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真是充满戏剧性。4 月 20 日,宝马发布了全新 7 系,而 4 月 19 日晚间,奔驰与奥迪在同一时间举行了电动化车型(概念车)的发布会。看似内卷,实则有人一点都不慌,例如奥迪。
你会发现,宝马和奔驰在电动化这件事上都已经卷死了。在古早版 i3 和 i8 退出市场后,iX3 是宝马揭开全新电动化战略的首款产品,紧接着便是 iX 与 i4,豪华、运动一手抓。什么?你们最喜欢的还是 3 系?好,前不久宝马全新 i3 也通过国产的方式与中国消费者正式见面。
奔驰呢,2021 年慕尼黑车展上多款纯电动车型一同亮相,随后全新 EQS、EQA、EQB、EQXX 和 EQS SUV 一发接一发,令人应接不暇。
现在看来奥迪的 e-tron 和 e-tron GT 已经有些年头了,毕竟那个为《复仇者联盟》而燃烧的夏天永远停留在了 2018 年。除此之外,奥迪还有 2019 年上市的 Q2 e-tron,最新的一款产品是为上汽奥迪量身定制的中国特供版 Q5e-tron 还有即将登陆中国市场的 Q4 e-tron。
讲真的,奥迪在过去一年中围绕三款概念车:Grandsphere、Skysphere 和 Urbansphere 讲的故事比量产的纯电动车型多得多,奥迪的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就算「卷」,也要「卷」之有道吧
显然在电动化这件事上,奥迪看似并不着急,因为当我们理性地分析现在 BBA 纯电动车型的市场占有率后,你会发现这件事根本就急不来。
研发新车是需要成本的,大家都不是用爱发电的热血青年了,BBA 哪家不是征战车厂百年的老兵?先把账算明白、把事想清楚,有时候急着下场并不是一件好事。
事实上,即便有产品力和品牌影响力双重价值傍身,传统豪华品牌的纯电动车型仍是叫好不叫卖。根据 Carsalesbase 的数据,奔驰的 EQA 和 EQB 两款车型在国内开卖五个月后,单月销量仍是寥寥百余台,EQS 暂无数据,不过我觉得大家心里对这款车的市场表现应该有一定的预期。
在这之中宝马 iX3 是销量榜单上的佼佼者,月均销量能达到 2000 台左右。在欧美,销量榜上有特斯拉,在中国除了特斯拉还有新势力。你可能认为豪华品牌的车型销量理应比特斯拉 Model 3 和小鹏 P7 这样性价比取向的产品低,市场规律的确如此,但卖不过蔚来又反映出了什么问题呢?在这一轮新故事与传统势力的较量里,消费者可能更愿意听些更新鲜的想法。
以现在的豪华品牌市场占有率来看,奥迪在今年大规模布局纯电产品或许与两年后再入场相差无几,当然,我们也不会因为它的动作过慢而在品牌影响力上输于奔驰与宝马。三款纯电概念车即是「饼」也是新故事和想象力。
说 2030 年推出十余款电动车的都是渣男?
俗话说「富人靠科技,穷人靠变异」,又有科技又有变异,那是汤姆·荷兰弟。或许也会是明天的奥迪。
传统豪华品牌从不缺乏技术。奥迪为何不着急,因为他们手握 PPE 豪华纯电平台,而昨天亮相的 urbansphere 概念车便是诞生于 PPE 平台之上的产物。
从这款车上,我们可以简单地获知一些关于 PPE 平台的信息,首先奥迪 urbansphere 的电池模组的容量就高达 120 千瓦时。平台采用 800V 电压技术,在此之上 urbansphere 可以达到 270 千瓦的充电功率,只需充电十分钟,足以增加超过 300 公里的续航里程。在短短 25 分钟内,可将电池从 5%充电至 80%。
在性能方面,奥迪 urbansphere 概念车两台电机的总输出功率为 295 千瓦,扭矩可达 690 牛·米,同时该款车型还搭配了电动 quattro 四驱系统:前后桥分别配备一台电机,可在必要时通过电子控制实现四轮驱动。不过,奥迪 PPE 平台的上限能够达到最大输出功率达到 350kw,扭矩达 800Nm。
同时,奥迪 urbansphere 给出了一份相当惊人的尺寸布局,整车长 5.51 米、宽 2.01 米、高 1.78 米,轴距达 3.4 米。虽然是四座布局,但在空间和尺寸上已经进入了全尺寸 SUV 的范畴。
不过,奥迪 urbansphere 或许是奥迪 PPE 平台的极限。根据 2021 年 7 月 7 日 UBS investor meeting 上奥迪技术部门主管 Oliver Hoffmann 的介绍,800V 将是该平台上最为核心的技术,平台研发尺寸范围为 2890 到 3080mm,能够支持 B 级到 D 级车开发,离地间隙范围 1641-1714mm,能够支持轿车与 SUV 车型共同开发。
在纯电平台这一战略性技术布局上,奥迪绝对走在行业的最前沿。PPE 平台覆盖中高端车型,覆盖了奥迪的主流受众群体,引入大众的 MEB 平台,在该平台上奥迪已经开发了 Q4 e-tron 车型,同时还有偏性能取向的 J1 平台,其上有奥迪 e-tron GT 和保时捷 Taycan 两款车型。
如上图所示,是奥迪采用的三款平台的多维度对比图,已覆盖了我们能想到的所有细分市场。
在昨晚的发布会上,奥迪也对外宣布了「奥迪中国进取 2030 战略」,其中提到将与一汽集团深度合作,深化在华销售的产品型谱。与此同时,回顾 2021 年时奥迪对外发布的战略中有提到一个更为核心的事件,奥迪将于 2026 年开始,对外推出的新车将全部为纯电动车型,直到 2033 年停产内燃机。
从电动化这一趋势深入汽车行业以来,想必大家对类似的战略已经见怪不怪了,甚至有如丰田那般直接拉出 30 台电动车模型以示决心的操作。或许大多数人对传统车企能否快速补全电动化产品线这件事持怀疑态度,例如我们看到的理想汽车,他们在五年内才推出了两款车型,而传统车企大手一挥便是数台乃至十余台。
其实问题的关键就在于体系化能力,如同奥迪已布局的三款平台,平台化和模块化概念兴起于上世纪七十年代,而正是因为其能缩短新车型的研发周期、提高销量而被沿用至今。传统车企面对的问题比新势力多得多,在智能化时代,国际化大车企所面对的核心问题是地区本土化。因为产品所投放的地区不同,用户偏好不同,产品的特性和功能趋向也大相径庭。所以在正式进入电动化革命之前,将战略基石铺好才能更好地迎接挑战,有时急于下场反而会打乱推出产品的节奏。
在 urbansphere 上,奥迪学到了「共创」
接下来聊聊「变异」,在汽车行业中我们可以理解为新玩法。新势力车企为了在市场中快速站稳脚跟给用户讲了很多新故事,其中流传最广的是「用户共创」,时至今日,中国的消费者已经不再是 20 年前的「车盲」作为世界第一大汽车市场,和世界变革最快的汽车市场中的用户,他们对于产品已经有了足够的话语权。
所以奥迪的全新 urbansphere 概念车上有两个标签:中国团队主导;用户共创的产物。
urbansphere 的内饰设计团队就来自位于北京 798 内的奥迪中国设计中心。发布会中,设计师 Stephan Fahr-Becker 提到,在与中国客户的深入交流中,奥迪观察到,中国消费者对未来高端出行的看法已经发生变化。他们对高品质豪华出行体验的期待是空间的释放,过去通过尽可能安放更多座位、储物空间和功能元素的传统配置已无法满足他们的期待。相反,他们希望拥有一个足够宽敞的空间,并将舒适的体验感作为独一无二的特点。因为除了物理空间之外,他们也在寻找一个能够让自己在繁忙的都市生活中放慢脚步的精神空间。
留白、互联、第三空间
其实很多人都在好奇,奥迪在电动化时代中率先推出三款概念车的用意何在。其实通过「sphere」的命名就可看出:奥迪 skysphere、奥迪 grandsphere 和奥迪 urbansphere 三款概念车的核心在于车内空间。车辆设计和技术的基础变为车内空间,即乘客在出行途中的生活与体验空间。
我们正站在汽车工业革命的十字路口当中,在此之前,我们在内燃机与电动化之间选择了电动化,在燃料电池与化学材料电池之间选择了后者,同时坚定不移地对整车电子电气化架构进行了改革。而每个变革中做得最好的人都成为行业中的佼佼者,例如特斯拉。
现在我们将要面对问题是座舱空间的变革,或许这也是为什么奥迪在这一阶段持续思考座舱的可能性的原因。而在奥迪 urbansphere 上,我所看到的关键点有三处:留白、互联、第三空间。
留白
留白这件事很容易理解,而且自汽车诞生那一刻开始,车企就已经在做了。早期,我们可以将留白理解为车内的储物空间,除了坐人以外,用户总要一些空间来放东西,因此设计师们在门板上安置了储物格,在中央扶手箱前面放置了杯架等等。
储物空间正是个性化需求下的产物,一个空白的空间可以随你处置。在奥迪 urbansphere 上,设计师将空间做到了极致,同时在电动化时代,奥迪还为用户提供了更多智能化的「白空间」。
奥迪汽车股份公司管理董事会主席杜思曼表示:「为了让电动出行更具吸引力,我们的设计思路是从整体出发,从用户的需求出发。」起决定性作用的不再仅仅是产品本身,更包括整个生态系统,这点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重要。因此,奥迪正在积极打造为整车提供服务的全方位数字生态系统。
奥迪 urbansphere 概念车为所有驾乘人员提供了多样选择,车内体验高度个性化,自由体验:用户可在车内或交流或休憩、在忙于工作与静享个人私密空间之间灵活切换。因此,奥迪 urbansphere 概念车已经从严格意义上的汽车转变为了一款「移动体验终端」,只为带来无与伦比的用户体验。
互联
屏幕已经成为了这个时代中,汽车上不可或缺的事物。奥迪 urbansphere 上一共配有四块屏幕,位于座舱前方的一体式巨幅车技屏幕,位于前方两把座椅后方的屏幕和置于车顶的透明屏幕。
在 urbansphere 上,屏幕自由是完成智能互联的基础。在宣传片中我们注意到了很有意思的一个细节,女主下车后走向红毯,而这一高光时刻也被摄影机记录了下来,随后片段被直接传输到了 urbansphere 的车机之上。
这个细节反映出一件事,无论是车机还是手机,其实他们都是一个「平台」,它是显示你所需要信息的媒介,当打通了车机与你身上的所有 3C 电子产品的信息之后,会发生很多有意思的事情。除了宣传片中的情节,未来你的运动相机,无人机等等摄影器材拍摄的收录的美景都可以在第一时间内传输于车机之中,用尺寸更大、更清晰的媒介来与朋友分享。
除此之外,人机互联也是一种趋势。结合创新数字科技,奥迪 urbansphere 概念车还可成为移动的个人健康空间。在诸多功能中,乘员压力监测就是非常重要的一项,通过面部解读和语音分析,汽车能智能判断乘客的感受,并提供个性化的放松建议,如通过独立屏幕和头枕上的私人音响区使用「冥想」应用程序,随时随地舒缓身心,治愈减压。
此前我们层探讨过手势交互的话题,而奥迪的工程师给了我们一个全新的使用场景,在车中位于传统门把手的位置上,设计师们都布置了一个智能交互单元,你可以用它操控车内温度,座椅角度等。而这个控制单元不仅能够识别语音、物理触控也可以感应到你的手势,为何做如此冗余?
因为宽敞的空间有时也会带来不便,例如你将座椅放置到半躺的位置,而此时调节座椅角度则需要起身来完成,有了隔空手势控制,便可以避免上述这种尴尬的情况。我们之前总讲豪华车具有「人文关怀」,但如此形容颇有空中楼阁之感,直到看到奥迪 urbansphere 上这处细节,我才对这件事产生深刻理解。
第三空间
在奥迪对 urbansphere 的官方解读中有这样一句话「奥迪 urbansphere 概念车车门前后采用对开门设计,并取消了 B 柱。当乘客上车时,整个车内空间会面向乘客敞开。与此同时,座椅向外旋转,一束灯光「红毯」般点亮,充满富有情感的仪式感」。
在奥迪 urbansphere 的内饰设计上充满了这种仪式感,例如大面积的氛围灯光、柔和的米色与灰色为主色调的配色、深绿色的座椅外壳等等。布置这些的目的是什么?我认为更多的是增强用户的沉浸感。
我司同事曾跟我讲,现在开一台没有氛围灯的车都有些不习惯,总感觉座舱里空落落的,少点什么似的。此前我总认为氛围灯是可有可无的低需求配置,但他的一番话引发我重新思考这一问题。
人类是需要氛围感的,最简单的例子,那些现在仍在居家办公的朋友们肯定深有感触,在家办公的效率一定低过在办公室或在咖啡厅。很多自由职业者都喜欢去咖啡厅办公,因为那里有相对舒适的环境、白噪音和如他们一样去工作的人,大家看似互为孤岛却又相互影响,别人在你边上奋笔疾书,你好意思摆烂吗?
很多道理都是一样的,本可以在手机上看的电影却要去影院看,本可以在手机上玩的狼人杀却要去桌游店玩,这些我们常去的休闲场所被称为第三空间,而它们真正吸引人的地方就在于氛围感。所以 urbansphere 上,我们也能看到奥迪在探索未来的座舱需要给用户怎样一个氛围感。
无论是用车顶屏幕看电影、与朋友视频还是看一场电影,这台 urbansphere 或许都能给你一个不错的沉浸式体验。
最后
回顾奥迪过去一年中发布的三款概念车产品,我们能明显看到奥迪一直在不断思考,思考未来的汽车究竟应该是什么样的,而且他们也不是闭门造车,甚至联合了用户一起畅想未来,一起进行「脑暴」。在我的传统认知中,这种操作本不应该出现在豪华品牌上,本以为仗着燃油车现金奶牛就有恃无恐的他们,却在努力进行自我革新,勇敢地拥抱下一个汽车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