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早之前,当车托帮还在模仿国外的众包导航软件 Waze 的时候,我写过 一篇介绍车托帮 App 的文章 ,当时的观点是,这个 App 主推的 UGC 路况模式并不符合中国用户的使用习惯,但是 App 里的一些社交元素还是让人有遐想的空间。如果车托帮能够吸引来足够的用户,这或许是一个不错的平台入口。
后来我知道了,有种模式叫 O2O,有种市场叫汽车后市场。
做这么长的铺垫是因为,从文章发布到现在,10 个月过去了,车托帮终于要做后市场 O2O 服务了,而他们的切入点正是之前主打的路况、地图。之前的社交元素,被他们「发扬光大」,借此来圈住更多的用户。
用户怎么来的?
在他们新发布的所谓「贺岁版」App 上,社交功能被放大了:增加了「行车聊天室」以及「车友会」等功能。在 App 发布会上,车托帮的负责人说,当车主在堵在路上的时候,可以用 App 和附近的车友聊天,可以发送图片给对方,而在导航过程中,还可以查看当前行进路线上有多少同样使用车托帮的用户同路。
另外,更「奇葩」或者说更「人性化」的功能是,当你在 App 里查看附近车友的时候,可以看到他们开的是什么车,当然了,按性别筛选是必须的。
怀着极大的猎奇心理,我试用了一下,在我附近,只发现了三个车友。
当然,如果用户不够多,还有简单粗暴的方式,那就是在「春节回家」这个世界级难题上做文章。「车轮」玩的是春节回家送汽油,搞顺风车活动,而车托帮的做法是,用户在回家路上主动上报所在路段的路况,然后可以获得红包奖励。光奖励还不够,后续的「闭环」他们也想好了:分享活动到朋友圈,就可以产生好友红包,这些可以在 App 商场里兑换洗车、保养等后市场服务。
这个模式几乎和之前我写的那篇车托帮文章里预测的如出一辙。当时是这么说的,「用户登陆软件,上传路况,会得到「金币」奖励,如果能利用这种奖励机制在现实生活和消费中提供切实的优惠,比如车务,餐饮等等,还是会吸引很多用户的。」
真不是我「神机妙算」,而是几乎「只能这么玩」,才能让自己从「工具」往「商业模式」上转化。最近的例子就是 「车轮」 了,最初也是「工具」,现在开始要做「平台」。
又是「平台野心」
不知道他们是不是商量好的,还是「英雄所见略同」。总之,车托帮也想让自己变成平台。而在 App 之外,他们甚至提及了「CarOS」的战略。从宣传片可以看出来,这实际上很类似于车载系统。
在这个平台上,当然会集成 O2O 后市场服务等内容。于是在发布会现场,我们看到了人人车的 CEO 李健,看到了宝驾租车的 CMO 王梓冰,还看到了汽车美容连锁品牌宝洁龙的董事长王红军,这些人的出现其实是向外界表达的一个姿态:「车托帮在做平台的这件事情上很有决心。汽车相关后服务公司,快来跟我们合作」。
这不能简单的以「好」或者「不好」去评价。在我看来,它更像是一个早晚要来的结果,而那些要做后服务平台的创业项目,多多少少有点「殊途同归」的味道,只是切入点有不同。「做平台」,对很多人来说似乎成了一个「终极追求」。当然,或许车托帮还有更大的野心,但是,从 UGC 路况、导航以及社交切入来做后服务平台,对他们来说几乎是一个必然选择。
不过,还是那个问题,到底他们能吸引来多少用户?如果只是从导航和路况的需求来切入,那用户有很多理由可以去选择那些做得很成熟的导航 App,即使车托帮在技术上做得比他们好。从车内社交切入也许是一个不错的点,但是也得解决好应用场景的问题。
或许,直接一点,把那套 CarOS 做出来,拿到用户眼前。不管怎样,车托帮面对的「平台级」对手都会有很多。而他们的最终理想是做「生态系统」,这个愿望能否实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现在这一步能不能走得坚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