橙皮书|以场景化的极致成就第三空间

· Jan 31, 2023

2022 年看到最多的行业热词除了「元宇宙」之外,大概就要数「场景化」和「第三空间」了。

第三空间到底是什么?怎么定义?这些问题问向一千位从业者,怕是要得到不止一千个答案。或者说,从最开始就不存在标准答案。

丰富而又松散的硬件配置能否跟场景化划上等号?场景化会将座舱演化带向何方?

在 2022 年夏天一次面向专业用户的商业调研中,几位理想 ONE 车主的有口皆碑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也提供了思考的突破点。而今面向家庭用户需求、将场景化做到极致的理想 L9 上,展现了一种可能性。

在春节前某个忙碌的工作日,我们有幸采访了理想汽车智能座舱团队的几位成员,想要在交流中解开自身疑惑的同时,窥见趋势演化的路径。

图片 2(1)

对场景化的理解>堆叠功能

人们对车辆作为产品和商品的期待,早就不再是驾驶这一项能够满足。另一方面,以磁带、CD、U 盘等储存介质为载体的音频娱乐功能「唯我独尊」了许多年,而后又迅速被智能手机与蓝牙连接取代。

用户对智能化要求的提升愈发明确,这点早就毋庸置疑。根据 IHS Markit 的调研结果显示,智能座舱科技配置水平已经成为排在安全配置之后,影响中国汽车用户购买决策的第二大类关键因素,重要程度已经超过动力、空间与价格等传统购车关键要素。

同时,近半数中国消费者对 VR 游戏、高清电影、K 歌软件、座椅按摩等服务表现出了明显兴趣,并愿意支付合理的价格;超过 70%的用户认可座舱智能配置的价值,认为其极大地提高了购车兴趣,其中近 20%用户则将之视为必购配置。

图片 3

行业用产品说话,市场用销量说话。如何将娱乐、休憩、办公等等这些场景包装起来,向人们诠释「场景化」的具体价值,在 2022 年几乎已经成为了车企宣发的必备技能。

站在 2023 年开年的时间点回看,理想 ONE 以「奶爸神车」闻名于市井之间已经不是新鲜事。

面对 2022 年再次火出圈的理想 L9,社交网络上也有不少人认为其:车载冰箱也好、后排娱乐屏也好、小桌板也好,在豪华商务车型上早就不是什么新鲜事了。这些配置出现在理想 L9 这一延续家庭用车定位的车型上,场景化什么的不过是噱头。

如此来说的话,当老板们在豪车上安享冰凉的香槟酒、被扬声器环绕着喷薄而出的交响乐仿佛带到维也纳金色大厅的年代,怎么没有人把场景化这个概念提出来?

长久以来,场景的需求一直存在。譬如,令绝大多数年轻父母头疼的带娃出门。

一位传统车型用户在一次采访中向我们表示,自家车里的储存和收纳空间都已经被孩子的东西占满了。对他来说,孩子在车上的「续航」决定了家庭出行的距离。这份「续航能力」,既包括了像奶粉、尿不湿、保温杯里的热水等刚需,又要由播放儿歌/有声书/动画内容来吸引注意力和消耗精力、支持安装安全座椅的 ISOFIX 接口、冷暖环境下的座椅加热/通风来保持舒适等基础元素提供。

这些并不是矫情,而是实打实存在的痛点。

汽车与出行,本就是生活的一部分,是家庭场景的延续。以产品设置来服务使用者这点没有改变,只不过被服务对象从企业老板与高管们,变成了家庭成员和用户自身。

靠数据说话。受访的理想智能座舱团队成员表示,根据对理想 ONE 车主群体和更多汽车用户的长期调研,理想座舱团队发现汽车用户对家庭场景的需求存在很强的延续性。进一步分析来看,被认为是全民生活水平相比以前得到了明显提高的表现。于是乎,很多诉求也延续到了家庭场景之外。

图片 4

只不过这些诉求中的绝大多数,一直没有得到行业的系统性重视。

既然是面向家庭定位的品牌和车型,用户的声音当然需要被倾听和照顾。

小冰箱的存在意义,也可以不再只是为了冰凉的佳酿。理想 L9 上的冷暖两用小冰箱,既能提供冲调奶粉所需的最适宜温度,也能在酷热焦躁的夏天,以冰凉的温度将冷饮所能带来的情绪价值最大化。而副驾座椅后方的折叠小桌板,则为冲调奶粉等操作需求提供了必要的空间。

图片 5

折叠收纳的后舱娱乐屏不是第一次出现在汽车上,隔空手势也不是第一次应用在车内交互中。而理想 L9 却是第一个把 3D ToF 手势交互应用在后舱娱乐屏上的产品。这种反传统的操作方式背后有着另一套十分务实的逻辑:

虽然理想 L9 的 6 音区识别可以精准地锁定指令发起者并迅速落实指令,但语音既不方便流媒体内容的随机挑选,更不方便播放时各种对内容的控制动作;

触控的话更不用说,在行车途中频频起身操作,且不说随着而来的效率低下和疲倦感,直觉都会告诉你这不可能是一种安全的选择;

遥控器或许是个好主意。但细想下来,相对于其他车内智能设备先进的交互方式而言,实在有些愚蠢。一方面要时刻面临遗失的风险,另一方面遥控器上充斥的大量并不常用按键不但影响外设的体积,在光线经常变化和行车摇晃的环境下也并不会好用。

图片 6

整套逻辑不复杂的前提下,只要通过简单的学习与合理的交互引导,各个年龄段的使用者都可以熟练掌握 3D ToF 手势操控。

之前的很长时间里,全车交互的重担都放在了驾驶者的身上。主驾位上的人不仅要负责驾驶,还要扮演全车交互的需求处理中枢的角色。如果说不上是不堪重负的话,至少也会是不堪其扰。

在理想 L9 上,我们看到了新的可能性。

从场景出发,当然要考虑到场景中最重要的元素——人的方方面面。无论是 3D ToF 手势,还是与之融合的前后三排支持独立音区,创新性的交互手段一方面带给用户强烈的新鲜感和深刻印象,另一方面也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使用门槛,让所有人都拥有熟练操作的可能性。

受访的理想智能座舱团队成员表示,考虑到儿童用户与成年人大不一样的语言习惯,「理想同学」针对儿童特有的声线、拖音、低龄化的口语表达等等特性,也做出了针对性的解决方案。结合全车三排六独立音区的语音交互,小小乘客们的需求也能顺畅地得到满足——就像在家中一样。

图片 7

理想智能座舱团队的成员们认为,如果能给小小的家庭成员们带去更多便利,实际上也是解决了父母们的痛点。

3K 分辨率的车规级 OLED 后舱娱乐屏、21 个扬声器组成的矩阵、功放最大功率为当前车内原装音响最高水平的 2160W、7.3.4 全景声音响布局、4D 沉浸式影音系统……华丽的硬件阵容为更多的场景化可能性提供了基础。不管是举着任天堂 Switch 标志性红蓝手柄跟孩子们一起在后舱娱乐屏上打游戏,还是所有人在化作 K 歌房的座舱里一起欢唱,随着时间的推移、用户群体的扩展,为行业提供更多场景灵感的,还是来自用户们自己的需求。 图片 8

硬件配置出现在智能座舱里,再纳入到中控、语音和手势的智能交互体系之下,算是给出了完整的答案。

「上车」只是开始,一以贯之的持续优化才是主基调。当用户有「想要更加方便地伸手够到保温箱里的冰可乐」这种要求时,理想团队还是会通过在下一个版本的 OTA 中添加语音开启保温箱的升级来尝试满足。

这是一场前所未有的,来自汽车座舱内的科技平权。

满足价值的对象是用户,而不是产品经理

如何在需求的规划和落地过程中「去伪存真」,如何尽可能多地为用户带来价值,是每位从业者都在努力去实现的。

我们可以从理想对于车载应用生态的态度中,窥见其中一条路径。

在体验细节打磨这方面,理想一直都是值得称道的,只要是稍有了解的人都不会反对。

以车载应用的交互为例,理想车载系统中的第三方应用被以统一的交互方式,以理想标准的 UI/UX 设计语言进行重构和呈现。另一方向,在保留特色功能与资源的同时,各应用跟智能座舱也进行了深度融合,使之与可见即可说、驾驶安全管理等交互方式与规则形成完整的体验体系。这一点在内容类应用方面尤为突出。

理想团队的想法则相对简单和务实:体验更统一,极低的学习成本对所有人也更加友好。

这种效果来自「与开发者共创 App」的工作模式。摒弃了拿供应商通用方案进行适配的「随大溜」模式,理想的团队会更深入地与合作方开发者一起工作,研发根植于自家系统的版本。随后,在运营的过程中根据用户的反馈,对其进行持续不断的打磨和优化,在保持水准的基础上形成统一体验。

用一位跟理想汽车接近的朋友的玩笑话来说:体验是真的好,就是有点儿费供应商。

图片 9

在冲向交付量上升曲线的过程中,理想汽车的「四步法」方法论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第一步,明确用户是谁,真实的需求是什么;

第二步,明确作为企业,自身的需求是什么;

第三步,设定具有挑战性、符合战略的目标;

第四步,定义目标的关键结果,开展工作。

随着交付总体量的不断上升,跟真实用户走得更近,意味着更加多元化和碎片化的信息,会形成压力不断给到产品团队。

落到细节上,在产品快速升级迭代的过程中,内测组的专业用户们给了团队不小的帮助。

哪怕在测试阶段车辆仪表屏上的一个字,有用户反馈他觉得太小,另一位用户觉得不太需要,这些声音在得到仔细分析之后,也会成为正式版推出前将之「拿掉」的决定性因素。

就像人类大脑中负责理性思考的部分,理想汽车的组织架构中存在专门的团队进行数据分析。无论是宏观的大盘数据,还是典型场景之中的匿名数据模拟,在想法与意见的激荡中,用数据、用事实、用方法论、用需求审核流程来讨论,早就成为了理想汽车团队的底层逻辑。

流程可以学习,做法可以改进。最难学习和模仿的,是价值观。

受访的理想智能座舱团队成员表示, 产品经理的思考会存在惯性,存在自己的主观判断和臆断,甚至可能会包括自己的虚荣心。回到用户的视点,回到购车和用车的立场上,愿意付出成本去得到它,才会是真实有意义的用户价值。

这里面的底层逻辑其实很简单: 关注带给用户的价值,而不是满足产品经理的价值。

结语

对座舱场景化进行剖析的过程中,我想起很久以前的一段往事:

某次我单纯地作为食客,跟开餐厅的朋友交流了当前菜单的一些缺点,譬如在美观程度和信息传递效率上,存在着明显的优化空间。两周之后再去的时候,递到手里的菜单已经是「迭代」后的全新版本了,设计精美、内容直观。

我很高兴自己的意见受到重视。作为经营者的朋友也用迅速且坚定的行动力,为自己赢得了尊重。

图片 10

在这样一个信息获取途径被不断拉平的时代,中国用户的成熟度,也早就不是一以贯之的营销手段就能够影响得了的。他们会以自己的方式建立认知、做出选择,甚至影响行业发展。

不管是娱乐、育儿,还是休憩、办公,场景一直都在,需求一直都在,从业者们的想法一直都在。而其中真正值得称道的,是勇敢实践从 0 到 1 的那群人。

更多地倾听和理解用户的诉求,让对智能化和场景化的理解而非硬件来主导体验,相信行业上下会很快意识到这其中的价值所在,然后以自己的方式践行。

与用户和企业互相成就的价值相比,「第三空间」具体是什么、该如何定义,或许也不是那么重要。

 

0


Related Posts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