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车应用意在改变人们的用车方式,甚至是,它让人们认识到一趟舒适的私家出行不必需要买一辆车。国内有易到,国外有 Uber、Lyft。竞争的白热化有助于优胜劣汰,也促使各个应用思考差异化竞争策略。
Lyft 是 Uber 的竞争对手。Icon 是个粉红色的小气球,Slogan 叫 Your friend with a car,招聘 Driver 的网页上说我们是个 happy community,放了一堆人笑呵呵抱着粉红色胡子(Lyft 的标志)的照片。另外,Lyft 的签约司机中,40%是女性。
对乘客来讲,搭乘 Lyft 的体验极富社交性、便利性、经济性,并且现代感十足。相比 Uber,它的性价比要高一些。不过,国外一位名作 Majda 的 Lyft 司机却总结了几个打车应用的” 特点”:
1. 胜任度
驾驶一辆出租车比你想象的要困难许多。不信?你可以尾随一辆专业的出租车看看,保持一定安全距离,跟踪一段距离。你会发现,他们熟悉每一个交通灯,知道怎么「hypermile」(「用有限的油量跑更多里程」),对城市的角落旮旯了如指掌,对于怎么应付交警,他们比你内行的多。
以此类推,一个专业的出租车司机要比你,白天是带假发的执业律师晚上是带粉红色胡子的半瓶醋强多了。
2. 社会分化
要用 Uber 或 Lyft 打车,你得符合以下几点:第一,你得有一部智能手机吧,这就将老年人和穷人排除在外了;第二,你得有一张银行卡吧,这又把只有存折或者把钱塞褥子底下的排除了;第三,你得有促使你使用这款 App 的某种层次上的社交关系,这又把大半个美国排除了。不信?试看:我做 Lyft 司机拉的 400 趟活中,只有,注意,只有两次我是到欠发达市区拉到活的。
3. 人脉速成
当我乘坐出租车时,我一般坐在后座上。在我和司机之间也没有什么物理屏障,只是永远存在一种社会隔膜。在我们那儿,司机通常是衣索比亚人,或者来自次大陆。他,不错,基本上都是男司机,提供不错的服务,我出于礼貌付一些小费给他。
这让我挺不舒服的。因为我与这个族裔的司机没有什么共同点。无论如何,这使得扬招出租车对我来说都是个坏体验。
Lyft 解决了这一问题。乘客们通常会坐在车的前排,为了使乘客有宾至如归的感觉,Lyft 还会鼓励司机在开车前和乘客寒暄两句。我本身并非一个好交际的家伙,不过我的乘客通常都很感谢我能和他们有的聊。Lyft 在其广告宣传中也点明了这点:我是” 你乘车时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