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联网这个概念究竟怎么落地?可能没有人能给出一个明确的概念。而 OBD 被很多人认为是一个重要的入口。
当越来越多的企业在推广、销售 OBD 产品的过程中发现,仅仅是 OBD 硬件不足以成为整个车联网行业落地支点的时候,「大数据」的概念也开始被越来越多的人所关注。具体怎样运用大数据,可能每个企业都有着自己的一套逻辑。
硬件只是工具,目的还是数据
在这个产业链的应用价值上,现在有越来越多的公司开始意识到「数据」的重要性,大东车慧就是其中之一。在采访之前,我们甚至以为这又是一家做 OBD 硬件的公司,但后来发现情况并不是这样。大东车慧做的事情跟 OBD 有关,但却不是一个硬件厂商,OBD 只是他们的一个切入点。
「我们要做的是车联网行业的数据运营商。」大东车慧这样描述自己想要做的事情。这句话可以理解为,大东要做的是利用 OBD 收集数据,然后集中处理,转化为客户需要的数据类型,再将数据以特定的服务形式提供给客户。
OBD 是否是车联网的入口,这个结论搁置一边,不能否认的是,它作为一个终端,确实可以起到收集车内数据的作用,所以这也是为什么大东选择以 OBD 切入的原因。
大东车慧把通过 OBD 硬件获取来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然后通过它实现商业价值。在这个过程里,不同于 OBD 厂商通过自己的硬件来收集数据这样的行为,大东似乎更想做成一个开放平台,通过兼容更多 OBD 硬件的方式来获取不同的数据。
当然,并不是每个 OBD 厂商都会愿意主动的贡献出自己的数据。在这种博弈里,大东的原则很简单:交换需求。
利用数据提供服务
车辆数据的应用可以总结成为四个字:感(利用硬件去读取数据);传(传输数据到云端);知(分析数据);用(大数据的运用)。而目前很多硬件公司只做到了车联网数据处理落地的感,传,知三个阶段,但其实数据的真正核心却在第四个阶段——用。
数据的用途可以分为 to B 和 to C 两个方面。越来越多的例子告诉我们,其实 OBD 的 C 端生意并不好做,用户不是傻子,要为上百元的 OBD 设备买单,享受并不是刚需的一些功能,还得有意无意中上传自己的行车数据,这样的用户黏性并不好培养。所以,更现实的做法是通过 B 端业务,来间接和 C 端产生关系。
硬件厂商的主要需求是销售硬件,而 B 端客户需要的则是解决方案,大东其实就是连接 OBD 硬件厂商以及 B 端客户之间的那个桥梁。
他们的主要客户是保险行业,而汽车保险行业又是一个巨大的市场。
北美和欧洲已经实现了利用数据来购买保险,今年我国的汽车保险市场已经有 5000 亿的量级,按照五年翻一番的行业发展来说,五年后这个市场就会成为万亿市场,这比单纯的卖硬件更有前景。
汽车保险行业的发展会经历三个阶段:收保费挣钱的阶段,收保费投资的阶段,技术创新带来的新发展阶段例如 UBI 保险(基于驾驶人驾驶行为数据的差异化车险)。而我国汽车市场目前正处于第二阶段向第三阶段过渡的时候,过渡的实现需要大数据的支撑,包括路的数据,人的数据和车的数据。这样最终才能根据车和人的实际情况来实行按人按车购买保险。
之前我们说过,现在打数据主意的公司已经越来越多。那么,在这种竞争中,大东哪里来的自信心?据大东所说,他们的核心能力在于他们对于「数据」的分析能力。能够将大量的数据进行统一的处理,之后再转化为客户需要的内容。他们将其总结为「云海技术」,即云端+海量数据,海量数据是其服务的核心。
硬件只是工具,企业看重的是数据量,有了数据怎么用,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在这两方面,大东车慧有自己的一套价值观和方法论。
虽然有着清晰的数据服务商思路,但具体到落地实施的时候还是会面临一系列的问题。例如 OBD 产品的推广,数据的统一化处理运用等等,这些问题也是很多类似的创业团队都需要面对的。
而对于整个 OBD 产业来说,现在越来越达成共识的一件事是,只做硬件没太大出路。而在硬件的背后,对于数据的获取和利用,就成为越来越受关注的环节。大东从这方面切入,其实给我们提供了一个非常好的思路。当然,不管是硬件公司还是数据公司,都是车联网的组成部分,缺一不可。所以,怎么让不同分工的企业有机结合,形成共赢的生态环境,是包括大东在内的车联网相关公司需要去探索的。
One response to “大东车慧:不生产 OBD,也不只是 OBD 数据的「搬运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