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最近你留意了北京街头的公交站广告灯箱,可以看到大众 e-up! 电动车的广告。在新能源车领域,这样的广告投放形式并不多见。大众此举用意无外乎两方面:一是推广他们的新能源车,二是传播新能源理念,提升品牌形象。
而在昨天,随着这款纯电动车的上市,可能那些广告的作用也仅仅限于传播概念了,因为它要卖到 26.88 万的「高价」——不意外,同样也不惊喜。
要知道,它的尺寸比 polo 还小,续航里程也只是在 160 km/h 左右这样的普通水平上,而且最重要的是,因为它的进口车身份,所以不能享受到国家的新能源车补贴。
至于其他参数,最大功率 82 马力,最大扭矩 210 牛米,采用单速变速箱,最高时速 130 km/h,电池组容量 18.7 kWh,平均能耗 12.1 kWh/100km。
花将近 27 万买一辆微型车级别的纯电动车,我们不太敢想 e-up! 的市场前景,或许大众方面也没有想过太多。
在新能源市场,不管是混动还是纯电动,高中低端三个档次渐显。低到几万块的 QQ 电动版,中到 20 多万的混动车比亚迪秦,高到宝马 i3,特斯拉,各个档次基本都有了代表性产品。此时,大众刚刚开始有所动作,带来了三款新能源车:纯电动的 e-up!、纯电动的 e-Golf、插电式混动的 Golf GTE,虽然数量够多,但是在很多人看来,竞争力堪忧。
进口车的身份,大众的品牌,注定这几个车不会有很亲民的售价,而在此之外,让我最担心的是,它们并没有自己独特的制胜点。还是拿刚才说到的三款车举例,QQ 电动版几万块的价格,就是占了便宜二字,而比亚迪秦加速能力惊人,并且在混动技术上世界领先,至于宝马 i3,碳纤维技术、科幻的外形,都是吸引人注意的「杀手锏」,反观大众的这几款新能源车,实在是没有太多吸引人关注的点。
结合到这辆 e-up! 来看,它的外形算得上是一个亮点,不过原来双门的造型被改成了四门版,该不该改,改的好不好,这个就是见仁见智的问题了,至于外观之外的亮点,可以调节强度的动能回收算吗?再加一条,可以使用家用插座进行充电。
它基于汽油和柴油版的 up! 改造而来,因此在技术上值得炫耀的点确实不多。和那些「天生电动」的产品相比,它略显平庸。不客气的说,这样的产品力,不足以支撑起 26.88 的售价,因此,也就别指望能有什么市场表现了。
偏偏它的上市又赶上了大众这个多事之秋,所以很多人对它的评价是:大众在卖信仰。而在我看来,在遭遇信任危机的时候,关于大众新能源车的话题,一定程度上成了平息风波、转移大家注意力的工具。这么说来,e-up! 倒是有些生不逢时。
在我们之前关于广州车展的文章中,也提到了这款 e-up! ,文中的观点是:「大众现在越来越注重营销,而不把产品质量和产品先进性当回事。」不知道什么时候大众才能拿出一款真正具有革命性的新能源产品,而不仅仅是把它作为宣传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