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下午,在 751 时尚设计广场,出门问问发布了自己的智能手表硬件 Ticwatch。看完整个发布会我整个人都不好了,因为整个产品在我看来真的是很棒。不过我要写的也不是软文,存在的问题我也会在文章里提到。
出门问问这个团队大家可能并不是很熟悉,但是用过 Moto 360 的用户对他们研发的中文操作系统 Ticwear 不会陌生。之前我们就介绍过这个以语音搜索技术起家的公司,「刷表」这个词也是由他们而起。
从软件到硬件的必然
利用 Moto 360 搭载 Ticwear 系统只是出门问问布局的第一步。真正想要将系统的体验做到极致,自己做硬件是必然的。于是,Ticwatch 搭载着 Ticwear 3.0 诞生了。
不过也正因为这样,很多人都觉得出门问问团队在模式上和小米有很多的相似点。出门问问 CEO 李志飞也承认在营销手段、粉丝经营的层面,他们都向小米借鉴了许多。不过在核心技术方面,技术壁垒相对很高的语音搜索作为出门问问的立身之本,也是他们自己认为比之于小米的优势所在。
整个硬件设计是由 Frog 团队负责的,生产则由歌尔声学负责,线上的渠道商则是京东。外观整体造型是圆形,还利用技术消灭了 Moto 360 上存在的黑下巴。不过也由于圆形的空间利用率较低,导致表盘面积很大,因此看起来更像一款男士手表。不知道女性朋友怎么看?
用户体验是核心
下面来谈谈一款智能手表的核心,也就是交互体验。Ticwatch 有四种交互模式:
1. 语音交互:这是出门问问的技术核心,也是我认为 Ticwatch 的最强竞争力所在。
2. 触控交互:最传统的交互模式,但也是目前最直观的方法。
3. 全新交互— Tickle 挠挠:在表盘的右边有触摸条,可以实现例如放大缩小,菜单选择等多样化操作。这个交互方式也需要由硬件来支撑完成的。
4. 创新交互—摇摇手势:摇晃手腕可以呼出语音控制界面,也可以和朋友交换名片或更换表盘。这样的交互在手机领域已经有过,但用到手表上可能更符合人的动作。
利用这样的交互方式,Ticawtch 在操作中给我的感觉就是人性化。特别是语音交互的智能程度已经远远超过了 Siri 等主流语音助手,当然这也得益于出门问问是中国团队,本土化的特性在这时优势就很明显了。
至于具体功能其实并不需要赘述,例如接打电话,短信,天气,录音,记步等功能都是必须有的。安装 App 之后就可以实现更多的功能。据说目前已经有数百个应用适配 Ticwatch ,比较主流的有微信、京东、搜狗地图、滴滴打车、易到用车、大众点评等,基本可以涵盖用户的日常需求。
除了日常的个人使用外,Ticwatch 还将汽车和智能家居纳入了使用场景之中。连接 BroadLink 之后,Ticwatch 就能成为智能家居的操控中心。利用语音可以控制家中的电灯,电视,空调等家电。
当 Ticwatch 与博世的车机手机互联系统 mySPIN 相连接后,可以利用手表完成接打电话、回复消息、导航、控制音乐等操作。还能实现智能钥匙、语音输入、触觉反馈的功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弱化司机的操作。当然目前还需要一些手动来完成。
价格喜人
说他好,还有一个原因是因为售价感人。当我们都普遍猜测 1500 左右的价位时,李志飞给了我们一个「电视购物即视感」的价格——999 元。在京东众筹还能以 899 元的价格入手。按照目前的价格,硬件成本可能还是会高于售价。但李志飞认为只要有完善的供应链以及产量的提升,未来至少可以实现售价 Cover 整个硬件成本,甚至略有盈余。
生态建设的挑战
对于一个目前只有三万个用户的系统来说,怎样去和软件商合作是一个问题。相比于手机,手表 App 需要重新进行适配,并且还会涉及到系统及软件的升级。这都需要大量的时间成本维护,这个维护交给谁来做?显然以出门问问目前的体量,肯定是办不到的。如果需要让软件商来承担这个工作,那么需要一个很大的用户量来支撑。
软件思维主导的出门问问,在硬件上其实做的并不差。用户体验也极大的增强了竞争力。可以说,有了硬件支撑后的系统得到了彻底的发挥。但是怎样把生态迅速建立起来,并且持续进行维护,这个问题需要出门问问好好的思考。
我们之所以从去年就开始关注这家公司,并与之发展了一段基友般的感情,主要还是因为,语音交互在未来会和汽车结合,产生出极大的力量。去年我们坚信这一点,而今天的发布会,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这个判断。
滴滴、易到、博世、搜狗地图等和汽车有关的公司都出现在了发布会现场。如果说在手表上使用地图和用车 App 已经是常规项目,那么出门问问和博世 mySPIN 的合作就有点意思了。通过 mySPIN,他们终于和汽车产生了关系,这是他们一直想做的。
李志飞还透露,目前他们正在和其他一些车载系统厂商谈合作。在未来的车内交互领域,出门问问可以发挥的空间很大。