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补贴的地方就有刷单。
最近,「刷单」这个词在我的朋友圈和新闻客户端又火了一把。当然这不是指淘宝刷单,而是针对专车、拼车 App 出现的「作弊行为」,乘客和车主通过刷单可以获得来自用车公司的大量补贴或奖励。
在拼车软件中,刷单现象最有」代表性「的是嘀嗒拼车和 Uber。嘀嗒的漏洞在于新用户首单的极大优惠,而 Uber 的就近派单算法也被人钻了空子。
平台的优惠补贴是刷单的动力来源
在淘宝用关键词「拼车」进行搜索,嘀嗒「新用户账号」的销量巨大,图片里还会出现」你懂的「这样的字眼。按照嘀嗒的政策,首次用手机号注册使用嘀嗒的乘客,均可在第一份订单付款时减免 30 元;路程在 20 公里以内的,由于原本价格就不超过 30 元,更是可以享用 0.5 元就可拼车的待遇。
于是很多人打起了这个「首单优惠」的主意,利用接连不断的新账号来获取优惠。当然,如果这些账号都是被个人买走用于乘车使用,合理利用「政策」来让自己省点路费,倒也可以理解。不过,据我们了解,更多的全新账号,被用来进行恶意的刷单获利。
网上的各种刷单群和刷单组织就是最好的证明,他们不需要实际产生乘坐行为,就可以完成刷单,基本原理就是「既当司机又当乘客」。利用多个账号、多个手机,可以很轻松的完成自己下单自己抢单的操作。而嘀嗒对于乘客和车主「只定位、不追踪轨迹」的策略也让刷单行为变得更容易,甚至都不需要行驶实际的路线,而只要打开 App,正常行驶即可。据说,技术比较高的刷单人,甚至都不用把车开出去,使用手机模拟定位就可以完成刷单。
从车主反映的情况来看,有这么几种情况会被认定为刷单:1. 接单和抢单人的定位位置过于接近。这其实是不严密的,会导致一部分朋友同事间的拼车被误认为刷单。2. 乘客购买账号进行乘坐,平台无法监管乘客而判定车主刷单。
而 Uber 平台的刷单行为,更多的是在刷「量」,因为人民优步在北京会按司机单数给予奖励。最新的政策是,每周跑够 70 单,就会有 7000 块的保底收入。
于是,为了凑够单数,司机也开始有意无意的刷单。因为 Uber 采用就近派单的机制,所以理论上来说,只要让车主和「乘客」靠的足够近,然后「乘客」下单,这个司机就可以快速获得订单。不管是朋友、同事间进行操作,还是由刷单组织运作,都有足够的操作空间。
GeekCar 采访了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 Uber 和嘀嗒「双料」司机郭先生,并且加入了一个嘀嗒刷单群。我们在 Uber 平台叫了他的奥迪 A4L,行驶过程中,他的手机就不停的蹦嘀嗒刷单群的消息。
当问到 Uber 的刷单问题时,他表示,基本都是朋友之间刷单,而且只是在担心任务不能完成的时候才会少量的刷刷单。他在上一周不依靠刷单就顺利完成了任务,拿到了 7000 元。周围的司机朋友们也不会冒风险加入刷单群,因为 Uber 可以监测行驶路径,车只有「跑」起来,才可能拿到钱,作弊一经发现「永久封号」。
「我今天上午 8 点开始跑的,下午两点就收车了,已经完成 13 单了。还没算上晚高峰期,所以 70 单的任务肯定可以完成。没必要刷单。」而且他表示,专门刷单太麻烦,找 5 个人刷单就得求 5 个朋友,还得在专门的地方等着上车,折腾那人情时间,还不如老老实实的拉单呢。」
不过,司机很有可能为了完成任务只接「小单」,拒接「大单」(接单率只要保证在 45%就可以获得奖励),最终牺牲的还是乘客利益。而且还可能会有这样的现象:司机们在周初会加劲工作,一旦满了 70 单就开始懈怠。
刷单的「元凶」究竟是谁?
这种刷单行为其实不能上升到法律法规的高度,更多的只能看作是道德问题。用户利用平台存在的漏洞来获取利益,其实也是一种「黑客」的行为。
最近几天,嘀嗒拼车的车主一片不满,许多车主在贴吧等地方表示莫名其妙就被封号了,辛辛苦苦带了乘客却不能提现款,还倒贴油钱。从这个现象可以看出,嘀嗒对于刷单行为还是采取了一定的打击措施,甚至「误伤」了一些正常运营的车主。而 Uber 也在采取措施来应对刷单。
但是,对于这样的共享用车平台来说,单纯的靠人工以及算法并不能根本上解决刷单问题。世界上没有完美的系统,总会有人找到漏洞。何况,是在有那么大补贴的情况下。
刷单其实也有个「副作用」——快速提升了平台的用户和订单数量。运营方放出的补贴优惠,其实也正是这个目的。不过,这样的方式,显然很不良性。对于平台来说,刷单的负面影响是显而易见的,而且那些靠刷单获利的司机和组织,也并不会因此对平台心存感激,对他们来说,「吃完这家吃那家」没什么不可以,一边数着钱,一边骂平台傻 X,喜闻乐见。
不管是专车还是拼车,整个行业目前都还处在教育用户的阶段。这个阶段往往是最有可能出现问题的,用户还没有养成一个正确良好的使用习惯,整个社会对新兴事物的价值观也没有形成体系。当市场成熟稳定之后,任何的大规模补贴都是不符合市场规律的。所以,说刷单行为是「成长的烦恼」,也不过分。
还是文章开始那句话,有补贴的地方,就有打补贴主意的人。而「元凶」,其实就是现在共享用车市场的激烈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