 14 场会议活动。来自政府相关部门、行业机构与行业代表齐聚论坛,从不同维度探讨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方向。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是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的第三方智库,包括政策方、产业界、学界的成员。本次论坛上,百度、华为、长安汽车、比亚迪、小鹏、理想、地平线等公司领军人物纷纷出席,分享中国智能汽车发展的前沿进展。

 

车路云图一体化协同,形成产业共识

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苗圩在会上表示,如果说汽车产业变革上半场的电动化,中国做的不错的话,下半场的智能化才是决胜的关键。

汽车智能化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它需要全栈参与配合数字化感知、计算、执行、互联互通等等,是一整套完整的体系。

图片 2

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苗圩发言

 

苗圩认为,跨行业的深度协同对汽车下一代的智能发展至关重要,不仅仅需要汽车主机厂的参与,更需要机械、通讯、人工智能,互联网、芯片、道路交通、城市建设等多个领域的紧密协作,最终将汽车打造为大型的移动智能终端。

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席万钢则指出,面向新能源汽车跨产业界融合发展趋势,要进一步加强汽车与能源、交通、信息通讯等产业,在政策、标准、前沿技术示范等方面的统筹规划和组织协调,凝聚发展合力,加速实现高水平的产业融合发展。

这场汽车革命,「数字底座」是基于移动互联网、数字经济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未来的出行场景将被重构。智能交通不仅涉及到单车智能这样的单点,而是一个宏大的体系。

2021 年 3 月 15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 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正式公布, 纲要框定了十大数字化应用场景,智能交通居首位。通过升级改造道路及路侧基础设施,实时监测道路通行环境,从而让车辆实现超视距路况感知,达到车路云一体化,进一步保障行车安全。

图片 1

图片来源:电动汽车百人会

 

政策推动,加速推动车路云图落地

百人会双智论坛上,工信部装备工业一司副司长郭守刚表示,在推进双智(智能汽车和智能城市)试点工作开展的同时,工信部也在加快推进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示范。

郭守刚还强调,试点示范是智能网联汽车发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在推进双智试点工作开展的同时,我们也在加快推进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示范。截至目前,全国已开放测试道路里程超过 5000 公里,安全测试里程超过一千万公里,带动智能化道路改造升级超过 3500 公里。

在智能汽车与智慧城市试点的十六个城市中,苗圩认为北京亦庄开发区是最优特色的两个试点之一,智慧道路的代表就是北京亦庄经济开发区,北京亦庄把聪明的车、智慧的路、精确的图、实时的云和可靠的网五位一体组合到一起,成为了全国试点的典范。苗圩也提及,他和李彦宏交换过意见,完全实现无人驾驶要比较慎重,但是在一些物流、一些社区里的摆渡车,一些港口的疏港车辆,完全可以快一点,Robotaxi 是可以的。

图像

图片来源:电动汽车百人会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北京市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工作办公室主任孔磊表示「在应用场景商业化方面,已经开放自动驾驶出行服务商业化试点,累计服务超 8 万人次,社会群众广泛认可。无人配送车场景已经实现生鲜配送和快递配送的实际运营,正逐步拓展应用范围。无人零售、自动驾驶警务巡逻、微循环接驳和公园漫游车等场景已经来到市民身边。」

图片 5(1)

百度自动驾驶出行服务平台「萝卜快跑」

 

围绕汽车智能化,苗圩提到,没有 V2X 而光靠单车智能,也许做到 L2 还可以,做到 L3、L4 就很困难,算力、功耗都超过车辆本身承担的极限。全国 3 亿多辆汽车,全靠云端,数据量大到无法承受,因此必须把一部分的算力从车移到路测,利用边缘计算和端到端的通讯,实现车路协同。为未来车路云图的互联互通奠定坚实的一步。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理事长陈清泰表示,在汽车智能化这场革命中,我国汽车产业换道先行取得了先发效应,但机会窗口期不会太长。与这次汽车革命并行的是新能源革命和第一代移动通信,是交通革命和智慧城市。随着汽车革命纵深发展,越来越多的高科技公司加入其中,新能源汽车的科技含量越来越高,服务软件越来越丰富,正在进化成一个数据决定体验、软件定义汽车的移动智能终端。

在汽车产业变革的上半场,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但决定胜负的下半场在于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复杂度更高,挑战也更多。只有在变局中实现汽车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才能助力中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

0


Related Posts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