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圈嘴替魏建军,揭了谁的老底?

· Sep 19, 2024
  • 「现在很多车企并不是卷,而是恶意竞争,低于成本价卖车。」
  • 「并非汽车产业不好、电动车不好,而是行业内部内卷、存在恶意竞争。」
  • 「我们根本不相信他们的财务是真实的,靠资本造车,扰乱了我们这么一个好的电动车时代。」

前不久,在央视采访中的魏建军又向汽车同行们「开炮」了。

果不其然,「开炮」后的魏建军受到了意料之中的嘲讽:「消费者买到了便宜车,你凭什么反对?」

当然,也有意料之外的另一种声音:」终于有人站出来说实话了」,「你以为降价是怎么降的?」这类留言的网友也留下了自己的「身份」:车企员工,或者是供应商员工。

WechatIMG2609 WechatIMG2608

如果说如今每家车企都打造 CEO IP,把自家 CEO 培养成面向 KOL;那魏建军俨然成了汽车产业链从业者们的 KOL,道出了大家不太敢倒的苦水。

魏建军怎么就成车圈「嘴替」了?成了车圈「嘴替」的魏建军,能带动长城么?

魏建军是谁的「嘴替」?

每当有人站出来反对如今汽车行业的「内卷」时,往往能得到网友的吐槽:卷不过,才反对。

反对过车圈「恶意内卷」的人不少,比如吉利的李书福、广汽的曾庆红、华晨宝马的戴鹤轩,以及这次的魏建军。这个队伍似乎更加深了大家的「刻板印象」: 是不是跟不上新能源内卷的步伐,没吃到蛋糕,所以才反对?

毕竟,2023 年中国汽车销量首次突破了 3000 万辆,今年上半年国内品牌的市场占有率超过了 56.23%。在形势一片大好的情况下, 站出来向行业开炮,多少有点「没吃到葡萄所以嫌葡萄酸」的感觉。

不过,央视主持人问出的一个问题,多少说出了如今汽车行业的残酷:「2023 年丰田的利润是 2400 亿,我们国家所有车企利润一共 600 多亿,为什么我们捆在一起还不到人家的零头?」

这个问题有点儿扎心,特别是在如今汽车行业「按着合资打」的风头下,赚到钱包里的数字跟如今的局面有点儿相悖。其实不只是丰田,翻一下 2023 年全球几大汽车集团的财报数据,丰田、福特、通用,这些在中国新能源市场被「按着打」的车企,总账面上都赚的盆满钵满。

当然,这是国内汽车行业洗牌的必经环节,是大家为了实现规模效应以价换量的阵痛期。「亏钱只是暂时的,只要销量上去了,自然能赚钱」,这个前景就像根胡萝卜,吸引着大家咬着牙、想尽办法跟进,尽管最终能坚持到最后的赢家注定只有少数。

这还只是汽车产业链最顶层的主机厂们的境遇,在汽车这个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复杂产业链之下,供应商们的处境如何,冷暖自知。

3cc842a688ad84169babaeeb35bd2029

都说如今的车企都患上了流量焦虑,更根本上是销量焦虑,或者说竞争焦虑。其实焦虑的不仅是激烈竞争中的车企,还有那些身处其中的汽车产业链上的打工人们。也难怪很多人质疑:「以前,中国的汽车产业不够发达,所以用市场换技术;如今,汽车产业发达了,怎么汽车人的日子反而更艰难了呢?」可以说,如今的汽车行业是把降价留给了消费者,剩下的都得自己消化了。

在这种情况下,老魏对如今汽车行业「内卷」乱象的开炮,自然唤起了这些身处焦虑之中的车圈从业者们内心的共振。

「嘴硬」的魏建军,带得动长城么?

「长城汽车(销量)哪怕跌落前十也不怕。」 在央视的采访中,魏建军除了对行业开炮,还说了这样一句话。这句话虽然说的硬气,但是在网友看来,多少有点儿「嘴硬」的成分。

如果从销量来看,网友的担心不无道理。 今年上半年,长城汽车卖出了新车 55.5 万辆,同比增长 6.95%;在国内市场以 46.74 万辆的成绩排在第七位。不过如果跟老对手比亚迪和吉利比,这个销量显然不算出彩(两者的销量分别是 161.3 万辆和 95.57 万辆)。如果再考虑新能源车型的占比,长城汽车的新能源车型的销量占比约 23.38%,跟如今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超过 50%的市场基准线相比,新能源转型的步伐实在算不上快。

不过,如果换个维度, 看一下各家的「赚钱」能力,那好像能理解魏建军的「嘴硬」了 :2024 年上半年,长城净利润率 7.7%,仅次于吉利的 9.9%,高于净利润率 4.5%的比亚迪。这三家,也是国内主要车企中赚钱能力最能打的三家。

5c60d851de118f014a8d4333821db5b9

(图片来源:见水印)

如果再细一点儿,看看每辆车能赚多少钱,那长城是国内汽车品牌中单车利润最高的一家。

WechatIMG12597 WechatIMG12598 WechatIMG12599

赚钱的能力,意味着车企能够继续留在牌桌上的能力,以及未来投入到产品和研发上的能力。

当然,如果空有赚钱能力,显然无法支撑一家车企。一家想要走下去的车企,产品、技术、故事,缺一不可。或者说,得给大家提供点儿品牌独有的情绪价值。

今年年初,跟很多匆忙冲进直播间的车企 CEO 们一样,一直隐身幕后的魏建军也被推到了台前,开始了直播、站台、CEO 下场宣传的道路。不同于雷军的「爽文男主照进现实」路线,也不同于李斌的亲民路线,魏建军的风格则是维护汽车行业规则的「耿直」路线:比如,拒绝周鸿祎试驾、直斥友商产品的质量问题,对行业乱象直接开炮。

如果说,当汽车产业链从业者们的「嘴替」能受到不少同行们的认同,那走耿直路线能收获多少消费者的认可?这些认可中又有多少能转化成销量呢?

最后

如今的汽车行业要竞争到什么程度为止?

马斯克说,「未来全球定价的前十家车企,特斯拉排第一,余下九名都是中国车企。」

雷军说,「干不到全球销量前五可能就生存不下去。」

何小鹏说,「未来十年主流汽车品牌将剩 7 家。」

不论他们谁的推测是正确答案,作为消费者希望最终在竞争中胜出的车企,不会是劣币驱逐良币的结果。这也许就是不少人会愿意站在价格战的对立面、认同魏建军的原因。毕竟只有不断地有人站出来揭开「内卷」的老底,汽车行业的竞争才会逐渐变得有序。

0


Related Posts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