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到 Tesla 位于恒通国际的总部时,交车仪式已经开始了。
结束了周一奇点大会,Elon Musk 估计已经非常累了。今天又出现在交车仪式现场,接受又一轮来自媒体与狂热粉丝的轰炸,时不时听到用蹩脚的英语喊出的「I’m so diappointed」抗议声,相信这一定会成为他人生中难忘的一刻:当他第一次以 Tesla CEO 的身份来到这个未来(可能是)第二大市场的国家,等待他的竟然是如此疯狂的一群追星族、一个善于把任何对话节目拍成「艺术人生」的国家电视台,以及一家专业程度尚待提升的公关公司。
8 人提车未按按照订单顺序,车主称「被忽悠」
这 8 位幸运的车主依次为:李想、张涵、俞永福、汪东风、尹喜地、许亮、王小兰,以及 Xiaoli Dong。这就是 Tesla 在中国实际取得车辆的第一批车主。说实话,这里面我只知道李想和俞永福是谁。
询问了其中一位不愿公开姓名的车主,他从预交订金至今天提车,已经等待了半年之久。为了购买 Model S,他把之前的一辆车卖掉了。至于购买原因,就是因为想换一台新能源车,省油、省保养,而 Tesla 在做到这些的同时还保证了 500km 左右的续航水准。不过,在谈话过程中,这位车主称他是被「忽悠」买的。虽然是一句玩笑话,但却戳破了 Tesla 在国内的营销现状:无车、无试驾、无定价的情况下,让你来买车。
这位车主称,在决定订一台 Model S 之前,他考虑一年多的时间。推算回去,那大概是 2013 年的初,那个时候 Tesla 在国内还仅仅是媒体头条客,实体店还未开张。即便这样,在没有试驾的情况下,这位车主了解下 Tesla 这家公司的信息,就在 2013 年低交了订金了。说他是狂热的电动车爱好者,没错;说他被 Tesla 给「忽悠」了,我觉得也可以。
Anyway,今天终于迎来了提车的这一天。对这位车主来说,算是比较幸运的。可是别的车主就没这么幸运了。之前想必大家也了解过了,Tesla 并没有按照订单顺序来交车。很多很早就预订了的车主,至今没有机会提车。对此,另外一位于今年 1 月份下单、预计 5 月份能提车的车主表示:Tesla 的交车顺序其实是按照车辆的车架号来的,即 VIN 编码。换句话说,哪辆车先组装完毕,哪位车主就可以先提车。
Supercharger 落地望京,SolarCity 与国家电网合力供能
能在 20 分钟将 Tesla 充满 80%电量的 Supercharger 算是在中国大陆落地了,第一站就是望京。望京哪里?当然是 Tesla 中国在恒通商务园的办公楼前。一共有两个 Supercharger,目测可以同时容纳 4 台 Model S 充电。从现场看来,在国内首次安装的 Supercharger 跟美国的是一样的,跟一位 Tesla 的美国工程师交谈后,我得知这里的 Supercharger 是由美国总部的团队前来安装的。
恒通商务园的 Supercharger 的供电来源有两个,一个是依靠顶部的太阳能电池板,一个是国家电网的电源。据 Tesla 工作人员介绍,太阳能电池板与美国的配备也是一样的,是从美国空运来的 SolarCity 光伏电池板,不过未来还会考虑采用本地的产品。不过,仅依靠这两台 Supercharger 显然不够,车主充个电也不能每次都跑来 Tesla 办公室吧。
所以,还是要在家中安装壁挂的充电桩。据一位车主介绍,购买 Model S 后,第一台充电桩是免费安装的,之后再安装的话,每台的成本是 1 万多人民币。至于充电桩的安装者,则是国家电网的人员。但 Supercharger 还是要大力普及的,这也是 Elon Musk 本人非常重视的。据 Tesla 介绍,这种整合了太阳能光伏板的 Supercharger,其电量可以出售给国家电网,在一定程度上减负了一些成本。
谈起公共充电桩,包括 Supercharger,一位车主对此还是持怀疑态度的,他认为将来在中国的道路上普及 Tesla 的公共充电桩还是有难度的。就拿 Supercharger 来说,为了提供高压充电效果,提高充电效率,充电桩的电其实并非直接来自电网,而是预先深埋在底下的电池组。有些废弃的 Tesla 动力电池,也可以回收回来用作 Supercharger 的电池组。所以,每一台 Supercharger 的成本其实很大的,而且工程量很大。
根据之前国外媒体的报道,每一个 Supercharger 充电站的建设成本为 10 万至 17.5 万美元之间,其中主要的花费在于对地基的改造上。同时,每个充电站的建设时间在 12 至 20 周左右。每个充电站的充电桩数量为 2、4、8 台不等。
李想:Model S 驾驶感优于传统轿跑,最大短板在于后排座椅
汽车之家的李想作为最早的一批预订者,今天也顺利提车。与上文中提到的一位车主不同,李想曾去美国进行试驾。注意:是去美国试驾。关于 Tesla 在中国的试驾问题,又可以写一篇文章了。这里先说一点:我一个月前提交的试驾申请,一直没有反应,一个月后收到了 Tesla 的邮件,称我所在的城市暂不能试驾,请等待。
交车现场,李想对大家透露,之前汽车之家向 Tesla 中国申请过试驾车,但 Tesla 美国总部要授权方可。由于授权效率太慢,汽车之家的编辑们只得飞往美国去做工作了。谈到 Model S 的购买动因,李想表示主要原因是这辆车的驾驶感非常优秀,甚至超过了一些百万级的轿跑。同时他还透露,汽车之家的秦致也预定了,但由于时间稍晚,所以至今未能提车。
谈及 Model S 的缺点,李想最想「吐槽」的就是该车的后排座椅了。他认为后排座椅的乘坐体验跟那些 10 至 20 万的车型没什么区别,如果是为了乘坐而买车,还是不要买 Model S 了。我问李想是否会考虑购买一台 Model X,他称已经向很多朋友推荐了,对自己而言 7 座的车型更倾向于一台 MPV。这里要说明一下,Tesla 的首款电动 SUV Model X 采用了 7 座设计,由于电动总成的优势,该车的空间非常优异,相比一些传统的汽油 SUV 的 7 座版,Model X 要更加「正点」。
我也曾试乘过 Model S 的后排,诚实地说其做工确实在同价位车型中不占优势,甚至给人一种很糙的感觉。从个人角度理解,这大概是为了削减成本而为之。
最后,Model S 已经被列入北京环保目录,现在是可以上牌照的。所以车主不必担心这一点,但是能不能摇到号就另说了。
最后的最后,简单说几句 Tesla 这家公司本身。自 2013 年 11 月份北京的第一家体验店开业来,Tesla 在中国遭遇了各种状况,包括商标、域名各种纠纷,人事大变,以及最近的车主抗议。现在,Elon Musk 一来,又出现了一次混乱的公关:失控的现场、咆哮的人群,吐槽停不下来的媒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