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用户对智能化的接受度是最高的,更愿意拥抱科技。」在过去几年里,不只一家车企说过类似的话。
这还真不是虚假的客套。看一下目前国内的汽车市场,无论是冰箱彩电大沙发,还是城市高阶智能驾驶,每一项新功能的上车,用户都愿意去体验、尝试、接受。
这个土壤滋养了各家车企在创新技术的上军备竞赛,也催生了另一种现象,具体来说就是:功能追着技术跑,法规追着功能跑,用户追着创新跑;一不小心,创新技术成了「trouble maker」,用户成了创新的「小白鼠」。
这事儿不能怪用户,消费者没有义务个个化身技术检验的工程师;但是作为车企,却常常因为走得太快而忘了为什么出发,忘了创新技术的本质不只是为了军备竞赛和友商间的 PK,而是让人用得更开心、更放心。
今年的广州车展上,宝马拿出了一系列创新技术,它们最大的共同点就是都极具「实用主义」;或者套用埃隆·马斯克的人生信条,让这些创新技术都回归「第一性原理」,回归了服务于人的本质。
不打扰,是技术最大的温柔
每一个科技弄潮儿,早期尝鲜新技术时可能都有过类似的经历:想下个语音指令,却跟系统多轮拉扯后耗尽耐心,不得不伸出按键的手指;没有物理按键的设计看起来简洁高级,结果在屏幕里反复寻觅,就是找不到一个最简单的功能;明明是为了安全的预警功能,却在没有安全隐患时频频响起……
类似的经历,可能发生在智能座舱、音箱、家居等等每一个「科技+创新」的阵地。明明想用技术当人类的帮手,简洁又高效,反而成了炫技的麻烦制造机。有过类似体验的人恐怕更能体会什么是:不打扰,才是最大的温柔,特别是在与安全密切相关的汽车领域。
前几年,宝马提出了一个交互的概念,叫「Shy Tech」(中文:「隐藏的」科技)。这个名字看起来有点「害羞」的意思,其实说的就是怎么让创新技术不干扰、不制造麻烦的情况下,给用户提供最大的便利。
在广州车展上,我们看到了「Shy Tech」在量产车上的落地。全新 BMW X3 搭载的最新一代 BMW 操作系统上,采用了「零层级」交互原则:优化一级一级进入子菜单的步骤,常用的功能在桌面上能一键直达;交互系统升级 3D 地图视图,一眼就能看清复杂的路况;为了避免转头看中控屏幕影响开车,全新 BMW X3 平视显示能跟中控屏幕配合,车速、导航和交通标志直接显示在平视显示上,不用再用余光扫一眼中控了。
要知道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少一点儿跟车机交互的较劲儿,少一点儿在堆砌的大屏幕里找信息的分神,少一点儿转头看导航又急忙转回头看道路的措手不及,这些润物细无声的技术,让人能更从容的享受在车里的时间。
当然,这些「Shy Tech」设计也要配上一个足够强大的智能助理,才能准确丝滑的了解人的意图。在这方面,全新 BMW X3 的 CPU 运算较现款速度提升 2.4 倍、GPU 图形处理器提升 6.4 倍,智能个人助理的响应速度提升 10%,也能一次听懂多条跨域指令一起执行,提供更有情感化的交互体验。可以说驾驶员只用享受开车,剩下的都可以交给智能助理。
提到开车,宝马也找了个润物细无声的「助理」。
不堆料,也能给智驾做加法
马克思曾经说,人和动物的区别之一,就是人能使用和制造高级工具。这个说法也许没那么绝对,但是利用工具带来便利,绝对是人类刻在基因里的属性,甚至在智能汽车上也不例外。
前几年,各家为了让智能驾驶性能提升,把汽车武装到牙齿——雷达、摄像头、激光雷达…… 各种高精度传感器堆砌,都是为了帮智能汽车「看」清周围的环境,让汽车本身变成更「聪明」的车。
不过,再灵敏的传感器也有薄弱环节,就像再高级的灯光也没法打破直线传播的规律,再聪明的智能汽车也离不开「工具」的帮助,这个工具就是就是「车路云一体化」V2X 技术——利用车跟道路、环境、基础设施之间的互通互联,获取传感器直接获取不到的信息,就像给汽车按上了「千里眼」。
如果说,只有一辆辆聪明的车,就像把爱因斯坦放到原始社会,只有 V2X 技术,就像给动物们配上 5G 互联网;那把聪明的车搭配上 V2X 技术,就像给最聪明的人类配上了最高级的工具,不用堆料,也能让高阶智驾更安全。
比如,在十字路口转弯准备转弯时,V2X 系统能监测到最远 1km 内车辆的潜在碰撞情况,在车辆传感器受阻碍时,判断有没有侧向碰撞的风险来发出预警;在接近交通灯时,V2X 系统监测到闯红灯的可能,提前给出减速预警…… 类似的前车紧急制动预警(EBW)、闯红灯预警(RLVW)以及十字路口横向来车碰撞预警(ICW)等场景功能,将在 2025 年 1 月起量产的全新 BMW 5 上搭载。这套系统能 同时处理通信范围内 2 00台车辆的潜在碰撞概率, 也能在主动紧急制动 AEB 的基础上再加强安全预警能力。
在如今「速度至上」的智能驾驶领域,宝马也许不是上车速度最快的,但绝对是走得最稳的一家。一年前,宝马已经成为中国第一批 L3 自动驾驶测试牌照的持有者,BMW 5 系长轴距版在中国也已经搭载了最新的 L2+自动驾驶辅助系统,但宝马并没有选择「持证任性」,而是愿意为了安全和可靠等一等,用 V2X 技术给智能驾驶做一份双保险。
科技 VS 驾驶乐趣,不是二选一
今年过去的几个月,恐怕是国内赛道最繁忙的几个月。自从电机抹平的内燃机带来的马力壁垒,汽车的性能仿佛就成了一道简单的堆料加减法,驾驶本身也从乐趣十足演变成了大力出奇迹,仿佛智能化电动化跟驾驶乐趣是一对儿天敌。
但是,只有真正体验过驾驶乐趣的人才知道,马力数字只是驾驶乐趣中最直观也最简单的一项;如果说驱动系统和底盘调校是真正的舵手,创新技术则是驾驶乐趣的微操大师:通过创新技术感受路况的起伏、让车辆扭矩在路况丝毫的波动间调整,把地面的反馈和发动机的轰鸣传递给驾驶者…… 驾驶的乐趣会在一项项技术中被放大。
比如,通过 BMW xDrive 智能全轮驱动系统可实现在 0.1 秒内四轮动力的重新分配;这种扭矩的重新分配会展示在车辆地形视图上。在复杂路况下,扭矩毫秒间的变化、中控屏幕上实时的海拔、车身姿态、扭矩分配数据,能让驾驶者感受到什么是人车合一。
这套 BMW xDrive 智能全轮驱动系统将搭载在全新的 BMW X3 上,配合专属的「车辆地形视图功能」和模拟声浪提供的发动机原始轰鸣声,智驾乐趣这事儿就从「玄妙」的感受变成了看得到、摸得着的技术。
最后
「我们不拿消费者做技术测试。」在今年的广州车展上,宝马集团大中华区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高翔这样表示。
在如今智能汽车飞速发展的时代,这个决定有一定冒险的成分,尽管宝马做了大量创新技术的投入,但对创新技术的谨慎难免被外界误解为「保守派」;这个决定也有很大的挑战,因为相比于堆砌新功能、新配置带来的新鲜感,把技术融入使用体验本身,是一件更考验功底的事情。
但在这件事上,宝马一直没有放弃,没有放弃让技术回归本位的尝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