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说,有的时候一款产品确实能够救活一家公司。
比如 AutoBot。这家公司曾经做了号称「史上最美」的 OBD 产品,但是过高的售价影响了销量。在腾讯、元征、博泰这些厂商纷纷推出个人 OBD 设备的时候,它的生存空间看上去小而又小。同时,过去的这一年人们对 OBD 产品也从热捧转为质疑。因为这些主观和客观因素,我非常担心 AutoBot 在 OBD 市场的前景。
后来,他们推出了低价版的 AutoBot mini。低到什么程度?众筹价格只有 99 元。原来一台 AutoBot 的价格,可以买 5 台 mini 版。外观方面,「史上最美」变成了「史上最小」,但是销量却成倍上升,在众筹平台预订量已经过万。
上周五,AutoBot 的 Fendi 告诉我,他们刚刚拿到了一笔融资。我追问数额,但是她说「周一见」(我又不是陈赫)。于是今天满怀期待的等她的邮件,结果,融资额还是震了我一下:600 万美元。目前 AutoBot 估值 1.5 亿人民币。
推出低价版的 AutoBot mini,现在看来是一个无比正确的决定。因为靠着那款售价将近 500 块的 AutoBot,是无论如何拿不到这笔钱的。由 OBD 引发的想象空间,还是得靠用户量作为保证。
我不清楚 AutoBot 做了多少思想斗争,才下决心做低价产品。99 的价格意味着 AutoBot mini 的单个利润会很低,如果说之前 400 多块的 AutoBot 可以不靠走量生存,那这个 99 块的 AutoBot mini 就必须要有足够的量才能得到利润,同时,出货量大,工厂才有耐心陪着一起玩,因为对于工厂来说,单品利润会更低。
这相当于拿 OBD 的市场前景做了一个赌博,做还是不做?如果 99 块钱的 OBD 设备都没人买账,那 AutoBot 团队就可以改行了,同时也意味着,从某种程度上来说 OBD 智能硬件或许真的不是一个好生意。
从目前来看,AutoBot 算是暂时赌赢了。这证明了两件事,第一,OBD 不是刚需,但如果价格足够低,还是有人愿意买来玩玩。第二,资本市场并没有停止对于 OBD 的遐想。
遐想是什么?
具体到 AutoBot 来说。首先,AutoBot mini 的硬件销量会有很大上升的空间。据我的了解,他们今年给深圳供应商下的订单会是一个比较大的量级,这说明在众筹平台的表现给了他们很大的信心。
然后是玩法。AutoBot mini 里面会集成 iBeacon 功能,同时会通过 App 向车主提供基于 O2O 的服务,比如,根据本车状况提供的保养信息和提醒,附近的 4s 店和维修保养店铺的查看,保养费用的详细提示和清单。
同时,Fendi 告诉我,他们将会在 2015 年年中发布的新产品上做出更多硬件层面的整合和先进技术的探索,包括类 Mobileye 的自动防撞预警,OBD、GPS 导航记录等等。
这句话基本表明了他们将会做更多形式的车载智能硬件,而不仅仅局限于 OBD 本身。
手握 600 万美元,对于一个做汽车智能硬件的团队来说,确实可以在生产线、产品形态、商业模式上获得更多的掌控能力,并且有能力去规划更多的产品。同时,这一笔融资或许也能给同样想用 OBD 产品切入车联网的团队一些信心,前提是他们真的懂车,而不只是仅仅觊觎车联网的巨大市场潜力。
AutoBot 想做的是品牌,而不是 OBD 产品。在几个大公司的包围之下突围成功,对他们来说确实很不容易,现在腰板硬了,也确实有了向「品牌」发展的底气。
GeekCar 看着这个团队从第一款产品做起,直到现在获得 A 轮融资, 真心替他们感到高兴。这比元征、博泰或者腾讯在 OBD 上获得成功更具有代表意义,这说明小的互联网创业团队并不是不能成功,关键是思路要对,产品要对。
不过,对于 AutoBot 来说,仍然任重道远,因为并不是每个人都看好 OBD 的发展前景,AutoBot mini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还只是个「敲门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