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硅谷举办的「智能驾驶峰会」都聊了什么?

· May 04, 2015

本文作者是美国 VisualThreat 公司创始人兼 CEO 严威。

2015 年硅谷的房价随着美国纳斯达克指数新高依然任性地上涨,丝毫没有休息的迹象。各大高科技公司申请的新办公楼面积早已超出了当地城市的规划上限,路上的汽车也越来越多。去 Palo Alto 参加美国硅谷「智能驾驶 2020 年展望峰会」,每每想到这个城市,首先跃入脑海的不是密集的风投公司,而是拥挤不堪的交通。

2

在对智能驾驶美好前景的憧憬和堵车一个小时车的现实生活的冲突中,我来到了会议地点。

3

参加这次会议的人数有将近 200 人,来自超过 50 家公司,包括通用,福特,日产,宝马,现代,丰田,博世,哈曼,微软,英特尔,奥迪等。从与会者的名单上看啊,华裔的名字不超过 10%,还是觉得单薄了些。感觉汽车的圈子比安全的圈子还要小。这次意外地遇见了通用汽车华裔高层 Mary Chan,她是通用全球车联网部门副总裁,OnStar 就是她负责的。她是 2014 年 CTIA(美国无线通信和互联网协会)大会特邀嘉宾, 参见我去年发表的那场会议的文章

4

首先是主办方诺基亚成长基金 NGP 的欢迎词,目前全球有 8 以五千万辆汽车跑在路上,汽车数据爆炸性地增长。传统的汽车工业要充分地和硅谷本地固有的 Speed, Software 和 Service 结合起来。未来车联网发展的 3 个领域包括智能驾驶,汽车数据处理和交通生态系统的转变。

5

下面是 Gartner 咨询公司副总裁 Thilo Koslowski 主题演讲 The future automobile – a 2020 view。

6

Gartner 作为咨询公司行业的首席品牌,整个演讲的干货也很多。在他们看来在 2015 年会有 1.5 亿辆联网汽车,其中 1 亿辆车是双向通信的。更重要的是 39%受访者表示可以接受下一辆车是无人驾驶车,这将给智能驾驶带来巨大的市场。为此美国电信运营商 Sprint 宣布将提供终身免费的汽车上网计划 : free with lifetime data contract。同时 Thilo Koslowski 提出了类似的观点:硅谷和底特律应该选择合作而不是互相竞争。

7

同时他也提到目前 TSP 服务商面临的挑战:我们已经经历了 telematics 阶段,在这一领域中已经没有太多在技术上的差别了。下一个阶段是 device to vehicle integration , 即汽车上将出现大量的第三方设备,从而达到真正的车联网终极目标。无人驾驶的发展同样要经历 automated ,autonomous 和 driverless 三个阶段。在车联网创新领域的环节,Thilo Koslowski 同时也再次提到了 OTA 更新技术,这与我之前在底特律参加汽车安全峰会的观点不谋而合。

下面是 GM 通用的演讲 Autonomous driving, intelligently driven – by Greg Ross。

8

作为最大的 4G 汽车服务商,通用计划在超过 30 种车型上提供 4G 服务,到 2020 年之前将会有 75%的通用汽车将实现联网功能。同时在 2015 年开始在中国市场进行 4G LTE 的推广。Greg Ross 还介绍了 Onstar 的几个应用场景:在车主安全驾驶方面,OnStar 会帮助车主计算安全驾驶分数。对于由于不知道会得多少分而不想签约的客户,通用则改变了策略,让用户授权通用公司使用他们的驾驶数据。如果安全分数高则推荐他们加入 smart driver 计划,可以得到保费 IDE 优惠;如果分数差则给他们提供安全驾驶的建议,且不把他们的安全分数通知保险公司。

9

在 2017 年凯迪拉克还计划增加 super cruise, hands-off 的驾驶辅助服务。GM 也提供 API 让租车公司使用进行远程开关车门等操作。在提问环节中,Greg Ross 还提到了 OTA update 目前还没有部署,而是正在研发更加成熟的解决方案。另一层意思我感觉是车厂对 OTA 技术的黑客攻击防护不是特别有信心,而且无法进行掌控。

10

下面还有几个初创公司的演讲。有和 Intelligent driving navigation 相关的,还有城市地图相关的手机应用。这个手机应用是主办方投资的一家创业公司,在产品上并没有看到太多的新技术,简单地说就是在开发了手机应用,能在上面动态显示餐馆,加油站等信息。这样的 App 在国内已经有很多类似的产品了。

11

圆桌会议: Opportunities in intelligent driving

12

午餐以后是 Connected – car – a tier one perspective 的报告。

13

在问答环节中,有听众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当汽车新技术把各种信息带给驾驶者而影响其在驾驶过程的专注程度,如果因此发生的事故责任将属于谁?

Data and the connected-car by Steve Girsky

14

这是一个吐槽环节,虽然只有一页 PPT,但是这个哥们洋洋洒洒讲了半个小时,说了很多目前车联网发展的挑战。例如,面对 2 万美元以下的低档次汽车,几百美元的汽车联网花费让用户无法理解实际带来的好处,他们反而宁可买个附加的配置,比如皮椅,天窗等。另外,他还谈到了和汽车厂商合作的难度,从为了吸引汽车厂商注意力到让汽车厂商付款这个过程至少要 5-6 年。其他的话题还有目前车联网的新技术正在改变一百年多年来的用户购车体验,而且发生很快。 例如美国各州的 4S 店都在和特斯拉竞争,防止其进行直销。在提问环节被问到中国市场是否对美国市场有挑战时,Steve 指出,中国的汽车厂商使得汽车行业增加了竞争对手。同时他也困惑,汽车行业本来利润很低,为什么还有这么多人从不同的方向这么迫切地涌入这个市场?我觉得演讲人不是很了解国内的盈利模式,美国传统打法在国内是行不通的。

接下来的创业圆桌会议又介绍了几个创业公司。美国创业公司的 CEO 们很多都是大叔级别的,比如 Zubie 和 Moovit 的 CEO。

15

Zubie 目前在做的东西国内有超过几十家企业都在做,因而没有太多新的内容,无非是汽车诊断,数据采集之类。而且这家公司在之前被爆出有 OBD 盒子的安全漏洞,因此被搞得比较尴尬。

16

Moovit 做的东西还是比较有意思的,目的是解决个人公共交通最后 2 英里的问题,即从公共系统到目的地,并且由此收集公共交通数据。但是这个方法看起来并不适用中国,果然在后面全球服务点的地图上中国区域是空白的。其他的诸如机场车辆共享和停车位共享的创业应用则相对没有什么新意,在中国推广必然被秒杀。不过还有一些产品还是挺有市场的,而且技术门槛也不是太高。比如下面这个移动汽车充电装置。

17

这是一家来自波士顿的初创公司,里面的电池组取自汽车,可以用遥控器来进行移动。如果能把体积做得更小些,可以直接放在公司停车场甚至汽车后备箱的话,用处会更大。

18

19

言归正传,在这次大会上第一次听说有 Panasonic 汽车部,看看他们会讲些什么?

Car experience:what does the consumer want? Panasonic Automobile

20

21

22

INTEL: Connected car in a connected world

这是我最欣赏的一个演讲,并不是因为这位来自英特尔负责物联网的副总裁 Elliot Garbus 说了两遍 Holly Crap,而是他是所有演讲人里面对中国市场最熟悉的(整个会议期间只有一个观众提到过上海刚刚结束的车展)。前两个星期他还刚去过深圳。

23

Elliot Garbus 一上来就展现了 INTEL 的物联网的蓝图。毕竟,芯片巨人是最有资格说这些话的人。

24

然后他突然话锋一转,在谈到的用户体验中充满了中国元素。同时还提到美国 OEM 方案周期为 3-5 年,而中国深圳手机产业链 6 个星期就能搞定!

25

关于他说的两遍 holly crap,第一个 holly crap 是在讲到小米的时候说的。中国有一个公司叫 XIAOMI,我的发音对吧。虽然小米没有上市,并且成立只有 4 年,但是销售额达到了 120 亿美金。HOLLY CRAP! 空气中弥漫着羡慕嫉妒。我在想,同样的故事不可能发生在美国,技术专利门槛,销售法律法规,和美国消费者的购买习惯都是会影响这些企业发展的因素。当谈到智能电视的时候,LeTV 的 350 美元的超低售价引出来了第二个 HOLLY CRAP。会后,当我告诉他刚刚提到的公司可能在 2 年后推出自己的智能车,而且售价可能都不到 1 万美元,他的脸上再次浮现出吃惊的表情。当然,乐视目前的格局是中国和美国各做各的,各自有自己的手段来防止竞争对手踏入自己的市场领域。

最后让我们用粗暴的方式结束这篇文章 – Holly Crap!

1


Related Posts 相关文章

发表评论

电子邮件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